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弓根上切迹磨削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骨性侧隐窝狭窄及高度游离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8-09采用椎弓根上切迹磨削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12例腰椎骨性侧隐窝狭窄(侧隐窝狭窄组)及15例高度游离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高度游离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1 d、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平均10.2(9~12)个月。术中未出现神经根损伤及硬膜囊破裂等并发症。27例复查腰椎CT见骨性侧隐窝减压、游离间盘组织摘除彻底,术后自觉疼痛症状较术前有明显的缓解。2组术后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末次随访时Macnab评分:优19例,良8例。结论椎弓根上切迹磨削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骨性侧隐窝狭窄及高度游离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腰椎减压并Dynesys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应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进行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37例;应用后路腰椎管减压并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5例。结果随访9~39个月,平均26个月,腰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为8.7分,随访时为2.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为7.6分,随访时为2.3分。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58.2%,随访时为21.2%。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椎间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或者基本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无融合器移位或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后路腰椎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腰椎减压并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效果满意,安全彻底的神经根管减压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精准减压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侧凸伴神经根病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01—2017-12间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手术治疗的44名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单侧神经根刺激症状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3. 1±1. 5) d,手术时间(64±10. 2) min,术中出血量(20±11. 7) m L。未发生明显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术后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出现腰椎侧凸明显进展现象。术后均获随访6. 1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下降(P 0. 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创伤小、短期疗效显著,但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1月,本科收治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35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行侧隐窝及神经根减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腿痛VAS评分及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差异.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侧隐窝及神经根减压,手术时间50~125 min,平均(80.36±12.34)min;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12~15个月.患者术后即刻及各随访时期的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9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82.9%.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显著,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确诊为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行神经根减压术治疗,分别进行术前及术后3、12、24个月VAS和JOA评分,同时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 术后VAS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VAS降低明显;术后各时段间差异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明显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为84%(22/25).结论神经根管减压术是建立在熟练掌握神经根解剖特点基础上行椎板有限开窗、对狭窄的神经根管充分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植骨内固定治疗神经根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腰椎退变性疾病(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3 退变性腰椎滑脱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指因腰椎退变引起损害节段的上位椎 体向前或向后滑动;若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称为退变性腰椎 滑脱症。 3.1 病理 由于腰椎椎间盘和两个小关节突关节软骨进行性退变, 关节囊及棘上、棘间韧带松弛,腰椎不稳,导致小关节突的相 互制约能力逐步减弱,损害节段的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滑动, 但与峡部崩裂导致的椎体滑脱不同,退变性滑脱通常不超过 椎体前后径的30%,Ⅰ°为主,占90.5%,Ⅱ°仅占9.5%;后 者是椎节间丧失了制约关系,随着剪应力的加大,上位椎体前 滑脱可达Ⅱ°、Ⅲ °,甚至位移至下位椎体的前面。 发生退变性滑脱的椎节通常有节段性椎管狭窄,当两侧 关节突退变破坏不对称时,上位脊椎相对下位脊椎发生旋转, 导致侧隐窝和椎管变形和狭窄,引起相应的神经根压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张式椎间融合器(expanding cage,EC)在腰椎融合术中应用的适应性、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本组47例患者,均行后路扩张式椎间融合术(PELIC)。术前分别诊断为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和退变性腰椎不稳,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以手术对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用EC融合固定并植骨。术前、术后对患者的腰疼情况进行视觉痛觉自我评定尺(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术中未发生神经损伤,随访最长时间为61个月,最短53个月,平均57.3个月,无假关节形成,无明显椎体塌陷。结论EC在腰椎融合术应用中具有融合可靠、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经皮椎间孔镜可视环锯减压治疗单侧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0月~2019年11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行椎间孔入路,将可视环锯置于椎间孔镜外侧,将工作套筒置于上关节突腹侧靠外固定,可视下左右旋转环锯,切除上关节突腹侧,通过髓核钳和等离子刀去除肥厚的黄韧带。[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时间推移,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结果优良率达90.6%。[结论]椎间孔镜下使用可视环锯技术能够在直视下安全高效地进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有利于神经根在侧隐窝彻底减压及松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下(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TES)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隐窝狭窄患者108例,其中男61例,女47例;平均年龄45.2岁.手术效果按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结果]10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摔伤致复发1例,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和硬脊膜破裂等合并症的出现.术前VAS评分为(7.51±1.03)分,术后为(2.12±1.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P<0.01).术前ODI指数为(71.58±16.85)%,末次随访为(17.46±8.6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31,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隐窝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麻下脊柱内镜减压治疗高龄腰椎退变性脊柱侧凸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从背侧和腹侧减压受压神经根。术后症状改善采用下肢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手术疗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结果术中1例硬膜撕裂,术后出现随体位变化的疼痛不适感,3周后症状改善。12例侧凸腰椎冠状面Cobb角39.3°±6.8°。12例随访(19.4±3.4)月。下肢痛VAS评分从术前(6.5±1.2)分,改善为末次随访(1.2±0.9)分(P=0.000)。ODI从术前(67.5±6.1)%,改善为末次随访(29.0±6.6)%(P=0.000)。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83.3%(10/12)。结论高龄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处理需要考虑患者自身条件,局麻脊柱内镜下减压能够有效缓解神经压迫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可供选择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20例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PETD并钙化物取出,其中L_5/S_1节段4例,L_4/L_5节段1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CT和MRI检查,根据钙化物的形态和位置进行分型,对突出物与行走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Mac Nab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3个月。术后复查腰椎CT示症状侧旁中央及神经根管部位的钙化物被完全切除,中央部及无症状侧仍残留部分钙化物。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的VAS评分为0~1分,术后Mac Nab标准评价为优。结论 PETD避免过度牵拉神经根,可降低术中发生神经损伤的概率,可切除神经根管处的钙化物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线造影下行腰神经根管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采用X线造影下腰神经根管注射治疗的78例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47例;年龄22~88岁,中位数65岁;腰椎间盘突出55例,腰椎管狭窄23例;病程1~8周,中位数3周.单节段椎间盘突出或狭窄71例...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出现的并发症,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 2002年7月至2010年10月采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9例,男性448例,女性241例;年龄13 ~84岁,平均39.8岁.单间隙椎间盘突出669例,双间隙椎间盘突出19例,三间隙椎间盘突出l例.中央型突出66例,旁中央型365例,外侧型242例,极外侧型10例,游离型6例.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结果 术中髓核部分残留压迫神经根5例,2例术中改行开窗髓核切除术,2例二期行开窗髓核切除术,1例二期行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神经根纤维束部分损伤2例,术后3~6个月内完全恢复;硬脊膜破裂2例,给予缝合皮肤伤口后痊愈.689例患者随访6~96个月,平均33个月.出现椎间隙感染7例,1例保守治疗,4例给予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应用抗生素,2例行后路开窗感染腰椎间盘清除术,均痊愈;术后复发6例,4例患者再次行PELD术,2例患者采用TLIF治疗,术后症状缓解;术后神经根性痛觉过敏和灼样神经根痛19例,经过止痛药物、神经营养药及物理治疗后好转;腰椎管狭窄症行单个节段的PELD术,效果不佳,二期行多节段TLIF治疗10例.结论 术中主要并发症有髓核部分残留压迫神经根、神经根纤维束部分损伤、硬脊膜破裂;术后主要并发症有椎间隙感染、复发、神经根性痛觉过敏和灼样神经根痛等.严格的适应证选择、无菌、熟练操作及术后康复锻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策略。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0月,对86例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椎间孔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28例,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35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23例。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种微创术式均能显著改善患肢放射性疼痛VAS评分。术后优良率都在85%以上。PELD术适于年轻人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MED术适于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miTLIF术适于伴有腰椎退行性失稳或伴有马尾综合征或术后复发的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结论临床上应依据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微创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收治43例(70个退变间盘)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18~82岁,平均44.79岁;病程3~15个月,平均7.7个月。突出节段:L3.,44个,L4,536个,L5S130个。椎间盘退变分级:Ⅲ级42个,Ⅳ级28个。经椎间盘造影、透视证实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PELD治疗。于术前、术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5h,平均1.4h;术后住院时间5~8d,平均5.7d。43例均获随访,时间4~9个月,平均6个月。术中发生脑脊膜破裂1例(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4例,未行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症状消失。术前VAS评分为(7.91±1.23)分,术后为(2.09±1.31)分;术前ODI指数为(74.22±16.61)%,末次随访为(17.88±8.20)%,术后VAS评分、末次随访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7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结论:PELD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分析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探讨如何避免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5例,女47例;平均年龄42.9岁;L3,4突出6例,L4,5突出68例,L5S1突出58例。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各类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132例患者中,术中发生硬膜损伤1例(硬膜与髓核粘连),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肌力感觉较术前无下降,创口愈合良好;术中减压不满意立即改为开放手术2例,为伴有椎间孔狭窄及髓核粘连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短期(3个月)内复发2例,术后髓核残留3例,均通过翻修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经询问原有心脏病史。术中发生高脑脊液压2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学习曲线陡峭,初学者在开始椎间孔镜手术前,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手术经验,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在熟悉解剖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75例,其中17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需再手术治疗,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5-65岁,平均49岁。经原椎板间扩大开窗法切除椎间盘11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5例(同时行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单侧椎板切除1例。术后对患者的疼痛、运动功能、神经根受压表现进行观察,并根据Macnab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15-96个月,平均51个月。所有患者的疼痛、运动功能及神经根受压表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按Macnab评定标准:优9例,良6例,可2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同一间隙闻盘组织再突出、继发性椎管狭窄、邻近椎间盘突出等。虽然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难度大于初次手术,但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前周密计划,仍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盘造影证实12个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PELD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0~60(42±15.5)min。住院时间5~7(5.6±0.7)d。10例均获随访,时间12~20(15.4±3.3)个月。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VAS术前为6~9(7.5±0.8)分,术后为0~3(1.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术前为40.0%~82.9%(74.6%±13.1%),末次随访时为8.6%~14.3%(1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例,良7例,可1例。结论 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征及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行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1~73(48.8±10.1)岁,随访时间8~48(21.8±10.3)个月。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手术相关资料,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比较术前和术后评分,末次随访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级评价手术疗效。结果:34例均以单侧下肢剧烈放射痛为主要症状,术前症状持续时间0.33~84个月。椎间盘突出位于L4,5的7例,L5S1的27例。根据腰椎间盘突出MSU分区,31例位于B区。所有病例术中证实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26例神经根明显红肿。手术时间30~80(43.5±9.5) min,术前VAS评分(8.1±1.3)分,ODI评分(31.8±6.7)分;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1.1±0.3)分和(0.7±0.4)分,ODI分别为(5.3±2.1)分,及0~10分,中位分值2分,术后均较术前改善。术后末次随访进行Macnab疗效评定,优28例,良6例。在随访期内仅1例出现椎间盘突出原位复发。结论: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以单侧下肢剧烈放射痛为主要症状,往往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突出髓核一般仅卡压神经根出硬膜段,局部炎症重。对于此类患者,薄层CT扫描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此类患者,症状缓解迅速,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