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随着小儿心导管技术迅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CUD)已由单纯手术治疗转向手术和介入共同治疗,如在围手术期各个环节中应用介入治疗技术辅助和支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前、后采用手术又可为介入治疗提供条件、便利和保证。这种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相互结合应用的治疗模式称为镶嵌治疗(hybrid therapy)。现就此方法的国外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报道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总结我院外科治疗的43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结果:4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取碍满意疗效。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多见于基层医院,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沈阳军区总医院(110015)胡为民,朱鲜阳随着心血管技术的迅速发展,单纯诊断性的心导管检查已趋向于治疗性技术的转变。以往需开胸手术的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可经导管法治愈或缓解症状以争取手术时机。l经皮球羹霞股成形术1982年Ka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3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介入手术并给予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结果:35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成功率100%,病人均成功出院。结论:完善术前护理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是获得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 自1999年10月~2002年12月,采用微创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3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12例,法洛三联征2例。结果 全组无一例死亡,均治愈。结论 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暴露好,手术失血少,时间短、损伤轻、术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6.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外科手术治疗,其手术死亡率较高。许多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新生儿或小婴儿期即出现危重症状,如不及时治疗预后不佳。2002年4月至2008年6月,我们对32例10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总结其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进展何德沛综述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开拓心脏外科以来,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已经50多年历史。目前,先心病完全矫治术已向复杂畸形和婴幼儿发展,几乎所有的先心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根治方法。本文就作者1992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储备能力有限,对药物的耐受能力较差,各种检查及治疗本身即可导致心律紊乱,甚至心力衰竭.另外,实施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术时要求患儿安静、配合,且术后苏醒迅速.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管理方案,减少麻醉药物对患儿的影响,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并保证介入治疗顺利进行是手术的关键.本研究拟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患儿喉罩下异丙酚-瑞芬太尼联合局部浸润麻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动静脉畸形的新分期与治疗选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颅外先天性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分类方法及相应的治疗选择。方法 通过对6年内83个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结果的系统随访和分析,探讨该疾病的临床分期,解剖区域分布规律、各分期的治疗选择、不同介入材料对复发率的影响、进行未痊愈病例原因分析。结果 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先天性动静脉畸形分为静止期、扩张期和失代偿期,前者以单纯介入治疗为主,后者以手术治疗为主,介入治疗的方法与材料选择对复发率等有重要影响,未栓塞病例的手术治疗要求依据DSA和CTA完整切除和具有丰富血供的组织移植重建。结论 对先天性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分期和合理的治疗方案设计将使此类疑难病例的治疗大大易化。  相似文献   

10.
KovacikovaL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报导了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口服西地那非获得良好疗效。其中一例为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缩窄修补术后肺动脉高压对一氧化氮治疗无反应的婴儿,另外两例为一婴儿和3.5岁的幼儿,这两例都是因单心室病理生理改变的先天性心脏病而行姑息性手术治疗,术后采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骨下段切口与右腋下斜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特点。方法随机选取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胸骨下段切口34例,右腋下斜切口46例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对术后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腋下切口组体外循环时间(CPB时间)与胸骨下段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肺部并发症相对较多,但切口隐蔽、美观性优于胸骨下段切口。结论 腋下斜切口更具有美观性和隐蔽性,而胸骨下段切口有利于意外情况的处理,安全性高、适应证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21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6月至2008年9月共2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21例经手术及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及心衰均控制,体温正常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24个月无死亡及心内膜炎复发病例。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者,抗感染的同时积极手术,正确把握手术的时机、手术方式及选择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是一种较少见的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主动脉窦瘤破裂将引起大量的左向右分流,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继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甚至死亡。自1996年6月-2005年5月我们共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2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治疗时.常规选用股动脉、股静脉进行穿刺,术后穿刺点的有效压迫是预防并发症的手段之一.本院自1998年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以来.常规选用沙袋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近几年来,又尝试采用手指直接压迫和条索状纱布加压压迫的方法进行局部止血。本文通过上述3种方法对股动脉、股静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压迫时间进行评价,以选择更好的局部压迫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2月~2007年2月,我科共完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86例,现总结其外科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6.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5年来,本所手术治疗治疗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Ebstein心脏病畸形、单心室和三尖瓣闭锁、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完全性肺静异位引流、主动脉狭窄、大动脉转位合并室缺和肺动脉狭窄以及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等1880例,总的手术死亡率为4.05,本文重点介绍上述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7.
右心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心室双出口是少见而又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其解剖形态有较多的变异,因而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也因病理类型而异。现报道我们右心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2):798-800
自1938年Gross和Hubbard首先成功地结扎动脉导管以来,外科手术一直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治疗方式。1966年Rashkind和Miller首先应用头端带有球囊(可扩张)的特种导管进行球囊房间隔造口术,自此介入治疗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1972年Bhas等在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手术中利用球囊导管暂时性堵塞动脉导管内血流,是心导管介入和外科技术的首次同时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48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以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方法 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Cardiacure-TM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2例,室间隔缺损(VSD)12例,ASD合并PDA 1例,VSD合并PDA 2例. 结果 全组患者无死亡,一次性封堵成功44例,介入封堵治疗成功率为91.7%(44/48);15例次 PDA患者介入封堵治疗成功率为100%(15/15);22例次ASD患者成功率为90.9%(20/22), 14例次VSD患者成功率为85.7%(12/14). 封堵伞于术中脱落3例,其中ASD伞脱落2例,VSD伞脱落1例;介入治疗未成功1例.4例封堵未成功的患者中3例择期行体外循环修补手术治愈,1例行急诊体外循环修补手术治愈.随访40例,随访时间1~19个月,复查心脏杂音消失,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无残余分流. 结论 介入治疗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心胸外科医师掌握该项技术有其较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堵闭术在伴有右室流出道或肺动脉梗阻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病儿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共11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病儿分别选用弹簧圈和血管塞行经皮体-肺侧支血管堵闭术,7例于外科矫治手术前行侧支血管的堵闭,4例于术后进行介入治疗。结果共堵闭侧支血管19条;6例堵闭单条、5例同时堵闭多条侧支。术后造影显示14条侧支(74%)分流基本消失,5条(26%)大部分堵闭。结论在外科手术前或术后反复心、肺功能不全的病儿,进行体肺侧支血管的堵闭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渡过围手术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