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为了提高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治水平。方法和结果 分析了1990~1997年收治的20例布加氏综合征。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1.3岁。所有病人均经B超、静脉造影证实。手术治疗7例(含介入治疗失败改行手术1例),分别是肠-腔分流术3例,肠-房分流术2例,腔-房转流术1例,肠-腔-房分流术1例。手术后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6例有效。介入治疗10例,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死于TIPSS并发症。药物治疗4例无效。结论 布加氏综合征的治疗应根据病变的范围、性质、门脉高压或/和下腔静脉高压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而选择合理的外科手术方式或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分型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总结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06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4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共分为3种类型(5个亚型),采用手术、或介入治疗,其中各种分流术共20例,除1例术后出现肝性脑病死亡外,余均恢复良好;根治性病变切除和血栓取出术7例,治愈;球囊导管扩张5例,术后恢复良好;脾-肺固定术6例,术后临床治愈;4例急诊出血患者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其中3例联合脾切+断流术,痊愈,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死亡,4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3年,2例复发,复发率4.9%,其余患者恢复满意.结论 针对布-加综合征的不同临床病理分型,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下腔静脉无病变或长节段狭窄、肝静脉闭塞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联合脾动脉结扎、食管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44例下腔静脉无病变或长节段狭窄、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结果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分流前平均门静脉压为36cmH2O(31~45cmH2O,1cmH2O=0.0098kPa),分流后门静脉压力26cmH2O(21~33cmH2O),平均下降10cmH2O。术后1例死于肝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2例有轻度肝性脑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4例发生乳糜漏,分别于术后7d至3.5个月自行消失。39例(88.6%),随访0.5—7年。无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腹水消失31例,明显减少7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39例人造血管均通畅。结论此手术方式是治疗下腔静脉无病变或长节段狭窄、肝静脉闭塞型布一加综合征较简单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改良的经胸食管横断术(Walker's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Sugiura术的血液动力学原理,将经胸食管横断术进行改良(改良Walker's术).在食管下段较低位置阻断食管静脉血流的同时,离断腹段曲张静脉残留或复发的冠状静脉属支.结果 本组患者共53例,择期手术49例,无手术死亡;急症手术4例,1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本组中5例失访,有48例获得长期随访,在术后1年5个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2~3年2例死于肝癌,术后4~5年3例因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死亡.存活5年以上者有41例,5年生存率为77%.1例患者再手术后已生存24年.结论 改良Walker's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节省时间、止血可靠,适应证宽.近期、远期止血效果良好,可普遍地应用于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5.
布-加综合征的个体化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我们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及宣武医院、二炮总医院及其他医院2004年2月至2009年5月期间会诊收治的20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术后24 h死亡1例(5.0%),死于DIC;19例顺利出院.19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7±3.3)个月,其中恢复良好者占73.7%(14/19);1例(5.3%)行肠-腔-颈转流术者,术后间断出现肝性脑病,短期住院治疗后可以改善;术后18个月1例(5.3%)行肠-腔转流术者因全身脏器衰竭死亡.结论 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布-加综合征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十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的临床特征、预后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10例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或(和)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脉造影确诊布加综合征:Ⅰ a型4例,Ⅱ型3例,Ⅲ a型3例.肝细胞癌由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螺旋CT和病理检测诊断;肝癌单发8例,多发2例.8例均成功开腹进行肝癌切除术,3例并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反C型分流术(肠-腔分流术);5例开腹手术前2~3 d介入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2例多发肝癌合并布加综合征病人行介入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结果 1例行肠-腔分流术+肝癌切除术病人术后5 d死于肝衰竭;1例行肠-腔分流术病人术后4 d出现乳糜漏,治疗15 d后好转.随访9例,随访时间为术后半年至5年;2例多发肝癌病人介入术后1年和半年死于肝衰竭;2例病人在术后1年和2年死于肝癌复发转移.结论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预后不良,在解除布加综合征病人肝脏淤血的状态的同时尽早并尽可能的切除肝癌病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及分流术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再次行分流手术,其中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49例,包括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反C型分流术(肠腔分流术)45例,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5例,肠系膜下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分流术4例。结果:54例手术治疗者术后出现乳糜漏13例,均治愈;肝性脑病5例,治疗好转4例,死亡1例;术后3d,死于肝衰竭1例。另非手术治疗2例中1例死于肝衰竭;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随访52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9年;随访期间无上消化道再出血病例;死亡7例,其中2死于原发性肝癌,3例死于肝衰竭、肝性脑病,2例死于非相关性疾病。结论:对于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患者首先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然后行择期手术;积极非手术治疗48h无效者,应急诊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首选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反C型分流术(肠腔分流术),尤其对伴有门静脉血栓、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4年收治的布-加综合征确诊者中514例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症、吸烟、饮酒、腹水、黄疸、电解质紊乱、营养状况、术后低血压、术中出血、白蛋白、手术时间、手术时机、病理类型、血糖、出血史和凝血酶原时间(χ=-5.089~234.858,P=0~0.028)等可能是布-加综合征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饮酒、病理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失血、营养状况、术后低血压、黄疸、电解质紊乱、血糖和严重并发症(χ=-0.912~2.147, P=0~0.07)等10指标为布-加综合征围手术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布-加综合征围手术期的高危因素能很好的反映布-加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危险性,为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指导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与治疗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时间在肝移植术后2 d~4.5年.经检查发现患者的出血原因主要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3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例,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出血2例,十二指肠降段黏膜下小动脉出血、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后出血、胆道出血及不明原因出血各1例.有2例经止血治疗无效而死亡,1例在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2例死于晚期肿瘤,其他患者经过积极止血治疗后好转,并长期存活.结论 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等.采用及时的止血治疗,必要时行剖腹探查手术止血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分期治疗的指征、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收治布加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Ⅰ型9例,Ⅲa型17例,Ⅲb型6例,所有患者同时存在下腔静脉高压和门静脉高压.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型和血流动力学代偿情况,32例患者分别行介入或手术治疗、一期手术(或介入)加二期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围手术期死亡.肝功能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13例肿大肝脏明显缩小,14例腹水消失.胸腹壁静脉曲张9例消失,下肢水肿均消失.并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3例,急性心功能不全2例,乳糜漏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24个月,平均(12±3)个月,效果良好.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 布加综合征分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危险性,临床效果良好.其血流动力学代偿情况是进行分期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腹吻合器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对8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经腹吻合器的联合断流术治疗。结果本组81例痊愈出院。1例肝功能C级死于肝功能衰竭。69例随访1~8年,其中2例死于肝癌,2例3~5年后死于再次出血,其余病例均无肝性脑病及再出血发生,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75例(91.5%)术后胃镜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均有不同程度地减轻或消失,其中24例(34.7%)出现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结论经腹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吻合的联合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评价改良的经胸食管横断术(改良Walker's术)方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效果。方法根据Sugiura术的血液动力学原理,将经胸食管横断术进行改良(改良Walker's术),在食管下段较低位置阻断食管静脉血流的同时,离断腹段残留或复发的冠状静脉属支。结果本组共52例,择期手术48例,无手术死亡;急症手术4例,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本组中5例失访,有45例获得长期随访,结果在术后1年5个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2~3年2例死于肝癌;术后4~5年3例因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症死亡;存活5年以上者有39例,5年生存率75%(9/52)。有1例患者已经再手术后生存23年。结论改良Walker's术适用于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患者,该手术简单易掌握、止血可靠,近期、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分析、评价肠腔静脉C形架桥、脾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对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0年2月,作者收治的29例重症布-加综合征病人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20例采用肠腔静脉C形架桥,随访2~25个月,其中17例效果良好(85%,17/20),3例症状改善(15%,3/20);9例采用脾静脉与颈内静脉转流术,随访2~25个月,其中5例效果良好(55.6%,5/9),3例症状改善(33.3%,3/9),1例死亡(11.1%,1/9)。结论 对重症布-加综合征病人,根据病变类型行肠腔静脉C形架桥术或脾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是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下腔静脉无病变或长节段狭窄、肝静脉闭塞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联合脾动脉结扎、食管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44例下腔静脉无病变或长节段狭窄、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结果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分流前平均门静脉压为36cmH2O(31~45cmH2O,1cmH2O=0.0098kPa),分流后门静脉压力26cmH2O(21~33cmH2O),平均下降10cmH2O。术后1例死于肝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2例有轻度肝性脑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4例发生乳糜漏,分别于术后7d至3.5个月自行消失。39例(88.6%),随访0.5~7年。无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腹水消失31例,明显减少7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39例人造血管均通畅。结论此手术方式是治疗下腔静脉无病变或长节段狭窄、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较简单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对布-加综合征达到联合减压目的治疗方法。方法:下腔静脉介入治疗(球囊主张加支架植入术)加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C型分流术9例,经右心房手指破膜加支架植入术4例。结果:13例术后肝脾肿大缩小,腹水消失或减少。下腔静脉压力降低0.49-1.08kPa(5-11cmH2O)。门静脉压力降低0.69-2.35kPa(7-24cmH2O)。12例存活,无并发症。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随访3个月-5年,12例患者情况好,无腹水出现,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新的组合术式扩大了治疗范围,既解除了下腔静脉高压,又降低了门静脉高压,达到了联合减压的目的,手术简化,减少创伤及患者痛苦,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治疗联合分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经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13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球囊扩张,其中53例行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31例因肝静脉闭塞,在介入治疗术后1周再行分流术,对治疗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腔内治疗后,本组患者的下腔静脉压均明显降低(P<0.01),下腔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右房压均明显增加(P<0.01)。13例患者出现轻度心功能不全,分流术后有3例出现胰腺炎,1例术后第10天死于上消化道出血。下腔静脉及分流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在介入治疗术后第3天起肿大的肝脾开始缩小(以锁骨中线与肋缘下交点至肝脏或脾脏远端的距离计),肿大的肝脏缩小2~7 cm(平均5.5 cm),肿大的脾脏缩小3~8 cm(平均5.8 cm),术后腹水消失时间为3~60 d(平均14 d)。1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个月至15年(平均3年),1例患者于2年后支架远心端出现狭窄,1例患者1年后肝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支架术后3年合并肝癌,1例患者1年后合并丙肝死亡,6例不孕症患者1年后5例得子。所有患者术后下腔静脉通畅,支架无移位,分流血管无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超声引导下腔内治疗布-加综合征简便、安全,疗效较好,对肝静脉全部闭塞者需加行门体分流术。该方法为治疗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短段闭塞合并肝静脉闭塞的布-加综合征提供了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中,单纯保守治疗组9例,介入治疗组13例,手术治疗组14例,其中急诊行肝癌切除术8例,出血局部缝扎加肝动脉结扎4例,大网膜填塞缝扎2例。结果:保守治疗组术后再出血3例,其中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介入治疗组均彻底止血,围手术期无肝功能衰竭发生;外科手术组术后均彻底止血,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保守治疗组9例中,生存1年者3例,2年者1例,3年者1例;介入治疗组13例,生存1年者8例,2年者5例,3年者3例;外科手术组14例中,生存1年者9例,2年者7例,3年者3例。结论:手术及介入治疗均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介入治疗止血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不能行切除手术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肝功能状态、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争取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下腔静脉成形治疗复发性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复发性布 -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常温非体外循环下阻断梗阻上、下端的下腔静脉 ,切开梗阻部位 ,取出血栓 ,矫正畸形 ,用自体心包补片成形下腔静脉。结果  3 9例术后均肝脾肿大缩小 ,腹水消失或减少 ,下腔静脉压力降低 6~ 11cmH2 O。B超检查显示 :全部病人术后原下腔静脉狭窄处直径 3 .5cm ,血流通畅。术后 7例出现短暂血尿 ,5例出现心功能不全 ,其中 2例出现胸水 ,无 1例住院死亡。随访 3个月~ 6年 ,3例术后 1年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1例死于肺部疾病 ,2例术后 2年死于其他非相关疾病。 4例失访。 2 9例恢复正常生活 ,无复发肝脾大、腹水。结论 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腔静脉成形治疗复发性布 -加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同期联合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2年2月施行肝癌和门静脉高压症同期联合手术治疗19例。结果 除1例于术后4周因并发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死亡率5.26%)外,其余18例皆康复出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8/19)。随访中死亡11例,死亡原因:肝癌复发3例,肝功衰竭5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8%,28.6%,0%。结论 只要合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术式,对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施行同期联合手术治疗是安全的,可望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布-加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BCS病人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260例中采用介入、手术或介入联合手术治疗273例次,其中下腔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49例160例次,肝静脉或副肝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5例17例次,下腔静脉加肝静脉或融肝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0例;常温下直视根治术8例,肠腔转流术16例,肠颈转流术5例,肠房转流术8例,腔房转流术6例,脾肺固定术18例,肠腔转流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17例,经右房手指破膜术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8例。手术死亡2例,1例介入病人心包填塞死亡,1例手术病人大出血死亡。全组病人经随访3月-6年,20例复发,其中7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病人恢复满意。结论:布-加综合征首选介入治疗,不宜介入或介入失败和复发者应选用手术或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