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骨不仅仅是由骨组织构成的,还包括位于骨小梁之间的骨髓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大部分转换为黄骨髓。骨髓里的脂肪细胞是骨骼和造血细胞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脂肪细胞,不仅可以作为储存细胞,而且也是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如瘦素和脂联素和白细胞介素6等,它的积累构成了骨髓脂肪组织(marrow adipose tissue,MAT)[1-2]。骨髓脂肪是骨骼微环境中的一个参与者。近年来,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绝经、神经厌食症、肿瘤或某些放/化疗患者骨髓中均可见MAT增多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不仅具有成骨分化潜能,而且可以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及细胞外膜泡以调节损伤区域的微环境,从而促进骨组织再生,为治疗骨不连的研究热点。该文结合BMSC应用于骨不连治疗的研究,分析了其在骨不连治疗中的可行性,主要从BMSC募集、迁徙到损伤区域及成骨分化等直接作用和由分泌作用介导的血管生成、抗纤维化、抗凋亡及成骨分化调节等间接作用方面对BMSC治疗骨不连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李汪洋  熊辉 《中国骨伤》2020,33(7):689-69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近些年在骨科研究领域中治疗各种疾病很有吸引力和潜力的种子细胞。因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特性,且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SCs的成骨分化。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MSCs归巢在骨形成和骨科疾病治疗中也起到重要作用。MSCs归巢是指MSCs离开原有的微环境(主要是骨髓)进入外周血循环,并迁出外周血管至组织损伤处的过程。MSCs归巢是骨形成的前提条件,只有MSCs首先归巢至损伤处后,进而分化为成骨细胞,才能参与骨组织的修复。促进MSCs归巢在骨质疏松症、骨折、骨缺损及颗粒磨损性骨溶解等骨科疾病治疗中已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MSCs归巢将对治疗骨科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通过诱导可分化成为骨、软骨、脂肪、肌腱等,其中影响其向成骨与成脂肪分化的因素很多。机体老化会使整体内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也使骨髓内微环境与复杂的细胞内、外信号调控发生改变。控制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诱导成骨分化而抑制成脂肪分化,进而提高骨质疏松、骨缺损和骨量丢失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骨髓中的H 型血管是与成骨活动高度耦联的骨髓血管亚型,特点是EMCN 和CD31 的高表达。H 型血管在长骨发育的 过程中在松质骨区形成,为生长板附近的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并通过旁分泌的方式影响前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增殖 及分化,提供适宜的微环境从而有利于新生骨的形成。由于H 型血管与成骨活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骨折愈合、骨质疏松、 骨关节炎、骨坏死以及肿瘤骨转移等骨疾病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有H 型血管的参与,而针对H 型血管的治疗可以改善上述疾 病的进程。本文对H 型血管与其耦联的成骨活动的机制进行了综述,有利于进一步了解H 型血管在骨代谢中的作用,为从血 管的角度理解骨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多能干细胞的一种,在骨髓微环境中可主要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而这种成骨和成脂分化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交互关系可被归纳为骨脂平衡,并且这种动态平衡对骨稳态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骨脂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骨髓脂肪组织是沟通其信号的重要载体和关键途径,并介导着骨髓微环境中的多种代谢调控过程。近年来,随着研究人员对骨脂代谢方面研究的深入,其防治骨质疏松的相关调控网络逐渐得到揭示,但是目前对于在生理病理条件下骨脂分化状态及其分子机制仍缺少系统阐释。因此,本文拟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在明确骨髓微环境视野下骨脂平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分子机制,以便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与溶骨增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转换包括破骨细胞骨吸收和随后发生的成骨细胞骨形成的过程 ,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数量、活性和存活均受全身激素及局部因子的影响 ,尤其是骨髓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对骨转换起重要作用。破骨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具体地说 ,起源于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GM) ,其形成包括由 CFU-GM经过分裂增殖形成单核破骨细胞前体 (增殖阶段 ) ,后者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此为不成熟的破骨细胞 (分化阶段 ) ,再经活化后形成成熟的破骨细胞 ,成熟的破骨细胞贴附于骨表面并极化 ,分泌酸和蛋白酶进行溶骨 ,最后破骨细胞凋亡。溶骨增强包括…  相似文献   

8.
破骨细胞骨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体骨骼依赖于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 ,当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超过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后 ,这一平衡的失调将导致骨质疏松或骨质破坏。因妇女绝经、过量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 ,Paget’s病 ,以及癌症骨转移造成的骨破坏 ,都与破骨细胞异常活跃的分化增殖和骨吸收功能有关。因此 ,破骨细胞 (osteoclast,OC)是治疗上述疾病的靶细胞[1,2 ] 。1 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微环境O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核巨细胞 ,来源于CD3 4+ 的骨髓造血干细胞 ,其分化主要受骨髓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所分泌的集落细胞…  相似文献   

9.
正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维持着正常骨代谢及骨量[1]。骨稳态失衡相关性疾病是由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失调,骨形成和骨吸收不平衡所致,比如破骨细胞分化及其骨吸收的过度增强是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和肿瘤骨转移等疾病的病理基础。进一步理解骨稳态调节因子对于理解和治疗相关性疾病非常重要。低氧诱导因子(HIF)是一种异二聚体转录因子,由α亚基(HIF-1α、HIF-2α和HIF-3α)和β亚基组成,是缺氧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2,3]。骨微环境是低氧性环境,骨骼细胞能感知局部氧气浓度波动并通过HIF对缺氧作出反应,HIF有助于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在骨髓腔骨内膜区和骨化中心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骨微环境血管生成能力的衰退是造成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化导致的骨血管生成能力下降致使骨形成能力减弱,导致骨量流失并诱发骨质疏松。在骨微环境中,骨血管生成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强骨形成。而成骨细胞则通过分泌VEGF以及FGF2等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进而促进骨血管生成。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广泛参与骨代谢及血管生成等多个生理过程的调控,且参与骨形成及骨血管生成偶联的调控,在骨血管生成的调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HIF-1α在骨代谢和骨微环境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为骨血管生成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及骨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骨折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率高达5%~10%,目前手术是治疗骨不连的“黄金标准”,主要包括清理骨折断端、再通髓腔、自体骨移植及更换固定方式,但骨不连的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感染以及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问题。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因其无创、高效、低廉等优势在骨肌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方面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骨折骨不连的进展做一综述,期望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骨折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率高达5%~10%,目前手术是治疗骨不连的“黄金标准”,主要包括清理骨折断端、再通髓腔、自体骨移植及更换固定方式,但骨不连的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感染以及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问题。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因其无创、高效、低廉等优势在骨肌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方面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骨折骨不连的进展做一综述,期望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Purpose of Review

The goal of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recent findings on marrow adipose tissue (MAT) function and to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targeting MAT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Recent Findings

MAT is characterized with high heterogeneity which may suggest both that marrow adipocytes originate from multiple different progenitors and/or their phenotype is determined by skeletal lo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ues. Close relationship to osteoblasts and heterogeneity suggests that MAT consists of cells representing spectrum of phenotypes ranging from lipid-filled adipocytes to pre-osteoblasts. We propose a term of adiposteoblast for describing phenotypic spectrum of MAT. Manipulating with MAT activity in diseases where impairment in energy metabolism correlates with bone functional deficit, such as aging and diabetes, may be beneficial for both. Paracrine activities of MAT might be considered for treatment of bone diseases.

Summary

MAT has unrecognized potential, either beneficial or detrimental, to regulate bone homeostasis i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More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harness this potential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位居大城市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而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很多影像学检查方法被应用于乳腺的早期筛查,如乳腺检查(CBE)、乳腺X线摄影、超声成像(US)、计算机断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和乳腺热层析成像等,尤其是乳腺组织活检的应用,旨在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下肢静脉高压是慢性静脉疾病的基础病理生理改变,而下肢肿胀是下肢静脉高压所致静脉疾病的常见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从发病机制看,能诱发下肢静脉高压而导致下肢肿胀的疾病主要分为“血液倒流性病变”和“回流障碍性病变”两类病变。包括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引发下肢静脉高压肿胀病因不同,其干预手段也有所不同:(1)改变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平卧时抬高患肢,规律活动踝关节和小腿。(2)加压治疗,包括弹力袜、弹力绷带气压泵加压治疗。(3)药物治疗,如口服黄酮类、七叶皂苷类,马栗树籽提取物等静脉活性药物。(4)应用长效青霉素等抗炎药物进行长期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下肢静脉疾病(VD)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及时准确地诊断VD对正确治疗和改善病人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如彩色多普勒超声(CDU)、CT静脉成像(CTV)、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血管腔内超声(IVUS)等可很好地检测下肢静脉阻塞和反流的解剖范围和功能严重程度,为临床精准诊断及治疗VD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浆细胞骨髓瘤(plasma cell myeloma,PCM)中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表达与脊柱PCM相关骨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63例脊柱PCM及10例正常骨髓中RANKL和OPG的表达,并结合骨髓瘤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对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进行分级。行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或log-rank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脊柱PCM中RANKL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骨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G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骨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NKL的表达与MBD分级相关(P〈0.05),骨病分级越高,RANKL的表达越高。骨病分级与脊柱PCM预后有相关性,其平均生存期为Ⅲ级少于Ⅱ级少于Ⅰ级。结论脊柱PCM中存在RANKL/OPG系统的平衡失调。RANKL作为破骨细胞刺激因子可能在PCM的溶骨性病变和骨质破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骨病分级对脊柱PCM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和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小骨窗组给予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巴氏指数(BI)(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并发症。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小骨窗组术中出血量较低,手术时间较短(P<0.05);小骨窗组术后1周GCS评分较传统组高(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小骨窗组BI较传统组高(P<0.05);小骨窗组并发症发生率3.33%较传统组26.67%低(P<0.05)。结论 与传统骨瓣开颅手术相比,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并可促进患者昏迷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尽管多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为散发,但其中一部分是由胚系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1型(MEN-1)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最常合并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其次是林岛综合征(VHL病),结节性硬化症和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合并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pNENs异质性和复杂性导致其诊断较为困难,该类疾病的诊治和随访应由拥有pNENs诊治经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进行管理。遗传性肿瘤综合征中的pNENs病灶存在恶变风险,其手术介入的正确时机和切除范围一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观察和比较89Sr、唑来膦酸及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在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我科收治的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89Sr治疗组、唑来膦酸治疗组及云克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骨痛缓解、骨转移灶控制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3例患者,镇痛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早期止痛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差异减小,12个月后三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优于中度疼痛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云克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明显差于中度疼痛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灶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效果好,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骨转移灶数目,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云克组对≥10组的治疗效果优于<10组,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89Sr的骨髓抑制、唑来膦酸的发热反应,较另两种药物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89Sr、唑来膦酸、云克均有较好的缓解骨痛、控制骨进展作用。89Sr针对老年患者,易出现骨髓抑制,需密切随访。云克不良反应少,连续长期静脉输液,增加老年患者的痛苦。唑来膦酸易出现发热,但给予对症后可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