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慢性跟腱疾病发展到后期往往需要行肌腱转位治疗,长屈肌腱转位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但老年患者的功能恢复、生活方式有别于其他人群。目的:探讨长屈肌腱转位手术治疗老年人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长屈肌腱转位手术的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60岁)。共14例(16足),男女各7例,年龄60~83岁,平均67.1岁。2例女性患者为双侧跟腱断裂同时行手术修补,均采用单切口长屈肌腱转位替代跟腱疗法。分别评估患者术前与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AOFAS-MTPIP),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跟腱断裂评分(ATRS)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最后进行统计学比较,评价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情况。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得21~67个月随访。AOFAS-AH评分从术前(68.2±6.2)分提高到术后的(93.2±5.3)分;AOFAS-MTPIP评分术前为(94.2±2.9)分,术后为(95.1±3.2)分;VAS评分术前(5.1±1.4)分,术后为(1.0±0.7)分;ARTS评分从术前(52.7±9.3)分提高到术后(86.3±10.3)分。16足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也未在围手术期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长屈肌腱转位手术在老年人中的应用不但具有很好的手术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趾长屈肌腱和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趾长屈肌腱、[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3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2~69岁,平均41岁;左侧8例,右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13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均为闭合性损伤跟腱断裂。采用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5例,行[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8例。结果:13例随访时间11个月~4.5年,平均2年,伤口无感染,跟腱无再断裂,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足背屈跖屈功能良好,未发生锤状趾畸形。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9例([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6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3例),良3例([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2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1例),差1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结论:采用趾长屈肌腱、[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采用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更趋近于合理。  相似文献   

3.
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屈趾畸形(附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屈趾畸形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362例胫骨骨折患者施行髓内钉固定手术,其中5例(1.4%)术后出现屈趾畸形,其临床表现为跛行、踝关节中立位足趾屈曲畸形,背伸时畸形加重,跖屈位畸形减轻。保守治疗无效,均行拇长屈肌及趾长屈肌肌腱"Z"形延长术。结果5例术后平均随访19.7(16~24)月。术后患者中立位足趾屈曲畸形消失,步态均恢复正常,踝关节背伸时足趾轻度屈曲畸形。拇长屈肌及趾长屈肌肌力5级。结论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足趾屈曲畸形为少见并发症,其发生可能与术前拇长屈肌及趾长屈肌的损伤未得到有效治疗,术中髓内钉导针、扩髓器对拇长屈肌、趾长屈肌的损伤或术后小腿深后骨筋膜鞘内压力增高引起的肌肉缺血、纤维化改变有关;肌腱延长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Keller手术治疗母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术前对母外翻畸形的评估,从切口的设计、近节趾骨的截骨方式和截除量、跖趾关节两侧力学平衡的矫正和术后的康复等几个方面改良Keller手术。2005年至2009年,采用此改良Keller术式治疗母趾外翻36例(62足)。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并获得相应资料,对母趾畸形的矫正程度、疼痛症状的改善及行走功能的恢复等进行充分评估。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1~3年,疗效优46足,良11足,可3足,差2足。总优良率达92%,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Keller手术方法治疗母外翻,尤其是重度外翻畸形患者,能有效改善足部症状,恢复行走功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应用指浅屈肌腱套索腱性固定术矫正爪形指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0年5月-2005年3月,收治5例单侧尺神经损伤致爪形指畸形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28~37岁.左侧3例,右侧2例.3例腕部挤压伤,2例前臂绞伤.病程21~37个月,平均27.5个月.Froment征、Fowler试验均为阳性.依据Stevens标准分度均为重度神经损伤.经神经修复、松解治疗后,尺神经运动功能均无明显恢复.应用指浅屈肌腱套索腱性同定术,纠正爪形指畸形.结果 5例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11年.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届曲的畸形均得到矫正,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环小指伸屈功能良好,但各指内收、外展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 指浅屈肌腱套索腱性固定术可矫正爪形手畸形,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微创切取长屈肌腱重建慢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切取长屈肌腱转移重建慢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22例22足慢性跟腱断裂患者。男16例,女6例;年龄28~65岁,中位年龄48岁。21例有患足用力蹬地史,1例无明显诱因。患者出现症状至手术时间为27~1 025 d,中位时间51 d。均有走路无力症状,Thompson试验呈阳性。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疗效评价标准评分为(53.04±6.75)分。MRI示跟腱缺损长度为4.2~8.0 cm。术中作中足足底内侧切口和趾间关节跖侧平行横纹的小切口分步切取长屈肌腱,切取长度为超过跟骨结节10.5~13.5 cm,作3束反折编织缝合。界面螺钉或锚钉于跟骨后结节固定肌腱。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AOFAS踝与后足疗效评价标准评分为(92.98±5.7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03,P=0.000);获优18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0.9%。随访期间均未见胫、腓肠神经损伤、跖底部痛性瘢痕、足底内外侧神经损伤。结论微创切取长屈肌腱转移重建慢性跟腱断裂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肌腱固定强度高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不同原因损伤的Ⅱ区指屈肌腱的急诊修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手部不同原因损伤的Ⅱ区指屈肌腱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1年3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共治疗48例64指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结果随访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按TAM标准评定疗效,优20指,良30指,其余为可和差,总的优良率为78.1%;其中,切割伤31指,29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96.1%;电锯伤23指,17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73.9%;挤压伤10指,4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40%.结论对切割伤和电锯伤导致的手部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术后早期有系统的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防止肌腱术后粘连,患指功能较好,而对于挤压伤则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实用骨科杂志》2011,(5):480-480
刊登于我刊2011年第17卷第4期第375页的《挤压伤残留屈册屈趾畸形的综合康复治疗》一文,第一作者为姚晓克,通讯作者应为王跃,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指屈肌腱损伤修复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手指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对30例手部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早期采取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疗法和关节松动术等综合治疗.结果 术后3个月手功能恢复优良率93.3%,并发症发生率3.3%.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术后手指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腿后深筋膜室缺血致屈趾肌挛缩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1990年1月1998年1月治疗的小腿后深筋膜室缺血致屈趾肌挛缩患者58例。分别治疗:I度挛缩,先进行筋膜切开术;然后理疗和被动锻炼;Ⅱ度挛缩,进行筋膜切开术,屈肌腱延长术,3周后理疗和被动锻炼;Ⅲ度挛缩,进行筋膜切开术,后深筋膜室内屈肌腱附丽点剥脱,瘢痕化肌肉切除,屈肌腱延长术,3周后理疗和被动锻炼。结果:所有病例接受23年的随访(平均2年4个月)。疗效评估为优45例(78%),其中I度12例,Ⅱ度33例。良10例(17%),其中Ⅱ度3例,Ⅲ度7例,可3例(5%)均为Ⅲ度。结论:小腿后深筋膜室缺血致屈趾肌挛缩可以通过筋膜切开术;屈肌腱附丽点剥脱,瘢痕化肌肉切除,屈肌腱延长术,理疗和被动锻炼综合治疗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手部严重挤压伤,恢复拇指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开大虎口、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严重挤压伤22例,以及采用掌腕关节固定(3例),环指指浅屈肌腱转位(12例)、小指固有伸肌腱转位(3例)、尺侧伸腕肌腱转位(4例)重建拇指的对掌功能。结果22例皮瓣均成活,术后经5~12个月的随访,拇指功能优良率达86.4%。结论采用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及拇指对掌功能重建能有效的改善严重挤压伤的拇指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hevron截骨术结合远端软组织松解应用全螺纹加压螺钉治疗轻中度姆外翻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8例外翻患者,全部行Chevron截骨术结合远端软组织松解,并应用全螺纹加压螺钉固定骨折。手术前后行X线及外像对比,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制定的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价。结果 1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足部疼痛症状明显好转,外翻外形得到改善。按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制定的AOFAS评分系统,由术前的(50.11±3.85)分提高至术后(85.33±3.27)分(P0.05)。结论 Chevron截骨术结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治疗轻中度的姆外翻,并应用全螺纹加压螺钉固定,患者足部外形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改良Ludloff截骨术治疗严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2000年12月,采用改良Ludloff截骨术结合其它手术治疗严重外翻患者56例(63足)。男3例(3足),女53例(60足);年龄16~65岁,平均46岁。选择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严重外翻患者行改良Ludloff截骨术,4足加行Reverdin截骨,3足加行Akin截骨。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拍摄患足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与目前临床常用截骨方法进行比较,对改良Ludloff截骨术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不愈合或迟缓愈合,无感染。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90~100分者41足(65%),80~89分者17足(27%),70~79分者5足(8%),优良率为92%。结论改良Ludloff截骨术具有跖骨短缩少、愈合快、纠正畸形能力强、坚固内固定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是治疗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且无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严重外翻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趾截骨手术(Akin截骨术)在外翻畸形矫形中的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联合使用Akin截骨术治疗外翻患者32例49足。在本组患者中,术前均拍摄患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外翻角、跖间角、远侧关节固定角,依据跖间角分别采用Chevron截骨术(Austin手术),跖楔关节融合手术(Lapidus手术)或第一跖骨基底斜楔形截骨(Juvara手术)。术后及随访测量外翻角、跖间角、远侧关节固定角改变。采用AOFAS评分对患足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外翻角由术前(39.7±7.5)°纠正为(16.1±7.6)°,P〈0.05,平均纠正(25.9±9.5)°;跖间角由术前(15.4±3.9)°纠正为(7.6±2.5)°,P〈0.05,平均纠正(7.1±3.0)°;远侧关节固定角由术前(6.3±2.7)°纠正为(-5.3±4.0)°,P〈0.05,平均纠正(11.4±4.0)°;AOFAS得分由术前平均43.5分提高至85.6分,P〈0.05。结论 Akin截骨术是外翻矫形程序中的一种辅助手术,可以改善疗效、降低复发率且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足母)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治疗6 cm以上跟腱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采用(足母)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治疗19例跟腱缺损患者,男13例,女6例;年龄20~61岁,平均(42.6±8.2)岁;跟腱炎清创后跟腱缺损15例,其中10例合并急性跟腱断裂;陈旧性跟腱断裂4例.跟腱断裂至手术时间为0~6个月(平均2.6个月).跟腱缺损长度为6~10 cm.19例患者均采用两切口(足母)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与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评价患者术后足踝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2.2个月)随访.患者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跖屈及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分别为17.8°±1.9°、39.1°±2.3°及(91.8±1.7)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平均为(1.0±0.7)分,与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对手术满意率达100%. 结论 (口止母)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适用于跟腱较长缺损时的重建治疗.手术可以明显解除疼痛,改善足部功能,且对足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手部不同原因损伤的Ⅱ区指屈肌腱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1997年5月至2001年3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共治疗48例64指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结果 随访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按TAM标准评定疗效,优20指,良30指,其余为可和差。总的优良率为78.1%;其中,切割伤31指,29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96.1%;电锯伤23指,17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73.9%;挤压伤10指,4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40%。结论 对切割伤和电锯伤导致的手部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术后早期有系统的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防止肌腱术后粘连,患指功能较好,而对于挤压伤则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wide-awake技术应用于屈肌腱修复术的方法,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对8例(9指)屈肌腱断裂的患者,运用wide-awake技术行屈肌腱修复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局部麻醉操作,术中、术后的疼痛度,术中评估出血情况及手指主动活动情况,术后早期、系统功能康复,TAM法评定手指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止血效果满意,不影响运动功能,局部麻醉操作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VAS评分2~4分),术中无疼痛(VAS评分0分),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疼痛(VAS评分1~8分)。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TAM法评定优5例(5指),良3例(4指)。结论Wide-awake技术应用于屈肌腱修复术安全有效,有利于评估术中肌腱缝合效果及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膝关节反屈畸形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分析6例新生儿7个膝关节不同程度反屈病例的治疗。全部病例行连续系列手法矫治,石膏外固定,支具干预治疗。[结果]膝反屈畸形全部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随诊过程中2例出现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出现马蹄内翻足畸形,经过矫治,恢复良好。[结论]早期连续系列手法矫治,石膏外固定,支具干预治疗新生儿膝关节反屈畸形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伸肌腱移位动力矫正外翻畸形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6年12月,采用长伸肌腱移位矫治外翻畸形25例38足。其中男2例3足,女23例35足;年龄22~60岁,平均46.3岁。术前外翻角21~45°,平均31.30°;跖间角7~21°,平均12.52°。手术将第1跖骨骨赘凿除,内侧关节囊修复,收肌横头切断,长伸肌腱向内侧移位、止点再造。结果术后外翻角7.30±2.62°,跖间角6.50±2.4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评估,优25足,良7足,差6足,优良率84.2%。获随访6~24个月。2足于术后2个月出现内翻,2足术后3个月出现第1跖趾关节活动受限。无外翻畸形复发。结论通过口止母长伸肌腱内移等软组织平衡恢复了第1跖趾关节内、外侧应力,手术操作简便,畸形矫正效果好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McBride手术治疗外翻术后5年以上长期随访结果,并分析其疗效。方法自1985年1月~1995年12月,对行McBride矫形术的外翻患者进行随访,共随访50例(90足)。随访时间为5年~10年2个月,平均7年1个月。对畸形矫正程度、局部症状及足趾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在术前、术后对部分患者进行足底负重点变化观察。结果第一跖趾角大小与第一、二跖间角大小有显著的相关性,手术前后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71。两者均与外翻程度有关;手术后足部症状改善、畸形基本矫正者共64足,手术优良率为71.1%。并发症主要有趾及前足疼痛、局部麻木、外翻复发、内翻、仰趾畸形等,部分行再次手术。结论McBride手术能有效地减小已经增大的第一跖趾角;外翻矫正后,第一、二跖间角也会相应缩小。McBride矫形术通过足部软组织力量平衡,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足部症状、改善足部功能、矫正外翻畸型。对轻、中度及50岁以下较年轻外翻患者是一个较好的、可靠的手术方式。并发症的发生与足部先天性畸形、外翻程度较重及手术中过多的副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