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孕妇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孕妇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为制订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500例孕妇就隐匿性HBV感染相关知识、对隐匿性HBV筛查及干预的态度、孕妇获得相关知识途径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孕妇对隐匿性HBV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9.4%~59.0%,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为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31.8%~45.2%的孕妇不愿意婴儿及自己接受HBV-DNV检测和相关干预。结论 孕妇人群隐匿性HBV感染的相关知识认知水平低,应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大范围的针对性健康宣教,以提高孕妇认知水平,切实控制HBV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婴传播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孕妇人群中的发生率及母婴传播状况,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 1 000 例血清学检测HBsAg阴性的孕妇进行HBV-DNA检测,阳性者为隐匿性HBV感染,对隐匿性HBV感染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进行HBV血清学检测及HBV-DNA检测.统计孕妇人群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以及通过母婴传播引起新生儿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1 000例HBsAg阴性孕妇中,检测出隐匿性HBV感染病例57例(5.7%),其分娩的新生儿检测出隐匿性HBV感染8例(14.0%).阳性组新生儿母亲HBV-DNA含量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 孕妇人群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隐匿性HBV感染,并能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与母亲血清中HBV-DNA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孕妇人群中的发生率及母婴传播状况,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000倒血清学检测HBsAg阴性的孕妇进行HBV-DNA检测,阳性者为隐匿性HBV感染。对隐匿性HBV感染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进行HBV血清学检测及HBV-DNA检测。统计孕妇人群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以及通过母婴传播引起新生儿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结果1000例HBsAg阴性孕妇中,检测出隐匿性HBV感染病例57例(5.7%),其分娩的新生儿检测出隐匿性HBV感染8例(14.0%)。阳性组新生儿母亲HBV-DNA含量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孕妇人群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隐匿性HBV感染,并能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与母亲血清中HBV-DNA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龈炎患者口腔卫生知识调查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妊娠期龈炎患者的口腔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并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就诊的217例妊娠期龈炎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妊娠期龈炎孕妇对口腔卫生相关知识认知率为0.60%~58.99%.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口腔卫生知识的认知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患者口腔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 口腔卫生习惯和口腔卫生保健对于妊娠期龈炎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医护人员应加强孕前及孕期孕妇的口腔卫生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模式,提高母婴阻断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孕检发现HⅣ感染的孕妇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为两组,每组47人.干预组除实施健康教育外,采用认知行为,行为学,情感式的干预模式,对照组则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评价两组HIV感染孕妇及家属对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认知、家庭内支持及依从性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对照比较,干预组对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的认知程度、家庭内支持及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明原因肝病患者中HBV及HCV隐匿性感染所占的比例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1例不明原因肝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血清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 RNA采用RT-PCR法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HCV抗原,并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肝组织HBV抗原阳性者11例(35.5%);HBV、HCV抗原均阳性者10例(32.3%),全阴性者10例(32.3%)。存在HBV隐匿性感染的21例患者中,慢性肝炎患者7例,肝硬化患者12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2例。结论HBV、HCV感染为不明原因肝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HBV感染。HBV隐匿性感染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在核苷类似物联合低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干预下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40例因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即开始给予核苷类似物控制病情,术中和术后均给予核苷类似物联合低剂量HBIG的预防方案.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患者的HBV再感染发生率、存活率及预后.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术前2周HBV DNA水平、HbeAg水平、YMDD变异以及术后免疫抑制剂和核苷类似物使用情况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变量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术后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40例患者术后发生HBV再感染33例,再感染率为9.7%,再感染时间为术后(8.4±13.2)个月(2~49个月),术后1、3、5年再感染率分别为7.0%、10%、13%.33例患者HBV再感染后均停用HBIG,并调整核苷类似物的用量,除3例HBV DNA定量为3 log10~5 log10拷贝/ml外,其余均控制在3 log10拷贝/ml以下.340例患者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9%、83%和82%,其中HBV再感染者分别为94%,87%,81%,未再感染者分别为89%,82%,82%,Log-rank检验显示HBV再感染对患者长期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828).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原发病为原发性肝癌(P=0.035)、HBVDNA定量>5 log10拷贝/ml(P<0.001)是发生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原发性肝癌复发后HBV再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分别为27.9%和8.7%(P=0.001).结论 原发病为原发性肝癌及术前HBV DNA>5 log10拷贝/ml是影响HBV再感染的高危因素.在核苷类似物联合HBIG预防方案的干预下,HBV再感染对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急诊患者家属院外急救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家属(下称家属)对院外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为做好针对性院外急救知识宣教提供参考.方法对576名家属采用家属院外急救知识及技能认知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院外急救知识及理论认知率为34.48%~70.48%,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正确认知率显著高于高中及中专和初中及以下者(P<0.05,P<0.01);院外急救知识获得来源为电视、医疗板报、社区宣传、报刊杂志、科教书及其他,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各途径获得率均显著高于另两者(P<0.05,P<0.01).结论家属院外知识和技能认知率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各级医疗机构及管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提升人们院前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意识和技能水平,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感染HBV的妊娠中晚期孕妇口服替诺福韦酯(TDF)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从已拒绝终止妊娠及接受TDF抗病毒治疗的孕妇中纳入研究对象共计100例,包括分别于妊娠第20周、第24周、第28周、第32周及第36周开始接受TDF抗病毒治疗的5个治疗组的孕妇各20例;从拒绝接受TDF抗病毒治疗的感染HBV的孕妇中纳入20例设为对照组。 结果治疗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8.737、P < 0.001)。治疗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水平在孕24周和2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911、P = 0.368)。治疗组胎儿出生后48周检测HBsAg、HBV DNA阳性率均为0%。治疗组孕妇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其所产婴幼儿均无出生缺陷及相关并发症。 结论孕28周前口服TDF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且安全地阻断HBV的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卧床患者肺部感染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肺部感染护理的态度,为开展针对性的岗位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对成都市3所不同层级医院的725名临床护士进行肺部感染护理相关知识及态度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肺部感染护理知识得分为9.75±1.67,态度得分为26.42±2.99。93.93%的护士通过参加科内培训获得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相关护理知识。不同年龄和职称护士肺部感染护理相关知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职称护士态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士对卧床患者肺部感染护理知识掌握较好,态度较为积极,低龄、低职称临床护士对卧床患者肺部感染护理知识掌握度及态度相对较差;护士获取卧床患者肺部感染护理知识的途径多样。管理者应加强针对性培训,进一步提高临床护士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