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应用螺旋CTM诊断丛神经根性损伤。方法椎管内注入Omnipaque 10ml,螺旋CTM扫描后图象重建。结果诊断正确率97.6%结论螺旋CTM是诊断臂丛神经损伤较为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上肢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肩袖功能的重建;治疗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评价;神经轴突二次损伤对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疗效影响的实验研究;膈神经移位接上千前股的疗效分析;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46例报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浮肩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我们经治浮肩损伤患者36例,均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对后盂极角(GPA)进行了测量。结果左肩21例,右肩15例。交通伤24例,坠落伤5例,重物压砸伤3例,挤压伤4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2例,颅脑外伤3例,颈髓损伤1例,肋骨骨折、血气胸13例,合并其他部位多发骨折5例,肩胛伤神经挫伤1例。受伤至手术3~35天,平均7天。锁骨干骨折21例,肩锁关节脱位15例。肩胛骨解剖颈骨折7例,外科颈骨折17例,外科颈伴肩胛冈骨折6例,伴肩胛盂前部骨折1例,伴肩峰骨折4例,伴喙突骨折2例。Miller分型,I型7例,II型17例,III型7例,IV型4例。V型2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5年,平均15个月。35例骨折全部愈合。1例经二期手术愈合。术前GPA平均15°,术后平均35°,骨折部位得到解剖复位。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Hardegger标准评定,优17例,良14例,可5例,优良率86%。结论手术治疗浮肩损伤恢复了肩胛颈的解剖结构,恢复了肩关节上方悬吊结构,为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提供了基础,有利于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肩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63例椎管内神经鞘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63例病程为1个月~ 4年 ,其中 1年内确诊者 3 8例 ,占 60 3 %。全部手术治疗 ,病理证实为椎管内神经鞘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全部随访 ,随访时间为 3个月~ 2年 ,痊愈 43例 ;好转 18例 ;无效 2例。肿瘤复发 4例。结论 神经根性疼痛和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是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主要临床表现 ,磁共振检查可帮助早期诊断 ,手术全切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局部逆行岛状皮辫、外踝上穿支皮瓣、内踝上穿支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恶性黑色素瘤广泛切除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浙江省肿瘤医院骨和软组织肿瘤外科2010-01-13-2013-12~25收治的23例足底负重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原发灶广泛切除后分别采用足底内侧皮瓣、局部逆行岛状皮瓣、外踝上穿支皮瓣、内踝上穿支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对其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缺损面积为4cm×4cm~11cm×9cm,切取皮瓣面积5cmX5cm~12cm×10cm。14倒足底内侧皮瓣全部成活,其中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7cm×7cm。1例局部逆行岛状皮瓣出现小部分坏死,二期愈合,4例外踝上及内踝上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其中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12cm×10cm。4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中,3例成活,1例皮瓣出现远端部分浅表性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无继发性渍疡出现,患足均可无痛行走。2例行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术后出现局部复发。结论:各种皮瓣修复足底黑色素瘤术后缺损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对较小足根部的缺损(直径〈8cm)首选足底内侧皮瓣,较大的缺损可采用内外踝上穿支皮瓣,有显微外科条件的可考虑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局部皮瓣不能覆盖的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瘤段骨切除定制假体置换术后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1995以来对23例胫骨近端肿瘤行瘤段骨切除、定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腓总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2例发生于同时切除腓骨近段者),发生率为13%。结果随访9~26个月,平均16个月。经保守治疗,有2例术后6个月腓总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另1例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仍有感觉减退。结论胫骨近端肿瘤瘤段骨切除、定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腓总神经的损伤的发生原因与术中过度牵拉或压迫神经以及不正确使用电刀所致,大多数不完全性损伤可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腰椎神经鞘瘤应用后正中入路实施一期肿瘤切除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1年至2010年我科收治胸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39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1.5岁;发病部位:胸段椎管17例,胸腰段椎管4例,腰段椎管15例,腰骶段椎管3例,均为单发。手术均取后正中切口,切除相应节段的小关节突和椎板,一期切除椎管内外的神经鞘瘤,部分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 39例手术均完整切除肿瘤。随访时间为10~69个月,平均35个月。1例良性神经鞘瘤术后局部复发,1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术后17个月因复发及肺转移死亡。22例存在感觉障碍的患者术后ASIA感觉评分平均提高1.6分。10例存在运动障碍的患者术后ASIA运动评分提高7例,平均提高2.5分。未行内固定的6例患者中术后有2例发生脊柱失稳。结论 胸腰椎神经鞘瘤切除术中需确保术野足够显露,必要时可切除一侧的横突和肋骨头,为勉强保留神经根而忽略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可能带来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和相应增高的再次手术率。除肿瘤位于中段胸椎管外,术中均应通过确切的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来维持远期的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神经双卡综合征(double crush syndrome,DCS)指神经局部损伤后引起神经对压迫等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导致轻微的损伤性刺激即会造成神经的其余部位出现明显损伤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多见于颈神经根卡压合并腕管、肘管综合征等[2]。既往报道腰椎DCS可发生于腰骶移形椎横突肥大增生并压迫L5神经同时合并椎管内压迫者[3],即far-out综合征[4-6]。在老年人群中,腰椎间孔狭窄合并椎管内压迫者并不少见,但中青年人因L5 DCS就诊却很少,若重视不足容易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损伤机制,报告采用带线锚钉损伤韧带/肌腱-关节囊结构一期修复、早期保护性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患者的病史资料。男11例,女4例,平均34(18~72)岁。病因:助动车事故12例,坠落伤2例,摔倒1例;术中采用带线锚钉行损伤韧带/肌腱-关节囊一期解剖修复,记录术中韧带、关节囊和肌腱损伤类别,明确软组织损伤与肘关节损伤体位、所受暴力的对应关系。术后支具保护下肘关节渐进性功能康复训练,定期门诊随访。结果内侧副韧带和前内侧关节囊撕脱损伤100%,屈肌肌腱60%、肱二头肌腱30%。肘关节损伤体位处于旋后伸直外展位;末次随访15例平均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为93.2,尺神经损伤5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肘关节伸直、旋后位受到轴向、过伸和外翻应力可能是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的损伤机制;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主要累及前内侧稳定结构,早期带线锚钉修复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Toyama分型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治疗的5例颈椎哑铃形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类型、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肿瘤节段位于Cl~2 2例,C3~5 1例,C4~6 1例,C5~7 1例.神经鞘瘤5例.采用Toyama方法分型,II B型1例,III A型1例,IV型1例,VI型2例;IF分期I期2例,II期3例;TF分期I期3例,II期2例.2例行颈后正中入路,2例行颈前右侧入路,1例行颈前左侧入路.结果 肿瘤均完全切除,无椎动脉损伤,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患者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即刻出现单侧上肢一过性瘫痪1例,经激素及脱水药物治疗5d后缓解;脑脊液漏1例,保守治疗后闭合;未见颈椎反屈畸形,无术后感染病例.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3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所有病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 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可通过Toyama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入路,减小对颈髓、椎动脉、神经根损伤风险,并且肿瘤可一次性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尺骨干骨折伴桡骨颈骨折(或桡骨近端骨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11例尺骨干骨折合并桡骨颈骨折(或桡骨近端骨骺损伤)患儿,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3~7岁,平均4.4岁。摔伤9例,1米高处摔下2例。左侧5例,右侧6例。尺骨骨折弹性钉或接骨板固定,桡骨颈骨折弹性钉和(或)克氏针固定。术后长臂石膏托固定3~4周,术后4~6个月取出弹性钉、接骨板。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患儿切口均I期愈合,未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伤口感染等术后早期并发症。桡神经损伤在6周内恢复。采用改良的Flynn标准评价:11例优良。结论儿童尺骨干骨折合并桡骨颈骨折为1型类孟氏骨折的一种类型,尺骨多为斜行骨折,骨折线由后上至前下、外上至内下,骨折部位在中段或中上段,桡骨头多留在原位、远折端向前移位。手术先复位固定尺骨骨折、再复位固定桡骨颈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杨林军  梁勇  周健  张强  陈勇  余小冬 《中国肿瘤》2004,13(12):814-815
[目的]探讨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对790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两种喉返神经显露技术预防术中损伤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神经表面解剖组304例,解剖神经312条,术后暂时性损伤6例,占1.98%,永久性损伤3例,占0.99%;神经内侧解剖组486例,解剖神经508条,暂时性损伤3例,占0.62%,无永久性损伤.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神经内侧解剖较神经表面解剖能更有效地预防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恶性神经鞘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38岁 ,因扭伤后肩痛 65天 ,右手麻木 4 5天 ,加重伴无力 32天入院。查体 :右上肢肌力Ⅳ~Ⅴ级 ,伴C7 T1痛觉减退。肌电图示 :右侧大小鱼际肌失神经损害 ,右侧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入院诊断 :右臂丛神经损伤原因待查。入院后给予B族维生素、激素、能量合剂、镇痛等治疗 ,效果不佳 ,右上肢无力进行性加重。 35天后发现右胸部包块 ,约 2cm× 2cm。针吸细胞学检查示 :恶性肿瘤 ,多系神经鞘瘤 ,不排除转移性肿瘤。 71天后患者出现下肢无力 ,右下肢麻木。MRI检查提示T7平面椎管内肿瘤 ,行椎管内肿瘤部分切除术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2例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的病例,以1例发生于纵隔的节细胞神经瘤为对照,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分析;标本经常规检查及NF,S-100,MBP,PMP22,Ki-67,SMA,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病理学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2例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发生于30~40岁.女性较多发.部位均位于颈髓节段,临床上多以根性疼痛及脊髓压迫症状为主.形态学上可见成熟或未成熟的肿瘤性节细胞散在或成束穿插于肿瘤性Schwann细胞间质中,肿瘤中可见正常的神经纤维呈束状排列.免疫组化:NF(节细胞+),S-100(含神经鞘瘤样结构的肿瘤成分+,高于含神经纤维瘤样结构者;另外节细胞周围的卫星细胞+).MBP(成熟的神经纤维+),PMP22(弥漫+),Ki-67(含神经鞘瘤结构的区域约3%,其余区域0~1%).SMA(血管内皮无明显增生).GFAP结果不恒定.结论:发生在椎管内的节细胞神经瘤较罕见,肿瘤本身为良性(WHO I级).常引起根性疼痛.由于发生部位为椎管内甚至伴行神经根长出椎间孔,因此在形态学上要与发生在椎间孔区的粘连了神经根的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相鉴别.手术切除的完全与否对预后影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合并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21例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其中下颈椎骨折7例( C5~6椎骨折脱位1例,C6~7骨折脱位6例):男6例,女1例,年龄平均47.8(40~52)岁。对7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单纯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1例,单纯后路手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1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5例。结果7例术后获得平均18.2(6~34)个月随访。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情况,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脑脊液漏1例,换药对症处理2周后愈合。1例C5~6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后第2天出现内固定移位,急诊行前后联合入路翻修术;6例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术前为FrankelB级)。随访期间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现象。结论 AS脊柱骨折好发于颈胸交界区,大多合并有脊髓损伤,手术方式上宜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或后路长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应先充分减压后再精细复位,避免加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巨大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1例均一期全切肿瘤 ,对不同部位肿瘤 ,采用不同手术入路 ,首先切除椎管外肿瘤 ,然后再切除椎管内肿瘤。结果 :随访 3个月~ 5年 ,9例痊愈 ,1例血管内皮肉瘤基本痊愈 ,1例恶性神经纤维瘤复发行多次手术。结论 :本病一经确诊 ,均应行手术切除。手术入路的选择是决定能否一期切除肿瘤 ,减少不必要损伤和恢复机体功能的关键 ;必要时请胸科和骨科医师协助手术 ,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显微治疗椎管内肿瘤的随访结果和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8年间采取后正中入路显微治疗椎管内肿瘤24例,包括颈椎4例,胸椎11例,腰椎7例,胸腰椎2例。其中髓外硬膜下肿瘤21例,髓内肿瘤3例。术前McCormick脊髓功能评分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3例,Ⅳ级2例,根据肿瘤生长特点采用11例半椎板入路和13例全椎板入路手术。术中借助电生理监测皮质脊髓束电位变化,所有肿瘤均在显微镜下切除。结果:术后全切除21例,其中髓外19例,髓内2例,次全切除3例,髓外2例,髓内1例。24例患者症状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1例髓外肿瘤随访1年余复发予以再次手术切除。结论:后正中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正确的显微切除技巧,合适的椎板暴露,电生理监测,必要时椎弓根内固定等方法有助于提高术中脊髓和神经根功能的保护,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生长缓慢、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细胞的良性肿瘤。后纵隔、腹膜后、肾上腺髓质是最为常见的发病部位。椎管内神经节细胞瘤较为少见,常见于颈椎和胸椎,而腰骶椎非常少见。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应规律随访。若肿瘤残留,可发生恶变,术后放疗和化疗效果不明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收治1例经病理证实的位于腰5-骶1椎管内、椎间孔区的神经节细胞瘤。采用后正中入路全切肿瘤。术后3个月复查磁共振未见肿瘤残余或复发。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髓外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椎管内髓外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11年余共收治5例椎管内髓外PNET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11~48岁.全部原发于椎管内硬膜外,其中颈椎水平2例(C 5~C 7、C 5~T1),胸椎4例(T4~T6、T 6~T8、T4~T5、C 5~T1).主要临床症状表现种为5例肢体麻木、活动障碍,4例大小便障碍.5例均有病理证实.结果 3例患者病理行CD99检测,均为CD99(+).5例均先行手术切除后行术后放疗,其中4例并用术后化疗.5例治疗失败模式最先均为局部失败.5例患者生存时间(从治疗开始至死亡日期)分别为4.8、2.5、2.1、1.6、0.8年.结论 椎管内髓外PNET是高度恶性肿瘤,生存期短,首次失败多出现在局部,治疗中应寻求提高肿瘤局部控制以获得更长缓解时间方案.pPNET病情进展到远处转移后生存期短,提示需全身化疗,但缺乏有效化疗方案.正确区分中枢性或外周性PNET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11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所有误诊患者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MRI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8例,其中椎管内外哑铃状1例;脊膜瘤2例,血管脂肪瘤1例.所有病变均完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3年,功能基本全部恢复者9例,残留右小腿外侧麻木1例,左侧臀部麻木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分析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特点与CT检查结果,才能避免误诊;MRI是目前诊断椎管内肿瘤的最有效的手段;及时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