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底部间质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发展前景。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为32例胃底部间质瘤患者行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行胃镜辅助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7例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胃腔内肿瘤切除术。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肿瘤破裂、胃腔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及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81.4±25.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2±16.1)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4.6±3.8)h,进食时间平均(58.6±10.8)h,术后平均住院(4.6±1.3)d。术后病理切缘均为阴性,术后3个月行胃镜及钡餐造影检查,无胃腔狭窄。术后平均随访(14.8±3.4)个月,X线、B超及CT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胃镜联合超声内镜有助于发现并诊断胃间质瘤,可于术前初步判定危险度。对于胃底部间质瘤,在胃镜辅助定位下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患者创伤小、预后良好,符合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原则,降低了贲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探讨双镜联合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各组患者均择期手术治疗,入院后随机分为内镜治疗组、双镜联合组及腹腔镜手术组,观察比较各组在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性。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双镜联合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其余各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镜联合组无术后吻合口瘘、出血及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内镜治疗、双镜联合及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结果相似,但双镜联合切除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不易出现手术意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35例胃间叶源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等。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使用内镜下线型切割闭合器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27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8例手术采用术中胃镜的双镜治疗。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中位手术时间90(60~1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2.1±23.6)(10~200)mL,肿瘤平均大小(35.4±13.5)(10~62)mm,肿瘤切缘术中冷冻及术后石蜡病理均为阴性。术后病理胃间质瘤26例、胃神经鞘瘤5例、胃平滑肌瘤2例、胃脉管瘤1例、胃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3±1.3)(4~10)d,无术后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12~43)个月,所有病人均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叶源性肿瘤是安全、微创、有效的,应作为此类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后手工缝合胃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30例胃原发间质瘤患者行腹腔镜手工缝合手术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肿瘤直径≤2.0 cm,19例为2.1~5.0 cm,5例5.0 cm。肿瘤位于贲门部2例、胃底8例、胃体前壁4例、胃体后壁5例、胃窦前壁5例、胃窦后壁2例、胃小弯侧4例。结果:3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90.0±20.3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12.85)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6.0±9.44)h,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平均(3.0±1.21)d,无出血、胃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8.0±1.61)d。术后随访6~12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采用手工缝合的方法治疗胃间质瘤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对于特殊部位的间质瘤可行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切除胃间质瘤的手术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6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择期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50例行双镜(腹腔镜+内镜)联合切除术,対照组56例行腹腔镜切除木,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病理检査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腹腔镜、双镜联合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结果相似,但相较单纯腹腔镜手术,双镜联合切除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内镜切除治疗无明确转移的胃巨大问质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胃巨大间质瘤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内镜治疗组、开腹手术组及腹腔镜手术组,其中内镜组25例,开腹手术组34例,腹腔镜手术组31例。观察3组的术中出血、穿孔发生情况、整块切除率和随访结果,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内镜组成功23例,切除率92.0%,平均手术时间(61.37±15.34)分钟,住院时间(5.74±1.44)天,均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117.68±29.42)分钟,(12.16±3.04)天]和腹腔镜手术组[(100.26±25.07)分钟,(9.38±2.35)天];平均治疗总费用(22839.26±5709.82)元,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31017.62±7754.4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内镜切除治疗无明确转移的胃巨大间质瘤,安全可行,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行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6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等。结果:本组研究68例病人中,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34例(50%),腹腔镜经胃肿瘤外翻切除术32例(47.1%),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1.47%),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1.47%)。瘤体平均直径(3.2±1.6)cm,手术平均时间(83.0±27.5)min,术后平均出血量(29.0±23.7)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5±1.4)d。并发症3例(4.4%),随访63例(92.6%),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63例均无复发及远处转移,1例术后其他原因死亡。总生存率98.5%。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胃GIST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胃间质瘤患者39例,瘤体直径1.0~4.5cm,平均(2.5±0.5)cm,均采用双镜联合方法手术切除。手术过程:胃镜下确定胃间质瘤的位置、大小,评估切除可能性及方法,腹腔镜下切除肿瘤,闭合切口,取出肿瘤,完成手术。术后接受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肿瘤生物学风险评估,随访复发或转移情况。结果:1例因瘤体过大予以中转开放手术。余38例手术时间35~125min,平均(75±25)min。术中出血10~50mL,平均(25±10)mL;胃管留置时间0~24h,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2~36h,绝对卧床12~24h,术后72~96h恢复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5~7d。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117阳性36例(92.3%)、CD34阳性32例(82.0%);肿瘤生物学风险分级:极低危27例,低危10例,中危2例,高危0例。随访1~42个月,未发现种植或转移。结论: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快速定位、优化手术流程、术时短、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优点,适合于直径〈5cm、术中仅靠腹腔镜难以定位的瘤灶。手术对瘤体定位、手术组成员配合要求较高,需要富有经验的医师操作。  相似文献   

9.
探讨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效果。40例术前超声胃镜诊断为胃间质瘤(直径2~5cm)的患者经腹腔镜行胃部分切除术。结果显示,4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9例采用了双镜联合技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30~130 min,平均(64.5±34.3)min。术中出血10~100m L,平均(34.3±18.7)m L。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5.8±1.2)d。结果表明,对于5 cm的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特别是双镜联合技术,为术中胃间质瘤定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9月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发生肿瘤破裂、1例切口感染。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均未发生明显胃出血、吻合口狭窄、胃瘫及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其中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21例,腹腔镜经胃肿瘤外翻切除术15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50~192 min,平均(85.3±53.6)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平均(80.6±42.3)ml;术后住院7~15 d,平均(9.1±4.7)d。肿瘤直径2.0~6.3 cm,平均(3.6±2.9)cm,切缘均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提示:CD117阳性41例,CD34阳性36例,DOG-1阳性42例。Fletcher风险分级:极低复发危险25例,低度复发危险13例,中度复发危险4例,高度复发危险1例。术后随访10~49个月,1例复发,余者均无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丰富的开腹手术经验及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基础上,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微创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至2014年收治的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内镜定位辅助腹腔镜胃楔形切除(双镜联合切除)、腹腔镜辅助部分和全胃切除及内镜下切除术的62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患者,肿瘤直径2~12 cm;其中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31例,内镜定位辅助腹腔镜胃楔形切除22例,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3例、近端胃切除2例、全胃切除1例,内镜下切除3例。所有标本病理切缘为阴性,平均手术时间87 min,平均术中出血79 ml,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9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2 d,未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腹腔感染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根据NIH危险度分级标准,中危、高危11例;术后服用伊马替尼,随访2~60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胃GIST行微创切除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双镜联合技术在胃间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采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行胃间质瘤切除手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行经胃镜定位腹腔镜胃腔外胃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胃镜定位腹腔镜胃腔内胃部分切除术、4例行胃镜下肿瘤切除联合腹腔镜胃壁修补缝合术。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手术时间30~95min,平均(66.5±20.1)min,术中出血量1~20ml,平均(12.0±17.1)m1,术后平均住院日(4.9±1.8)d。术后病理结果示:极低度风险15例、低度风险8例。随访3~75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和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为23例胃间质瘤患者行完全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9例,中位年龄53岁;肿瘤直径平均(1.8±0.7)cm。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72.8±1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7±14.6)ml,术后排气时间平均(43.4±11.2)h,术后平均住院(4.4±1.1)d。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随访6~62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完全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3 cm的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或机器人下胃壁浆肌层环周切开+黏膜层切割闭合技术在胃特殊部位间叶源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腹腔镜或机器人下胃壁浆肌层环周切开+黏膜层切割闭合手术治疗的18例胃特殊部位间叶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7例行机器人手术,11例行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肿瘤位于贲门8例,胃体小弯4例,胃窦6例;肿瘤生长方式为内生型11例,哑铃型7例。平均手术时间(99±29)min,术中出血量(10±5)ml,术后进流食时间(2.0±1.0)d,术后住院时间(4.9±1.2)d。术后病理检查示胃间质瘤11例,胃平滑肌瘤5例,胃神经鞘瘤2例,切缘均为阴性,肿瘤平均直径为(4.7±1.4)cm。中位随访时间16.5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征象。结论腹腔镜或机器人下胃壁浆肌层环周切开+黏膜层切割闭合手术治疗胃特殊部位间叶源性肿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的预后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119例胃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56例,胃镜联合腹腔镜)、腹腔镜组(n=63例)。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围手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恶性潜能分级、核分裂像、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 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腹腔镜组低(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6%)比腹腔镜组(15.9%)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恶性潜能分级及核分裂像结果、术后2年生存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腹腔镜及双镜联合切除胃间质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当,但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快速定位、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胃镜联合腹腔镜在贵门旁胃间质瘤切除术中的优势,同时介绍一种专门用于切除贵门旁胃间质瘤的改良胃后壁旋转术。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28例贲门旁胃后壁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双镜联合组42例,开腹组86例。随机匹配32对患者;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双镜联合治疗贲门旁胃间质瘤具有明显优势,且胃镜联合腹腔镜经小弯侧胃后壁旋转术是切除贲门旁胃后壁间质瘤的成功术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7例胃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具体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肿瘤大小及住院时间。结果〓根据胃肿瘤大小和部位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其中胃局部切除术病人20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5例,全胃切除术2例。其中胃局部切除术20人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其余7例病人行腹腔镜辅助切除手术。手术时间81.3±16.2 min,术中出血量42.1±9.2 mL,手术切口长度5.6±2.4 cm,肿瘤直径4.8±1.3 cm,住院时间7.5±2.6 d。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胃肠间质瘤安全可行、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和小肠间质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胃和小肠间质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7月间腹腔镜手术治疗33例胃和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包括腹腔镜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情况。结果33例胃和小肠间质瘤均成功地接受了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8例实施腹腔镜锲型胃局部切除;8例实施腹腔镜经胃腔肿瘤外翻切除术;17例实施腹腔镜辅助下部小肠肠段切除。手术时间(73.1±27.0)min,术中失血(19.8±14.0)ml,手术切口长度(3.3±1.1)cm,术后恢复排气时间(2.2±1.0)d,术后住院天数(8.1±2.0)d。3例患者(9.1%)术后分别出现小肠吻合口和胃腔内渗血,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随访2-33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和小肠间质瘤是可行、安全的,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9年经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的16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4孔法,手术主要步骤为肿瘤定位、网膜游离、胃壁和脾的分离、食管贲门连接处显露以及切割闭合器楔形切除胃间质瘤。结果 1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61.3±21.5)min,术中平均出血(49.1±28.6)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5.5±0.7)d,81%患者于术后36h内恢复胃肠功能,并开始进食,无并发症出现。随访4个月至3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简便、可行的,术式的选择应依据肿瘤的大小与位置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三种腹腔镜术式在48例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全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8例,腹腔镜辅助下行胃间质瘤切除术35例,手辅助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5例。手术时间35-96min。切除标本切缘未发现肿瘤残留;CD117阳性48例(100%)。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胃切口出血和漏。术后住院时间(6±1.3)d,随诊3-45个月,平均23个月,失访9例,其余病例生存良好。结论按照胃间质瘤的大小与位置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患者肥胖或者肿瘤巨大或者部位特殊者,可以选择手辅助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