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调查某校高中教师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发生情况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某高级中学于本院体检的20名教师,依据NLBP发生情况,设为NLBP组与正常组。调查两组性别、年龄、生活、工作方式等,经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高中教师NL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20份问卷中有效387份,有效率92.14%; 387名高中学校教师发生NLBP 80例,发生率20.67%。NLBP组与正常组上课方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工龄、每周课时、运动情况、年龄、上下班通勤方式、每天批阅作业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性别、婚姻、教学科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坐位上课(OR=2.564)、BMI28 kg/m~2(OR=3.654)、工作年限10年(OR=3.032,)、吸烟(OR=2.669)、每周30课时(OR=3.217)、不运动(OR=2.435)是高中教师发生NL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中教师NLBP发生率较高,坐位上课、BMI28 kg/m~2、工作年限10年、吸烟、每周30课时、不运动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某市出租车司机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月某市某出租车公司于本院体检的465例员工,统计NLBP患病情况,设为NLBP组与非NLBP组,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年龄、工作年限、睡眠时间等,分析调查其NLB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65名出租车司机发生NLBP 142例,发生率30.54%; NLBP组与非NLBP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工作年限、运动情况、睡眠时间、吸烟情况、每周调休时间、年龄、每天工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8 kg/m~2(OR=3.987)、工作年限5年(OR=3.744)、不运动(OR=2.267)、睡眠时间6 h(OR=2.622)、吸烟(OR=3.212)是出租车司机患NL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出租车司机NLBP患病率较高,BMI28 kg/m~2、工作年限5年、不运动、睡眠时间8 h、吸烟均可增加其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老年女性冠心病人群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两种疾病的协同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成功搜集并调查了181例诊断为冠心病并行骨密度检测的老年女性患者,包括年龄、家庭、身高、体重、收入、居住地等基本情况,根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分为观察组(骨质疏松人群)及对照组(骨量正常人群)。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女性冠心病人群合并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并联合ROC曲线对模型进行了预测。结果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者110例,患病率为60.8%,其中农村高收入人群及城市低收入人群发病率较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及婚姻状态在两组患者中分布不同(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及BMI≥28 kg/m^2是冠心病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为AUC=0.820,P<0.001。结论①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及BMI≥28 kg/m^2是老年女性冠心病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同冠心病危险因素基本保持一致,两病协同防治存在共同的病因基础;②影响因素中,社会因素不可忽视,而改变生活方式、增加对疾病的了解可能会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探究体重指数(BMI)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观察性队列研究。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全身麻醉下接受非心脏手术后入ICU的老年患者350例,年龄≥65岁。使用CAM-ICU法每天2次评估术后7d内谵妄发生情况。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共79例(22.6%)患者发生术后谵妄。参照WHO亚洲人BMI参考标准,将患者分为偏瘦(BMI18.5kg/m2)、正常(BMI18.5~22.9kg/m2)、偏胖(BMI 23.0~24.9kg/m2)、肥胖(BMI 25.0~29.9kg/m2)、重度肥胖(BMI≥30.0kg/m2)5个等级,将BMI分级代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正常BMI者比较,偏瘦者术后谵妄风险增加(OR 2.551,95%CI 1.101~5.909,P=0.029),而偏胖、肥胖与重度肥胖者不增加术后谵妄风险。对BMI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谵妄风险增加的拐点BMI为20.0kg/m2,根据此拐点将BMI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并代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BMI20.0kg/m2者术后谵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OR 2.679,95%CI 1.438~4.990,P=0.001)。结论对于非心脏手术后进入ICU的老年患者,低体重指数(BMI20.0kg/m2)是增加术后谵妄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切除术后1年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影响因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2018年10月于本院接受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患者167例,随访1年,其中13例于术后1年内非计划再入院,设为观察组;余15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取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1年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慢性肾脏疾病史、椎间盘突出分型、腰椎失稳、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BMI指数、饮酒史、糖尿病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OR=1.852)、BMI指数≥24 kg/m~2(OR=1.541)、糖尿病史(OR=7.620)是腰椎间盘切除术后1年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55岁、BMI指数≥24 kg/m~2、合并糖尿病的PELD患者,术后1年内非计划再入院的概率较高,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助孕后早期妊娠丢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中心接受AID助孕后获宫内妊娠的1 149个周期的超声监测数据及临床资料。按宫内妊娠情况分为早期妊娠丢失组(n=117)和持续妊娠组(n=1 032),比较两组女方的基本资料及周期相关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早期妊娠丢失的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确定孕前BMI预测早期妊娠丢失的临界值。再按女方孕前BMI分为偏瘦(BMI18.5 kg/m~2)、正常(BMI 18.5~23.9 kg/m~2)、超重(BMI 24.0~27.9 kg/m~2)及肥胖(BMI≥28.0 kg/m~2)4组,检测早期妊娠丢失率随孕前BMI升高的变化趋势。结果本研究中所回顾周期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为10.18%(117/1 149)。早期妊娠丢失组女方孕前BMI显著高于持续妊娠组[(22.21±3.06)vs.(21.55±2.63)kg/m~2](P0.05),而组间女方年龄、原发不孕/继发不孕、周期序号平均值、卵泡期天数、优势卵泡直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是早期妊娠丢失的显著预测因子(OR=1.079,P0.05)。根据ROC曲线,孕前BMI预测早期妊娠丢失的临界值约为24.0 kg/m~2;早期妊娠丢失率随孕前BMI分级的升高呈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χ~2=7.523,P0.05)。结论孕前BMI升高是AID后早期妊娠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授精前女方应将BMI控制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乡市部分社区人群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OP的社区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HOLOGIC公司生产的Sahara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测仪测量新乡市部分社区4280名人群右侧跟骨骨密度。通过对受试者进行调查问卷,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是否服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单因素Logistic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者(P0.1)进一步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 1 OP总患病率为11.7%,男性8.4%,女性16.3%,OP及低骨量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年龄组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OP及低骨量;2在男性,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咖啡、日饮用牛奶量、BMI、固定锻炼、OP家族史等与OP患病可能相关(P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OP家族史、饮酒为OP可能为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稳定日牛奶饮用、固定锻炼为OP的可能保护性因素;3在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日饮牛奶量、咖啡、BMI、固定锻炼、绝经年龄及年限是OP的可能影响因子(P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绝经状态及BMI是OP的可能危险因素;晚绝经、每日稳定牛奶饮用及锻炼为其可能保护性因素。结论新乡市部分社区OP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随着增龄而增加,女性更为明显。影响男性OP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家族史和增龄及饮酒;在女性是增龄、绝经及BMI。饮用牛奶和规律锻炼是OP可能保护性因素。在社区一级预防中加强宣教,控制可能导致OP的不良因素,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分析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干预措施。回顾分析2013—2015年普通外科手术362例,将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1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普通外科同期进行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6例设为对照组,对发生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BMI)≥24、手术时间≥2 h、夏季手术、手术切口长度≥10 cm、存在基础疾病、急诊手术、全麻、营养不良、住院时间≥10 d患者的感染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BMI≥24、手术时间≥2 h和手术切口长度≥10 cm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上应给予必要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邢台地区胆石症的患病调查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邢台地区自愿者164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检查该区域胆石症的患病情况,分析邢台地区胆石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640例自愿者中,胆石症患病例数128例,患病率7.8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食荤菜、饮酒、饮食规律、胆石症家族史、高糖饮食、高脂血症、糖尿病、肝炎与胆石症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BMI≥25kg/m~2、常吃荤菜、胆石症家族史、高糖饮食、高脂血症、糖尿病及肝炎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邢台地区胆石症的患病率较高,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高度重视年龄≥55岁、BMI≥25 kg/m~2、常吃荤菜、胆石症家族史、高糖饮食、高脂血症、糖尿病及肝炎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初产妇产后腰痛(postpartum low back pain,PLBP)持续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供其预防的依据。方法于本地医疗机构应用出院随访系统对初产妇产后1年仍存在的PLBP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将调查对象分为PLBP组与对照组(非PLBP组),分别调查两组人员年龄、职业、家庭、体质量等基本情况,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初产妇PLBP持续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11例患者,产后1年仍存在腰痛55例,患病率26.07%。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职业满意度、家庭收入及腰痛病史影响产后腰痛的持续状态(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8 kg/m~2、有腰痛病史、家庭收入(月5000元)、职业满意度(不满意),是初产妇PLBP 1年后仍持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初产妇PLBP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因素多,BMI≥28 kg/m~2、有腰痛病史、家庭收入(月5000元)、职业满意度(不满意),会增加PLBP产后1年仍持续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内前列腺突出(IPP)程度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尿控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并由同一名医师完成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2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前列腺MRI上测量的IPP值分为非显著IPP组(IPP≤10 mm,n=146)和显著性IPP组(IPP10 mm,n=66),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术后尿控恢复的因素。结果:212例患者术后1、3、6、12个月尿控率分别为32.5%、50.5%、82.1%和91%。单因素分析显示,IPP、体质量指数(BMI)、膀胱颈部保留(BNP)、保留神经血管束(NVB)以及临床T分期是术后3个月尿控恢复的影响因子(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PP10 mm(P0.01)、BMI≥25 kg/m~2(P=0.004)和BNP(P=0.032)是术后3个月尿控恢复的独立影响因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IPP、BMI、BNP以及临床T分期是术后6个月尿控恢复的影响因子(P0.05、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PP(P0.01)和BMI(P0.01)是术后6个月尿控恢复的独立影响因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IPP、BMI、BNP、保留NVB以及临床T分期是术后12个月尿控恢复的影响因子(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PP(P0.01)和BMI(P=0.033)是术后远期尿控恢复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IPP10 mm和BMI≥25 kg/m~2不利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长期尿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将413女性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同期425例接受普查的健康女性(对照组)的BMI值做总体分析与按年龄分层(60岁和≥60岁)的比较,并将年龄、BMI与乳腺癌发病率的关系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分析BMI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总体上,乳腺癌组平均BMI明显高于对照组[(25.80±3.57)kg/m2vs.(25.28±3.19)kg/m2,P=0.029],按年龄分层后发现BMI差异仅存在于≥60岁组(Z=-3.40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30 kg/m2发生乳腺癌风险明显增高(OR=1.892,95%CI=1.125~3.181,P=0.016),而年龄不影响乳腺癌的发病风险(P0.05);BMI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HER-2/neu表达有关(均P0.05),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和PR状态无关(均P0.05)。结论:BMI与我国的乳腺癌的发病有关,BMI测定可以帮助筛查乳腺癌高危人群,为主动预防、评估预后、实施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6例经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收集胰腺癌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体重指数(BMI)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56例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3例,感染率12.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BMI与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有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前有吸烟史、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4 h、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10 d、BMI≥24 kg/m~2是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吸烟史、静脉麻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长、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BMI高是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4月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89例,男219例,女170例,年龄25~79岁,ASAⅠ—Ⅳ级。收集相关围术期资料,统计术后AKI、性别、BMI、合并梗阻性黄疸、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降压药和术后Hb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AKI有46例(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33,95%CI 1.13~4.82,P=0.023)、BMI≥24 kg/m~2(OR=2.39,95%CI 1.23~4.65,P=0.010)、合并梗阻性黄疸(OR=3.29,95%CI 1.70~6.37,P0.001)、服用ACEI或ARB(OR=3.93,95%CI 1.08~14.38,P=0.038)和术后Hb中重度下降(OR=3.81,95%CI 1.13~12.89,P=0.031)是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BMI≥24 kg/m~2、合并梗阻性黄疸、服用ACEI或ARB、术后Hb中重度下降是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风险列线图模型,为切口疝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行PD术的926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发生切口疝的患者24例(切口疝组),未发生切口疝的按照1∶5的比例随机抽取120例为非切口疝组。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术后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 结果年龄≥60岁(OR=5.800,95% CI 1.530~21.984)、BMI≥24 kg/m2(OR=4.165,95% CI 1.187~14.613)、糖尿病(OR=5.321,95% CI 1.548~18.285)、呼吸系统疾病(OR=4.565,95% CI 1.225~17.007)、切口感染(OR=6.803,95% CI 1.573~29.419)及手术时间≥6 h(OR=6.934,95% CI 1.938~24.813)是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C-index 0.890(95% CI 0.854~0.926),说明本研究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 结论年龄≥60岁、BMI≥24 kg/m2、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切口感染及手术时间≥6 h是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性和区分度,有利于临床筛查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高风险人群和制定针对性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50岁男性血清PSA水平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06年9月至2008年11月健康检查<50岁男性6808例.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血清PSA水平.将人群按年龄分为10岁~、20岁~、30岁~和40~49岁4组,按WHO亚太地区BMI水平分级标准分为消瘦(BMI<18.5 kg/m~2)、正常(BMI 18.5~22.9 kg/m~2)、超重(BMI 23.0~24.9kg/m~2)、肥胖(BMI 25.0~29.9 kg/m~2)、极度肥胖(BMI≥30.0 kg/m~2)5组.方差分析比较各年龄组和各BMI组人群PSA水平差异.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 6808例平均年龄(39.2±7.0)岁,平均BMI指数(25.6±4.7)kg/m~2,平均PSA(0.89±0.56)ng/ml.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10岁~年龄组PSA水平与其他3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3个年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按照BMl分组比较,除10岁~组外,其余3组中随BMI增加,PS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与PSA呈显著正相关(P<0.0001),BMI与PSA呈显著负相关(P<0.0001). 结论 男性青春期PSA变化明显,20~50岁间PSA增长缓慢,PSA水平与BMI呈负相关关系,在青年人群中评价PSA结果 应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椎融合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5年7月~2017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脊椎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共216例,依据术后超声检查结果双下肢有无血栓形成,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术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融合节段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使用抗凝药、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脊椎融合术后早期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16例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129例,术后并发下肢DVT 33例,占15.3%,其中有症状者3例,均为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占全部患者数的1.4%,非DVT组183例。单因素x~2检验显示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 kg/m~2、术中输血、术后卧床天数≥5 d是脊椎融合术后早期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 kg/m~2、术中输血、术后卧床天数≥5 d的患者脊椎融合术后早期更容易出现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 年2 月—2018 年7 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14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分为并发症组29 例、无并发症组85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采用多元逐步Logisitic 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搬运不当、长期应用激素、输血、术后C 反应蛋白(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逐步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BMI ≥ 24 kg/m2、糖尿病、手术时间≥ 2 h、住院时间≥ 15 d、术后搬运不当、输血过多、术后CRP ≥ 10 mg/L 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经Bootstrap法重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C 指数分别为0.817 和0.795,区分度较好。结论:年龄大、BMI 大、有糖尿病、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术后搬运不当、输血过多、术后CRP 大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临床工作中应考虑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控,以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肥胖对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3 494例肺部疾病行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同将3 494例患者分为两组,非肥胖组(BMI<28 kg/m2):3 340例,男2 502例,女838例;年龄(61.9±10.7)岁;肥胖组(BMI≥28 kg/m2):154例,男87例,女67例;年龄(59.7±9.6)岁。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肥胖(BMI≥28 kg/m2)对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围术期共死亡26例,其中非肥胖组死亡23例,肥胖组死亡3例,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23/3 340)vs.1.9%(3/154),P=0.118]。两组患者任一并发症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呼吸系统外,肥胖组患者其它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于非肥胖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BMI≥28 kg/m2)不是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为0.648、OR值为1.911,95%CI(0.711,5.138),P值为0.199]。结论肥胖不引起肺切除术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并为预防其发生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6-02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下肢骨折245例。分析相关指标: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型、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抗凝治疗、输血(输库存血800 ml)、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主被动锻炼、卧床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骨折患者DVT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46例(18.78%)发生DVT。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VT组和无DVT组血型、高脂血症、抗凝治疗、输血、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主被动锻炼、卧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未抗凝治疗、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术中输血、手术时间≥2 h、术后无主被动锻炼与DVT发生相关;术中输血、手术时间≥2 h为下肢骨折术后DVT发生危险因素,手术时间≥2 h的危险程度高于术中输血。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前进行高危风险的评估,预防性抗凝治疗,合理设计手术方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尽量避免全身麻醉和大量输血,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并加强主被动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才能更好地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