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6岁,58kg,因"间断性右腰痛1月余"入院,诊断为"右肾上腺占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既往无输血史,生育史4-0-0-4.入院检查:BP 116/73mmHg,HR 72次/分.ECG正常;血型鉴定:O型,Rh(D)阴性;血生化和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B超示肾上腺来源,腹膜后占位112mm×90 mm;血去甲肾上腺素9736.3 pg/ml,肾上腺素433.8 pg/ml;PET-CT示右肾上腺区巨大肿块伴囊性变及钙化,考虑为低度恶性肿瘤,皮质腺癌或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患者入院后给予酚苄明等术前准备,拟在全麻下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嗜酸性胃肠炎或暗酸性肉芽肿系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之胃肠道疚患。1937年首先由Kaujser报告,1961年Ureless等收集47例,并命名为特发性胃肠道嗜酸性细胞浸润综合征。国内曾有零星胃肠道嗜酸性肉芽肿的报告。我科曾收治一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喏酸性末段回肠炎,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4岁。因先脐周后转右下腹痛20小时并伴腹泻、恶心、发热,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收入院。查体:BP120/80mmHg,P88次/分,T37.6℃,浅淋巴结不大。腹平,无肠型,右下腹限局性压痛,轻度肌紧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  相似文献   

3.
在白介素2/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IL-2/LAK治疗癌肿时,常在周围血液或局部嗜酸性细胞出现。为了探索这些细胞的作用,研究LAK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对人体嗜酸性细胞导致的功能性改变。从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病人的肝素化静脉血中制备嗜酸性细胞,购置抗CD11a、CD11b、CD11c和CD18等单克隆抗体用以测定在嗜酸性细胞上粘附分子的表达,提取LAK细胞培养的上清液(LAKCS),进行下列实验: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2岁。1年前自觉右腰部持续性隐痛,时而加重,有时向上腹部放散。自感乏力,多汗,体重明显下降,于1992年6月18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体检:血压16/9kPa、心率72次/分,律齐。右上腹轻度压痛,可扪及包块下缘。右肾区叩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13×10~(12)/L;血红蛋白133g/L;白细胞7.1×10~9/L,分叶细胞0.56,淋巴细胞0.42,嗜酸细胞0.02;血糖5.2 mmol/L;Na~+、K~+、Cl~-分别为135.0、3.7、101.1mmol/L;皮质醇276/μmol/L8h,160μmol/L16h;游离皮质醇0/24h;血沉5 mm/1h,17mm/2h。B超:肝、胆、脾及双肾未见异常,右肾上腺区见9.5 cm×5.5 cm的低回声分叶状肿块,内回声不均匀,左肾上腺无异常;双肾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1岁,主因"上腹部疼痛5d"于2011年10月28日入院,患者腹痛呈间歇性发作,不向他处放射,与体位无关,伴返酸、烧心.入院查体: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剑突下、脐周、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腹部B超:右下腹局限性积液,脾大.血分析示:白细胞 8×109/L,嗜酸性粒细胞占 30%,红细胞 6.18×1012/L,血红蛋白182g/L,血小板 206×109/L.初步诊断: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②急性胃炎.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6岁,因右下腹不规律腹痛,无恶心呕吐,以急性阑尾炎住院。体检:T37.3℃,P76次/分,R19次/分,BP110/70mmHg,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麦氏点稍内侧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胸腹透视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3.15×10~(12)/L,白细胞10×10~9/L,嗜酸性13%,嗜中性多形核53%,淋巴34%,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6 6岁 ,以右乳房肿块伴胀痛 1年于 1999年 5月 2 0日入院。 1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乳晕处一缓慢增大的肿块 ,伴周围皮肤潮红 ,常于饮酒或进食海鲜后局部胀痛 ,稍后自行缓解。患者喜食牛、羊肉 ,但无进食生肉史及疫区居留史。入院检查 :右乳房外上象限扪及 5cm× 4cm× 3 5cm质硬肿块 ,边界欠清 ,可活动 ,表面皮肤轻度充血水肿 ,有压痛 ;腋淋巴结不肿大。血常规 :白细胞 6 3×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6 5 ,淋巴细胞 0 34 ,单核细胞 0 0 1,嗜酸细胞计数 2 0 0× 10 6/L。红外线检查 :右乳房局部血管增粗迂曲。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与肾细胞癌的关系 ,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方法 报告 2例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患者诊治资料。 结果  1例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者术前误诊为左肾转移癌 ,行同侧肾上腺切除的肾癌根治术 ,术中发生危象 ,经抢救治愈。 1例术前确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同侧肾癌者手术顺利。 结论 一侧肾癌并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 ,应提高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认识 ,手术治疗应有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与肾细胞癌的关系,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在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报告2例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患者诊治资料。结果 1例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者术前误诊为左肾转移癌,行同侧肾上腺切除的肾癌根治术,术中发生危象,经抢救治愈,1例术前确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用侧肾癌者手术顺利。结论 一侧肾癌并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应提高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认识,手术治疗应有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0岁.因查体发现膀胱占位病变1月入院.自述无明显不适.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血压11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电图、血液生化、血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CT示膀胱右侧壁见一截面1.9 cm×1.6 cm大小结节状软组织病变,突向膀胱内,表面较光整,中心处见斑点状低密度灶.膀胱镜检查于膀胱右侧壁距右输尿管口约3 cm处见一2 cm×2 cm×1 cm大小实性占位,表面覆盖正常膀胱黏膜,双输尿管开口位置正常.考虑为膀胱良性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中电切数刀后,患者突然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达200/120 mmHg,考虑患有嗜铬细胞瘤可能,立即停止操作.给予立其丁10 mg静滴后,血压降至正常,逐改开放手术,将肿瘤完整切除,患者血压平稳.术后病理检查:膀胱嗜铬细胞瘤.术后给予抗炎、输液治疗,10天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最新文献对本病的病因学、病理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因右输尿管上段结石、左肾肿瘤同期行右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以及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左肾肿瘤切除术。肉眼见肿瘤包膜完整,剖面灰黄质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由透明细胞构成的乳头状结构,伴有嗜酸性颗粒胞浆的癌细胞组成的巢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cytokeratin(-),Vimentin(+),上皮膜抗原(EMA)(+),CD10(+)。诊断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术后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临床上罕见,成人患者恶性度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以0、50、100和200μg/mL右美托咪定处理48 h后,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细胞中微小RNA(miR)-196a-5p的表达水平。将miR-196a-5p抑制剂转染至LOVO细胞后,观察下调miR-196a-5p表达对右美托咪定作用下的LOVO细胞活力、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与0μg/mL组比较,50、100和200μg/mL组右美托咪定可增强LOVO细胞活力、促进细胞侵袭和迁移并上调细胞中miR-196a-5p表达水平(P<0.05),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转染miR-196a-5p抑制剂后,右美托咪定对LOVO细胞活力、细胞侵袭和迁移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上调miR-196a-5p表达促进结直肠癌LOVO细胞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开展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yTK基因治疗恶性肿瘤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与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融合基因(HyTK)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L(HyTK)SN,应用新一代的非脂质体基因转导系统FuGENETM6将构建的pL(HyTK)SN导入Ψ2单嗜性包装细胞并获得瞬间表达,继而再转染PA317双嗜性细胞.结果:获得高滴度重组病毒,上清逆转录病毒滴度为5.4×106 cfu/ml.结论:所构建的HyTK基因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 ,5 7岁。因右下腹部包块 10余年于 2 0 0 1年 12月 8日来我院治疗。既往史 :患者于 15年前做右肾切除术。检查 :T36 . 6℃ ,P74/ min,R18/ min,BP12 0 / 70 mm Hg。营养中等 ,心肺正常。右下腹近髂窝处有一 8cm× 7cm包块 ,质较硬 ,边缘清楚 ,活动尚可。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12 . 3g,红细胞4.2 6× 10 6/ L ,白细胞 5 . 8× 10 9/ L ,嗜中性粒细胞 6 4% ,淋巴细胞 36 %。 B超报告 :混合瘤。包块穿刺组织细胞学检查报告 :发现巨噬细胞 ,未见癌细胞。 2 0 0 1年12月 9日下午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下行包块切除术 ,术中发现右下腹近…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1岁,右上腹不适伴高热1周入住上海同仁医院。查体:神清,无黄疸,心肺正常,腹较膨隆,无压痛,无腹水,肝脾未触及,四肢无浮肿,行走无障碍。血常规:RBC 2.65×1012/L,Hb 76 g/L,红血球容积0.23×109/L,WBC 6.1×109/L,中性粒细胞74.8%,淋巴细胞15.8%,嗜酸性粒细胞0.8%,嗜碱性粒细胞0.3%,血小板73×109/L,  相似文献   

16.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8~ 2 0 0 0年 ,我们收治嗜酸细胞性膀胱炎 (Eosinophiliccystitis ,EC)患者 3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女 ,5 0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半年入院 ,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体检 :无阳性体征。血常规正常 ,尿常规红细胞 + /HP ,白细胞5~ 8个 /HP。B超显示膀胱右侧壁有一 1.5cm×2 .3cm肿块向腔内突出 ,拟诊为膀胱肿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右侧壁有一 2 .5cm× 1.5cm× 1.5cm乳头状肿块 ,表面有坏死 ,肿块周围膀胱充血 ,诊断为膀胱癌。于 1988年 7月 14日行膀胱灌注噻替哌加膀胱…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3岁,因"发现右乳肿块二周"入院.查体:右乳中上可触及约4 cm×3 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可推动无压痛肿块.右侧腋下可触及约3 cm×3 cm大小皮肤稍隆起,质韧,无桔皮征.钼靶:右乳外上象限可见大小约2.5 cm×3.0 cm肿块影,附近见散在点状钙化影.右乳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成团异型瘤细胞,考虑为乳腺癌.于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右腋副乳腺切除术.术中见副乳腺质韧,与右腋皮肤相临,与右乳腺中间相隔有大量脂肪组织,与右乳无关联.术后病理: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图1),右副乳腺导管内癌(图2);胸肌间淋巴结转移(1/2),右腋窝淋巴结转移(3/16),胸小肌覆盖组淋巴结转移(5/8).术后诊断:右侧乳腺癌合并副乳腺癌.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3岁,因"发现右乳肿块二周"入院.查体:右乳中上可触及约4 cm×3 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可推动无压痛肿块.右侧腋下可触及约3 cm×3 cm大小皮肤稍隆起,质韧,无桔皮征.钼靶:右乳外上象限可见大小约2.5 cm×3.0 cm肿块影,附近见散在点状钙化影.右乳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成团异型瘤细胞,考虑为乳腺癌.于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右腋副乳腺切除术.术中见副乳腺质韧,与右腋皮肤相临,与右乳腺中间相隔有大量脂肪组织,与右乳无关联.术后病理: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图1),右副乳腺导管内癌(图2);胸肌间淋巴结转移(1/2),右腋窝淋巴结转移(3/16),胸小肌覆盖组淋巴结转移(5/8).术后诊断:右侧乳腺癌合并副乳腺癌.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3岁,因"发现右乳肿块二周"入院.查体:右乳中上可触及约4 cm×3 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可推动无压痛肿块.右侧腋下可触及约3 cm×3 cm大小皮肤稍隆起,质韧,无桔皮征.钼靶:右乳外上象限可见大小约2.5 cm×3.0 cm肿块影,附近见散在点状钙化影.右乳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成团异型瘤细胞,考虑为乳腺癌.于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右腋副乳腺切除术.术中见副乳腺质韧,与右腋皮肤相临,与右乳腺中间相隔有大量脂肪组织,与右乳无关联.术后病理: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图1),右副乳腺导管内癌(图2);胸肌间淋巴结转移(1/2),右腋窝淋巴结转移(3/16),胸小肌覆盖组淋巴结转移(5/8).术后诊断:右侧乳腺癌合并副乳腺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病例3例.年龄分别为41、28、32岁,均为妊娠期间出现高血压,并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分别于妊娠27周+1,12周+4,14周+3就诊.24 h尿儿茶酚胺明显升高;肿瘤位于右肾上腺2例,双侧肾上腺1例,肿瘤直径4.5~10.0 cm,术前诊断"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结果 例1于孕32周行全麻下剖宫产术,顺利分娩一健康女婴,同时行后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除7.0 cm肿瘤1枚.例2及例3均选择流产.例2行后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除右肾上腺4.5 cm肿瘤1枚.例3拒绝进一步治疗.例1及例2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结论 对于妊娠早期出现高血压、典型发作性高血压或伴有头痛、心悸、大汗三联征,分娩后高血压仍未恢复正常的孕妇,应考虑嗜铬细胞瘤;及时诊断可显著降低母亲及胎儿死亡率;处理上应根据妊娠所处的时期及嗜铬细胞瘤的功能状态选择恰当的方式.妊娠中期是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时机.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