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宁  黄正宇  沈宁  朱国松  洪良庆 《器官移植》2011,2(5):280-282,300
目的 比较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影响的差异,为吸入麻醉药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 对106例全身麻醉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吸入麻醉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七氟醚组(74例)和异氟醚组(32例),比较分析术后早期肾功能变化特点.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日、...  相似文献   

2.
背景 肿瘤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给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肿瘤切除术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研究表明麻醉药物和技术可影响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 目的 阐述麻醉药物、技术对术后肿瘤转移及复发的影响,为临床麻醉策略提供参考。 内容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系统监控有着密切联系,重点讨论麻醉药物以及技术通过促进或抑制免疫系统以及介导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炎症、肿瘤转移复发等病理过程。 趋向 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为阐明麻醉与肿瘤术后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提供更多的证据,这些证据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吸入性麻醉药具有与缺血预适应相仿的效应,使心肌梗死范围减小,产生直接的心脏保护作用,这种现象称之为“吸入性麻醉药预处理”。异氟醚和地氟醚是卤族氟类吸入麻醉药,在临床麻醉上广泛使用,特别是用于小儿的麻醉诱导和维持。但异氟醚或地氟醚预处理对小儿围术期心肌的保护作用尚未定论,本研究拟观察吸入异氟醚或地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小儿围术期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对术前化疗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28~64岁,体重55~70 kg,ASA Ⅰ或Ⅱ级,临床病理分期Ⅰ或Ⅱ期.术前进行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辅助化疗患者30例,随机分为CP组和CS组(n=15);术前未化疗患者30例,随机分为NCP组和NCS组(n=15).CP组和NCP组术中静脉输注异丙酚4~6 mg·kg-1·h-1,CS组和NCS组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呼气末浓度为1.5%~2.5%.分别于化疗前、麻醉前、术毕即刻、术后72 h时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计算CD4+/CD8+,采用RT-PCR法检测血浆CK19 mRNA表达,计算患者肿瘤细胞微转移发生率.结果 与化疗前比较,乳腺癌患者麻醉前、术毕即刻及术后72 h CD3+、CD8+和NK细胞水平降低(P<0.05);与麻醉前比较,CP组术毕即刻CD8+和术后72 h时NK细胞水平降低,CS组术毕即刻和术后72 h时CD4+及NK细胞水平降低(P<0.05);与CP组比较,CS组术毕即刻CD4+/CD8+、术毕即刻和术后72 h时CD4+和NK细胞水平降低,(P<0.05);与NCP组比较,NCS组术毕即刻和术后72 h时CD4+和NK细胞水平降低(P<0.05);各组患者肿瘤细胞微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异丙酚复合麻醉相比,七氟醚复合麻醉对术前化疗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5.
吸入麻醉对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观察异氟醚和安氟醚吸入麻醉对病人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方法:38例行肺叶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麻醉组20例、安氟醚麻醉组18例。术前、麻醉后1小时,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检测血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结论安氟醚吸入麻醉对病人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较异氟醚吸入麻醉明显。  相似文献   

6.
背景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然而术后易复发。近年来研究发现,麻醉药可影响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麻醉药对胶质瘤的影响已经引起神经外科学界关注。 目的 总结临床常用麻醉药对于胶质瘤发生发展及转移复发的影响。 内容 阐述近年胶质瘤病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细致介绍麻醉中的镇静药、镇痛药、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及局部麻醉药对胶质瘤影响研究新进展,并阐明存在影响的可能机制。 趋向 探讨麻醉药对胶质瘤侵袭迁移影响,为围手术期合理应用麻醉药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吸入麻醉下内隐记忆与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目的 研究相同MAC水平的吸入麻醉药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分析内隐记忆消失的界值。方法 54例行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3组(每组18例),麻醉采用吸入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又依吸入麻醉浓度不同分成3个亚组(每组6例),吸入麻醉药呼末MAC值分别为0.4、0.5、0.6,监测患者入室后、麻醉后、切皮后、术中的双频谱指数(BIS),95%的谱边缘频率(SEF),调查患者术后8h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氟醚和安氟醚吸入麻醉对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C)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8例肺叶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麻醉组(20例)和安氟醚麻醉组(18例)。于术前、麻醉后1h、术后1d、术后7d、术后14d,分别检测血清T细胞亚群及NKC活性。结果:两组术后的NKC活性均降低;异氟醚组T细胞亚群无明显改变;安氟醚组CD4活性降低,CD8活性升高,CD4/CD8比值下降。结论:安氟醚对病人细胞免疫抑制的作用较异氟醚明显。  相似文献   

9.
麻醉手术与自然杀伤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诱导可使NK细胞活性增加,手术创伤后NK细胞进一步增加,术后3~6天活性下降且低于术前水平.其机理主要是应激性内分泌反应.麻醉药对NK细胞作用较小;但氟烷对B淋巴细胞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手术会增加肿瘤的转移,影响肿瘤患者的长期预后. 目的 通过探讨手术影响肿瘤转移的机制来指导麻醉方法和药物的选择,从而减少肿瘤术后转移的机会. 内容 介绍了肿瘤转移的过程,以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和T辅助(T helper,Th)细胞为例阐述了肿瘤与免疫的关系,分析了手术增加肿瘤转移的原因,着重讨论了围术期免疫功能抑制的影响因素,包括神经内分泌,炎症,垂体-下丘脑-肾上腺轴,低体温和输血等5个主要方面.麻醉可以通过β受体阻滞药,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抑制剂,良好的镇痛,区域麻醉,谨慎选择吸入和静脉麻醉药以及保温和节约用血来减少手术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趋向 麻醉方法与药物的选择能减少肿瘤术后的转移复发,但仍需大量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七氟醚和异丙酚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七氟醚麻醉,观察组采用异丙酚麻醉,观察2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术后认知功能(Mini-Mental State,MMS评分)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1 h、6 h的MM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 h、24h的M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醚相比,采用异丙酚对老年手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时间短,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深低温对吸入麻醉药MAC、心脏麻醉指数和心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氟烷、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组。采用夹尾试验法测定常温下(38℃±0.5℃)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行体表降温后测定深低温下(23℃±0.5 ℃)的MAC。维持深低温增加吸入性麻醉药的浓度,同时用50Hz、25V电压胸外电击心脏。记录出现室颤或室性心律失常时的肺泡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结果:从38℃到23℃兔体温每降低1℃,MAC下降值为:氟烷5.1%、安氟醚3.6%、异氟醚4.4%、七氟醚4.3%;氟烷、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心脏麻醉指数分别为4.4、3.18、6.25和4.6,异氟醚明显高于其它麻醉药;麻醉药浓度8MAC以内安氟醚和氟烷发生室颤的机率(100%)明显高于七氟醚和异氟醚(40%)。结论:异氟醚是深低温麻醉的最佳选择用药,而安氟醚则不宜用于低温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雷米芬太尼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围术期使用雷米芬太尼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潜在作用.方法 择期行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七氟醚组(Ⅰ组).R组以咪唑安定0.1 mg/kg、依托咪酯0.2 mg/kg、雷米芬太尼1μg/kg、阿曲库铵0.5 mg/kg诱导气管插管.1组用芬太尼5 μg/kg代替雷米芬太尼1μg/kg诱导,余同R组.术中R组以3%~4%七氟醚+雷米芬太尼1μg·kg1·min-1、Ⅰ组以3%~4%七氟醚吸入,阿曲库铵0.25 mg/kg间断静注维持麻醉.分别采集两组患者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1 h(T1)、3 h(T2)及24 h(T3)外周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NF-α、IL-12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测定NK细胞功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补液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患者TNF-α、IL-12、NK细胞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TNF-α升高幅度R组低于Ⅰ组.IL-12、NK细胞活性升高幅度R组高于Ⅰ组(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使用雷米芬太尼麻醉时能显著抑制TNFα、促进IL-12的释放,NK活性细胞数表达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丁吗喃是吗啡烷类非麻醉药性拮抗性镇痛药,并用吸入麻醉时可减少吸入麻醉药用量及需要的深度,临床上常用于术后镇痛、平衡麻醉、手术前用药、治疗癌性疼痛,但尚未见到对吸入挥发性麻醉药MAC影响的报道。我们对52例病人,静注0.05mg/kg丁吗喃,并用半紧闭氟烷吸入麻醉者15例、全紧闭注入法异氟醚程序麻醉者27例、甲氧氟烷程序麻醉者1例,通过动脉血中及肺泡气中麻醉药浓度测定得知该药量使MAC由1.3降至1左右。用半紧闭安氟醚-50%氧化亚氮-50%氧麻醉9例,通过动脉血中及肺泡气中安氟醚的浓度测定得知MAC分别由1.3降至0.76及0.71MAC。对病人循环影响小。而用高精度挥发器高流量给药或低流量全紧闭程序麻醉,皆易于保持理想的麻醉深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作为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发生可能与麻醉药物的应用有关.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卤代羟基醚类吸入全身麻醉药,化学结构为FCH2 LCH(CF3)2,化学名为氟甲基-六氟-异丙基醚,血/气分配系数为0.63.由于其理化性质稳定,诱导迅速且平稳,带香味无刺激性,近年来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小儿或成人门诊小手术或检查性手术的麻醉.随着人们对POCD的关注,七氟醚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七氟醚对认知功能影响方面的研究,旨在阐明七氟醚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为POCD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情况。方法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七氟醚组(S组)及异氟醚组(Ⅰ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诱导后吸入纯氧,氧流量2 L/min,30min后调整为1 L/min。手术开始前,调整吸入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为1.0 MAC。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30%。缝皮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纯氧流量调整为5 L/min。记录睁眼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的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计时)及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记录吸入麻醉药用量。结果与Ⅰ组比较,S组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吸入麻醉药的总用量和单位时间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异氟醚比较,吸入七氟醚患者麻醉恢复较快,且麻醉恢复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最近数十年来,一批氟烃类麻醉药如氟烷、安氟醚、异氟醚相继问世,使吸入全麻在全身麻醉中占据重要地位。1987年Eg-er Ⅱ等将一种新的挥发性氟类麻醉药Ⅰ-653用于动物试验,发现它与其它氟类吸入麻醉药(简称FIA)相比,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抗分解代谢强、苏醒快、循环影响轻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的氟类吸入麻醉药。现将有关Ⅰ-653研究近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的吸入麻醉药——异氟醚的应用,使吸入麻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异氟醚为安氟醚的同分异构体,其物理性状和药理作用与安氟醚相同,但在药代动力学方面,其在体内蓄积量少,毒性低;在药效动力学方面,其麻醉效能强。与同类吸入麻醉药相比,异氟醚具育独特的心血管效应。本文将从心肌收缩力、心脏前负荷、后负荷以及心律等方面分别讨论异氟醚对心血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K、Th17和Treg细胞水平对经腹腔镜根治术后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其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复发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月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原发结直肠癌患者120例进行随访。采集术后第一天外周血检测NK、Th17和Treg细胞数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其术后复发和未复发患者间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判断各指标与复发的关联;最后采用ROC曲线分析其在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术后复发组NK和Th17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5),但Treg细胞水平复发组要高于未复发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K细胞和Th17细胞是复发的保护性因素,而Treg细胞是独立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NK、Th17和Treg细胞水平对预测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其复发与NK、Th17和Treg细胞水平有关,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预测患者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与异氟醚复合芬太尼用于青少年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患者40例,ASA Ⅰ~Ⅱ级,年龄11~18岁.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复合芬太尼组(A组)和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组(B组).A组以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以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维库溴铵和七氟醚维持麻醉.根据双频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反应调整麻醉深度.在唤醒前约30 min停用维库溴铵和镇痛药.要求唤醒时停用丙泊酚和吸人麻醉药,唤醒时间为停用丙泊酚和吸入麻醉药到患者双侧脚趾能动的时间.记录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及唤醒期间HR、SBP、DBP、BIS的变化.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清醒后随访患者对术中唤醒过程有无记忆.结果 患者的一般情况、唤醒期间HR、SBP、DBP和BIS两组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唤醒时BIS明显高于停药前(P<0.001),但是术后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对唤醒试验均无记忆.唤醒时间A组26.3 min±10.4 min,B组12.1 min±9.4 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唤醒成功时,两组的唤醒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快通道麻醉技术适合用于行术中唤醒的青少年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其唤醒时间短、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该麻醉条件下行BIS监测,有助于及时唤醒病人和唤醒后加深麻醉,亦有助于防止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