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I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各54例。PTED组行PTED术,PIED组实施PIED术。结果PIED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均短于PT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VAS评分及JOA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和PT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相似,但PIED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总结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围术期的护理疗效和体会。方法对39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实施围术期心理、体位训练、康复指导等精心护理。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VAS疼痛评分(2.43±0.92)分明显低于术前(8.56±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100%。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6诊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30例(椎间孔镜组),采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30例(椎间盘镜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12~36)个月。椎间孔镜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椎间盘镜组,但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较椎间盘镜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间孔镜组与椎间盘镜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和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等优点,但相比之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创伤相对更小,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接受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2年,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术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ODI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3%(P<0.05).结论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手术相关指标,缓解疼痛,增强腰椎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35 min,平均85.6 min。术中出血10~50 mL。35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4.8个月,术前VAS评分为(8.1±2.9)分,术后12个月为(2.1±1.3)分,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性(P0.01)。术前ODI为(55.6±11.8)%,术后12个月为(18.4±7.1)%,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性(P0.01)。根据MacNab标准,优26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91.4%。两例术后6~12个月复发,均行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反修术后恢复。结论经皮内窥镜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椎间孔镜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疼痛程度均较术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疗效,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通过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患者78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评估疼痛程度,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腰痛VAS评分从术前的(7.25±1.56)分下降到(2.16±1.57)分,JOA评分术前为(10.06±3.25)分,随访终末评分为(24.15±2.80)分,手术优良率91.2%。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有比较广泛的临床适应证,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和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向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60例向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施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并减压手术。结果按照术前和术后疼痛及麻木的感觉类比,疗效可分为术前VAS(5.83±0.46)分,术后1周为(0.9±0.65)分,术后6个月(0.6±0.53)分,术后与术前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并减压术治疗向下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突出椎间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临床应用及研究较多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因其手术创伤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手术费用较低和恢复快,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及医务人员青睐。我科自2012-07以来,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笔者无意中发现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椎间孔镜术后灼性神经痛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5—2016-10间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25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照组(31例)行椎板开窗手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TESSYS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2018年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6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的为TESSYS组,共34例,采用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的为开放组,共30例,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VAS评分、ODI评分和改良MacN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ESSYS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早期并发症1例,开放组早期并发症3例。两组患者随访6~1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术后3个月,TESSYS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个月,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TESSYS组优良率94.12%;而开放组优良率83.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均能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TESSYS术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月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36例重度脱垂移位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结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18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36例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良率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术后影像显示关节突腹侧和椎体后上缘部分骨质被磨除,相应的椎体无骨折,未见椎间不稳。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椎MRI复查与术前相比,显示椎管减压彻底,手术节段无复发。[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2~85 min,术中出血量21~53 m 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2~75 h,住院时间4~7 d。依据疗效评判标准:本组优22例,良18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3%(40/48)。随访1 a,疼痛、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2例一过性神经麻痹,未予处理,3 d后自行消退。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障碍,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方法选取2017-02—2018-01间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予以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观察手术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1.85±6.20)min,术中出血量为(40.26±7.60)mL。未发生脑脊液漏、硬脑膜微小撕裂、神经受损等并发症。术后2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患者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Macnab标准,术后12个月时的治疗优良率为87.50%(42/48)。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应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复发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9-06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或经椎板间入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20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5个月。6例早期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L_(4、5)4例,L_5、S_12例,仅为轻微的弯腰活动诱发,1例复发2次,分别是术后第2天和翻修术后2周。6例术前均不存在腰椎不稳,1例为Ⅰ型终板炎改变,5例为Ⅱ型终板炎改变;6例均为脱出型突出,椎间盘退变程度:Ⅲ级2例,Ⅳ级1例,Ⅴ级3例。翻修手术中见原首次手术已摘除椎间盘的空腔位置又充满了脱出的髓核组织,且脱出的髓核组织比第一次更大更多,甚至还包含一些软骨终板组织。6例翻修术后效果良好,随访期间未见再复发。结论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复发的原因与髓核清除不彻底、椎体终板炎、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盘突出的类型有关,再次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早期复发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单或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72例,对其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并减压手术。结果疗效按照术前和术后疼痛及麻木的感觉类比,术前VAS评分为(5.78±0.54)分,术后1周为(0.9±0.75)分,术后6个月(0.6±0.55)分,术后不同时间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并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效果。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0.90±17.20)min。术中出血量(41.82±8.34)m L。未发生脊神经受损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时VAS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依据Macnab评定标准,本组优良率95.65%。结论应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症状缓解明显,术后恢复快,治疗优良率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疼痛VAS评分、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7.8±3.4)个月。无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 d和术后1、3、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1.93%(57/62)。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入路,53例)和B组(经皮椎板间入路,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B组均显著短(少)于A组(P 0.05)。术后卧床时间B组显著长于A组(P 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高于A组(P 0.05)。结论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疗效接近,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则有助于降低操作难度,减少X线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2013年3月~2016年7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均采用俯卧位侧方椎间孔入路,借助弯头导棒经皮靶向穿刺,逐级环锯定向偏心椎间孔扩大成形,建立工作通道后先切除椎间隙水平突出的髓核组织,然后调节套管鞘口至髓核脱出方向,用镜下磨钻增大操作空间,显露脱出游离的髓核,摘除剩余髓核组织。[结果]术中1例因显露困难改为椎间盘镜手术切除残留髓核。所有患者术后当天下肢放射痛均明显缓解,但5例患者术后短期内出现下肢感觉异常或异常加重,另外2例患者出现下肢肌力减退。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个月时,前述7例术后推测神经并发症者均逐渐恢复正常。随访进程中,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及二次手术。VAS评分和ODI评分随术后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小,差异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OA评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差异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标准,术后3 d、3个月、1年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4.62%、88.46%、94.23%。[结论]在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掌握技术要点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