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06月我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RP)治疗BPH的患者236例,按照病理诊断分为单纯BPH(35例)和合并CP(201例)两组,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QOL)、是否发生急性尿潴留(AU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等指标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合并CP组患者在前列腺体积、RUV、IPSS、QOL、AUR发生率等方面指标高于单纯BPH组患者,Qmax低于单纯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及PSA、PSAD等方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后3个月两组IP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合并CP组较单纯组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可能是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可能是导致BPH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梗死、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前列腺增生类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急性尿潴留(AUR)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初诊BPH合并AUR与无AUR患者共102例,其中AUR组49例,无AUR组53例。比较两组之间前列腺梗死、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前列腺增生类型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间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总体积(PV)。结果:AUR组血PSA较无AUR组明显升高[(8.2±4.6)μg/L vs(4.3±5.5)μg/L,P<0.05),两组患者年龄、IPSS、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列腺增生类型与AUR无相关性(P>0.05),前列腺梗死和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可增加BPH患者AUR发生机率,存在前列腺梗死的BPH患者发生AUR的概率是无前列腺梗死者的5.620倍(P<0.05),存在前列腺组织学炎症的BPH患者发生AUR的概率是无炎症者的2.362倍(P<0.05)。结论:前列腺梗死和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可能是BPH患者发生AU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电导中药透入法对小体积BPH患者组织学前列腺炎及TURP术后LUTS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确诊为BPH且无手术禁忌症患者1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3例和试验组84例),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 L)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先行经直肠超声电导中药透入治疗,每日1次,共7次,后择期行TURP;对照组常规行TURP。术后前列腺组织送病理检查,对两组患者的组织学炎症分级及术后4周IPSS、Qo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无炎症者12例(14.3%)、轻度炎症者43例(51.2%)、中度炎症者28例(33.3%)及重度炎症者1例(1.2%),对照组分别为8例(9.6%)、28例(33.7%)、45例(51.8%)及2例(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试验组和对照组IPSS、QoL评分分别为(4.26±2.64)、(1.25±1.64)和(7.02±4.15)、(2.05±1.95)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电导中药透入法能明显改善小体积BPH患者的组织学炎症及TURP术后的LUTS,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托特罗定对前列腺电切术后短期症状改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托特罗定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短期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64例拟行TURP的患者被分为两组,治疗组(n=33)于术后给以口服托特罗定直至拔导尿管后14d,对照组(n=31)不服用托特罗定,分别记录术前和拔管后1、7、14、28d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梗阻症状评分和刺激症状评分,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拔管后7、14d的IPSS和刺激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梗阻症状评分没有差异。拔管后28d两组的尿流率、残余尿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托特罗定可以改善BPH患者TURP术后的早期症状,并且不影响尿流率和残余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术后康复、控尿功能及对睾酮(T)、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间收治的10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TURP治疗,观察组采用PKEP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控尿功能进行调查,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对患者前列腺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记录患者术后出血、膀胱刺激征、尿道狭窄和包膜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T及PSA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尿失禁发生率、IPSS及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Qmax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T及PS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TURP,BPH患者采用PKEP治疗后有助于其术后康复及控尿能力提高,并显著降低其血清中T及PSA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前列腺炎(CP)的临床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我科于20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87例BPH合C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合并CP,将所有患者分为CP组(124例)和非CP组(163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EPS白细胞数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的差异。然而根据有无接受抗CP治疗,进一步将CP组患者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PSS和QOL评分的变化。结果与非CP组相比,CP组患者发病年龄更迟、血清PSA值更高、前列腺体积更大、IPSS及QOL评分更高(均P0.05),但EPS白细胞计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PSS及QOL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IPSS及QOL评分未明显改善(P0.05)。结论 BPH常合并CP;与单纯BPH相比,BPH合并CP具有发病年龄迟、血清PSA更高、临床症状更为严重的特点;在常规BPH治疗的同时予以抗CP治疗,可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及并发症,并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采用PKRP、TURP治疗的768例BPH患者,分别收集两组患者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剩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年龄、前列腺重量及术前IPSS、RUV、Qmax和QO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留置尿管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冲洗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KRP治疗BPH的近期临床疗效与TURP相当,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和适应证选择不同方法,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高海拔地区前列腺增生(BPH)合并高原性疾病患者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效果.方法 对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156例前列腺增生合并高原性疾病患者(PKRP组78例,TURP组7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年龄、前列腺体积、病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血钠浓度、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RUV)、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等.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病程、PSA、术前及术后IPSS评分、残余尿、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评分、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KRP组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URP组,术后血钠浓度高于TURP组(P<0.05).结论 对于高原BPH患者这一特殊群体,TURP、PKRP治疗疗效相当,但对于手术安全性,手术并发症的控制,PKRP术较TURP术有较多优势,对该类患者应优先选择PKRP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行TURP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BPH的432例患者进行研究。剔除术前和术后合并有影响下尿路症状因素的病例,参照国际前列腺炎组织学分类诊断标准,分为A组:单纯BPH组(30例)、B组:合并轻度炎症组(55例)、C组:合并中度炎症组(31例)、D组:合并重度炎症组(28例)。采取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估各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下尿路症状,将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患者399例,检出率为92.4%。其中轻度炎症组269例(67.4%)、中度炎症组86例(21.6%)、重度炎症组44例(11.0%)。术前各组IPSS评分为:A组(21.43±6.09)分、B组(21.75±5.97)分、C组(27.84±4.18)分、D组(31.00±2.92)分,仅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各组IPSS评分为:A组(5.60±2.16)分、B组(7.36±2.77)分、C组(11.55±3.39)分、D组(16.89±3.37)分,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手术治疗后各组IP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合并炎症的BPH患者的病理切片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几乎均为淋巴细胞。结论:BPH大都合并有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合并组织学炎症的BPH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要高于无炎症的BPH患者,且与炎症分级程度呈正相关。对合并中、重度炎症患者,术后仍需积极运用药物控制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比较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与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下尿路症状(LUTS)的变化及膀胱颈挛缩(BNC)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行TURP术后病理证实为BPH的患者198例,分为A组:单纯BPH组(78例)和B组:BPH合并CP组(120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IPS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BNC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各组IP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值均0.001)。术前A组与B组IPSS评分分别为(20.3±5.1)分和(26.9±4.3)分,术后两组IPSS评分分别为(5.6±2.2)分和(12.1±3.5)分,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BPH合并CP组膀胱颈挛缩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BPH组(6.67%vs 3.85%,P0.05)。结论 BPH合并CP患者TURP术前、术后的LUTS均高于单纯BPH患者,BPH合并CP是TURP术后膀胱颈挛缩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绿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具有手术指征的BPH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应用选择性绿激光(PVP)治疗41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41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PV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与TUR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IPSS,QOL,Qmax、RU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治疗BPH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时间短,出血少,无大出血及液体吸收并发症,尤其对于高危患者,PVP术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在前列腺增生症发病与进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因前列腺增生就诊患者356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增生并慢性前列腺炎组及单纯性前列腺增生组,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Age)、前列腺体积(PV)、PSA、IPSS评分、是否合并急性尿潴留(AUR).结果 前列腺增生并慢性前列腺炎121/356例(34.0%),发生急性尿潴留48/121例(39.7%);单纯前列腺增生235/356例(66.0%),发生尿潴留60/235例(25.5%).两组对比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组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PV、PSA、IPSS评分、尿潴留发生率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通常具有更大的体积、更高的PSA及IPSS评分、更易发生尿潴留.因此,前列腺慢性炎症在前列腺增生的发病、进展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HoLEP)和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lasia,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90例行腔内手术治疗的BPH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监测、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1、3、6个月复查指标,比较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等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术式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测量以及前列腺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EP组较TUR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膀胱冲洗时间、留管时间都较低(P0.01);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2组IPSS、QOL和Qmax均比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2组间比较并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LEP术与TURP术相比,近期手术效果相似,且手术安全性更好,可视为治疗BPH的较好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并探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和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安全性及疗效,旨在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4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172例患者选择行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另外177例患者选择行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尿失禁、膀胱痉挛、出血)的发病率.随访3个月,重新评估IPSS、QOL、Qmax指标并比较疗效.结果 与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组相比,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显著降低(P<0.05),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组:(2.4±0.5)d;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组:(5.7±0.6)d,P<0.05].明显减少,术中切除前列腺重量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组:5/172(2.9%);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组:19/177(10.7%),P<0.01]显著下降.3个月后,两组术后PVR、IPSS、QOL以及Qmax较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相比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更高.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临床前列腺增生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78例有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PKRP(PKRP组),另一组行TURP(TURP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1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s,IPSS)、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rate,Qmax)、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volume,PVR),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如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如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TURS)、输血、尿潴留、尿道狭窄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与术后冲洗液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包膜穿孔、尿道损伤、输血、尿潴留、二次手术、尿道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RP组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URP组。PKRP组无一例发生TURS,TURP组中6例患者发生TURS(P<0.05)。术后1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IPSS、Qmax、QOL、P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IP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Qmax显著增高,PVR显著减少(P<0.05)。结论:PKRP与TURP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相较TURP,PKRP具有更短的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发生TURS的风险更低;因此,PKRP是可供选择的前景良好的治疗BPH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6.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储尿期症状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通过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下尿路症状(LUTS),尤其是储尿期症状的改变状况分析,提高TRUP术后管理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我院86例(年龄56~85岁)因患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行TURP者拔除尿管后第1、3、7、15天及第30天进行排尿症状的直接或电话随访,并按术前有和无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和/或膀胱顺应性差,分为A组和B组。了解两组患者拔管后IPSS评分及储尿期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86例患者中有15例失访,在有效的71例患者中,其中有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和/或膀胱顺应性差者28例(A组),不伴有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和/或膀胱顺应性差者43例(B组)。71例患者拔除尿管后IPSS评分,第1、3、7、15天分别为(8.1±2.5)分、(7.2±3.1)分、(5.3±4.2)分、(6.3±3.8)分、(5.3±4.2)分、(2.4±3.4)分,第1天与第3天比较,以及第15天与第7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7天与第1天比较,以及第30天与第15天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拔除尿管后第1天LUTS表现以尿频、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等储尿期症状为主,A组IPSS评分(10.4±3.3)分,储尿期症状评分(9.3±3.8)分;B组IPSS评分(6.2±2.8)分,储尿期症状评分(5.2±2.7)分,两组IPSS评分比较及储尿期症状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舍尼亭及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治疗后,拔管后第15天与拔管后第30天两组IPSS评分及储尿期症状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URP术后排尿症状特别是储尿期症状与术前膀胱功能密切相关且随术后时间推移而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刀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刀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单纯BPH有手术指征患者90例,年龄59~83岁,平均71岁,随机分为2组,I组(5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Ⅱ组(40例)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刀前列腺剜除术(PKEP)。统计每例患者术前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和最大尿流率(Qm ax),手术时间,术中术后有无并发症、输血,术后有无膀胱持续冲洗及术后2周、术后6个月IPSS、QOL评分和Qm ax。结果:I组、II组术前前列腺体积平均为58.9、58.3 g;I组、II组手术时间平均为58.8、93.0 m in;I组患者中2例出现轻度电切综合征(TURS),II组患者术中术后心电监护未发现异常;术后行膀胱持续冲洗分别有3例、1例;术后导尿管拔除后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分别有4例;90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输血。术前、术后2周、术后6个月IPSS评分I组平均分别为19.7分、11.6分、5.1分,II组平均分别为18.6分、8.4分、4.9分;QOL评分I组平均分别为4.6分、3.3分、1.1分,II组平均分别为4.5分、2.7分、1.1分;Qm ax I组平均分别为6.3、13.0、18.1 m l/s,II组平均分别为6.9、14.2、19.0 m l/s。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后2周IPSS、QOL评分,各组内术前与术后6个月IPSS、QOL评分、Qm 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IPSS、QOL评分和Qm ax、术后6个月IPSS、QOL评分及术后2周、术后6个月Qm 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EP可安全、有效、彻底治疗BPH,可作为手术治疗BPH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palliative transurethral prostatectomy (TURP) for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 in men with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AND METHOD: The surgical outcome of TURP performed in 46 men with prostate cancer was studied. A poor outcome was defined as the developme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repeat surgery and placement of a long-term catheter (LTC) within 1 year of surgery. A cohort of 47 men who underwent TURP for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was used as a control population. RESULTS: Initial catheter removal failed in a larger number of cancer patients compared to men with BPH (43% and 10%, respectively, P = 0.0001). Using objective endpoints, 37% (17/46) of cancer patients were defined as having a poor outcome because of repeat surgery, placement of a LTC or urinary incontinence following TURP. These events occurred in only 12% (6/47) of the control cohort (P = 0.004). I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 good outcome was associated with presentation in acute urinary retention (AUR; P = 0.01) while a poor outcome was associated with surgery in the context of hormone refractory disease (P = 0.004). Requirement for a LTC despite surgery (12/46)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absence of AUR at presentation (P = 0.01) and hormone refractory disease (P = 0.01). CONCLUSION: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men with prostate cancer and LUTS may not derive a good palliative benefit from TURP. Patients with hormone refractory disease in particular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poorer outc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