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目前已有研究多以关节活动功能和膝关节假体长期存活率作为判断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而尚无有关TKA对患者维持躯体平衡性能力影响的研究报道。
  目的:研究TKA对膝骨关节炎(OA)患者躯体平衡性的影响,并探讨患者维持躯体平衡性的变化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单侧TKA的膝OA患者21例(右侧12例,左侧9例)进行站立平衡试验,用重心测量仪连续测量躯体重心位置(GCP)。对GCP在单位时间内的横轴方向偏移(ML-X range)、纵轴方向偏移(AP-Y range)以及GCP漂移轨迹(LG)进行量化分析,探讨GCP的ML-X range、AP-Y range以及LG变化程度与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患者行单侧TKA后的GCP在横轴方向上的位置由初始位置逐渐向术侧方向转移,且其转移程度和LG变化程度均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随术后时间呈线性相关,而GCP在纵轴方向上的转移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患者行单侧TKA后,维持躯体平衡能力逐渐提高,且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随术后时间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选用固定平台(fixed-bearing)型(PFC-sigma)和旋转平台(rotating-platform)型(PFC-RP)膝关节假体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OA)患者术后躯体静态稳定性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单侧TKA的OA患者45例(选用旋转平台型假体PFC-RP的患者21例,选用固定平台型假体PFC-Sigma的患者24例)进行分析。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时采用HSS评分标准对术侧膝关节进行功能评估,并用重心测量仪对患者进行站立平衡试验,连续记录躯体重心位置(gravity center position,GCP)。对GCP在水平方向上转移程度(medio-lateral displacement,ML-X range)以及GCP漂移轨迹(locus of GCP,LG)进行量化并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静态稳定性、术侧膝关节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TKA后单位时间内GCP在水平方向上平均位置由初始位置逐渐向术侧转移,且两组患者之间MLX range上变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选用PFC-RP型假体的患者LG水平明显较选用PFC-Sigma的患者小,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术后术侧膝关节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性,而选PFC-RP型假体的患者较PFC-Sigma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静态时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旋转平台、后稳定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对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350例膝关节病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病例均经临床、X线片或CT确诊。其中选择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180例设为A组,选择后稳定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170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屈曲度(ROM)及静态稳定性指标,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其中HSS、KSS、ROM、静态稳定性指标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KSS评分、ROM、横轴向躯体重心(GCP)偏移位置均较术前显著上升,GCP漂移轨迹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前后t =-105.415、-107.890、-23.829、56.647、78.339;B组手术前后t =-103.736、-136.420、-22.141、-26.077、69.119,均为P<0.05);A组术后6个月GCP漂移轨迹显著小于B组(t =7.082,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361,P>0.05)。 结论旋转平台与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均能明显促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类似,但前者相对静态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4-01—2014-12采用TKA治疗238例OA,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失访28例,210例获得随访平均10(3~15)个月,均无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前HSS评分为(48.8±7.6)分,术后HSS评分为(93.7±3.6)分,手术前后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569,P0.001);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度100°~140°(122.8±10.3)°,明显优于术前屈伸活动度15°~135°(81.7±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694,P0.001)。结论 TKA治疗OA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手段,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善、消除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1例43膝骨关节炎终末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前、术后半年的膝关节功能进行HSS评分,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对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OM)、内翻畸形程度、手术前后股骨前髁偏距(ACO)变化情况,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SA)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手术前后股骨前髁偏距(ACO)变化情况,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SA)与术后膝关节ROM之间的关系.[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术前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ROM、术后胫骨平台PSA、手术前后股骨ACO变化与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呈正相关;体重指数、膝内翻畸形程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经筛选后纳入方程的变量只有术后胫骨平台PSA (P<0.01)、术前疼痛功能评分(P<0.01)、体重指数(P<0.05),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序,对应变量的作用排序为术后胫骨平台PSA (0.555)>术前疼痛评分(0.357)>体重指数(0.187).ACO术前大于术后组的患者术后膝关节ROM明显好于ACO术前小于术后组(P<0.05).术后胫骨平台PSA 7°~9°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最好.[结论](1)术前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ROM、术后胫骨平台PSA、术前术后股骨ACO变化与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呈正相关,体重指数、膝关节内翻畸形与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呈负相关;(2)术后胫骨平台PSA、术前疼痛评分、体重指数对术后半年膝关节HSS评分影响显著;(3)股骨ACO变化对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有影响,术后胫骨平台PSA7°~9°膝关节活动度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和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对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连续ACB组(A组)和连续FNB组(F组).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行超声引导下ACB和FNB,并放置神经周围导管.术毕经神经周围导管予0.2%罗哌卡因实施患者自控周围神经阻滞镇痛.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运动(膝关节被动屈曲45°)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患肢股四头肌肌力Lovett评分和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术后1、2、3、14 d膝关节最大主动/被动活动度,术后14 d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膝关节主动屈膝90°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结果 两组术后静息和运动NRS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 h内患肢股四头肌肌力Lovett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息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A组术后1、2、3d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明显大于F组(P<0.05),但膝关节最大被动活动度、术后14 d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术后14 d膝关节HSS评分以及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90°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ACB和连续FNB可为TKA患者提供等同的术后镇痛效果,而且对早期功能康复具有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创伤后膝僵硬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创伤后膝僵硬畸形患者采用TKA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范围以及膝关节HSS评分变化。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3年6个月。HSS评分由术前的27~47(36±3.8)分提高到术后的80~92(86±3)分,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的5°~35°(20±3.5°)提高到术后的85°~100°(90°±5°),术前术后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创伤后膝僵硬畸形采取TKA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症状,恢复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TC-Dynamic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系统术后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TC-Dynamic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系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 arthroplasty,TKA)的近期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9月~2004年3月,应用TC-Dynamic人工全膝关节系统行TKA10例12膝(TC-Dynamic组),术前膝关节KSS(kneesocietyscore)评分为16.08±11.58分,功能评分为13.75±19.79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为75.00±26.46°。同期使用Scorpio假体行TKA30例50膝(Scorpio组),术前膝关节KSS评分为19.48±9.67分,功能评分为3.16±19.82分,膝关节ROM为80.80±22.8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KSS评分和功能评分改善情况,以及膝关节ROM的提高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40~210d,平均130d。TC-Dynamic组术后KSS评分为88.83±4.04分,较术前改善72.75±14.47分,功能评分为79.17±5.15分,较术前改善65.42±19.47分;ROM为107.92±11.57°,较术前提高32.92±32.22°。Scorpio组术后KSS评分为85.68±7.36分,较术前改善66.20±10.44分,功能评分为71.40±12.70分,较术前改善68.24±25.35分;ROM为109.20±11.13°,较术前提高28.40±26.41°。术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均示下肢力线良好,假体位置满意,无透亮线及任何松动迹象。结论TC-Dynamic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设计合理,术后近期效果良好;但远期疗效仍需大样本长期随访观察。TKA中正确的下肢力线、合理截骨和软组织平衡及屈曲伸直间隙平衡等,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和保证假体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术后切口放置引流管对患者术后疼痛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8-01—2019-09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的78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其中40例术毕放置引流管(引流组),38例术毕未放置引流管(未引流组)。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第3天患肢膝关节周径差值,术后3 d内盐酸吗啡注射液使用总量,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78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引流组术前与术后第3天患肢膝关节周径差值小于未引流组,术后3 d内盐酸吗啡注射液使用总量少于未引流组,术后第1、2、3天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未引流组,术后第3天、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大于未引流组,引流组术后1个月、3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于未引流组,术后恶心呕吐、切口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切口放置引流管能减轻膝关节肿胀与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增加患者康复训练信心,同时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量及其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36例(48膝)。使用HSS评分标准评估分析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43膝采用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假体,5膝采用CCK型人工全膝关节假体。结果术后早期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下肢力线良好。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HSS评分术前为(41±5.3)分,术后6个月为(87.7±6.5)分。手术优良率为83.3%。患者疼痛、功能方面及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严重膝关节畸形的治疗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stiffness must be carefully evaluated when considering total knee arthrolasty for the stiff knee. Any previous skin incision must be recorded as well as the state of the extensor mechanism. The choice of prosthesis constraint should be decided on the state of the soft-tissues often released extensively to gain flexion. A quadriceps release or plasty and a tibial tubercle osteotomy are the current options for exposure, soft-tissue release and bone cuts. Postoperatively, the motion should be started early combined to pain control in order to obtain an average of 65° of flexion at follow-up. The complication rate remains high including recurrent stiffness, delayed wound healing and deep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单髁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单间室重度骨性关节炎(KOA)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随访本研究中因患膝单间室重度KOA接受单髁置换术的患者23例(23膝),同时期同术者施行的全膝关节置换术50例(56膝)。UKA组23位患者22名获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临床随访,1例死亡。平均时间为28.6个月(4个月~7年),TKA组50位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为32.9个月(2个月~7年)。对手术前后HSS评分,疼痛缓解,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量,关节屈曲大于90°时间及屈曲大于120°膝关节数进行比较。结果UKA组与TKA组均获得满意疗效,两组患者均无假体松动,无关节翻修等严重并发症,HSS评分UKA组术前(64±5.75)分,术后末次随访(86±7.85)分(t=11.53,P0.001);TKA组术前(61±6.53)分,术后末次随访(84±7.92)分(t=18.64,P0.001)。与TKA组比较,UKA组术中出血(t=12.47,P0.001)及术后3d天血红蛋白下降少(t=13.61,P0.001),疼痛缓解相似(2=0.007,P0.05),术后膝关节屈曲到90°时间短(t=3.97,P0.05),术后能屈曲到120°的比率高。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于膝单间室重度KOA患者的手术治疗,UKA的近中期疗效可与TKA相媲美,而且UKA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耐受性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合并膝内翻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者行膝关节置换时膝内翻的矫正方法。方法172例(190膝)合并内翻畸形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测量膝内翻角、关节面夹角、胫骨角、胫骨内翻角及胫骨平台后倾角,其内翻角为8°~21°,参考关节面夹角、胫骨角及胫骨内翻角确定膝内翻的类型,术中根据膝内翻的类型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应的胫骨截骨及适度的软组织松解。结果出现切口感染2例(2膝),1例为急性感染,1例为迟发性感染,2例均经清创、假体取出并膝关节融合术后痊愈。术后内翻矫正157膝,仍有膝内翻33膝,内翻角3°~9°(4.8°±0.9°)。165例(182膝)获得随访,时间8~90(40±3.5)个月。末次随访时除2例感染外,余膝关节活动度为:伸直0°168膝,伸直受限&lt;10°11膝,伸直受限11°~15°3膝;屈曲90°~130°。临床及X线检查未见明显松动迹象。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12~57(30±5.5)分提高到76~89(79.2±4.3)分。结论术前明确膝内翻的类型及构成因素,术中采取针对性操作进行适度的软组织松解及正确的截骨,是全膝关节置换膝内翻获得矫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ü HS  Guan ZP  Zhou DG  Yuan YL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05-1308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4年8月74例87个膝关节外翻畸形TKA手术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男11例,女63例,平均年龄63岁(26~80岁);股胫角(股骨和胫骨解剖轴线的夹角)平均为21·59°(12°~40°);应用后稳定型假体,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方法。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X线外翻角度及KSS评分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评价随访时间33·8个月(5个月~9年),根据膝关节活动度数及KSS评分评估关节功能情况。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2·4°(80°~130°),KSS评分平均为81·7分(71~93分),比术前提高了59分;功能评分平均为86·3分,比术前提高了59·8分。所有膝关节在行TKA后外翻畸形基本得到矫正,随访时外翻度数(股胫角)平均为8·7°(0°~11°),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时1例患者有膝关节轻度不稳症状,1例术前严重髌脱位患者术后髌骨存在半脱位,其余正常。结论对于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以及安装后稳定型假体的方法,可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15例(226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K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78例获得随访,时间15d~11年5个月,平均(29±8.2)个月,膝关节评分平均(87±3.9)分,优良率91.5%;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76±9.9)分,优良率66.6%。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于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方面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翻膝中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8年9月,对14例16个外翻膝行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男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5岁(45~77岁).经过随访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度、KSS评分、膝关节X线情况来评估手术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24~54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2°(伸直0°~屈曲120°)提高到术后120°(伸直0°~屈曲150°);KSS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10~6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3.9分(70~100分),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2.9分(30~70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9.3分(75~100分);胫股角由术前平均16.5°(8°~30°)改善纠术后平均7°(5°~10°),膝外翻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随访中无深静脉血栓、膝关节感染、髌骨半脱位或脱位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TKA治疗外翻膝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TKA治疗的181例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26膝)分别于手术后40、120、180、360 d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对患者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最大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209膝(92.5%),良13膝(5.8%),可3膝(1.3%),差1膝(0.4%),优良率98.2%。术后各时间段的HSS评分及膝关节最大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操作和合理的功能锻炼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中短期疗效与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87例(94膝)经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关节力线等进行评估分析,分析单髁关节置换临床效果、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4年(6个月~7年),返修2例,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等,HSS评分由术前61.05分增至92.67分,优良率达92%。VAS评分由术前6.46分降至2.80分。术后疼痛缓解率94%。膝屈曲度平均达127.53°。术后力线平均内翻2°。[结论]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中短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术后功能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人工单髁置换治疗膝单间室严重骨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人工单髁置换(U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严重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52例(60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UKA.术前关节镜检查,采用微创小切口技术和Sled、M-G假体.结果 8例(8膝)因关节镜下髌骨关节面软骨损伤严重,改行关节镜清理或全膝置换术.44例(52膝)获随访1~6年.Bristol评分较术前均有升高,术前为21.93分,术后1个月达36.98分,6个月达48.12分.40例(46膝)患者术后1年胫骨假体周围出现约2 mm透光带,此后未再进一步发展,患膝无症状.结论 人工单髁置换治疗膝单间室严重骨关节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较全膝置换费用降低,创伤小,恢复快,功能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xford单髁置换(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Oxford UKA治疗25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6膝)。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6个月。术后患膝关节疼痛均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屈曲挛缩度数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xford 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具有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