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腰椎退行性疾病引起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患者经常出现腰背疼痛,神经根痛及僵硬等症状。对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如腰椎椎间融合术等。行腰椎椎间融合术可以稳定疼痛节段,进行神经减压,恢复椎体滑脱和矫正畸形等。目前世界范围内非特异性下腰痛行椎体融合术的比率都在持续上升~[1]。1940年Cloward等首次提出椎体间融合的概念,手术按照入路可分为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2-4]。每种手术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干细胞普遍存在于组织间质中,对组织损伤修复、机体免疫调控等均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普遍存在间充质干细胞,称为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且与正常组织内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调控功能、基因表型等方面有所区别。可以说,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是独立于正常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殊亚型。本文对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转化、功能及其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骨缺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多能干细胞,在胚胎形成过程中分化为骨、软骨、肌腱、肌肉、脂肪和骨髓基质等多种间充质组织.近年研究者成功地分离到人和多种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发现其在体外仍保持干细胞特性,能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成肌细胞和脂肪细胞等细胞系.动物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修复具有临床意义的软骨缺损.此外,由于具有多能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是很好的基因载体,在创伤修复的基因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腰椎椎间融合术在传统前路、后路及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的基础上,近年出现了改良的小切口和微创手术,其融合率不仅不低于传统的开放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开始应用于临床,具有明显优势。为克服自体植骨的不足,骨替代材料不断出现,骨形态发生蛋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腰椎椎间融合器设计理念、材质及应用方式等也出现许多新进展。该文就腰椎椎间融合手术路径、融合材料及椎间融合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严重创伤、大面积深度烧伤、慢性难愈性创面等的修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随着间充质干细胞(MSCs)研究的不断深入,MSCs的应用为复杂创面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表皮干细胞(E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等多种MSCs被用于创面修复的研究,研究证明,这些MSCs有促  相似文献   

6.
间皮-间充质转化(MMT)是一类发生于胸膜、腹膜等间皮细胞的Ⅱ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在腹透致腹膜纤维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MT在胃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也具有重要功能,但是目前对这一独特的病理类型在恶性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本文针对间皮的结构和功能、MMT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颈椎椎体间融合手术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技术,各种颈椎间融合器的开发和应用发展迅速。本文就颈椎椎体间界面融合的发展过程.影响颈椎界面间即刻稳定性的因素、界面间的沉降问题以及界面融合的判定等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术中观察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间孔区韧带结构,分析病理情况下椎间孔区韧带结构改变与腰腿痛的相关性,为椎间孔区减压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本科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0例,在开放性后入路减压手术时常规行椎间孔区探查,其中42例腰椎间孔狭窄患者进行直视下观测椎间孔韧带的形态学特征及与神经根的解剖关系.结果 术中观测到椎间孔内口区韧带主要由黄韧带和关节囊韧带组成,椎间孔外口区韧带主要由体横韧带、橫孔韧带和横突间韧带组成.椎间孔区韧带复合体形如拱桥,个体间大小、厚薄及形态差异较大;在椎间失稳和滑脱等情况下,韧带复合体出现肥厚、增生及钙化等病理改变导致神经根卡压.结论 病理情况下,椎间孔区韧带复合体常出现肥厚、增生、钙化并伴有栓系作用,导致椎间孔内正常的解剖空间结构改变,椎间孔韧带可能会导致神经根卡压而引起患者出现腰腿痛症状.在椎管减压术中,需常规探查椎间孔区出口神经根,并沿神经背侧松解韧带复合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受到关注和研究,具有易分离获取、培养过程相对简单等优点,并且能够自我更新并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包括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是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量的研究基础上,脂肪、骨骼肌、滑膜等多种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也广泛应用在骨及软骨组织的体内研究和体外研究中。虽然间充质干细胞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飞跃进展,但在临床推广应用干细胞治疗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机理尚不明确,对其定向分化无法进行精确调控,且存在诸多限制骨和软骨再生的几个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的效果,故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经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前路手术常需普通外科或血管外科医生协助,存在大血管与内脏损伤、男性还存在逆行射精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1、2]。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即椎间孔镜手术属于脊柱微创手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但椎间孔镜学习曲线较长,同开放手术一样,存在并发症.本文综述了椎间孔镜的常见并发症及其诊断、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螺纹状多孔融合器(TFC)新技术用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伤病共11例.作者认为颈前路减压后椎体间采用TFC技术,具有固定牢靠、椎间撑开、可恢复或保持椎间盘高度,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生物型、金属型、复合材料型、可吸收型椎间融合器是目前临床研究最多的腰椎椎间融合器。生物型腰椎椎间融合器仍为评价其他植骨技术的金标准;金属型腰椎椎间融合器在设计理念、临床适应证、植入方式等方面有一些进展,仍具有明显优势;复合材料型腰椎椎间融合器与骨替代材料、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应用日益成熟,临床疗效良好,为理想的椎间融合器;可吸收型腰椎椎间融合器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因出现骨溶解、骨不融合及炎症反应明显而尚需逐步发展完善。该文就腰椎椎间融合器临床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侧椎管是连接中央椎管和椎管外间隙的通道。目前,对腰段侧椎管狭窄命名尚不统一,虽名称各异,但本质类同,如侧隐窝狭窄、孔道狭窄、椎间关节下狭窄、椎弓根下狭窄、椎间孔狭窄及侧沟狭窄等,其减压术有椎间孔切开术、椎间孔扩大术、部分椎间关节面切除术、全关节面切除术、全椎板切除术等;为了便于交流,本文将侧椎管分为三个区,每一区的形态、内容、病理改变各有特点,手术减压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郦  王倩  张晓明 《中国骨伤》2014,27(5):437-44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其良好的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取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和自体移植无免疫源性等特征而成为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已证实蛛网膜下腔注射是最理想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途径。早期临床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安全的,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是肯定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替代作用、神经营养作用、抑制免疫反应及促进轴突再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随着脊柱外科新技术不断发展及学术交流的日益热络,对同一新技术、新器械、新手术、新装置出现了不同称谓,这不仅给读者带来困惑,也给学术交流带来混乱,如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目前正在广泛应用的"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有专家称其为"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等不同称谓。  相似文献   

17.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是老年人常见损伤,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交通事故的增多,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其治疗方法也引起临床重视[1],特别是老年患者,为了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等),改善关节功能,降低病死率,在患者全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手术方式尽早手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主要有髓外固定、髓内固定、关节置换等,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髓内固定为治疗转子间骨折的首选,也有学者主张应用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但究竟何种方法更适合股骨转子间骨折目前尚在争论中.本文就近年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爪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 ,术前对合并的内科疾病及全身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按照股骨大粗隆及股骨上段形态设计的解剖型双爪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38例。结果 经 6个月~ 8年随访 ,按高龄患者特点疗效分为优、良、可、差四等进行评定。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 97 5 %。结论 双爪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观点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术中剥离范围小、出血少、手术操作容易、术后并发症少、固定牢固、患髋能够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尤其适合伴有骨质疏松及骨折端碎裂严重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间充质干细胞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取材方便、分离培养纯度高、低免疫原性、多向分化能力和旁分泌的功能等优点,近年来,许多研究报道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治疗急性肾损伤,因此,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世纪80年代,Kambin等~([1])实验性通过椎间孔镜使用内窥镜器械以来,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不断得到发展。1997年,Yeung等~([2])提出经由椎间孔安全三角置入脊柱内窥镜系统(YESS)直视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2003年,由Hoogland等~([3])提出采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TESSYS),可直接经椎间孔进入椎管,以达到在椎管内选择性切除游离髓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