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比较肩峰下前外侧"T"型切口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9年6月间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共65例.肩峰下前外侧"T"型切口入路组31例,年龄60~84岁(平均71岁),按Neer分类2部分骨折11例,3部分骨折巧例,4部分骨折5例;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组34例,年龄60~81岁(平均70岁),按Neer分类2部分骨折9例,3部分骨折18例,4部分骨折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肩峰下前外侧"T"型切口入路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少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组(P<0.01),而两组患者术后患侧肩关节功能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论]肩峰下前外侧"T"型切口入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功能恢复好、对局部及全身损伤小的特点,特别适合于老年患者的治疗,但必须熟悉局部解剖并且掌握合适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角肌劈裂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10—2018-10间在襄城县人民医院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7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胸三角肌入路,观察组采取三角肌劈裂入路。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角肌劈裂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切口较小,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显著提高肩关节功能优良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方法对5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期间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0.34±9.19)min,术中出血量为(83.12±11.10)m L。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52±2.24)周。随访期间未发生畸形愈合、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与折断及肩关节撞击症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依据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标准:本组优良率为92.00%(46/50)。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给予小切口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创伤轻,固定坚强,愈合快,可早期实施康复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新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98例,男43例,女55例;年龄65~84岁,平均(71.3±6.2)岁。47例采取经三角肌外侧入路,经皮微创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MIPPO组);51例采取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ORIF组)。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应用Constant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9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42个月,平均18.1个月,2例患者随访期内死亡。MIPPO组较ORIF组平均出血量减少125ml(P<0.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MIPPO组较ORIF组缩短5.1d(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并发症发生率MIPPO组低于ORIF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肱骨近端新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和血运破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微创技术(MIPO)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4-09诊治的85例肱骨近端骨折,40例采用手法复位MI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微创组),45例经传统胸三角肌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和EQ-5D健康指数。结果 85例获得平均22.6(12~48)个月随访。微创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术后1周、3个月VAS评分和EQ-5D健康指数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的Constant-Murley评分、VAS评分和EQ-5D健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7,P=0.221)。结论手法复位后经三角肌入路MI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早期缓解肩关节疼痛、功能恢复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0~76岁,平均61.5岁;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的患者22例,其余20例采用传统的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使用VAS评分评估术后1周肩关节疼痛程度,使用肩关节Constant评分评估肩关节术后3个月及6个月以上肩关节功能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完成至少14个月的随访。两组比较,手术时间(P=0.003)、术中出血量(P=0.001)、术后住院天数(P=0.013)、术后1周肩关节疼痛VAS评分(P=0.026)、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P=0.014),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组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临床愈合时间(P=0.462)、术后6个月以上Constant评分(P=0.204),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组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断裂的情况。结论: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8例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4例。观察组经三角肌入路施术,对照组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施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2 h时VAS评分及术后1、3个月时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后6个月时肩关节稳定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利于骨折复位、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改良肩关节前上方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8采用改良肩关节前上方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67例肱骨近端骨折,35例采用改良肩关节前上方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32例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术后1、3、6个月Constant评分。结果 6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3(6~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切口长度较对照组小,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情况较对照组优,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1、3、6个月Constant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肩关节前上方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创伤小,可减轻疼痛,快速恢复肩关节功能,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肩部前外侧经三角肌分离入路应用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肩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18例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未发现肱骨头坏死及腋神经损伤,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10例,良5例,可3例.结论 经肩部外侧三角肌分离入路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安全、固定稳定、操作简单,血运损伤小,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早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2例,肩峰下三角肌前缘做一5cm切口,远端做一2cm切口,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果:32例随访2~24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Constang评分,优良率为87%。结论:肩峰下前外侧切口、三角肌分离手术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固定牢靠、疗效满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Two-incision technique for treatment of complex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that involve displacement of the greater tuberosity remains challenging. Good functional outcomes and decreased pain are possible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Keys to a successful outcome include preservation of blood supply through decreased soft-tissue stripping, restoration of normal anatomic relationships (particularly the greater tuberosity), and stable internal fixation that allows early range of motion. To attain these goals, we advocate fixation with a fixed-angle 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 using a 2-incision approach. A deltopectoral incision is used to expose the humeral shaft and head while the greater tuberosity is visualized by using a lateral incision. The fracture fragments are reduced and the plate is secured by working through these 2 incis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板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经皮插入胫骨远段内侧锁定板治疗29例胫骨远段骨折。结果 25例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20周。1例开放性骨折者发生皮肤坏死,换药后愈合。5例切口线结反应,取出线结后愈合。5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为27周,2例33周),无内固定断裂与松动。按Johnor-Wruhs胫骨骨折临床效果评分法:优15例,良7例,中2例,差1例。结论锁定板经皮微创治疗胫骨远段骨折,创伤小、恢复快、骨折愈合率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在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胫骨Pilon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和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切口Ⅰ期愈合率、下地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经随访,观察组踝-后足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可促进胫骨Pilon骨折患者骨愈合,早期及中期预后良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宁波市第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8例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单切口锁定钢板组(A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为(50.6±12.9)岁。双切口锁定钢板联合重建钢板组(B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为(53.5±13.0)岁。单切口锁定钢板联合重建钢板组(C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为(48.1±12.2)岁。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等。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随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6.7±16.4)、(101.9±16.5)min]和术中出血量[(237.8±47.5)、(253.6±46.6)mL]显著少于B组患者[(114.9±20.1)min、(290.1±60.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6.9±1.6)、(6.6±1.7)个月]显著短于A组患者[(8.4±1.9)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91.7°±16.7°、90.9°±14.4°)显著大于A组患者(78.8°±14.4°),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7.8%(14/18)、73.7%(14/19)]显著高于A组患者[57.1%(1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远端前外侧切口外侧应用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固定坚强、对周围软组织损伤相对较小,兼具单切口锁定钢板和双切口内外侧锁定钢板固定的优点,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12年3月所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其中男62例,女43例,年龄11~80岁,平均39.5岁,胫骨上段及平台骨折35例,中段骨折30例,下段及远端骨折40例,粉碎性骨折85例,简单骨折20例;对照组99例,其中男58例,女41例,年龄10~78岁,平均38.8岁,胫骨上段及平台骨折34例,中段骨折28例,下段及远端骨折37例,粉碎性骨折78例,简单骨折21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普通钢板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切口一期缝合率、并发症、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一期缝合率、皮肤坏死率、总并发症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缩短、皮肤坏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两种复位内固定在胫骨远段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间接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在胫骨远段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85例胫骨远段骨折患者按复位方法分为两组,38例间接复位、经皮置入锁定钢板内固定列为观察组;47例切开骨折端直接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列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随访12-34(20.21±5.97)个月。骨折愈合34例,延迟愈合3例,不愈合1例。骨折愈合时间(11.06±2.23)周。踝关节功能Iowa评分:优25例,良11例,中2例。切口感染2例。对照组随访12-34(20.02±6.54)个月。骨折愈合32例,延迟愈合12例,不愈合3例。骨折愈合时间(12.84±2.48)周。踝关节功能Iowa评分:优21例,良16例,中10例。切口感染6例,皮肤坏死4例。结论间接复位治疗胫骨远段骨折避免了骨折端的暴露,减少了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康复,减轻术后疼痛并减少切口并发症,较切开复位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微侵入经皮钢板植入技术(MIPPO)植入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常规切口普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105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MIPPO组(53例)和常规组(52例),MIPPO组置入LCP,常规组置入普通钢板,对两种术式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91例获11~38(23.5±9.58)个月随访。MIPPO组较常规组切口小[MIPPO组为(5.2±1.35)cm,常规组为(11.3±2.69)cm,P〈0.05],出血量少[MIPPO组为(122±45.8)ml,常规组为(260±40.3)ml,P〈0.05],手术时间短[MIPPO组(45.3±18.5)min,常规组(67.3±22.3)min,P〈0.05]。常规组1例出现骨不连并再次手术,余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两组间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PPO技术结合LCP与普通钢板均为较好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应用MIPPO技术结合LCP更具有优势,可减少手术损伤,间接提高治疗成功率,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7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38例(A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38例(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至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PSA)、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至开始负重时间少于A组,B组术后TPA、PSA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现钉道感染、关节强直、膝内翻畸形、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不稳、骨坏死及骨折不愈合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A组优5例,良16例,可10例,差7例,优良率55.3%;B组优14例,良15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76.3%;B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9.
曾年  王月义  胡腾辉 《临床骨科杂志》2020,23(1):134-137,141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内置和外置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将64例行锁定钢板治疗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钢板内置和外置分为对照组(钢板内置,30例)和观察组(钢板外置,34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拆线时间、住院费用、B?hler角、Gissane角、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建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有限元模型,分别予以锁定钢板内置和外置装配,在相同加载条件下比较两种模型稳定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拆线时间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住院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B?hler角、Gissane角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OFA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有限元模型:对两种方法的跟骨内固定模型进行载荷施加后,骨折线分离移位均<1 mm,跟骨最大应力位于跟骨结节周围,内固定最大应力位于载距突螺钉部位,应力强度均位于安全范围内。结论锁定钢板外置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安全、有效、稳定性可靠,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