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治疗实体瘤的疗效评价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2000年制订的RECIST标准在WHO标准基础上作了改进,但其价值如何仍需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进行验证.本研究通过与WHO标准(双径测量法)的比较,评价RECIST标准(单径测量法)在乳腺癌转移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使用RECIST标准和WHO标准回顾性评价3个临床试验中67个乳腺癌转移患者的治疗疗效.测量所有病灶治疗前后的最长径和最大垂直径,对每个患者的靶病灶累加进行疗效评价,分为4类:完全缓解,即肿瘤全部消失;部分缓解,即肿瘤最长径缩小30%以上,或肿瘤面积缩小50%以上;疾病进展,即肿瘤最长径增大20%以上,或面积增大25%以上;疾病稳定,介于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之间.使用X2检验比较两种疗效评价的结果.结果:共测量205个病灶(肺转移灶119个,肿大淋巴结53枚,肝转移灶29个,胸壁转移灶4个).两种标准在61个(91.0%)患者中的疗效评价一致,使用RECIST标准在4个患者中的评价较WHO标准提高,另外2个患者的评价降低.使用两种标准评价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ECIST标准(单径测量法)与WHO标准(双径测量法)基本一致,可用于乳腺癌转移治疗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王琳  王馨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6):366-370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具有与化疗药物不同的作用机理。目前对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主要是针对化疗药物疗效的评价,从最早的WHO标准发展到RECIST和RECIST1.1 标准,尽管在细节和标准化方面不断完善,但均以测量肿瘤的大小作为评价指标,其原理基于化疗药物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但是,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对肿瘤的作用模式不同于化疗药物,因此近几年出现了对靶向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的探索,本文对以CT值作为功能学指标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Choi标准及其后续的一系列mChoi、SACT、MASS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3.
<正>在1960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Zubrod等[1]通过比较氮芥与噻替哌的疗效,首次提出了癌症化疗疗效评价标准的概念和方法[2]。1981年Cancer上正式发表了修订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实体瘤疗效标准。经由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协会(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NCI和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canada,NCIC)进行修改和补充,于2000年公布了新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相似文献   

4.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和WHO标准是两种主要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两者有所不同,总体讲前者较后者在肿瘤疗效评价中有一定优势.RECIST作为一种新的标准仍有诸多不足,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仍需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抗肿瘤靶向药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于基因水平的肿瘤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特异性靶向药物的应用,推动了癌症治疗进入精准医学新时代。传统的肿瘤治疗评价体系如WHO 或RECIST标准不能准确地对靶向药物治疗进行疗效评价,无法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生存获益,因此,探索并建立适用于肿瘤靶向药物的疗效评价标准迫在眉睫。本文将回顾抗肿瘤药物疗效评价标准发展历史,介绍针对各类肿瘤的不同靶向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的发展及演化历程,并重点介绍结合免疫指标评价的新标准,对该新标准的具体定义、指导原则和临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有理由相信,随着肿瘤靶向药物疗效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会给个体化肿瘤治疗带来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单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和结束时血清sTNFR鄄Ⅰ和sTNFR鄄Ⅱ的水平变化,并观察其与肿瘤消退的关系。[结果]食管癌患者sTNFR鄄Ⅰ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且放化疗后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sTNFR鄄Ⅱ显著低于健康人(P<0.001),放化疗后有显著升高。[结论]同时检测血清sTNFR鄄Ⅰ和sTNFR鄄Ⅱ有助于判断肿瘤消退情况和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际通用的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即RECIST 1.1版主要针对实体瘤制定,并不完全适用于食管癌等腔性器官肿瘤的疗效评价,并且因治疗中、治疗末水肿的存在,常规的影像学技术也不能够准确反映食管癌肿瘤实际缩小情况,而PET-CT、DWI等功能成像技术则能弥补其不足,甚至能够先于形态学的变化反映肿瘤功能代谢方面的变化,本文就当前研究中常用于食管癌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价的功能成像技术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化疗是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随着化疗新药的临床应用 ,最近几年消化道肿瘤的化疗方案和治疗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和经典的治疗方案相比 ,新的方案在提高效率和减少副作用方面都有较大优势。本文对这一领域国外研究的进展做一简要介绍。1 食管癌1 1 “标准”化疗方案的演变 由顺铂、博莱霉素、长春地辛 (DBV)组成的化疗方案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获得广泛应用 ,被认为是食管癌化疗的经典“标准”化疗方案。国内至今仍有人采用该方案进行化疗。在 90年代初 ,顺铂、氟尿嘧啶 (DF)组成的方案逐渐受到了重视。经过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钡餐造影结合CT的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评价标准的可行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提出改进意见,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2004—2015年月采用3DRT的529例食管癌患者,依据2013版钡餐造影结合CT评价标准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并Kaplan-Meier法计算LC、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并单因素预后分析。两种评价标准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对529例患者进行疗效界定并生存分析,完全缓解组(52例)与部分缓解组(409例)3、5、7、9年LC率分别为78.6%、69.8%、69.8%、63.4%与56.4%、47.9%、46.2%、42.4%;3、5、7、9年OS率分别为62.7%、49.1%、39.8%、39.8%与29.5%、21.6%、20.6%、19.5%,中位OS期分别为50个月与17个月(P=0.000),无缓解组(12例)中位OS期为5个月。放疗后CT测量残存淋巴结短径范围为0.37~3.40 cm (中位数0.82 cm),以短径0.5 cm为增幅将放疗后残存淋巴结短径逐一分组进行筛选,结果显示残存淋巴结短径≤1.00 cm组生存率高于短径>1.00 cm组(P=0.000)。以放疗后残存淋巴结短径1.00 cm代替原评价标准中的淋巴结体积1.00 cm3重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组LC率及OS率仍优于部分缓解组(P=0.000、0.000)。两种评价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0.863)。结论 钡餐造影结合CT的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食管癌近期疗效并评估预后;以放疗后CT测量残存淋巴结短径代替原标准中体积指标对疗效进行界定同样对预后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RECIST标准评价食管癌临床分期的化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食管钡餐X线片和CT扫描结合的检测结果确定食管癌临床T分期的依据,探讨用于RECIST标准对食管癌化疗疗效的评价效果.方法 选择末行手术和放疗的食管癌83例,根据食管钡餐X线片病变长度和CT扫描管壁厚度以及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将病变局部分为T1、T2a、T2b、T3a、T3b、T4期,并结合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对应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应用FLP方案化疗2个周期,比较食管钡餐X线片与CT扫描的食管病变长度的结果,按照RECIST标准评价食管癌化疗疗效.结果 83例中T1、T2a、T2b、T3a、T3b、T4期分别为7、11、15、26、19、5例,对应临床分期Ⅱ、Ⅲ、Ⅳ期分别为13、37、33例.食管钡餐X线片与CT扫描的食管平均病变长度分别为(4.6±1.4)cm和(4.8±0.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5).化疗疗效CR 2例,PR 35例,SD 34例,PD 12例,RR 45%.结论 REClST标准更适用于评价食管钡餐x线片和CT 扫描确定的食管癌临床分期的化疔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2例食管癌患者分为常规组(n=51,接受常规放疗联合化疗)和调强组(n=51,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  相似文献   

12.
实体瘤WHO疗效标准与对数杀灭定量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临床以WHO标准评价疗效,尚无肿瘤细胞对数杀灭疗效评价及“治愈性”化疗研究报告。本研究目的是探讨WHO疗效标准与肿瘤体积或细胞负荷及细胞对数杀灭(log cell kill,LCK或LK)相互关系及提出细胞对数杀灭定量评价方法的必要性。方法:肿瘤体积下降比例即肿瘤细胞杀灭比例(kill fraction,KF)据1-SF计算,存活比例(surviving fraction,SF)据治疗后肿瘤体积除以治疗前体积测定,肿瘤细胞杀灭对数即为存活比例对数负数(LCK=-logSF)。结果:每级别WHO疗效在相同或不同大小肿瘤都存在体积、细胞负荷和LCK的显著差异,WHO疗效评价与LCK相互换算关系得到确定。结论:WHO标准不能定量评价肿瘤体积、细胞对数和LCK,提出可与WHO疗效评价相互换算的LCK定量评价方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30年里,出现了许多依赖于影像学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随着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评价标准不断产生。本文将对 WHO 标准、RECIST 标准以及肿瘤靶向治疗评价标准进行综述,并比较它们的区别及阐明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C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增敏作用。方法 将 10 2例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2例、对照组 5 0例 ) ,两组采用相同的放射野、放射总量和分割剂量 ,治疗组在放疗同时给与细胞色素C静推 ,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采用肿瘤局部控制率 (CR +PR)作为疗效的评价标准。结果 治疗组在放疗 4 0Gy时较对照组明显为优 (6 3 5 %比 2 8 0 % ,P <0 0 1) ,放疗 6 5Gy时的有效率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98 1%比 86 0 % ,P <0 0 5 )。结论 细胞色素C对食管癌放疗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 ,且未见副作用。本研究只限于临床近期疗效的比较 ,是否可以提高远期疗效 ,尚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WI在预测及早期评价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短期疗效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 40例经病理证实并行同期放化疗食管癌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行DWI检查。应用RECIST标准进行短期疗效评价,分为缓解组(CR、PR)和未缓解组(SD、PD)。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对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肿瘤ADC值变化率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缓解组、未缓解组分别为30、10例。缓解组在治疗第1周末ADC值升高程度高于未缓解组(P=0.000)。缓解组、未缓解组治疗1周末肿瘤最大径与疗前均相近(66.10 mm∶62.63 mm,P=0.407;70.90 mm∶68.30 mm,P=0.552)。肿瘤治疗前ADC值与肿瘤最大径缩小率间呈负相关(r=-0.680,P=0.000)。肿瘤治疗后第1周末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83,ADC值变化率为15.5%作为判断治疗是否有效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值为89.7%、阴性预测值为63.6%。结论 DWI可作为一种预测及评价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短期疗效的新的影像学方法,以治疗1周末ADC值变化率对区分治疗反应较敏感,可以作为有效监测时间点。  相似文献   

16.
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是药物临床试验和日常临床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肿瘤本身的认识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评价肿瘤疗效的标准也发生着变化,从单纯追求治疗后肿瘤的缩小,逐渐过度到更加注重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综合获益,评价标准更加人性化。本文介绍了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 5 0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 食管癌患者放疗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P <0 .0 1) ,放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较放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食管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增高 ,放疗后明显下降 ,肿瘤坏死因子可成为肿瘤辅助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紫杉醇加奈达铂(TP)及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并评价食管癌部位与食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对40例罹患不同部位食管癌的患者进行ⅠMRT+TP方案+rhTNF-α治疗.评价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另外,按食管癌发生部位将患者分为颈胸上段组和胸中下段组,进一步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食管狭窄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CR 20例(50%),PR 16例(40%),总有效率为90%(36/40).治疗相关血液学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减少为主,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治疗后食管癌颈胸上段组和胸中下段组的中度及以上食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3.64%(14/22)和11.1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食管癌同步放化疗联合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食管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但颈胸上段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狭窄程度较重,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是药物临床试验和日常临床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肿瘤本身的认识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评价肿瘤疗效的标准也发生着变化,从单纯追求治疗后肿瘤的缩小,逐渐过度到更加注重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综合获益,评价标准更加人性化.本文介绍了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免疫治疗已经成为实体瘤除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之外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不同于既往的治疗手段,它是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效应而杀伤肿瘤细胞,达到肿瘤负荷的下降及生存期延长的目的。所以传统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疗效评价标准和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也就很难对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准确解读,新的免疫疗效评价标准则涵盖了免疫疗效的各种表现形式,正逐渐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