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究术后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 院附属第一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5 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 90 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和研究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干预,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 CD 细胞、免疫蛋白、肠道菌群水平和临床指标。 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血红 蛋白(Hb)和体质指数(BM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研究组 TP、ALB、Tf、Hb 和 BMI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5)。 干预前,两组 CD3 + 、CD4 +和 CD4 + / CD8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研究组 CD3 + 、CD4 +和 CD4 + / CD8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干预前,两组 IgA、IgG 和 IgM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研究组 IgA、 IgG 和 IgM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干预前,两组乳杆菌、拟杆菌、真杆菌、双歧杆菌、球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研究组乳杆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球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低 于对照组(P<0. 05)。 研究组开始进食、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 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改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指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肿瘤患者营养管理系统探索多学科团队在食管癌放化疗治疗中营养管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食管癌住院患者 101 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 50 例和干预组 51 例。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建立以护理人员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MDT),基于肿瘤患者 营养管理系统构建“入院评估—结果评定—营养干预—治疗监护—营养随访”的营养管理流程对患者进行营养管理。 比较两 组患者的临床营养指标和临床结局,并进行“成本-效果比(C/ E)”分析。 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总蛋白、白蛋白、 前白蛋白变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干预组肿瘤放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干预组肿瘤患 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干预组患者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显 著低于对照组(P<0. 05)。 干预组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干预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的 C/ E 分别 为 262. 7 和 498. 6。 干预组和对照组生命质量评价的 C/ E 分别为 245. 5 和 353. 9,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基于肿瘤患者营养管理系统下多学科团队对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期间营养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住院费 用,减少放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 C/ E 和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术后早期中药辅助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中药辅助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营养、免疫指标的变化,探讨中药及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选择13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中药辅助肠内营养组(55例)、肠内营养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中药辅助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术后第8天比对照组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高(P<0.05);中药辅助组和肠内营养组IgA、CD4 和CD4 /CD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食管癌术后早期中药辅助进行肠内营养,可以显著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地促进和恢复胃肠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及外周血miR-155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炎性介质及血清miR-155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加数量,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减少数量,血清CRP、IL-6、IL-17、TNF-α、miR-155降低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生活质量量表(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急性胰腺炎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血清miR-155水平,缓解炎性反应,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体重、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按2:1随机分为试验组(同步放化疗联合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同步放化疗组)。主要研究终点为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体重变化。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营养相关血液学指标、放化疗不良反应、治疗完成率和近期疗效等。采用χ2或t检验差异。结果 2014—2017年共入组20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39例,对照组64例。试验组放疗中及放疗后体重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淋巴细胞总数减少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试验组≥3级骨髓抑制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放化疗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试验组肿瘤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肠内营养有利于保持患者放疗过程中和放疗后体重,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完成率,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真实世界中食管癌患者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给予肠内营养的不同时机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4 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行加速康复外 科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最终共纳入食管癌患者 102 例,其中 51 例患者术后完全清醒后 2~ 6 h 给予肠内营养(简称 2 h 组),51 例患者术后 24 h 内给予肠内营养(简称标准组)。 应用 R 语言及 Matchlt 包将两组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 比 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口渴状况、营养状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 比性(P>0. 05)。 2 h 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早于标准组(P<0. 05)。 2 h 组患者口渴痛苦评分(TDS)和口渴数字 评分(NRS)均小于标准组患者(P>0. 05)。 2 h 组患者前白蛋白含量高于标准组(P<0. 05)。 两组患者消化道不适情况及并发 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食管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清醒后 2 ~ 6 h 给予肠内营养可促进胃肠功能 恢复,改善患者口渴情况和营养指标,同时具有较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充性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对鼻咽癌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鼻咽癌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根治性调强放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补充性肠外营养支持,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 3%,高于对照组的53.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消化道反应、口腔溃疡、肝肾异常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患者治疗第1周与第4周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 7%(1例)和5. 0%(3例),均低于对照组的13. 3%(8例)和18. 3%(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与特异模块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补充性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鼻咽癌住院患者的临床结局,减少不良反应与营养不良发生情况,提高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化左旋肉碱和牛磺酸的新型肠内营养配方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为新型营养配方的研制提供临床 实践依据。 方法 筛选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6 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收治的拟行化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试 验组给予添加左旋肉碱和牛磺酸的新型肠内营养配方、对照组给予常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配方,服用方法均为每日 3 次,每 次 50 g,持续 12 周。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营养状况以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无差异。 结果 最终 83 例 患者纳入试验组,85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体质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指 标,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更高,体质指数、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评分更低,营养状况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试验组白细胞不良反应分级低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更小、恶性呕吐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强化左旋肉碱和牛磺酸的新型肠内营养配方可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营养状 况、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术前口服免疫营养治疗在伴营养风险的食管癌患者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 2016年 6月至 2019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 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前准备,试验组予以术前口服免疫营养治疗。比较两组间的血液营养免疫数据及临床结局。结果 两组 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检测的各项营养免疫指标、手术方式和pTNM分期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 术前1 d和术后1 d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高于观察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和术 后7 d的淋巴细胞计数指标高于观察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7 d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相比不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肠内营养不良反应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指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口服免疫营养治疗能够改善伴营养风险的食管癌患 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早期恢复,可作为伴营养风险的食管癌患者的一种术前营养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 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12.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with amifostine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amifostine (300 mg/m(2) three times a week for three consecutive weeks for a maximum of six courses) was evaluated in 12 patients with primary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Dose escalation up to 400 mg/m(2) was allowed to patients who failed to respon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 or = 1.5 g/dl in two (18%) of the 11 anemic patients. These two patients obtained transfusion independence for 20 weeks. Reticulocyte counts and ANC increased > or = 50% of baseline in four (44%) of the nine patients with reticulocytopenia and in three (25%) of the 12 neutropenic patients. Platelet count increased in three (50%) of the six patients with thrombocytopenia. Progenitor growth of CFU-GMs and BFU-Es improved in 8/12 patients. No major side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conclusion amifostine is well tolerated and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primitive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s and ameliorate the cytopenias in MD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均接受化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患者:吉西他滨1000mg/m2,d1,8,静脉滴注30min;多西他赛75mg/m2,d1,奥沙利铂85mg/m2,d1.每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没有观察到完全缓解病例.吉西他滨组:PR 19例,SD 9例,PD 6例,总有效率为55.9%,临床获益率 82.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1个月;多西他赛组:PR 16例,SD 11例,PD 7例,总有效率为 47.1%,临床获益率 79.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 5.1个月.两组有效率(55.9%vs 47.1%,P=0.47)、临床获益率(82.4%vs 79.4%,P=0.38)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6.1月 vs 5.1月,P=0.524 )均无明显差异.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两组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8.2%(P=0.028),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分别为11.8%和47.1%(P=0.001),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分别为32.4%和8.8%(P=0.016),肌肉酸痛发生率分别为8.8%和32.4%(P=0.016),末梢神经麻木分别为11.8%和 35.3%(P=0.022).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相近,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引言目前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最有效的方法[1]。我院自1996年11月~2003年4月采用STS公司BUCHLERFACTS型后装治疗机对16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了腔内放射治疗,现将放疗前、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0例中,男93例,女67例,年龄16~67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为鼻咽鳞状细胞癌。其中外照射足量后,鼻咽肿块未完全消失40例,局部复发病人不能进行外照射而补充腔内照射93例,为减少外照射并发症,增加局部剂量27例。2治疗前准备2.1心理护理腔内放射治疗前应说明放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使之及时接受腔内放射治疗。2.2鼻咽及口咽部的准备患者在治疗前应到牙科行口腔疾患的治疗,因射线可破坏龋齿周围的骨质。鼻咽腔部位若有炎症,如鼻炎、鼻窦炎或鼻咽肿瘤坏死感染等等,应首先控制感染,消除炎症。鼻咽部有出血者应先止血,止血无效者应改为外照射。2.3照射前准备腔内放射治疗前不必禁食,治疗当天给病人鼻咽部喷入2%利多卡因和1%麻黄素作局部麻醉并收缩局部血管,减轻不适和防止出血。治疗前30min硫酸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以减少腺体分泌。施源器置放前先在施源器表面涂...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评价拓扑替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和毒性.方法14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应用拓扑替康联合环磷酰胺联合静脉用药.大剂量应用环磷酰胺[70mg/(kg·d)×2 d]和拓扑替康[2mg/(m2·d)×3 d].其中12例治疗2~13个周期,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12例患者中,进展3例,稳定及缓解9例,总有效率为7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但对症治疗后,无相关性死亡.结论拓扑替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One hundred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ancer of the bladder were treated by external beam irradiation, 400 cGy twice a week to a total dose of 4800 cGy. One half of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the electron affinic sensitizer agent, misonidazole, at a dose of 1 gr/m2 and a total dose of 12 gr/m2.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umor responses and in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time between the patients who received irradiation and misonidazole as compared to those who received irradiation and placebos.  相似文献   

20.
Depressive symptoms are common among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but patients are often not treated with antidepressants. There is only limited evidence on the association of antidepressant drug use with survival in glioblastoma. We performed a pooled analysi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in the CENTRIC, CORE, AVAglio and ACT-IV trial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antidepressant drug use with progression-free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at baseline, at the start of maintenance therapy and at the start of maintenance cycle 4. We further assessed the association of antidepressant drugs with seizure, cognition, fatigue and a diagnosis of depression. Among more than 1700 patients,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use of antidepressants at baseline or at the start of maintenance therapy and PFS or OS. However, we found OS, but not PFS, to be significantly worse in patients using antidepressants at the start of maintenance cycle 4. After adjustment for antiepileptic drug use and despite showing a trend for increased risk, seizur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tidepressant drug use, nor was there a change in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scores or fatigue by antidepressant drug use at baseline. Howev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ntidepressant use at the start of maintenance treatment and fatigue during maintenance treatment. The association of antidepressant use at the start of maintenance cycle 4 with inferior OS of glioblastoma patients requires independent confirmation and further study. Further prospective trials should evaluate efficacy, side effects and associations with outcome of antidepressants in glioblast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