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小睑裂综合征的综合矫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睑裂狭小综合征又称小睑裂综合征(Blepharophim 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BPES),是以睑裂狭小、上睑下垂、倒转型内眦赘皮和眦距增宽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004年1月~2007年3月本院共收治7例,应用Mustarde内眦成形术、额肌瓣悬吊术或提上睑肌缩短术、外眦开大术及鼻畸形矫正术等多种术式联合矫治,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额肌悬吊术与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20只眼)上睑下垂患者采用额肌悬吊术.对20例(25只眼)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结果:前一种方法术后早期眼睑高度、弧度及重睑形成尚可,但欠自然,闭睑不全明显,持久性欠佳.后一种方法术后眼睑高度、弧度及重睑形成良好,美观自然,持久性好.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是矫治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中度和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对30例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包括2例上睑下垂术后欠矫和复发患者),采用联合睑板切除的上睑提肌缩短术.术中睑板切除量根据睑板的宽度设计,上睑提肌切除量=(上提量-睑板切除宽度)× (4~5) mm.并分离睑结膜和上睑提肌,切除一定量的睑结膜以防止结膜脱垂,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30例除3例矫正不足外,余均获得良好上提效果,上睑缘弧度自然,无严重并发症,仅少数患者早期有轻度睑裂闭合不全.结论 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适用于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及上睑下垂术后欠矫的患者,在矫正畸形和改善外观方面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掌握手术操作要点,有助于在功能和外形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对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44例49眼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共24例26眼,额肌瓣悬吊术20例23眼,术后对上睑缘位置、上睑的弧度形态、眼睑闭合度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并据此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行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后上睑下垂矫正较满意,术后形态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明显优于额肌瓣悬吊术患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符合眼睛的正常生理结构,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Z成形术联合内眦部眼轮匝肌切除矫正内眦赘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内眦赘皮60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Z形术矫正内眦赘皮;观察组采用Z成形术联合内眦部眼轮匝肌切除矫正内眦赘皮,两组患者均同期行切开法重睑术。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患者睑裂长度(HLFL)、内眦间距(ICD),以及睑裂长度和内眦间距比值(HLFL/ICD)。结果:对照组术后睑裂长度和内眦间距比值(HLFL/ICD)为0.87±0.04,较术前睑裂长度和内眦间距比值(HLFL/ICD)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睑裂长度和内眦间距比值(HLFL/ICD)为0.90±0.06,较术前睑裂长度和内眦间距比值(HLFL/ICD)有所改善(P0.05);术后观察组HLFL/ICD的平均比值大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的HLFL/ICD平均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内眦赘皮复发,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瘢痕增生及内眦赘皮复发情况的发生。结论:Z成形术联合内眦部眼轮匝肌切除矫正内眦赘皮,能够有效矫正内眦赘皮,达到重睑美学效果,同时避免内眦赘皮复发,瘢痕增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Z成形术联合内眦部眼轮匝肌切除矫正内眦赘皮及同期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内眦赘皮的严重程度,将56例单睑伴内眦赘皮的患者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组(21例)、重度组(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Z成形术联合内眦部眼轮匝肌切除矫正内眦赘皮,同期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手术前后测量每组患者的内眦间距、睑裂长度,并计算内眦间距与睑裂长度的比值,以及手术前后内眦间距与睑裂长度比值的改善量;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中、重度组内眦间距与睑裂长度比值的改善量分别为(0.16±0.05)mm、(0.33±0.06)mm、(0.48±0.08)mm,以重度组改善最为显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未见瘢痕增生、挛缩及内眦赘皮复发。结论Z成形术联合内眦部眼轮匝肌切除矫正内眦赘皮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内眦赘皮患者,尤其对重度内眦赘皮的矫正效果最为显著;可有效避免术后瘢痕增生、挛缩和内眦赘皮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小睑裂综合征的一期手术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睑裂综合征是先天性眼睑发育异常 ,睑裂的垂直裂和水平裂均小于正常人 ,内眦赘皮 ,内眦间距增宽 ,鼻根部平坦 ,有的伴有上直肌麻痹或其他眼外肌麻痹 ,双眼同时发病。我们从 1995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采用额肌悬吊术、内眦韧带缩短术、外眦开大术为 14例小睑裂综合征患者进行一期手术矫正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 2 8只眼 ,男 8例 ,女 6例 ,年龄 5~ 11岁。垂直睑裂 2~ 4mm ,水平睑裂 15~ 2 0mm ,上睑提肌功能均全部丧失 ,内眦间距 35~ 4 3mm。双侧患病 ,双睑裂相同。2 手术方法以龙胆紫在上睑缘重睑线区连同内眦区…  相似文献   

8.
小睑裂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睑裂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提高临床效果。方法:小睑裂综合征9例,采用mustarde法内眦成形术、VonAminon法外眦成形术、额肌瓣悬吊或提上睑肌缩短矫正上睑下垂。结果:术后外观有明显改善,睑裂长度和高度显著增加,内眦间距显著缩短。结论:根据小睑裂综合征的具体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肌力<4 mm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肌力在4 mm以下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71例86眼行提上睑肌缩短术,观察并分析术后上睑的高度,睑裂宽度,上睑的弧度及重睑形态结果:本组患者71例( 86眼)中治愈81只眼,占94.19%;欠矫4只眼,占4.65%;过矫1只眼,占1.16%;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评价重度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患者进行内外眦成形联合上睑提肌缩短术的矫治效果与手术技巧,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8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重度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患者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5~28岁,平均年龄9.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内眦赘皮,鼻根部低平及内眦间距过宽,双侧重度上睑下垂。先行内眦赘皮切除和内眦韧带预置缝线,并切断韧带打活结,暂不用缝合;并行外眦皮肤切开,用结膜组织修复外眦角;再行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正上睑下垂,依次行内眦韧带结扎并内眦成形。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一次性完成内外眦开大联合上睑提肌缩短术,术后患者内眦赘皮消失,泪阜显露,重睑线自然美观,无睑内翻、睑外翻和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睑裂狭小综合征所致上睑下垂可以一期上睑提肌缩短术联合内外眦开大术进行矫正,这种方法缩短了手术治疗周期,减少多次手术费用和痛苦,远期观察不易复发,手术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前,矫正内眦赘皮的术式较多,常见的有Z成形术、V-Y成形术与Mustarde法等[1],但大多存在瘢痕明显、复发等不足.为此,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我们对69例患者采用下睑睫毛周边切口矫正内眦赘皮,并同时行重睑成形术,术后内眦下方瘢痕不明显,睑裂增大2~4 mm,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重睑术的同时行内眦赘皮矫正及外眦开大术,观察睑裂开大的效果。方法内眦赘皮采用改良横切纵缝法矫正,外眦开大采用上睑皮瓣与下睑结膜瓣交叉的方法。重睑手术采用切开的方法,重睑切口与内外眦切口均不连续。结果本组20例患者,内眦赘皮消失,内眦较术前开大5~8 mm,外眦开大2~3 mm,睑裂明显开大。术后随访1~2年,内、外眦处瘢痕不明显,睑裂开大效果稳定,患者满意。结论重睑联合内眦赘皮矫正及外眦开大术,能显著增加睑裂的长度及宽度,而且内、外眦处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瓣吻合矫正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生理功能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翼状韧带悬吊术,观察组采取三瓣吻合矫正术。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眼睑自然闭合时睑裂高度、上睑活动度及术后3个月的美学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2%与9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眼睑自然闭合时睑裂高度与上睑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眼睑自然闭合时睑裂高度均较术前降低、上睑活动度较术前增大(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眼睑自然闭合时睑裂高度为(1.33±0.28)mm,低于对照组(1.89±0.35)mm,上睑活动度为(5.17±1.21)mm,高于对照组(4.49±1.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美学效果总评分为(8.67±0.20)分,高于对照组的(8.04±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瓣吻合矫正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可有效改善提上睑肌肌力,改善眼睑生理功能,获得理想美学效果,疗效优于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翼状韧带悬吊术,可作为重度上睑下垂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通过睑缘切口入路方式来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方法: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采用上睑缘切口矫正上睑下垂患者共28例(32只眼),其中提上睑肌前徙6例、提上睑肌缩短12例、CFS8例、上睑提肌缩短联合CFS2例。术前术后评估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1)、睑裂大小、上睑提肌肌力、上眼睑外形满意度、睑缘切口瘢痕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眼睑闭合不全、结膜脱垂、上睑下垂矫正不足、上睑下垂矫正过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1.6月,术后满意率高(96.43%);所有患者MRD1、睑裂大小、上睑提肌肌力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眼睑外形满意度及睑缘切口瘢痕满意度高;未出现结膜脱垂、上睑下垂矫正不足、上睑下垂矫正过度等并发症。结论:通过睑缘切口矫正上睑下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术后消肿快、瘢痕不明显恢复后上睑自然美观等优点,较传统切口入路方式有更高的满意率,更具有美容应用的实际意义,可作为上睑下垂矫正术的一种补充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部分睑板全层切除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2007年~2011年)(19只眼)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部分睑板全层切除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本组15例(19只眼)中重度上睑下垂均矫正满意(外观满意,弧度自然)。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睑闭合不全的情况,一般术后1~3个月内完全恢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睑板全层切除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此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黄欣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1879-1881
目的:研究利用眶隔筋膜瓣、提上睑肌腱膜联合额肌瓣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术中切开眶隔,形成蒂在睑板上缘的眶隔筋膜瓣,在眉部分离形成额肌瓣,将这两瓣与提上睑肌腱膜重叠缝合固定,建立与额肌的连接,悬吊上睑并矫正下垂畸形。结果:采用此方法对27例35侧重度上睑下垂的眼睑进行了治疗,随访3~6个月,其中31侧眼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额肌收缩时患睑睁大两侧眼裂大小对称,睑缘位置正常,外形自然,睑缘弧度及重睑外形满意。矫正不足4侧,后行二次手术而修复。结论:利用眶隔筋膜瓣、提上睑肌腱膜联合额肌瓣重叠吻合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上睑悬吊牢固,不易复发,保持了眼睑的原有结构,睑缘和重睑线弧度及外观满意,畸形矫正效果良好,优于传统的上睑提肌腱膜瓣悬吊和单纯额肌悬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女性眼睛美学形态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青年汉族女性的眼睛形态学特征,为眼部整形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睑裂高度、睑裂宽度、内眦间距、重睑宽度,并观察上睑形态。结果:睑裂宽度31.25±0.19mm,睑裂高度10.13±0.14mm,内眦间距33.81±0.26mm,外双重睑宽度6.64±0.20mm。重睑发生率为75.25%。结论:眼睛形态存在地域性差异,本资料为重睑术提供了西南地区女性睑部正常形态参考值。  相似文献   

18.
一期手术矫治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同期内眦和外眦成形术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矫治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6年5月,采用内眦和外眦成形术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矫治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3~35岁,平均8.5岁。均为双侧重度上睑下垂,上睑肌力0~3mm,睑裂横径13~22mm,睑裂纵径2~4mm,内眦间距33~44mm,上睑动度1~3mm。26例均行内眦开大和内眦赘皮矫正术以及额肌筋膜瓣悬吊术,其中12例联合行外眦开大成形术。结果术后内眦赘皮消失,睑裂横径24~32mm,睑裂纵径6~8mm,内眦间距为29~34mm,上睑动度4~6mm,重睑线自然美观。术后获随访3个月~4年,效果良好。结论同期进行内眦和外眦成形术及上睑下垂矫正术治疗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缩短了手术修复周期,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治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此改良术式与常规术式不同之处在于增加分离提上睑肌腱膜的长度(22mm)和宽度(16mm),腱膜在睑板上固4对缝线,以增加其牢固度],共治疗上睑下垂57例68眼,其中轻度13例13眼,中度38例47眼,重度6例8眼。结果术后4~36个月随访,治愈48例59眼,欠矫9例9眼,无过矫病例。结论该提上睑肌缩短术与常规手术比较有改进,术后的睑缘高度易保持在上方角膜缘,弧度与健侧对称,不易形成眼角畸形,能较好提高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74例的手术矫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过去20年中,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74例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的远期效果。方法针对74例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采用Ⅰ期或Ⅱ期的内外眦开大术和/或上睑下垂矫正术,24例患者接受了最长达9年的术后随访。结果54例矫正内眦赘皮常规采用墨氏法(Mustarde法),但对20例轻度者采用了其他的内眦成形术;行内眦开大术时,36例选择性的施行了内眦韧带缩短术;在无上睑横向张力增加的情况下,33例选择行Ⅰ期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矫正术,其余41例行Ⅱ期矫正;经随访,Ⅰ期和Ⅱ期均能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对患者合并的其他畸形,应根据情况待成年后酌情处理。结论在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Ⅰ期或Ⅱ期的内外眦开大术和/或上睑下垂矫正术治疗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