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01月~2019年0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就诊并经肾活检确诊为IMN的112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CKD1期患者相比,CKD2期及CKD3~5期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血尿酸水平、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小动脉管壁增厚等临床病理表现上更为严重;Logistic二元逐步回归提示年龄、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和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是eGFR <90 ml/min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尿酸对女性患者肾功能的预测优于男性。结论:年龄、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是影响伴肾病综合征IMN患者肾功能的重要因素,血尿酸水平对不同性别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功能水平与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65例IM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基线肾功能水平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为CKD1期组、CKD2期组、CKD3+4+5期组,比较患者人口学、临床生化指标及病理指标等的差异。采用相关性方程分析肾功能与年龄、24 h尿蛋白量、血压、临床生化指标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患者年龄14~84(45.33±15.19)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82例(49.6%),伴高血压76例(46.1%),合并水肿129例(78.1%);②与CKD1期的患者相比,CKD2期以上的患者临床及病理具有男性比例高、高龄、高血压及肾病综合征发生率高的特点,且CKD分期越高(即eGFR水平越低)的患者,肾小球节段硬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小动脉壁增厚的比例越高;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肾功能与年龄、高血压、24 h尿蛋白、血清尿酸水平、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肾小动脉壁增厚呈负相关(P<0.05);④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24 h尿蛋白定量、高尿酸血症、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为IMN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MN患者初诊时年龄、是否合并肾病综合征及高血压是eGFR下降的相关因素;男性、大量蛋白尿、高尿酸血症、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是影响IMN患者肾功能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分发病率及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将经过肾活检明确诊断的原发性IgA肾病132例患者按着尿酸水平和血肌酐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其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在CKD3期及以上的患病率显著高于CKD1期及CKD2期的患病率。高尿酸血症组的患者较尿酸正常组高血压发生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胆固醇水平,以及BMI水平显著升高,其Lee氏分级主要表现为Ⅲ级,随着Lee氏分级的加重,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增加。高血尿酸组患者肾脏病理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积分、血管病变积分,肾小管萎缩均高于非高尿酸组。在CKD3期及以上患者的亚组中,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更为严重。结论: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患者中间发病率更高,其临床和病理损伤均重于尿酸正常的IgA肾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其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2566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566例IgA肾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36.6%,其中CKD 1~5期各期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6.2%、37.4%、66.4%、87.7%和76.4%.IgA肾病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男性、CKD分期高、肾活检病理球性硬化比例高.肾功能正常(CKD 1~2期)IgA肾病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男性、CKD分期高、血胆固醇水平升高及肾活检病理球性硬化比例高.肾功能受损(CKD 3~5期)IgA肾病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CKD分期高及肾活检病理球性硬化比例高.结论 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36.6%,明确IgA肾病肾功能正常及受损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利于本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中的患病率及其临床与病理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经肾活检诊断为IMN的282例患者分为尿酸正常组(208例)及高尿酸组(74例),对其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HUA在IMN患者以及不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ease, CKD)分期中的患病率,分析HUA在IMN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MN患者中HUA的患病率为26.2%,其中在CKD1、2、3期的患病率分别为20.7%、40.1%、60%。血清肌酐值、eGFR、三酰甘油、高血压病史、病理有小动脉病变的患者比例在高尿酸组及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N患者HUA的患病率为26.2%,CKD分期越高,患病率越高。血肌酐及三酰甘油升高,eGFR下降,有高血压病史及小动脉病变为IMN患者患有HUA的相关危险因素。血肌酐升高及有高血压病史为IMN患者患有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变化的特点,以期揭示IgA肾病伴有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70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依据血尿酸水平,将270例IgA肾病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测定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收缩期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血肌酐、血白蛋白、血脂等临床指标,所有患者均进行肾脏病理检查并行Lee分级,统计分析2组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对肾功能正常患者(135例)的病理指标进一步行亚组分析。结果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5.19%,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年龄、血白蛋白、血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尿酸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男性比例、收缩期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肾脏病理Lee分级严重的比例及发生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内动脉病变的比例均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正常肾功能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组出现动脉壁肥厚等肾内动脉病变及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的比例亦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 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尿酸正常组患者比较,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损伤多较重,尤其对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内血管病变影响更明显,临床预后不佳,应予重视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1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的909例非透析的CKD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性别、年龄及CKD分期进行分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尿酸水平或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差别,同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尿酸水平与相关生化指标间关系。结果 CKD 1期至5期患者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9. 92%、35. 10%、61. 31%、71. 77%、76. 73%、75. 26%,患病率逐渐升高,CKD 3期以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超过60%;以不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发现在不同CKD分期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基于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随着患者年龄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渐升高,其中8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率高达55. 38%。对不同CKD分期患者的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发现,CKD 3a期与3b期患者的尿酸水平无显著差别(P 0. 05),CKD 3a期患者的尿酸水平显著低于4期及5期(P 0. 01),但CKD 3b期与4期及5期患者的尿酸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对患者的尿酸水平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尿酸与血红蛋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呈负相关(r=-0. 209,P 0. 01; r=-0. 125,P 0. 01);与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年龄呈正相关(r=0. 508,P 0. 01; r=0. 424,P 0. 01; r=0. 381,P 0. 01; r=0. 233,P 0. 01)。结论 CKD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CKD进展及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CKD患者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与肾损伤标志物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topathy,IMN)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经肾活检确诊为IMN的患者125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将125例IMN患者分为血尿酸正常组77例和高尿酸血症组48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征。结果 125例IMN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组肌酐、血尿素氮比血尿酸正常组水平高(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 FR)比血尿酸正常组水平低(P0.05)。24h尿蛋白定量、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指标跟血尿酸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组织光镜下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球球性硬化、节段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比例比正常血尿酸组高(P0.05),2组患者病理改变均以Ⅰ期、Ⅱ期为主,系膜增生均以轻度增生为主,2组小动脉壁增厚、小动脉透明变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尿酸血症组电镜下系膜区致密物沉积比例比正常血尿酸组高(P0.05)。2组患者免疫病理都以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的沉积为主,同时伴较多的免疫球蛋白IgM沉积及少量的补体C1q沉积,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N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显示其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更明显,高尿酸血症可能为IMN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肾活检时Ig A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临床及牛津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4年08月~2019年03月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 A肾病且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81例。根据Hcy水平是否大于15μmol/L分为Hcy正常组和高Hcy(HHcy)组,其中Hcy正常组共120例,HHcy组61例,分析Hcy水平和Ig A肾病临床及牛津病理的相关性。结果:181例Ig A肾病患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为33.7%,男性Ig A肾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例(65.6%)高于女性(34.4%)。HHcy组的尿酸、肌酐、尿素氮以及胱抑素C的水平均显著高于Hcy正常组,e GFR水平低于Hcy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随着CKD分期的加重,Ig A肾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117,P 0.000 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水平与Ig 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中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呈正相关(r=0.340,P 0.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肌酐、胱抑素C、e GFR、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与Hcy具有相关性(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cy预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34。结论:肾活检时Hcy水平与Ig A肾病肾功能异常具有相关性,且Hcy水平能一定程度上作为反映Ig A肾病早期病理损伤即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敏感性指标,故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积极治疗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Ig A肾病临床和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及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为IMN的119例患者,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eGFR正常组58例[eGFR≥90 mL·min~(-1)·(1.73 m~2)~(-1)]和eGFR下降组61例[eGFR90 mL·min~(-1)·(1.73 m~2)~(-1)],收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临床资料方面,eGFR下降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血肌酐、尿素氮显著高于eGFR正常组(P0.05),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低于eGFR正常组(P0.05);在肾脏病理方面,eGFR下降组患者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小动脉增厚的比例显著高于eGFR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是IMN患者e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是IMN患者eGFR下降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IMN患者应积极采取改善血清白蛋白水平、控制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等办法,保护患者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1.
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2009年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72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将72例IgA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肾功能指标及病理学参数。结果:临床指标中年龄、血尿酸及尿蛋白定量均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尿酸对IgA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预测优于尿蛋白定量。病理参数中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显著相关(P〈0.05)。高尿酸血症组肾功能指标均差于血尿酸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结论:IgA肾病的预后主要与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肾小管间质损害、球性硬化有关,IgA肾病37.5%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其临床尿蛋白、肾功能损害及病理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IgA肾病患者,应重视血尿酸在IgA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高尿酸血症对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L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及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合并高尿酸血症LN患者的基线肌酐、尿素氮、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患者,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补体C3、高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明显较正常尿酸组低,病理方面,高尿酸组患者的系膜增生和毛细血管内皮增生程度、肾脏病理活动指数(AI)高于正常尿酸组患者(P 0.05); 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肾脏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肌酐是LN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尿酸不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高尿酸血症的LN患者临床病理表现更重,尿酸是LN患者肾脏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吸烟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肾功能减退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纳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经皮肾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IMN的患者共60例,收集IMN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病理资料,并调查患者的吸烟状况,分析IMN患者吸烟状态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eGFR与吸烟量呈负相关(r=-0.26,P0.05),肾间质血管总分与吸烟量呈正相关(r_s=0.69,P0.01)。吸烟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及血管病变更重,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增加IMN患者肾间质纤维化(OR=6.42,P0.05)、血管壁增厚(OR=4.71,P0.05)及血管玻璃样变(OR=7.43,P0.05)的风险。结论吸烟对IMN患者肾功能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是IMN患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血管壁增厚及血管玻璃样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多囊肾(PKD)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PKD患者肾功能不全(CKD)Ⅰ~Ⅴ期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将106例PKD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测定两组患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胱抑素C(CysC)等指标,根据CKD-EPI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 FR),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高尿酸血症组的BUN、Scr及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eG FR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尿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KD患者SUA与eG FR呈现负相关性(r=-0. 305,P 0. 05),SUA与BUN呈现正相关性(r=0. 268,P 0. 05),SUA与Scr呈现正相关性(r=0. 202,P 0. 05)。结论:PKD患者SUA水平的升高与eG FR相关,提示HUA可能参与肾损害发病机制,临床应重视HUA对PKD肾脏损伤的影响,及时地控制SUA水平,延缓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查并了解高尿酸血症在上海市浦东周康航地区近郊居民中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并进一步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该调查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共8 230名居民高尿酸血症及慢性肾脏病的患病情况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6.67%,男性高尿酸患病率高于女性(34.18%比9.56%,P 0.00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P 0.000)。高尿酸血症组男性CKD患病率、女性CKD患病率及总CKD患病率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男性24.7%比14.5%,女性28.6%比8.3%,合计25.9%比10.8%,P 0.05)。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较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更易发生CKD(P 0.05)。无论男女,尿酸水平越高越容易发生CKD(P 0.05),但同等尿酸水平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较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更易发生CKD(P 0.05)。e GFR与年龄、SUA、Cr、BUN、TG、TC、LDH呈负相关(P 0.000)。结论: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虽地处市郊,但随着区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目前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已达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尽早制定合理的公共卫生政策和有效的干预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行肾穿刺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根据血尿酸值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病理特征,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4例IgAN患者,其中男77例,女87例;年龄(35.54±12.85)岁;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61.0%(100/164)。与正常血尿酸组比,高血尿酸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总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水平高;高血压患者比例高;牛津分型血管内皮细胞增生(E)、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T)病理损伤更重;Lee氏分级Ⅲ级及以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3期及以上和尿隐血除(+++)外构成比均高,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结果显示,BMI是IgAN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1,95%CI 1.033~1.261,P=0.009),且在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中,以T0为参照,T1、T2均是IgAN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T1:OR=2.823,95%CI 1.119~7.121,P=0.028;T2:OR=6.134,95%CI 1.111~33.864,P=0.037)。结论 IgAN患者常伴高尿酸血症,血肌酐升高及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更明显,肾脏病理慢性变化更重;且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及BMI是IgAN患者并高血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可能在IgAN疾病临床及病理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控制血尿酸水平,可能进一步改善IgAN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病(CKD)肾功能不全是产生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最常见病因,不过此时机体常能通过增加残存肾单位对尿酸的排泄、增加肾小管排泌和减少重吸收,以及肠道细菌对尿酸的降解,降低血尿酸水平.同位素标记示踪试验显示,肾功能不全时尿酸的肾外清除量可占体内产生量的65%,而将血尿酸水平常保持在595 μmol/L以下[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海浦东地区常住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与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上海浦东地区一个社区中1 024例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尿酸、肌酐及慢性肾脏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中以尿酸420μmol/L(男性)、360μmol/L(女性)定义为高尿酸血症。结果:在1 024例资料完整的居民中,年龄(56±14)岁,男女比例为404∶620,CKD患者为11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为182例(17.77%),其中非CKD患者为34例(18.58%),CKD患者为148例(81.42%),且CKD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和非高尿酸血症患者CKD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年龄[(60±15)岁vs(55±13)岁,P0.01]、SBP[(135±13)mm Hg vs(128±15)mm Hg,P0.01]、DBP[(85.55±8.31)mm Hg vs(82.99±8.55)mm Hg,P0.01]、BMI(26.26±3.47)kg/m2vs(23.91±3.64)kg/m2,P0.01]、腰/臀围比[(0.88±0.05)vs(0.86±0.06),P0.01]、血BUN[(5.41±1.50)mmol/L vs(4.87±1.27)mmol/L,P0.01]、血清肌酐[(127.83±36.56)μmol/L vs(143.17±38.46)μmol/L,P0.01]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e GFR[(127.83±36.56)ml·min-1·1.73 m-2vs(143.17±38.46)ml·min-1·1.73 m-2,P0.01]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且高血压病(P0.01)、心血管病(P=0.04)和高脂血症(P0.01)比例高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DBP、BMI、腰/臀围比、BUN、血肌酐、Hb和e GFR与尿酸水平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SBP、BMI和血肌酐以及高脂血症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在上海社区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7.77%,随着CKD的进展,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增加;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SBP、BMI、腰/臀围比、血肌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指标与病理改变的特点,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首次肾活检并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共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11例)及血尿酸正常组(209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与病理指标方面的差别,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20例IgA肾病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占34.7%。临床指标方面,高尿酸血症组在男性患者比例、收缩压、舒张压、尿酸、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上比血尿酸正常组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血尿酸正常组低(P0.05)。病理改变方面,高尿酸血症组在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黏连比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25%比例上大于血尿酸正常组(P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得出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50%组的比例较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组25%组及介于26%~50%组的比例大(P0.05)。相关因素分析得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是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在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方面均较血尿酸正常患者重,提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IgA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不良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控制尿酸、血压、血脂等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HUA)发病率逐年升高.慢性高尿酸血症作为肾脏疾病发生及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越来越被人们关注.HUA不仅可以通过尿酸结晶在肾脏的沉积,启动炎症反应,导致肾间质纤维化;无结晶形成的高尿酸血症还可直接及通过炎症、氧化应激机制损伤影响肾脏血管及系膜细胞功能.此外,最新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