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伤椎骨水泥成形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胸腰椎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老年胸腰椎骨折行椎体内注骨水泥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14.95±5.36)个月,术后伤椎的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改善。结论内注骨水泥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复位可靠、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减压、植骨治疗21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 21例随访6个月~2年,全部病例基本恢复了正常椎体序列、Cobb角及椎体高度.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植骨融合,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USS钉棒系统对骨折复位、椎体高度恢复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寻求胸腰椎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60例不同类型的胸腰椎骨折,术后摄X线片观察椎体恢复程度,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60例随访12~36个月,术后椎体高度全部恢复;椎体后移、旋转、脱位得到矫正;Cobb角恢复正常.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法评估,除2例A级未恢复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USS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独特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短节段或单节段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植骨对胸腰椎骨折愈合的疗效.方法 对34例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或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2~26个月,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0.7°恢复至术后平均3.7°.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55.3%,恢复至术后平均86.6%.伤椎复位效果好,无明显相邻椎间隙过度撑开.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重建了脊柱前中柱的力学结构,获得了稳定性,同时获得有效的椎间盘高度,容纳复位后的髓核,减少伤椎上终板的塌陷,可明显减少内固定断裂、术后Cobb角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后人路对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撑开复位、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部分病例增加椎管减斥、经机弓根植骨。比较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2例脊髓神经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分法:A级3例,B级1例,C级1例,D级5例,E级2例。结论对不稳定胸腰椎骨折采川经后路行撑开复位、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下腰椎骨折合并完全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下腰椎骨折合并完全性脱位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复位与固定以及椎间植骨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个月~2年。9例复位良好,5例基本复位;植骨均融合,前方及侧方脱位得到纠正,脊柱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25°~45°恢复为5°~20°,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24%~50%恢复到80%~89%。Frankel分级:除2例A级患者无明显恢复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下腰椎骨折脱位效果显著,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可,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经皮椎弓根钉棒杠杆复位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4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局部麻醉下经皮椎弓根钉棒杠杆复位技术治疗(观察组,32例)和全身麻醉下切开椎弓根钉棒撑开复位技术治疗(对照组,3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麻醉效果、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0个月。无神经损伤或其他并发症。观察组术中麻醉优良率为90. 6%。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 d、末次随访两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7 d 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6个月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局部麻醉下经皮椎弓根钉棒杠杆复位技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良好的骨折复位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组钉棒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治疗急诊腰椎骨折脱位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患者,通过急诊创伤处理危机多发伤后,应用自组钉棒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治疗腰椎骨折脱位,分析该治疗方法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6个月。ASIS分级均有明显提高,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变化,神经及肢体功能恢复较术前有较大改善。结论通过及时有效早期处理创伤患者,在治疗紧急多发伤后,通过对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行自组钉棒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治疗,术后患者椎体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此手术方法优于常规方法,可以进行广泛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不伴明显的神经损伤,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行体位复位后,进行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对照组不行体位复位,术中使用钉棒复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均获得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棒技术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伤椎形态、恢复并稳定脊柱的生理序列,结合术前良好的体位复位更有利于伤椎形态的恢复,可明显增加术中复位的成功率,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器械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57 例,41 例行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评定,43 例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提高1~3级,10 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部分神经根功能有所恢复;短节段椎弓根钉(Dick除外)复位固定后,伤椎术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41 例后路植骨融合者无断钉、钉松动或矫正度丢失严重现象.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高度和生理弧度,而后路植骨融合是预防内固定失败、矫正度丢失和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经伤椎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入螺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胸腰椎骨折实施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治疗,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平均36%,脊柱后凸角(Cobb角)25°,椎管正中矢状径60%,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9例,C级11例,D级10例,E级10例。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42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恢复到95%,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3.5°,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6%,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1例,B级4例,C级4例,D级5例,E级28例。术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断裂和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注射型硫酸钙植骨对预防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弓根钉固定失败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本组6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短节段内固定并辅助经椎弓根注射型硫酸钙植骨)33例,B组(仅行短节段内固定)33例。平均随访16个月,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Cobb角、伤椎后凸角以及伤椎相对高度,功能评定采用Greenough腰痛评分法(lowback outcome score,LBOS)。结果手术前、后2组间Cobb角、伤椎后凸角以及伤椎相对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2组问Cobb角、伤椎后凸角以及伤椎相对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BOS评分,A组优良率为85%(28/33),B组仅为60%(20/33)。结论经椎弓根注射型硫酸钙植骨是降低内固定失败、减少伤椎高度丢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经后路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37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经后路行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平均随访38.6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截骨区前缘和后缘的高度以及填写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结果 术前Cobb角为41.6°±7.8°,术后3个月Cobb角为7.8°±4.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8.6°±4.1°,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丢失(P>0.05).截骨区前缘高度增加(2.7±0.8)mm.截骨区后缘高度压缩(7.2±3.1)mm.术前、术后3月VAS评分分别为(7.1±2.9)分和(2.5±1.3)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完整地保留了伤椎峡部及下关节突,保持了伤椎与下位脊椎的连续性,减少了截骨区脊椎矢状面的移位,同时也保留了神经根通道的上壁,从而减少了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伴有神经根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不同节段胸腰椎骨折伴有神经根损伤患者30例,采用微创通道下神经根减压结合经皮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8~61岁,平均42岁。骨折节段及神经根损伤节段为T11~L3,均为单节段神经根不完全损伤,无脊髓、圆锥或马尾损伤。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Cobb角,评价骨折椎体复位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29分)评价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明显手术并发症。随访12~42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X线片提示螺钉位置满意。末次随访X线片提示所有螺钉无错位且无断钉。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根损伤的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连续43例AO分类为A1、A2型胸腰段骨折患者,分别行腰椎后路开放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和腰椎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2组患者年龄、骨折分布无差异。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术后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比较2组患者伤椎高度、伤椎Cobb角。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天数、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术后VAS评分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2组手术在矫正伤椎高度及伤椎Cobb角能力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AO分类为A1、A2型胸腰段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其矫形能力与开放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Moss Miami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的RF系统进行对比。方法对72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例应用Moss Miami椎弓根钉减压复位内固定,37例采用RF钉减压复位内固定,平均随访19个月。对所有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诊时的临床表现、椎体高度及成角畸形等进行比较。结果Moss Miami组患者平均伤椎椎体高度比和Cobb角术前分别是0.49、27.6°,术后分别是0.96、3.4°,随访时分别是0.88、7.2°。而RF组伤椎椎体高度比和Cobb角术前为0.54、22.5°,术后0.91、9.5°,随访时0.75、15.5°。随访时椎体高度有不同程度的丧失,RF组比Moss Miami组丢失显著。结论Moss Miami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传统RF系统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7例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行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椎体高度、后凸角,了解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变化。结果随访8~37个月,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改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transpedicular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0月采用改良PSO治疗的1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矫正情况、置入钛网的高度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9个月,手术时间190~305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量1 400~2 450 m L,平均1 740 m 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功能及自我形象的改善,腰痛VAS评分下降了(6.3±1.4)分,ODI下降了(52.12±7.43)%,获得34.6°±3.2°的后凸角的矫正,末次随访时矫正度数丢失1.6°。融合率为87.5%。1例患者出现大腿前侧皮肤麻木,术后3个月随访痊愈。结论改良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治疗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两种改良的手术方式。方法第1组,新鲜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12例,行单纯后路伤椎全椎切除,360°稳定性重建治疗。第2组,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局部畸形8例,行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正。全部病例均经过1年以上随访,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测量胸腰段Cobb角的变化,对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Frankel分级评分。结果经12~24个月随访,第1组、第2组Cobb角分别由术前平均38.6°、28.8°恢复为术后平均5.5°、8.6°。第1组中全部病例存在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第2组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无椎弓根钉松动、断裂发生。结论针对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两种改良的手术治疗方式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改良漏斗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郭剑  陈中  李永欢  张斌  李永甫  韩明远 《中国骨伤》2012,25(12):992-996
目的:分析改良漏斗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并联合改良椎弓根漏斗伤椎内植入自体髂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严重压缩性骨折9例、爆裂性骨折26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1~66岁,平均34.6岁。术后通过X线片动态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CT评估植骨效果并最终测定植骨区CT值;神经功能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疼痛按照视觉模拟评分。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37个月,平均19.7个月。无神经损伤加重,术前11例神经功能部分损害者有至少1级的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伤椎内植骨填充良好,6个月内全部融合,植骨区无贯通式腔隙。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50.17±8.26)%恢复至术后(90.79±4.85)%,末次随访时(内固定取除后6个月)为(90.34±4.03)%;Cobb角由术前(28.70±6.24)°恢复到术后(7.26±3.79)°,末次随访时为(7.34±4.05)°。末次随访伤椎植骨区平均CT值均明显高于邻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为1.06分。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复位并联合改良漏斗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简便、安全且经济,伤椎空腔内植骨效果良好,可有效防止伤椎高度再丢失和进行性后凸畸形,最大程度地保留脊柱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