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烧伤病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及其功能变化,我们以循环内皮细胞(CEC)作为VEC损伤的指示物,以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一氧化氮(NO)反映VEC功能变化,对50例烧伤病人及10例正常健康者进行了对比研究。1 临床资料及方法 50例烧伤病人中,男26例,女24例,烧伤面积20%~50%,平均烧伤面积41.2%。平均Ⅲ度面积15.3%,平均年龄30.2岁。本组病人均于伤后24小时入院,入院时均有明显休克症状及体征。入院后行抗休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通过建立家兔严重烫伤模型,观察家兔伤后早期内皮素/NO系统变化及血管内皮细胞(VEC)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严重烫伤对VEC损害的形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分组及处理 健康家兔(扬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21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3.0 kg.分笼饲养1周后将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不作任何处理,抽取静脉血待测;烫伤组15只,按文献[1]方法制作家兔背部烫伤模型.伤后单笼饲养,不限饮水和进食.于伤后即刻和6、12、24、48h抽取静脉血待测.  相似文献   

3.
家兔严重烫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通过建立家兔严重烫伤模型,观察家兔伤后早期内皮素/NO系统变化及血管内皮细胞(VEC)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严重烫伤对VEC损害的形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分组及处理 健康家兔(扬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21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3.0 kg.分笼饲养1周后将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不作任何处理,抽取静脉血待测;烫伤组15只,按文献[1]方法制作家兔背部烫伤模型.伤后单笼饲养,不限饮水和进食.于伤后即刻和6、12、24、48h抽取静脉血待测.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通过建立家兔严重烫伤模型,观察家兔伤后早期内皮素/NO系统变化及血管内皮细胞(VEC)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严重烫伤对VEC损害的形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分组及处理 健康家兔(扬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21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3.0 kg.分笼饲养1周后将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不作任何处理,抽取静脉血待测;烫伤组15只,按文献[1]方法制作家兔背部烫伤模型.伤后单笼饲养,不限饮水和进食.于伤后即刻和6、12、24、48h抽取静脉血待测.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70-80年代发现血管内皮细胞(VEC)能分泌前列环素、NO等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因子,人们对该细胞的功能有了全新认识.许多研究证实内毒素、免疫复合物、血流切应力、炎症因子、氧自由基可造成VEC损害,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而烧(创)伤、脓毒症、MODS等病理生理过程与VEC损伤及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近年来,许多学者对VEC进行了深入研究,拓展了对VEC损伤机制的认识,同时研究如何调控VEC功能以帮助诊断和治疗临床疾病.下面着重介绍近几年我们在烧伤及感染后VEC损伤机制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并提出转化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都是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活性物质,ET是缩血管物质之一,NO是舒血管物质.异丙酚是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但是具有降压的副作用,研究表明,异丙酚可改变机体ET/NO平衡,产生降压作用[1-2].另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大鼠血ET浓度下降,血NO浓度升高[3].本研究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异丙酚可作用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通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ET浓度,升高血NO浓度[4].本研究拟探讨异丙酚和糖尿病因素对大鼠血ET和NO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严重烧伤后中性粒细胞(PMN)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影响及参麦注射液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从健康体检者和烧伤患者(伤后6、24、48 h)静脉血中分离出PMN,与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体外共培养,采用噻唑蓝法检测ECV304细胞活力.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内皮素1、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计算两者的比值(内皮素1/NO).另取伤后24 h血液标本与ECV304共培养,分别加入等渗盐水及0.5、2.0、8.0 g/L参麦注射液各100 μL,观察参麦注射液对上述指标及ECV304形态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在伤后6 h的PMN刺激下ECV304活力明显下降、内皮素1含量明显上升(P<0.01),伤后24 h的PMN刺激时尤为显著;而伤后6 h在PMN刺激下NO含量明显上升达峰值[(48.9±2.6)μmol/L,P<0.01],伤后24,48 hPMN刺激ECV304的NO含量与健康体检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内皮素1/NO的变化趋势同内皮素1.加入不同浓度参麦注射液共培养后,可使内皮细胞活力明显上升、内皮素1含量明显下降、NO含量明显升高,其中中浓度参麦注射液可使体系中内皮细胞形态近似正常.结论 严重烧伤后PMN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细胞活力、内皮素1/NO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以伤后24 h的PMN刺激最明显;参麦注射液可以改善上述情况,对严重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肺转流(CPB)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功能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 方法 24例择期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n=14)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B组(n=10)在非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6(T3)、24 h(T4)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中NO-2/NO-3、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和TNF-α的水平.结果 与B组比较,A组ET-1水平在T2和T3时点明显升高(P<0.01),到T4时恢复术前水平;A组T2时点血浆NO-2/NO-3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T2、T3时MDA浓度均高于B组(P<0.05).与术前相比,A组血浆TNF-α浓度在T2~T4时均持续升高(P<0.01).结论 CPB可致VEC功能活化,使血浆ET-1/NO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9.
微血管是电烧伤的主要靶组织之一,微血管损伤在电烧伤渐进性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内皮素1和NO是重要的血管活性因子,在微血管功能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探讨高压电烧伤后血清内皮素1和NO的变化规律,对于认识高压电流对机体微血管损伤,尤其是渐进性损伤机制有重要意义.乌司他丁 (UTI)作为一种广泛的酶活性抑制剂,已应用于烧伤感染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本实验通过复制高压电烧伤大鼠模型,进一步探讨内皮素1、NO在高压电对机体微血管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UTI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按1996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23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35例,终末期肾病组12例,早餐后加用口服缬沙坦80 mg,治疗2月,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静脉血,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结果:EDN组、CDN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缬沙坦能改善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内皮素(endothelin,ET)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两种血管活性物质,本实验测定了急性轻型胰腺炎(MAP)患者和急性重型胰腺炎(SAP)患者血浆ET和NO水平,观察二者在急性胰腺炎(AP)病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毒素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毒素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为研究对象 ,分别用内毒素、L -左旋精氨酸和硝基左旋精氨酸进行处理 ,并检测上清液中内皮素 - 1(ET - 1)和一氧化氮 (NO)含量。结果 内毒素使ET - 1和NO含量增加 ;NO则使ET - 1的含量降低。结论 内毒素能导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使ET - 1和NO的合成和释放增加 ;NO则抑制ET - 1的合成和释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内皮连接偶联系统在移植静脉重塑早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态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基因转染组)与对照组(非基因转染组),于术后14d取出移植静脉,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电镜等检测并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α)表达水平、肌-内皮连接结构、血管内皮细胞(VEC)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HIF-Iα过表达,VEC增生显著,VSMC以收缩表型居多,肌-内皮连接结构重建显著(P均<0.01)。结论肌-内皮连接偶联系统是稳定移植静脉重塑早期VSMC转化态重要的组织结构和评估血管结构与功能良好重建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兔创伤性休克过程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意义及纳洛酮的抗休克作用.方法采用Lamson's法建立家兔创伤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家兔创伤性休克前、休克末及复苏后1h、3h、5h、12h血浆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神经肽Y(NPY)和心钠素(ANP)动态变化,并监测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两组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神经肽Y、心钠素休克末、复苏后较休克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复苏后治疗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休克时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神经肽Y、心钠素表达上调,纳洛酮可降低一氧化氮、内皮素、神经肽Y、心钠素浓度.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内皮素平衡关系与移植肝功能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大鼠肝移植术后早期一氧化氮 (NO ) /内皮素 (ET )平衡关系的改变 ,探讨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 ,观察前列腺素E1 (PGE1 )的干预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各组n =8) :(1)正常对照组 (A组 ) ;(2 )手术对照组 (B组 ) ;(3 )实验组 (C组 ) ;(4 )PGE1 干预组 (D组 )。采用“双袖套法”建立肝移植模型。检测和比较受体术后 6h血液ALT ,AST ,NO和ET水平 ,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 术后 6hB ,D组全部存活 (10 0 % ) ,C组存活 5只 (62 .5 % )。与C组比较 ,D组ALT ,AST ,ET明显降低 (P <0 .0 5 ) ,NO明显升高 (P <0 .0 5 )。NO ,ET及NO /ET值与ALT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依次为r =-0 .681,0 .793和 -0 .73 2 )。C组肝脏见明显的组织学损害 ,B ,D组组织结构基本保存完好。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血液NO ,ET水平及NO /ET比例关系 ,较好地反映了肝脏内皮细胞的功能状况。PGE1 可减轻肝血窦内皮细胞的损害 ,保护了移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皮素受体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作用.方法 取无明显曲张下肢静脉(对照组)和明显曲张下肢静脉(病变组)各10例,每组再分为内皮完整组和去内皮组,用血管张力描记法测定内皮素A/B受体介导的收缩功能;免疫组化法测定内皮素A/B受体在血管组织中的定位分布.结果 内皮素-1(ET-1)和sarafotoxin 6c(S6c)能诱导静脉产生浓度依赖性收缩.ET-1引起内皮完整静脉的对照组和病变组的最大收缩(Emax)及1/2最大收缩浓度的负对数(pD2)分别为132.30%±43.42%和6.03±0.35及19.24%±12.94%和6.78±0.46,病变组的Emax和pD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6c引起病变组和对照组的Emax和pD2分别为30.10%±12.90%和6.54±0.36及9.61%±1.32%和6.75±0.29,病变组Ema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去内皮静脉对照组和病变组S6c引起的Emax和pD2分别为146.18%±32.33%和6.50±0.17及32.93%±3.00%和6.69±0.39,病变组Emax低于对照组P<O.05).内皮素A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内皮素B受体主要分布于平滑肌.病变组静脉中内皮素受体位点分布均显著减少.结论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曲张下肢静脉内皮素A/B受体分布明显减少,收缩功能明显减弱,表明内皮素A/B受体表达下调和功能减低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转染pEGFP-N1-H2B1质粒载体至小鼠血管内皮细胞(VEC),观察导入H2-B1基因后VEC免疫原性的变化,探讨借鉴母胎免疫耐受模型诱导心脏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 以未处理的VEC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于转染H2-B1基因后24、48、72 h检测质粒转染效率以及H2-B1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将同源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VEC按100:1和10:1两种不同效靶比混合,观察PBMC对靶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H2-B1基因组H2-B1基因在VEC中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0.5mg/L组,P<0.05;1.0 mg/L组,P<0.01).H2-B1基因转染48 h后,当效靶比为100:1时,与对照组细胞毒性14.29%比较,0.5 mg/L基因组细胞毒性为4.28%,提示转染H2-B1基因组PBMC对VEC的毒性作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 H2-B1基因可能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降低VEC的免疫原性,抑制PBMC对VEC的杀伤活性,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转染pEGFP-N1-H2B1质粒载体至小鼠血管内皮细胞(VEC),观察导入H2-B1基因后VEC免疫原性的变化,探讨借鉴母胎免疫耐受模型诱导心脏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 以未处理的VEC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于转染H2-B1基因后24、48、72 h检测质粒转染效率以及H2-B1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将同源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VEC按100:1和10:1两种不同效靶比混合,观察PBMC对靶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H2-B1基因组H2-B1基因在VEC中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0.5mg/L组,P<0.05;1.0 mg/L组,P<0.01).H2-B1基因转染48 h后,当效靶比为100:1时,与对照组细胞毒性14.29%比较,0.5 mg/L基因组细胞毒性为4.28%,提示转染H2-B1基因组PBMC对VEC的毒性作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 H2-B1基因可能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降低VEC的免疫原性,抑制PBMC对VEC的杀伤活性,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转染pEGFP-N1-H2B1质粒载体至小鼠血管内皮细胞(VEC),观察导入H2-B1基因后VEC免疫原性的变化,探讨借鉴母胎免疫耐受模型诱导心脏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 以未处理的VEC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于转染H2-B1基因后24、48、72 h检测质粒转染效率以及H2-B1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将同源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VEC按100:1和10:1两种不同效靶比混合,观察PBMC对靶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H2-B1基因组H2-B1基因在VEC中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0.5mg/L组,P<0.05;1.0 mg/L组,P<0.01).H2-B1基因转染48 h后,当效靶比为100:1时,与对照组细胞毒性14.29%比较,0.5 mg/L基因组细胞毒性为4.28%,提示转染H2-B1基因组PBMC对VEC的毒性作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 H2-B1基因可能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降低VEC的免疫原性,抑制PBMC对VEC的杀伤活性,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8例尿毒症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合型人工肾组和血液透析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肾素活性、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组合型人工肾组肾素活性、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