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附106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内镜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3年4月~2007年12月应用mPCNL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061例的临床资料。肾结石92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41例。651例进行了Ⅰ期取石,374例行Ⅱ期取石,36例行Ⅲ期取石。手术通过单通道取石863例、双通道取石181例、三通道取石17例。结果:平均结石清除率90.1%,平均手术时间86min,肾造瘘管平均留置6.5天,平均住院13天。术中8例输血,6例术后因发迟发性大出血需要输血,其中3例经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5例术后出现尿外渗,经调整肾造瘘管位置及充分引流肾周后治愈。在开展的早期,1例患者因出血、冲洗液外漏并大量重吸收而致死亡。结论: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高效,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Ⅰ期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单置肾造瘘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采取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分为对照组(所有皮肾通道均放置Fr14造瘘管)和实验组(选择1个皮肾通道放置Fr14肾造瘘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4h、48h、72h时点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止痛剂使用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术后输血率、术后大出血、腹膜后血肿及尿外渗、术后发热、漏尿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24h时点VAS、术后止痛剂使用量、拔管后漏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腹膜后血肿及尿外渗、术后发热、术后P24h、P48h时点VAS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 Ⅰ期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单置肾造瘘管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漏尿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行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mPCNL)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106例在C-臂机引导下,经皮肾微造瘘.以输尿管镜,气压弹道击碎结石的上尿路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性顾分析。结果平均住院天数13d,106例患者中93例成功I期取净结石(87.7%)。平均尿液转清时间2.5d。肾造瘘管留置时间4—11d,平均7.5d。2例(1.9%)患者术后出现高热,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术中无周围脏器损伤,术中均未输血。结论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肾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不留置肾造瘘管的适应证和安全性。方法根据PCNL术前、术中情况选择合适病例。入选标准:术前B超报告肾盂积水〈4 cm,血清肌酐值正常;单一穿刺通道;术前、术中无尿路感染征象;术中无出血,集合系统无大面积穿孔;无结石残留,或虽有小结石残留但不需要行二次经皮肾手术者;术中顺利置入双J管;手术时间〈2 h。共入选240例输尿管上段及肾结石,按手术次序的奇偶数分为2组(各120例):A组术后不放置肾盂造瘘管,B组术后放置F14肾盂造瘘管。结果240例均一期手术成功。2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8.3%(118/120)和96.7%(116/120),二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171,P=0.679)。2组术中、术后均无输血病例;术后18例发热(A组8例,B组10例,χ^2=0.240,P=0.624),均无感染性休克。术后48 h B超检查2组患者均未见肾周积液。结论对于经过严格选择的患者,经皮肾取石术后不放置肾盂造瘘管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2mm曲卡行膀胱造瘘制造低压膀胱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其中行膀胱造瘘者20例(造瘘组),未行造瘘者15例(对照组).总结分析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麻醉ASA分级、前列腺体积、术前PSA、术中血红蛋白下降值、手术时间、术中中心静脉压、输血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造瘘组记录膀胱造瘘管留置时间.结果 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和术前PSA均无统计学差异;造瘘组术前前列腺体积45~249ml,平均(107±52)ml,对照组术前前列腺体积24~126 ml,平均(65±31)ml(t=2.92,P< 0.05);麻醉ASA分级(Ⅱ/Ⅲ)分别为7/13和14/1(x2=9.84,P< 0.05).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造瘘组和对照组术中平均中心静脉压分别为(4.7±2.6) cmH2O和(7.6±4.2) cmH2O(t=2.56,P< 0.05);留置导尿时间分别为112.9(64.2)h和184.5 (23.4)h(Z=3.13,P< 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5 (1.8)d和9.0(3.0)d(Z=2.77,P<0.05);造瘘组膀胱造瘘管留置时间为68.4(65.8)h.两组术中血红蛋白下降值、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输血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2 mm曲卡膀胱造瘘制造低压膀胱联合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可使膀胱保持低压状态,降低手术时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禁忌证。 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80例PCNL患者临床资料,已排除脓肾结石患者,根据是否留置肾造瘘管分组:患者术后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同时留置肾造瘘管40例(传统PCNL组),术后只留置双J管,无留置肾造瘘管40例(无管化PCNL组)。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肾和输尿管结石位置和结石负荷、肾积水直径、总手术时间和结石清除率等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VAS)试验组比对照组低(3.4±0.9 vs 5.6±1.4),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缩短(7.9±1.4 vs 8.8±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管化PCNL治疗非脓性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可行,且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完全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完全无管化技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009年8月采用完全无管化技术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16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最大径平均2.2cm,手术方法为结石清除干净后既不留置肾造瘘管也不留置双J管。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2.5min,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1g/L,16例均未输血。术后无尿外渗、发热、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5.5天,结石清除率100%。绪论:经皮肾镜术后既不留置肾造瘘管也不留置双J管是安全的,既经济,又减少了患者痛苦,但其适应证应严格把握。  相似文献   

8.
微造瘘经皮肾取石术术后不留置D-J管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on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肾结石术后单纯留置肾造瘘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08年2月~2009年2月仁济医院采用微造瘘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结石80例。入选病例分为2组,标准组(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及D-J管)40例、不留置D-J管组(术后留置肾造瘘管,保留术中制造人工肾积水的输尿管导管,并于术后第1天拔除)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感染情况、结石大小无统计学差异。统计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医疗费用、术后发热情况、术后镇痛药需求、术后尿路刺激症状、躯体不适感等。结果标准组和不留置D-J管组在术后发热情况、术后镇痛药需求、躯体不适感、住院时间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手术时间不留置内支架管组低于标准组。医疗费用、术后尿路刺激症不留置D-J管组显著低于标准组。结论微造瘘经皮肾取石术术后不留置D-J管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减少患者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及尿路刺激症的发生,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因导管使用及再次膀胱镜下拔管产生的医疗费用及痛苦,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但病例选择需严格把握指征,要首选考虑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柱状气囊肾造瘘管在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穿刺通道止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285例PCNL术中应用柱状气囊肾造瘘管,用镜体测量放置柱状气囊肾造瘘管的长度,按测量的长度将柱状气囊肾造瘘管置入Peel-away鞘内,使柱状气囊正好压迫在肾实质瘘口部位,自气囊中充适量气体,使气囊充分压迫到肾实质瘘口上,体表用丝线缝合固定造瘘管。结果 285例自造瘘管和留置尿管中引流尿液颜色正常,术后均无早期或迟发出血,复查B超,均无肾内、肾周血肿出现,术后5~7 d拔除肾造瘘管,8 d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无出血和结石复发。结论柱状气囊肾造瘘管在PCNL术中止血疗效确切,对出血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行肝切除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78例,根据肝切除手术距急性胆管炎控制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A组(n=45):肝切除手术距急性胆管炎控制〈4周;B组(n=33):肝切除手术距急性胆管炎控制≥4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并发症、残余结石、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A、B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并发症、残余结石、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高于B组。结论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应在胆管炎控制4周以后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加肝静脉阻断术在规则性肝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行半肝入肝血流加肝静脉阻断术42例(A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术30例(B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术30例(C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第1、3、6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53.5±87.9)、(612.8±101.6)和(646.7±136.6)mL,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术后第3、6天的血清ALT、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C组,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01),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术后腹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半肝入肝血流加肝静脉阻断术可显著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出血,减轻术中、术后肝功能的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深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2年12月,应用微创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深部囊肿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6~58岁,平均47岁。囊肿直径5.0~7.0cm,平均6.0cm,均为壁厚且与肾集合系统接近。12例在B超引导、监视下由囊肿下毗邻的肾盏穿刺进入肾盂,置入输尿管镜,钬激光于囊肿中心烧灼开放肾盂及囊肿。18例经皮穿刺进入囊肿,置入输尿管镜,钬激光烧灼开放囊肿至肾盂,术后常规留置肾造瘘管及内支架管引流。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90min,平均70min,术中失血20~100ml,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2d拔出导尿管,5~7d拔出肾造瘘管,经皮肾瘘口24小时自行愈合,无尿瘘情况发生。住院时间7~9d,平均8d。术后2个月拔出双J管。30例均随访3~24个月,29例未见囊肿复发,1例术后1年复发但直径2.0cm。结论:微创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深部囊肿是一种损伤更小、安全、有效的微创新术式,与其他术式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关节腔引流管不同处理方式在减少术后失血量及恢复髋关节功能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1-03—2012—08首次行单侧THA的105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暂时夹闭引流管4h(A组,n=34)和6h(B组,n=38)后开放,对照组(C组,n=33)持续引流。记录各组术后8、12、24、48h的切口引流量,术前、术后24h、术后48h血红蛋白含量(Hb)和红细胞压积(Ht)值,异体血输入量,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院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A、B组术后8h切口引流量较C组明显减少(P〈0.05),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h3组切口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24、48h的Hb与Ht明显高于C组,异体血输入量明显少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出院时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THA术后早期短期夹闭引流管对于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和切口引流量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且早期夹闭4h较6h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术前截骨角度预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2012-04-2013-12,依据选择标准对10例AS后凸畸形患者,术前采用脊柱股骨角预测方法进行术前截骨角度设计与预测。术前、术后2周及随访时摄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和大体像,测量全脊柱后凸角(GK)、胸腰椎交界角(TLJ)、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偏移(SVA)、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指标,VAS、ODI评分评估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GK、TLJ、LL、SVA、SS、PT、VAS、ODI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脊柱股骨角进行术前截骨角度设计对指导AS后凸畸形截骨矫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外侧入路在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特点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OVCFs患者(共85个椎体)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行PVP术。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7(3~31)d。术中观察穿刺针针尖达到椎体中线的比率、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2月随访时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后凸角的改善率。结果 60例(85个椎体)均经单侧椎弓根外入路完成PVP操作。手术时间31~52 min,术中出血0~5 ml,骨水泥灌注量2.0~4.5 ml。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对称,无穿刺并发症。5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5.9%。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VAS评分术前平均为8.17±0.52,术后1 d平均为3.72±0.35,术后12月平均为2.21±0.25,三者比较,术前与术后1 d、术后12月时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2月时Cobb角分别为9.50°±3.19°、9.41°±3.08°、9.45°±2.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无明显塌陷。患者满意率达100%。结论单侧椎弓根外穿刺入路行PVP术治疗胸腰椎OVCFs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与竖脊肌间隙入路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TLIF组(采用后路正中入路TLIF术,30例)和MIS-TLIF组(采用经多裂肌与竖脊肌间隙入路行MIS-TLIF,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多裂肌MRI信号的改变。结果 TLIF组、MIS-TLIF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0 ±20)、(100 ± 35)min/节段(P 〉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20 ± 110)、(300 ± 40)mL(P 〈0.05);术后平均引流量分别为(360 ± 120)、(40 ± 20)mL/节段(P 〈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VAS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术后3个月VAS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LIF组患者手术前后多裂肌 MRI 信号分别为(1.5 ± 0.4)级、(2.5 ± 0.5)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S-TLIF 组患者手术前后多裂肌 MRI 信号分别为(1.5 ± 0.5)级、(1.6 ± 0.5)级,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IS-TLIF可减少脊柱后部肌肉损伤,加速腰痛的恢复,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围手术期D-二聚体(D-dimer,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的测定,指导围手术期止血活血药物的应用,从而有效减少出血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方法:采用Symex CA7000对1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15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进行PT、APTT、Fg及DD测定。结果:术后PT、APTT虽略有延长,但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g、DD术后呈逐渐升高态势,至第3天达高峰,第5天多回降,但仍略高于术前。开腹组术后Fg、DD高于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论腹腔镜手术抑或开腹手术对凝血状态都有影响。LC、OC对PT、APTT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Fg、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手术操作对术后高凝状态的形成影响较小。术后如应用止血药物应限制在术后3 d内,3 d后应使用活血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