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17、IL-18、IL-6和TNF-α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40例活动期RA患者、40例稳定期RA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血清中的JL—17、IL-18、IL-6和TNF—α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活动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17、IL-18、IL-6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稳定期RA患者(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1);稳定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17和IL-18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6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IL-17、IL-18、1L-6和TNF—α含量的变化特点与病情相关,联合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观察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尿路感染120例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尿路感染是内科、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35%~45%,是院内G-菌血症的首位原因。其发病率高主要见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为9%~21%,妊娠妇女发病率为4%~10%。病原菌:多为较耐药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肠球菌等,混合感染和真菌感染也有较高的发病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6—01/2008—12尿路感染培养阳性患者1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合并副乳腺癌的诊治.方法 2007-2010年收治5例副乳腺癌,其中1例合并乳腺癌,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副乳腺扩大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例.术后均给予化疗及放疗,1例行内分泌治疗.4例随访2年,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1例现正在行术后CAP方案序贯化疗.结论 副乳腺癌是一种罕见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应遵循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术后辅助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冰片联合三黄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冰片联合三黄散局部外敷,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片联合三黄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TNF-α、IL-6、IL-8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5例正常患儿作为对照组,25例轻症MPP作为实验A组,25例重症MPP为实验B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TNF-α、IL-6、IL-8浓度变化以及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表达水平。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NF-α、IL-6、IL-8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B组显著高于实验A组,P〈0.05;MPP患儿CD3+、CD3+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B组比实验A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TNF-α、IL-6、IL-8浓度变化呈正相关,与T细胞亚群CD3+、CD3+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自1985年6月至1987年10月,用CO_2激光照射治疗湿疹9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本组病例的诊断依据与疗效标准均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而定。 93例中男39例,女54例。20岁以下15例,21~50岁54例,51岁以上24例,病程在3个月以内21例,4个月至1年42例,1~3年18例,4年以上12例。治疗方法:应用长春激光电器厂产的CO_2激光器(功率30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3岁,因"发现右乳肿块二周"入院.查体:右乳中上可触及约4 cm×3 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可推动无压痛肿块.右侧腋下可触及约3 cm×3 cm大小皮肤稍隆起,质韧,无桔皮征.钼靶:右乳外上象限可见大小约2.5 cm×3.0 cm肿块影,附近见散在点状钙化影.右乳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成团异型瘤细胞,考虑为乳腺癌.于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右腋副乳腺切除术.术中见副乳腺质韧,与右腋皮肤相临,与右乳腺中间相隔有大量脂肪组织,与右乳无关联.术后病理: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图1),右副乳腺导管内癌(图2);胸肌间淋巴结转移(1/2),右腋窝淋巴结转移(3/16),胸小肌覆盖组淋巴结转移(5/8).术后诊断:右侧乳腺癌合并副乳腺癌.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3岁,因"发现右乳肿块二周"入院.查体:右乳中上可触及约4 cm×3 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可推动无压痛肿块.右侧腋下可触及约3 cm×3 cm大小皮肤稍隆起,质韧,无桔皮征.钼靶:右乳外上象限可见大小约2.5 cm×3.0 cm肿块影,附近见散在点状钙化影.右乳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成团异型瘤细胞,考虑为乳腺癌.于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右腋副乳腺切除术.术中见副乳腺质韧,与右腋皮肤相临,与右乳腺中间相隔有大量脂肪组织,与右乳无关联.术后病理: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图1),右副乳腺导管内癌(图2);胸肌间淋巴结转移(1/2),右腋窝淋巴结转移(3/16),胸小肌覆盖组淋巴结转移(5/8).术后诊断:右侧乳腺癌合并副乳腺癌.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3岁,因"发现右乳肿块二周"入院.查体:右乳中上可触及约4 cm×3 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可推动无压痛肿块.右侧腋下可触及约3 cm×3 cm大小皮肤稍隆起,质韧,无桔皮征.钼靶:右乳外上象限可见大小约2.5 cm×3.0 cm肿块影,附近见散在点状钙化影.右乳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成团异型瘤细胞,考虑为乳腺癌.于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右腋副乳腺切除术.术中见副乳腺质韧,与右腋皮肤相临,与右乳腺中间相隔有大量脂肪组织,与右乳无关联.术后病理: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图1),右副乳腺导管内癌(图2);胸肌间淋巴结转移(1/2),右腋窝淋巴结转移(3/16),胸小肌覆盖组淋巴结转移(5/8).术后诊断:右侧乳腺癌合并副乳腺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