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从肺癌术后患者分离的病原菌特征,为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华西医院收治的159例肺癌术后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学资料,其中男142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8±9.6)岁。按常规方法留取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病原菌主要分离自患者痰液标本(90.6%,155/171)。常见菌种依次为白色念珠菌(25.7%,44/171)、肺炎克雷伯菌(15.2%,26/171)、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体(13.4%,23/171)和铜绿假单胞菌(8.2%,14/171)。39.1%(9/23)的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体分离株为多重耐药菌株,23.1%(6/26)的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对抗菌药物保持较高的体外敏感性。结论肺癌术后患者的病原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白色念珠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病原菌,应作为术后感染预防与治疗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口腔可摘义齿修复患者的义齿性口炎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及控制义齿上白色念珠菌对治疗义齿性口炎的有效性。方法:2004-2007年40例可摘义齿修复后出现义齿性口炎患者,将初诊时白色念珠菌检查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日饭后常规刷牙漱口并清洁义齿,睡前将义齿浸泡于清水中;治疗组每日饭后刷牙漱口之后用3%碳酸氢钠漱口(100ml,分3~5次漱完),另嘱患者睡前用3%碳酸氢钠浸泡义齿。比较两组白色念珠菌菌丝量、黏膜颜色和自觉症状的变化。结果:全口义齿和局部义齿的白色念珠菌阳性率分别为87.5%和83.3%。可摘义齿修复后义齿性口炎患者的白色念珠菌阳性率85%。治疗2周和4周后治疗组白色念珠菌减少及自觉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结论:义齿性口炎的发生与白色念珠菌感染密切相关,控制好白色念珠菌感染,可以减少义齿性口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创面组织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0例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创面组织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甲组患者术后辅以中西医联合治疗,乙组患者仅辅以西医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术后腐败坏死组织脱落时间、新生上皮组织出现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创面愈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肛周脓肿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70%和10%,其他病菌包括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腐败坏死组织脱落时间、新生上皮组织出现时间均短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P<0.05)。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创面愈合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疾病等,药物干预可促进创面愈合。结论: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创面组织病原菌分布特征显著,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分布最广,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经中西医联合治疗干预后可取得满意效果,营养物质摄取及年龄等可导致创面愈合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总结肾移植术后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方法收集解放军第309医院2016年10月收治的1例肾移植术后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患者肾移植术后3个月出现无明显诱因体温升高,以上午发热为主,持续时间3 d,感染途径不明、其他感染症状不明显,经验性抗感染治疗1周效果不佳。经血培养确诊为羊布鲁氏菌感染。及时给予利福平、多西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抗感染,积极防治并发症,保护肝、肾功能等治疗,疗效良好。随访至该患者出院后1年,移植肾功能稳定,再未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结论肾移植术后感染途径不明的布鲁氏菌病极为罕见,常见症状为波浪热。当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早多次进行血培养等相关检测尽快确诊,治疗方案为利福平与多西环素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鼻疽奴卡菌病合并多发脑脓肿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诊疗该类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诊疗经过和实验室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16S rRNA序列测定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该患者有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史,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等,实验室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痰培养2 d后有细菌生长,菌落白色粗糙、有皱褶,革兰染色镜检为串珠状或分枝状革兰阳性杆菌,1%硫酸弱抗酸染色及抗酸染色均阴性;分离菌经细菌自动化鉴定仪鉴定未出结果,质谱和16S rRNA测序鉴定为鼻疽奴卡菌。药敏结果显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和米诺环素敏感,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和红霉素耐药。肺部影像学显示,双肺多发斑片状阴影、结节,后发展为空洞,脑CT示多发脑脓肿。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头孢曲松联合治疗后肺部空洞吸收好转,经外科手术引流及脓肿切除后患者病情稳定,回当地治疗。 结论分子学方法鉴定鼻疽奴卡菌快速、准确,早期病原诊断是治疗奴卡菌病的关键,治疗应以磺胺类为主的联合治疗、早期、足量、足疗程。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尿路霉菌感染率有所增加,这是由于在体质衰弱情况下应用过于积极的内科疗法引起机会感染增加所致。皮肤、胃肠道、呼吸道和阴道的白色念珠菌及正常腐物寄生菌是这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采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vAP治疗提供合理用药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VAP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210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如瘸原菌394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84%.革兰阳性球菌占12.6%.真菌感染9.0%:各类病原燕混台感染者占83.8%:常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20,3%,铜绿假单胞菌188%。肺炎克雷伯菌16.2%,金黄色葡萄菌8,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87.5%,白色念珠菌7.6%。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头孢碾酮/舒巴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垣和碳膏酶烯类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菊耐药现象严重.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瞪、伏立康唑敏感。结论:VAP的主要瘸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现象严鬣.多数为混合感染。治疗困难。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VAP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对尿路感染患者的1978份尿液标本中分离的966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分离的96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675株(占69.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183株(占18.9%),主要为粪肠球菌;真菌108株(占11.2%),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分离数在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49.0%)、粪肠球菌(占9.6%)、肺炎克雷伯菌(占7.ooA)、白色念珠菌(占6.8%)、奇异变形杆菌(占3.9%)。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争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47.3%,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33.8%。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44.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50%。结论引起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广泛,大肠埃希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些菌株产生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较高。应尽量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验师在治疗复杂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检验师参与2017年5月20日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合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支原体继发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RAB)肺部感染者的治疗,向临床医师提供治疗方案,并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耐药机制分析,检验师建议采用大剂量亚胺培南(1.0 g/次、1次/6 h、静脉输注),同时延长静脉输注时间至2~3 h。经治疗后患者无发热、咳喘,血常规等指标恢复正常,细菌培养阴性。 结论检验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用药建议,有助于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真菌是引起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之一,临床血液培养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在常见病原微生物中排位第4[1].近年来真菌感染发生率有进一步增高的趋势,一些条件性致病菌、腐生菌、罕见种属真菌感染越来越多见.虽然新的抗真菌药物不断出现,但深部真菌感染、全身性真菌感染的预后很差,患者病死率极高.因此,真菌感染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血液病学、肿瘤学、器官移植学等学科均对临床真菌感染进行了较系统、深入且广泛的研究与讨论,制订了相关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常规[2-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协助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毛霉菌病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通过mNGS技术检测1例患有不明原因肺部感染者的肺泡灌洗液以确定病原体,并根据mNGS检测报告调整其治疗方案。结果:患者间断胸痛、咳嗽5月余,胸部CT示双肺呈多发性阴影伴空洞形成,肺组织活检提示凝固性坏死,常规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均未见异常,行多种抗感染治疗方案均未见明显好转,后取肺泡灌洗液送检mNGS提示病原体为总状横梗霉菌,改用两性霉素B行抗感染治疗后,患者感染病灶缩小,症状明显缓解。结论:mNGS是鉴定罕见病原体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对协助诊断肺部侵袭性真菌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1例免疫缺陷患者出现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的原因,探讨其发病机制并评价治疗措施。方法该患者为中年男性、58岁,肝移植术后,为免疫功能缺陷宿主(ICH),出现快速进展性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肺部感染。以患者诊疗过程为主线,结合宿主危险因素、时间及空间交叉医疗环境分析及发病机制探索,通过院感诊断分析思路判断病原菌来源,二代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行抗菌药物精准治疗。结果以追溯影像学初始病灶为突破点,判断该患者为术后CRKP院内感染。对本次住院病区前后1个月肺炎克雷伯菌(KP)检出患者进行汇总,筛选出5例患者(4例来自痰液,1例来自尿液)。筛选10例高危病例进行肛拭子筛查,1例CRKP阳性,考虑定植。采集50份环境卫生标本,1份RICU床栏表面标本检出CRKP,综合分析排除外源性感染因素,判断为医院CRKP内源性感染。耐药基因含产KPC酶,无金属酶,应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药物,加强院感防控管理,取得良好疗效。结论ICH出现院内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较高,预后较差,应将院感分析思维带入临床诊疗工作中,对ICH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行精准治疗,防范CRKP的水平或垂直播散。  相似文献   

13.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frequently complicates th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terminal chronic liver failure during the pretransplantation period and may lead to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Nonhepatic origins of systemic infections may render the patient unsuitable for transplantation whereas infections within the liver may require organ resection for a cure. Therefore, accurate localization of the infection focus is critical for optimal management of children on the waiting list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Here we report our experience using [18 F]fluordeoxyglucose (FDG)-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to detect the origin of infection in 11 children with biliary cirrhosis presenting with FUO during the waiting period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5 children, positive intrahepatic FDG-PET signals correlated with bacterial cultures of the excised liver and/or anatomic or histologic signs of infection. Based on the FDG-PET findings, these patients underwent transplantation after continuous antibiotic treatment with ongoing, recurrent episodes of fever. In 6 children, no abnormal hepatic FDG-PET signals were found and no infections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these patients was performed only after becoming afebrile. Standard imaging techniques did not reveal abnormalities compatible with infection in any of the children. In conclusion, in children with biliary cirrhosis and FUO on the waiting list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formation obtained by FDG-PET imaging may be useful for decisions on therapy and suitability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4.
肺炎克雷伯菌(KP)为常见的医院获得性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菌,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所致的肝脓肿患者例数逐渐增加,且多伴随肝外感染,故得到了广泛关注。这种引起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较高毒力以及高黏液特性,易导致健康个体感染,因此将其定义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分子生物学特性,均不同于传统的肺炎克雷伯菌(cKP),故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进行研究有助于明确该细菌的致病机制,有助于尽早诊断和治疗该细菌导致的感染,有效改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干扰素(IFN)γ抗体综合征导致非结核分枝杆菌(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例66岁的老年女性因“反复发热伴淋巴结肿痛6个月”于2020年11月21日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分析该例IFN-γ抗体综合征导致的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并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于外院行淋巴结活检组织、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均提示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感染。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示多处淋巴结肿大伴代谢升高,全身多处骨质破坏,右肺上叶前段病变伴高代谢。查体:全身皮疹,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溃破伴少量脓液。入院查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定量、免疫球蛋白A定量、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和CD8^(+)T细胞计数均正常。患者血液标本行IFN-γ抗体检测滴度为32700 ng/ml(正常值<5000 ng/ml),确诊为抗IFN-γ自身抗体免疫缺陷综合征导致的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给予抗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治疗,并给予丙种球蛋白和激素治疗,患者皮疹消退,破溃淋巴结愈合,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病情好转,门诊继续给予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并随访。结论临床上对于非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者,需要考虑到IFN-γ抗体综合征的可能,应行IFN-γ抗体检测,在针对病原体治疗的同时需进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治疗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致肾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5月至2011年9月,对26例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肾感染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26例均有患侧腰腹部疼痛,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介于37.3~39.7℃之间.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抗感染、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3~7 d,其中10例感染症状好转,随后接受微创手术碎石;另外16例经常规治疗后感染情况未明显好转,而先行输尿管置管(7例)或经皮肾穿刺造瘘(9例)引流尿液,待感染情况好转后再接受微创手术.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 19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7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均成功解除尿路梗阻,结石取净率95.2%.术中无输尿管穿孔、大出血、气胸、尿外渗、肾周血肿、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8 d后,所有患者体温和血白细胞数降至正常.随访3~12个月,患侧肾无萎缩,无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 在有效控制感染的情况下,采用微创技术治疗急性输尿管结石合并肾感染,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等优点,可作为结石合并肾感染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Two clinical cases of an unusual complication of the renal transplantation are reported, consisting in the infection of the arterial wall by fungi of the species Candida Albicans and Aspergillus, which caused acute ruptures of the external iliac artery and hypovolemic shock.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infection, its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are subjected to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医务工作者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脑膜脑炎的认知。 方法报道2018年10月24日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医学收治的1例肾病综合征并发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脑膜脑炎患者的诊疗过程,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复习。 结果该例25岁年轻男性肾病综合征合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脑膜脑炎患者,予以综合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治疗后体温正常,李斯特菌病及脑膜脑炎病情好转后出院,后期随访疗效显著。 结论早期确诊及规范的抗菌药物治疗是控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脑炎病情及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糖尿病患者索氏梭菌感染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例以TSS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糖尿病患者,血液培养样本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鉴定后经基因组比对进一步确认为索氏梭菌,通过基因组学分析其引起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凝血障碍的致病基因。结果该患者有糖尿病病史4年,临床表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增高。厌氧血培养3 d报阳,厌氧环境下转种后形成扁平不规则菌落,MALDI-TOF MS联合16S rDNA序列检测确诊为索氏梭菌。通过基因组学分析索氏梭菌含有溶血素、磷脂酶C和神经氨酸酶基因,上述基因编码的产物可导致炎症和溶血反应。给予患者综合抗感染对症处理后疗效欠佳,病情恶化迅速,在确诊后半个月内死亡。结论MALDI-TOF MS快速鉴定和基因组学分析对索氏梭菌引起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厌氧菌分离培养后通过MALDI-TOF MS快速鉴定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索氏梭菌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