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NN性肾动脉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9例医源性肾动脉出血患者行急诊肾动脉造影,确定出血动脉后,以明胶海绵、PVA颗粒和弹簧圈进行栓塞。结果。肾动脉造影显示31例对比剂外溢,肾动静脉瘘7例,肾假性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破裂合并肾动静脉瘘5例,肾动脉一肾盏瘘2例。TAE后,所有患者出血完全停止,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12~16个月,均无再次出血。结论急诊TAE治疗医源性肾出血安全、有效,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肾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肾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肾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动静脉瘘5例,继发于肾肿瘤2例、外伤1例。结果 2例肾肿瘤者1例行肾切除术,1例因肿瘤转移仅行化疗。6例行经皮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随访6-60个月,1例栓塞失败者行肾切除术,1例瘘管再通者行二次栓塞治疗。一次栓塞成功者4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肾动静脉瘘的主要手段,除恶性肿瘤外经皮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动静脉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医源性肾动脉损伤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例肾穿刺活检或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量肉眼血尿患者实施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与栓塞术,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与弹簧圈。结果 11例中,假性动脉瘤2例,动-静脉瘘2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5例,动脉-肾盏瘘2例;损伤血管为肾脏后段、下段动脉及其叶间动脉分支,单支血管损伤10例,多支血管损伤1例。单纯采用明胶海绵栓塞4例,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4例,二者联合栓塞3例,其中1例为明胶海绵栓塞24h后复发尿血改用弹簧圈栓塞。栓塞后10min造影示出血征象消失,1~3天后患者血尿逐渐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动静脉瘘为医源性肾动脉损伤的主要表现,以单发病变多见;超选择性动肾脉造影可迅速明确诊断,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微创、安全、有效,应作为治疗医源性肾动脉损伤性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肾动静脉瘘的诊治经验,提高肾动静脉瘘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肾动静脉瘘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肾动静脉瘘患者经肾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并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全部治愈。随访5个月至3年,无症状复发。结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栓塞术是诊治肾动静脉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肾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PCNL术后并发肾出血的35例患者行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栓塞材料为0.018in微弹簧圈,部分病例加用少量明胶海绵颗粒。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术中造影发现24例单纯肾段以下小动脉损伤,6例合并假性动脉瘤,5例合并动静脉瘘。全部35例患者均成功栓塞肾动脉出血分支,术后1-4天血尿症状消失,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PCNL术后肾出血安全、快速、有效,可成为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肾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以突发性、持续性严重血尿为主要症状的5例先天性肾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肾盂造影(IVU)、CT及膀胱镜检查,未能明确病因。1例行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动静脉瘘;4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确诊,同时行栓塞治疗。结果:4例栓塞治疗患者术后肉眼血尿立即得到控制,5天后尿常规检查正常,随访3个月~8年,均无复发,无高血压情况,双肾放射性核素扫描提示患侧肾小球滤过率轻度降低。1例肾切除患者术后血尿消失,对侧肾功能代偿正常。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是诊断先天性肾动静脉瘘的关键检查,同时行栓塞治疗是最佳方法,具有创伤性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特点,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患侧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原因和总结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004年3月~2010年1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4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经肾动脉造影证实22例假性动脉瘤,8例小动脉损伤,8例动静脉瘘,4例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4例未见动脉病变。46例患者中,36例行一次栓塞术后出血停止,5例行两次栓塞术后出血停止,4例肾动脉造影时未见异常,予灌注止血药物后治愈,1例栓塞术后出血停止但第2天突然死亡。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主要与手术导致的肾血管损伤有关,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疗效安全确切。  相似文献   

8.
肾动静脉瘘的选择性血管造影与栓塞治疗(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提高肾动静脉瘘介入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20例患者均有反复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曾行超声、KUB、IVU、CT、泌尿系内镜检查,未能明确病因。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或(和)超选择性肾段动脉造影确诊为肾动静脉多瘘,采用明胶海绵加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聚乙烯醇(PVA)微粒、TH胶、钢圈等对病变血管选择性栓塞。对肾动脉造影的征象和选择性栓塞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按影像特点分3类:(1)肾内畸形血管团及动静脉分流现象,共11例;(2)肾动静脉大分支之间高流量的分流而无畸形血管团,共4例;(3)肾动脉主干造影末显示畸形血管团和显著分流,超选择肾段动脉造影或应用气体造影剂则显示微小分流病变,共5例。20例均采用超选择性栓塞供血动脉治疗,栓塞当天肉眼血尿即消失,24~72h后镜下血尿阴转。术后72h内术侧腰部均出现酸痛,尚有发热、腹胀、恶心等症状。结论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栓塞术是肾动静脉瘘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CO2造影有助于隐匿型肾动静脉瘘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肾出血的DSA影像学表现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PCNL术后肾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12例,经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评价疗效. 结果 12例患者中,单纯假性动脉瘤8例,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2例,假性动脉瘤伴对比剂外溢2例,选用明胶海绵、真丝线段、聚乙烯醇微粒和微弹簧圈等栓塞材料成功进行栓塞,随访6个月均未发现再出血.2例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1例血清肌酐略升高,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好转.结论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PCNL术后肾出血;栓塞治疗迅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是PCNL术后肾出血保守治疗无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PCNL后严重出血的效果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7例MPCNL术后严重出血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28~68岁,中位年龄55岁.结石单发2例,多发5例,其中铸型结石2例.结石位于下组肾盏4例,中组肾盏1例,上组肾盏2例,肾盂和输尿管上段4例.患者术后平均10.7 d出血,出血持续l~14 d,总出血量600 ~1800 ml.实验室检查:SCr 77~186 μmol/L,平均94μmol/L;BUN 2.58~8.03 mmol/L,平均4.85 mmol/L.行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弹簧钢圈栓塞治疗. 结果 肾动脉造影示假性动脉瘤6例,其中合并动静脉瘘1例;未显示出血灶1例.6例均成功地进行了肾动脉弹簧钢圈栓塞治疗,术后3~7d出血停止.术后2周复查SCr为59 ~ 98 μmol/L,平均78.3 μmol/L,BUN为1.86 ~ 6.92mmol/L,平均4.80 mmol/L. 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PCNL术后严重出血效果显著,肾功能受损轻,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继发肾脏出血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5月9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继发肾脏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出血4例,术后出血5例。9例中5例采取保守治疗,2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1例行肾盂内凝血酶注入,1例改开放手术。9例均治愈出院。结论: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术中灌注液低压并间断冲洗是防止肾盂内高压致肾脏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动脉造影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大出血的作用。方法:对8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大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下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结果:7例患者一次性栓塞治疗有效,出血停止。1例患者反复2次栓塞后仍有出血。遂行肾切除术。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大出血的可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SRAE)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严重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2月~2014年2月行PCNL发生术后严重出血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对其行SRAE的血管造影表现和疗效。结果:PCNL术后严重出血需行SRAE治疗的患者止血效果均满意,手术成功率100%;SRAE后1~3d患者肉眼血尿完全消失,血红蛋白指标上升,全身症状改善。1例SRAE后第3天出现发热、患侧腰痛症状,予对症治疗后不适消退。本组患者SRAE治疗后5d出院,随访1~6个月,术后恢复良好。结论:PCNL术后严重出血与术中动脉损伤有关,在临床操作中具有不可预见性,应严格规范PCNL的操作以减少术后严重出血的发生。术后出血严重者早期行SRAE能够达到迅速止血、尽可能保全患肾功能、有效挽救生命的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错构瘤(TSC-RAML)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14例TSC-RAML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0例,年龄15~40(29.43±7.4)岁。所有患者均行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增强CT、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部分患者行其他部位影像学检查,均符合2012国际TSC共识大会指南诊断标准。10例患者行输血、输液等保守治疗,3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例行肾部分切除。结果:11例患者获得随访,7例病情基本稳定,偶有腰部疼痛等不适;2例患者分别服用雷帕霉素治疗近1年,病情稳定;2例患者因反复病灶出血,分别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及肾部分切除术。结论:TSC-RAML多见于青年女性,双侧、多发,发病年龄小,进展速度快,出血风险高,而肾功能多在正常水平。对于TSC-RAML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治疗,原则上应该尽可能保留肾功能,对生命体征稳定者宜选择保守治疗,否则宜在支持治疗的同时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手术为最后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选择性肾动脉弹簧圈栓塞术(SRACE)治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后严重出血的时机选择、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9年3月38例PCNL后严重出血患者的出血特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栓塞后肾功能检测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7例未观察到确切出血点,31例DSA表现为肾动脉性出血,其中动脉撕裂6例,单纯假性动脉瘤(PA)17例,动静脉瘘(AVF)4例,PA合并AVF 4例。根据肾脏血管解剖位置定位,肾动脉上极支出血4例,中极支出血9例,下极支出血18例。急性出血2例,其中1例经SRACE联合输血等治疗后未能有效控制出血而行患肾切除术,迟发性出血20例,缓慢持续性出血16例。31例患者中30例成功栓塞,成功率为96.8%。SRACE术前与术后的肾小球滤过率(P=0.173)、血清尿素氮(P=0.969)、血清肌酐(P=0.1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出血应尽快行DSA明确诊断后行栓塞治疗,迟发性及缓慢持续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DSA/SRACE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法,SRACE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介入放射技术在肾损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技术在肾损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6例闭合性肾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治愈14例,手术治愈4例,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18例。结论介入放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反应轻、恢复快的优点,可准确地显示损伤血管,有效栓塞损伤血管,是治疗肾内血管损伤微创而疗效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条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穿刺活检出血的疗效,评价其对近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12月12例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穿刺活检出血的资料,使用自备明胶海绵条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结果12例出血全部得到控制,术后1周复查血肌酐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明胶海绵条栓塞治疗肾穿刺活检出血,即时止血效果显著,对肾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的急诊处理.方法 对2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B超和CT检查,22例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2例未能排除肾癌出血.3例保守治疗,4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17例急诊手术.结果 3例保守治疗患者中1例病情稳定,2例改行手术治疗.4例行肾动脉栓塞术患者栓塞成功,出血停止.4例行肾切除术,13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其中5例行后腹腔镜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出血.随访3个月~6年,肿瘤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出血的重要手段.治疗可以选择保守治疗、肾动脉栓塞或者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