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嵌入开窗的异体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胫骨去抗原后制备异体骨标本,制作大段骨缺损动物模型。以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复合开窗的异体骨进行修复。将6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组以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嵌入开窗的异体骨进行修复;对照组以骨膜瓣直接包裹异体骨进行修复;空白对照组以异体骨直接进行修复。术后观察骨缺损大体标本及X线影像,对移植物及其周围软组织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实验组骨缺损骨痂形成并改造塑形,新生血管长入骨缺损处,其血管化、新骨形成和骨单位成熟均较对照组早。结论以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嵌入开窗的异体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可缩短骨缺损修复的时间,优于以骨膜瓣直接包裹异体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大伟  田清业  刘光军  王谦  杨磊 《骨科》2012,3(2):72-76
目的探讨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嵌入开窗的异体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胫骨去抗原后制备异体骨标本,制作大段骨缺损动物模型,以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复合开窗的异体骨进行修复。术后观察骨缺损的X线影像,对移植物及其周围软组织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实验组骨缺损骨痂形成和改造塑形,新生血管长入骨缺损处,新骨形成和骨单位成熟较对照组早。结论以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嵌入开窗的异体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手术方法优于以骨膜瓣直接包裹异体骨,缩短骨缺损修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低温快速成形人工骨的敷贴植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采用低温冰型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的PLGA-TCP人工骨行山羊颅骨贴敷移植,观察其成骨过程与性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PLGA和TCP为原料,依据山羊颅骨缺损的CT扫描数据,用低温快速成型机制造人工骨支架。取12只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复合rhBMP-2的活性人工骨支架材料进行山羊颅骨贴敷移植,对照组为未复合rhBMP-2的人工骨支架。术后4、12周进行影像学检查,术后12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评价体内成骨。结果:大体观察、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术后12周实验组成骨良好,植入人工骨体积缩小20%,紧贴颅骨表面。组织学检查可见新生骨沿人工骨支架材料形成。对照组植入物完全吸收,未发现有骨或软骨形成。两组植入物的周边均未发现炎症等异常反应。结论:低温冰型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的PLGA-TCP人工骨支架,复合rhBMP-2后成为活性人工骨,在大型动物体内进行敷贴移植成骨性能良好。本研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多孔磷酸钙陶瓷修复兔颅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以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作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β-TCP)多孔生物陶瓷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修复兔实验性颅骨标准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4只,制作颅骨标准缺损后分成3组。A组(n=20):分离培养兔同胎异体MSCs。体外扩增后接种到预制的β-TCP多孔生物陶瓷材料上,细胞-材料复合体经体外孵育后,无菌条件下植入颅骨缺损;B组(n=10):采用单纯β-TCP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C组(n=4):兔实验性颅骨标准缺损区未做骨修复。术后6周和12周分别处死动物、取材,进行缺损区大体、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颅骨缺损处A组术后6周表面肉眼可见骨样组织形成,组织学提示材料部分降解,未降解吸收的材料孔洞内广泛分布着新生骨组织,成骨细胞外基质丰富,I型胶原染色阳性;术后12周,支架材料几乎完全降解,缺损区被新生骨组织所取代。B组术后6周,可见从缺损区边缘有新生骨组织向支架材料内长入,支架材料部分吸收;术后12周,可见从缺损区边缘长入到支架材料内的新生骨组织逐渐增多,但材料的中心部位未发现新生骨形成。C组术后12周,仅见少量骨组织从缺损区边缘向缺损区内长入,缺损中央大部分区域未得到修复。结论体外培养扩增的兔MSCs在不添加外源性生长因子的情况下,与pTCP复合植入后可以在体内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并能够对标准的颅骨缺损进行有效的修复,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组织工程骨膜异体体内成骨修复兔骨缺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兔BMSCs和猪SIS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膜,在异体兔体内成骨的可行性。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BMSCs与SIS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选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制备双侧桡骨1.5~2.0cm缺损模型。随机选一侧植入组织工程骨膜,作为实验组;另一侧仅植入单纯SIS,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4周后摄X线片观察,取骨缺损中段标本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结果两组动物术后饮食及日常活动基本正常:伤口无红肿、溢脓等:伤肢基本能负重行走。x线片观察:实验组骨缺损处有长条状新生骨形成,密度与正常骨相同,新生骨桥接骨缺损;对照组骨缺损无骨形成征象,骨缺损处密度与周围软组织影相近。组织学观察:实验组骨缺损处有新骨形成,骨组织中可见血管腔及不规则髓腔样结构;未见明显异物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征象:对照组骨缺损处仅为胶原瘢痕组织,无骨组织形成。结论以SIS和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膜在同种异体体内可以成骨,有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观察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复合体(G-RBX-C)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采用兔桡骨干15mm节段性骨缺损不愈合模型评价G-RBX-C的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植入G-RBX-C术后4周,纤维组织长入,诱导形成多个新生软骨、骨岛;术后8周,新骨大量形成;术后16周,初步形成正常骨干结构,骨皮质连续,骨髓腔再通。结论G-RBX-C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望成为临床开放性骨折合并骨缺损一期植骨治疗的较理想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7.
不同降解率β-TCP/rhBMP-2人工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检测不同降解率β-TCP/rhBMP-2复合人工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探讨成骨与β-TCP体内降解的关系。方法:以不同工艺制备出三种不同降解率的β-TCP(β-TCP1-3),βTCP1,β-TCP2分别与rhBMP-2复合制备生成不同降解率的β-TCP1/rhBMP-2和βTCP2/rhBMP-2复合人工骨。选择81只中国家兔,制成15mm长的双侧桡骨节段性缺损动物模型,分别用β-TCP1/rhBMP-2,β-TCP2/rhBMP-2,β-TCP1,β-TCP2,β-TCP3修复桡骨缺损区。于术后第4,8,16和24周取材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生物力学测定,无机质含量测定和能量弥散X线分析,结果:经X线检查和组织学观察发现,各实验组骨缺损部位均有新骨生成,成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β-TCP1/rhBMP-2和β-TCP2/rhBMP-2两组的成骨数量速度均高于单纯β-TCP组,其中以β-TCP1/rhBMP-2组成骨能力最强,术后24周时骨缺损已完全修复,骨髓腔出现;移植物的无机质含量,钙磷比值和生物力学性能均接近正常骨,复合人工骨移植材料与单纯β-TCP相比,降解速度更快,24周时β-TCP1/rhBMP-2和β-TCP2/rhBMP-2两组的降解率分别为97.4%和73.4%。空白对照组在24周时骨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不同降解率β-TCP/rhBMP-2人工骨具有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骨生成作用可加速β-TCP在体内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8.
多孔β—TCP/BMP复合人工骨的研制和动物体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梁戈  胡蕴玉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75-79,I003
多数人工骨缺损修复材料无骨诱导活性,为使人工植骨材料具有骨诱导活性并可在体内降解,本研究采用可降解陶瓷β-磷酸三钙(β-TCP)与骨形成蛋白(BMP)复合形成具有骨诱导能力的人工骨。将β-TCP/BMP、单纯TCP、羟基磷灰石(HA)和TCP/HA分别植入168只小鼠股部肌肉内,在24、72小时,1、2、4、8周取材,作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另将上述材料植入55只兔桡骨1.5cm缺损中,分别在2、4、8、12、16周取材,作大体、X线、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将β-TCP/BMP植入小鼠肌袋后1周软骨生成,4周有造血骨髓的板层骨生成。ALP检测1、2周水平最高。植入材料与骨组织之间无纤维组织间隔。在兔桡骨缺损修复的研究中发现,β-TCP/BMP的骨缺损修复作用最强,16周植入材料的降解达53%,成骨量亦最多。研究结果表明:β-TCP/BMP是一种可降解、具有较强骨诱导能力、生物相容性较好的人工骨。  相似文献   

9.
自体骨膜细胞复合胶原涂层煅烧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骨膜成骨细胞(periosteal-derived osteoblast.POB)与胶原涂层煅烧骨(true bone ceramic collage,TBCc)移植的成骨性能,探讨治疗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选牛松质骨制备胶原涂层煅烧骨载体。用兔骨膜成骨细胞与TBCc复合并自体移植到15mm骨缺损模型,移植后4、8、12、16周取材,行组织学、X线拍片和X射线能谱分析,计算机图像分析新生骨面积。结果:复合细胞的TBCc组骨生成、新骨面积和骨连接情况明显优于单纯TBCc组。结论:自体骨膜细胞复合煅烧骨具有较强的促进骨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块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作为骨代用材料的生物学行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块状羟基磷灰石人工会植入兔下领骨的变化。在12只新西兰白种兔的下颌骨无牙区形成10mm×4mm×3mm大小的骨缺损,植入块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分别于术后两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取标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断面,剖面及表面情况。结果表明块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无溶解吸收,与下颌骨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  相似文献   

11.
异体骨膜移植成骨能力的研究:动物实验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选用16只成年兔子对异体骨膜移植成骨能力进行研究。为保证供,受体组织抗不相容性,供体选用大耳白兔,受体选用青紫兰兔,切取供体兔股骨骨膜,卷筒状移植地受体兔双侧股部肌肉内,左侧吻合血管,右侧不吻合血管。术日起结予免疫抑制剂。观察1-4月。结果:吻合血管侧8例均有新生骨形成(8/8)。不吻合血管侧无1例形成新生骨(0/8)。统计学上两组新生骨形成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Li ZL  Wang Y  Zhang GQ  Zhou M  Xue J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129-131
目的将人工股骨柄表面贴敷复合了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三维连通多孔钛,观察早期骨长入情况。方法将表面贴敷三维连通多孔钛的犬人工股骨柄直接或通过纤维蛋白胶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植入犬股骨,植入后2、5周荧光标记,3、6周取材病理观察。结果植入后3周,骨已长入多孔材料一半,植入后6周,宿主骨与假体成为一体,骨长入多孔材料全层;第6周时成骨量明显高于第3周。结论具有三维连通多孔钛表面的假体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能使骨长入加快,骨整合的程度提高,达到机械锁定和骨整合的双重固定,减少假体松动。  相似文献   

13.
吻合血管的骨膜皮质骨瓣移植修复肱骨骨不连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报道吻合血管的骨膜皮质骨瓣移植治疗肱骨骨不连及骨缺损。方法:1985年至1994年,采用吻合血管的髂骨骨膜皮质骨瓣修复外伤性肱骨骨不连13例。结果;13例于术后获得平均7.5个月的随访、骨不连处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2个月。结论:吻合血管的骨膜皮质骨瓣,移植后具有骨膜与骨质移植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煅烧骨成骨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采用取材丰富的家猪骨,经脱脂、脱蛋白、煅烧等工艺处理制成的煅烧骨(TrueboneCeramicTBC)为植骨实验材料。将TBC植入兔背肌肌囊、胫骨洞型骨膜骨缺损、桡骨骨干的骨膜骨缺损(2.5cm)内。术后2~16周组织学观察表明:TBC不引起组织排斥反应和炎症反应。TBC网状孔隙内成骨活跃。荧光标记发现新生骨出现早、增加快、数量多。16周TBC与桡骨二断端愈合者16/30。  相似文献   

15.
硅胶膜管联合BMP/HA修复大块骨缺损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临床骨科杂志》2002,5(4):244-247
目的 探讨硅胶膜(SGM)管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羟基磷灰石(HA)复合物联合修复兔长骨缺损的机制。方法 制备兔桡骨中段1.2cm缺损,实验组缺损区外围包绕SGM,其内分别填充BMP/HA,HA材料,对照组仅填充HA;空白组骨缺损区未填充。通过X线摄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骨缺损区的影像学,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术后1个月,SGM+BMP/HA组骨缺损区有大量的类骨质形成。术后2个月,SGM+BMP/HA组大量骨膜来源的分化细胞沿SGM管的内,外面及HA间隙向骨缺损区内生长,植入区可见大片的膜内成骨征象。术后3个月,GM+BMP/HA组骨缺损区愈合。此时,SGM+HA组与对照组骨缺损区有少量新骨形成,空白组缺损区为纤维组织充填。结论 SGM管与BMP/HA联合修复骨缺损的机制为SGM的屏障作用使骨缺损区受到引导成骨和诱导成骨的双重作用,其中诱导成骨方式为膜内骨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力学作用及成骨效果。方法 36只成年猪,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植入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骨基质明胶、骨形态发生蛋白及骨膜细胞,对照组植入异种脱蛋白骨皮质骨管复合自体髂骨微粒,空白对照组植入单纯异种脱蛋白骨管,三组均采用锁定钢板及异种皮质骨板固定。通过X线检查、病理组织学、生物力学及灰量测定检查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24周,实验组及对照组骨缺损处新生骨生长良好,骨小梁排列整齐,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新生骨较少,且与断端部分相连。植入后2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物力学及骨矿含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且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骨基质明胶、骨形态发生蛋白及骨膜细胞修复大段骨缺损具有良好的应力支撑作用,其成骨效果与自体松质骨相当。  相似文献   

17.
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移植修复长骨干缺损的成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仿生制备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移植修复长骨干缺损的成骨性能、修复效果及可能的修复机制。方法 采用人工合成双相羟基磷灰石(HA/β-TCP)为支架材料,与聚-DL-乳酸(PDLLA)复合后再复合Ⅰ型胶原及重组合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与兔骨膜成骨细胞及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复合培养。将仿生制备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移植到日本大耳白兔桡骨完全骨膜-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进行大体解剖观察、X线观察、HE染色及Masson三色法染色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扫描电镜、X线能谱分析,研究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第4周可见新生板层骨;第8周植入物与自体骨呈皮质骨融合,有新骨髓长入;第12周植入物外周被新生皮质骨完全替代,组织学新生骨呈数个连续过渡的条带样分布区。新生骨定量4周组与8周组及12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8周组与12周组差异无显著性。随植入时间延长,植入体中钙/磷比值趋向于自体皮质骨。结论 仿生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植入体内修复长骨干缺损,修复效果好,其骨再生机制为软骨内化骨。  相似文献   

18.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目的 探讨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的陶瓷人工骨对管状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5~3.0kg,雌雄不限。随机选择一侧桡骨作实验侧,连同骨膜切除桡骨中上段1cm,造成节段性骨缺损,填入复合PRP的人工骨,另一侧为对照侧,仅填入人工骨,分别在术后第2、4、8和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手段观察两侧桡骨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第2周,实验侧和对照侧的新生纤维组织和骨组织均主要集中在截骨靖,实验侧新生组织略多于对照侧。第4、8周,实验侧人工骨表面及孔隙内被大量新生骨组织覆盖和填充,人工骨与宿主骨桥接紧密;对照侧的新生骨组织主要限于人工骨两端,且相对实验侧较幼稚。第12周,实验侧骨缺损完全修复,人工骨表面被皮质骨完全覆盖,对照侧仅于两侧截骨靖区域出现板层骨,人工骨表面未见连续性骨痴形成。结论 复合PRP的人工骨可用于管状骨缺损的修复,并有明显加速骨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吻合血管异体骨膜移植修复骨缺损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选用26只成年兔子对吻合血管异体骨膜移植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进行研究。为保证供受体组织抗原不相容性,供体选用大耳白兔(6只),受体和对照组选用青紫蓝免(20只)。实验组:切取供体兔股骨骨膜,移植于受体兔1.2cm骨缺损区,通过吻合血管保证骨膜血供。术日起给予免疫抑制剂。对照组:兔桡骨1.2cm骨缺损不作骨膜移植。术后通过系列X线平片、骨组织形态测量学检查、四环素荧光标记检查及电镜检查观察骨膜成骨情况,观察1~4个月。结果:实验组12例中9例骨缺损愈合,对照组8例中无1例骨缺损愈合。两组骨缺损愈合率统计学上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果表明,只要血管蒂保持通畅,移植的异体骨膜就能不断形成新生骨使骨缺损愈合。  相似文献   

20.
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陶瓷修复兔松质骨缺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估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陶瓷在修复兔松质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单纯燃烧骨、复合MSCs燃烧骨、三磷酸钙(β-TCP)及复合MSCsβ-TCP行:①体外研究:电镜观察复合后MSCs的生物学行为;②裸鼠异位成骨研究;②兔股骨锻松质骨缺损(φ6mm、深12mm)修复:18只兔32侧骨缺损分为5组(其中一组未加任何处理),于2、4、8周末分别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①MSCs在燃烧骨及β-TCP上的黏附及生长情况良好,4d基本长满表面,6d起开始重叠生长;②在裸鼠体内,单纯β-TCP或燃烧骨无成骨,而复合MSCs组自2周开始成骨,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β-TcP组成骨与材料降解相平衡,而煅烧骨组仅在孔壁周围形成板层骨;③兔股骨锻缺损:未经处理不能自行愈合,2周内各组均无骨长入,4周开始由周边长入,8周时各组的骨长入率分别为40%、56%、45%、60%,无论在燃烧骨抑或β-TCP组中复合MSCs组的成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MSCs的生物陶瓷是修复负重区松质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