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体外人工膝关节支(EAKJ)具辅助下行血小板裂解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100例KOA患者(100膝),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小板裂解液(PL)组(n=50)、EAKJ支具联合血小板裂解液(EAKJ+PL)组(n=50)。平均年龄为(57±8)岁,男性43例(43%),女性57例(57%)。两组关节腔注射PL每周2次,每次5 ml,连续注射5次。EAKJ+PL组治疗开始后每天佩戴EAKJ支具时间不少于4 h,连续佩戴不少于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开始后1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及膝关节HSS评分,在治疗前1 d和治疗开始后6个月分别拍摄患膝负重位X线正侧位平片,分别测量股胫角、内侧关节间隙宽度。 结果PL组47例、EAKJ+PL组46例成功完成治疗及6个月以上随访。治疗开始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EAKJ+PL组VAS[(3.0±0.4,2.6±0.4,2.2±0.4)分]及WOMAC评分[(32±6,29±5,28±5)分]均低于PL组[(3.5±0.4,3.1±0.4,2.7±0.4;35.0±5.8,28.7±4.7,28.4±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24,F=6.015,F=6.163;F=2.214,F=3.428,F=5.314,P<0.05);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EAKJ+PL组和PL组患者的VAS、WOMAC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638,F=58.761,P<0.05)。治疗后6个月,EAKJ+PL组股胫角[(177.0±2.5)°]小于PL组[(179.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1,P<0.05);内侧关节间隙宽度[(3.24±0.27)mm]大于PL组[(2.56±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75,P<0.05)。EAKJ+PL组股胫角和内侧间室宽度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t=-14.201,t=8.571,P<0.05),PL组改善不明显(均P>0.05)。 结论EAKJ支具辅助血小板裂解液治疗KOA在缓解症状、改善下肢力线方面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择期TKA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进行4 w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康复教育、肌力、关节活动度、站立平衡训练、物理因子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NF技术。于治疗前、治疗4 w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功能评分量表、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6 min步行试验(6 MWT)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和步行能力。 结果治疗4 w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HSS评分分别为(91.6±5.3)分和(86.8±4.4)分,高于治疗前的(52.7±4.8)分和(53.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6,t=2.722,P<0.01);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评分为(19.4±1.3)分和(9.1±0.8)分,优于对照组的(16.2±1.4)分和(8.4±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9,t=2.029,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分别为(54.4±1.9)分和(50.5±2.1)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46.7±3.1)分和(46.5±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t=2.169,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BBS评分更高(t=2.498,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6MWT评分分别为(655±51)分和(580±56)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97±35)分和(40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6,t=7.649,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MWT评分更高(t=2.579,P<0.05)。 结论TKA术后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采用PNF技术可以促进膝关节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悬吊核心训练与核心肌群训练对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康复二科收治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物理治疗:超短波治疗与中频脉冲治疗。治疗组为悬吊核心训练组,对照组为核心肌群训练组,治疗组给予悬吊训练,对照组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每日一次,一周5次,连续4 w。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进行评定。分别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8 w后对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8 w,悬吊核心训练组及核心肌群训练组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5.103,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4.399,P<0.05);O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7.315,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8 w,悬吊核心训练组VAS评分低于核心肌群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F=18.568,P<0.05);JOA评分高于核心肌群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84,P<0.05);ODI评分低于核心肌群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19,P<0.05)。 结论悬吊训练与核心肌群训练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及减轻功能障碍,而悬吊训练组改善的效果优于核心肌群训练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张家口市第二医院行X线检查确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 w、半年及1年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满意率、随访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年12~18个月,随访率100%。术后1 w观察组优良率为90.24%,对照组为87.8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为(11.2±3.1)cm,长于对照组的[(6.5±1.7)cm,t=8.598,P<0.05],术中出血量为(157±32)ml,多于对照组的[(39±12)ml,t=22.230,P<0.05],术后住院时间为(12±4)d,短于对照组的[(16±5)d,t=3.595,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w的Harris评分为(42±6)分,高于对照组的[(40±5)分,F=4.056,P<0.05];术后半年的Harris评分为(82±5)分,高于对照组的[(78±5)分,F=8.191,P<0.05];术后1年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85.37%,对照组为90.24%,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为19.5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58,P<0.05)。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4.88%,对照组为12.2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5,P<0.05)。 结论采用PFNA和PC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采用PFNA治疗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股内侧肌下方入路并3D打印导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沈阳市骨科医院关节外科应用股内侧肌下方入路并3D导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6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及髌骨Feller评分的评估。并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于术前、术后1个月进行伸直位Q角及其髌骨外推Q角,屈曲30°位Q角及其髌骨外推Q角的测量。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63例患者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随访(14.5±2.7)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1.8±0.4)分]、HSS评分[(93±6)分]和髌骨Feller评分[(26±4)分]较术前[(6.8±2.2、37±6、16±6)分]有明显改善(t=18.223,t=-51.741,t=-11.485,P<0.05);术后6个月患者股四头肌肌力[(80±8)分]较术前[(74±8)分]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71,P<0.05)。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屈:(118±5)°,伸:(1.0±0.9)°]较术前[屈:(80±14)°,伸:(3.8±1.8)°]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6.062,F=105.050,P<0.05)。伸直位和屈曲30°位Q角及其髌骨外推Q角,以及两种状态下Q角差值,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伸直位:t=20.489,t=6.753,t=4.891,屈曲位:t=21.497,t=2.853,t=5.698,P<0.05)。 结论应用股内侧肌下方入路并3D打印导板辅助下完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渐进式抗阻训练(PRE)对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科及骨科就诊的女性KOA患者92例,年龄40~70岁,平均(55±11)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给予渐进式抗阻训练(PRE)和膝关节松动术,对照组给予膝关节松动术。由一位未参与本项目的康复师在初诊、治疗后6 w及12 w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表(WOMAC)、健康调查简表(SF-36)、一次重复最大负荷(1RM)。治疗结束后应用李科特5级量表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结果试验组44例患者获得随访,对照组4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96.7%,随访时间均为12 w。两组术后6 w和12 w VAS评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6 w:(6.0±1.8)分,12 w:(4.4±3.0)分;对照组:6 w:(7.0±1.5)分,12 w:(6.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w:t=-2.573,P=0.022,12 w:t=-2.721,P=0.001);两组术后6 w和12 w WOMAC评分结果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6 w:(40±14)分,12 w:(31±14)分;对照组:6 w:(24±17)分,12 w:(38±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w:t=0.001,P=0.017,12 w:t=-4.263,P=0.001);两组12 w 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定结果比较,试验组在生理功能和生理职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理功能:试验组:(50±22)分,对照组:(32±17)分,t=-3.601,P<0.001;生理职能:试验组:(48±40)分,对照组:(22±17)分,t=-2.093,P=0.001]。两组12 w 1 RM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伸膝:(11.1±4.9)kg,屈膝:(8.6±2.7)kg;对照组:伸膝:(6.9±4.2)kg,屈膝:(6.3±2.4)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伸膝:t=-2.571,P=0.001;屈膝:t=-4.882,P<0.001)。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97,P<0.05)。 结论渐进式抗阻训练相对于传统康复训练,更有助于改善女性KOA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稳定性,同时减轻关节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唑来磷酸钠联合骨化三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20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唑来磷酸钠组(A组)和唑来磷酸钠联合骨化三醇(B组),A组102例,B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变化、骨代谢情况、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203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3~5年,平均(3.9±0.5)年。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髋部骨密度[A组(0.557±0.052)g/cm3,B组(0.554±0.056)g/cm3]、腰椎骨密度[A组(0.669±0.047)g/cm3,B组(0.670±0.047)g/cm3]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腰椎骨密度水平[A组(0.863±0.023)g/cm3,B组(0.870±0.021)g/cm3]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661,t=38.152,P<0.05),髋部骨密度水平均有改善[A组(0.720±0.023)g/cm3,B组(0.750±0.044)g/cm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53,t=32.533,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1,t=5.92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钙指标[A组(2.200±0.059)mmol/L,B组(2.201±0.054)mmol/L]无明显差异,治疗后[A组(2.211±0.060)mmol/L,B组(2.323±0.044)mmol/L]B组血钙变化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15.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33.3%),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唑来磷酸钠联合骨化三醇可提高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状态,并且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阿仑磷酸钠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DOP)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108例DO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阿仑磷酸钠组(5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及降糖治疗,阿仑磷酸钠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2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MD)、血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血清骨代谢指标骨特异型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水平分别为(7.52±3.20)μg/L、(6.24±2.22)U/L、(3.30±1.13)ng/ml,阿仑磷酸钠组分别为(9.41±3.32)μg/L、(7.73±2.34)U/L、(2.45±1.18)ng/ml;治疗后,两组BAP和BG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4.670,t=6.120,P<0.05),组间比较,阿仑磷酸钠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0,t=3.390,P<0.01);两组TRAP-5b(t=4.780,t=5.620,P<0.05)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组间比较,阿仑磷酸钠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0,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分别为(0.82±0.06)g/cm2、(0.74±0.05)g/cm2,阿仑磷酸钠组分别为(0.91±0.04)g/cm2、(0.83±0.08)g/cm2,两组腰椎和股骨颈BMD(t=3.840,t=3.760,P<0.05)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组间比较,阿仑磷酸钠组高于对照组(t分别=9.170和7.010,P<0.05)。治疗后,对照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别为(7.06±0.29)mmol/L、(8.02±3.17)mmol/L、(6.21±0.46)%,对照组FBG、2 hBG、HbA1c水平分别为(8.12±0.33)mmol/L、(9.98±0.54)mmol/L、(7.56±0.67)%,两组比较,阿仑磷酸钠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30,4.480,12.210,P<0.01)。阿仑磷酸钠组总有效率(90.74%)高于对照组(79.63%,P<0.05)。 结论阿仑磷酸钠治疗DOP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其骨代谢,促进BMD水平增加,值得临床加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剜除术(TBPKEP)合并无张力疝修补术对前列腺增生(BPH)并发腹股沟疝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庐江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BPH并发腹股沟疝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UPKVP)合并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BPKEP合并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组织量、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最大尿流量(Qmax)、残余尿量(RUV)。并发症发生率以百分率(%)标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单位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和组内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配对t检验。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9.35±12.19)min短于对照组(72.24±15.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74.22±56.14)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96.08±67.33)ml,切除组织量(48.25± 13.42)g显著高于对照组(29.28±10.6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7、4.959,P<0.05)。术后2组IPSS和QOL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Qmax显著升高,RUV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观察组Qmax显著高于对照组,RUV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TUPKVP合并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TBPKEP合并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BPH合并腹股沟疝能显著增大患者尿流量,降低患者残余尿量,改善患者前列腺症状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围手术期水平及其对髋关节置换手术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前瞻性收集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共152例,分为骨折组(股骨颈骨折,72例)及骨病组(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80例)。测量两组术前及术后血沉、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并随访术后两年以上,分析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血沉、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水平、围手术期变化特点及其对术后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结果术后随访6~49个月,平均(29±5)个月。术后随访24个月及以上患者138例,随访率90.8%。骨折组术前血沉为(26.575±6.292)mm/H,骨病组为(16.743±4.235)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53,P<0.01)。骨折组术后血沉为(40.424±17.566)mm/H,骨病组为(36.643±11.836)m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组术前C反应蛋白为(28.402±4.103)mg/L,骨病组为(5.666±1.69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33,P<0.001)。骨折组术后C反应蛋白为(75.405±18.345)mg/L,骨病组为(48.062±12.4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12,P<0.05)。骨折组术前D-二聚体为(1.613±0.833)mg/L,骨病组为(0.784±0.17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6,P<0.01),骨折组术后D-二聚体为(3.200±1.106)mg/L,骨病组为(2.852±1.415)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年随访显示两组均无假体周围感染病例,骨折组2例下肢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病组为1例,两组均无肺栓塞病例。骨折组术后两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9±6)分,骨病组为(86±1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前血沉、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存在不同程度升高。经术前仔细筛查排除合并感染性疾病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术前血沉、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增高并不增加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率和血栓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近中期疗效。 方法随访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关节科进行治疗的年龄大于60岁可应力下矫正内翻畸形的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不包括严重骨质疏松、多间室病变的骨关节炎患者。其中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2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27例。收集两组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术中出血、Hb下降、疼痛评分、膝关节屈曲至90°所需天数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两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HSS评分、疼痛评分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同一组手术前后的HSS评分、疼痛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UKA组23名患者中22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时间为(17±4)个月。TKA组27例全部获得完整随访,平均时间为(15±5)个月。UKA组和TKA组均取得满意疗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翻修等严重并发症。HSS评分UKA组术前(64±3)分,末次随访(85±6)分(t=-20.0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KA组术前(62±3)分,末次随访(83±5)分(t=-22.3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UKA组术前(6.5±0.4)分,末次随访(1.3±0.6)分(t=41.7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KA组术前(6.61±0.45)分,末次随访(1.5±0.5)分(t=46.6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KA组与TKA组比较,术中出血量(t=-21.332,P<0.05)、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水平(t=-15.470,P<0.05)、术后膝关节屈曲达90°需要天数(t=-7.34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末次随访HSS评分(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把握好适应证的情况下,单髁置换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可取得与全膝关节置换相似的近中期疗效,且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及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2013年01月至2015年01月,将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骨科60例拟定行局部注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富血小板血浆组(注射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30例;糖皮质激素组(使用同等剂量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和利多卡因)30例。两组治疗后康复训练方案相同。术后1、3、12个月随访并临床评价,包括注射部位炎性反应程度、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及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VAS评分、DASH评分及MEPS评分的总体差异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治疗后第4天,富血小板血浆组注射部位炎性反应程度无28例,轻1例,中1例,糖皮质激素组为无27例,轻2例,中1例;富血小板血浆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5±9)分降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64±8)分、3个月时(42±9)分及12个月时的(21±9)分,DASH评分由治疗前的(138± 10)分将降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113±10)分、3个月时的(82± 10)分及12个月时的(52±10)分,MEPS评分由治疗前的(25±4)分提高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45±4)分、3个月时的(63±4)分及12个月时的(82± 4)分;糖皮质激素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4±9)分降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53±9)分、3个月时的(45±8)分及12个月时的(55±9)分,DASH评分由治疗前的(133±11)分将降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99±10)分、3个月时的(85±10)分及12个月时的(98±10)分,MEPS评分由治疗前的(27±4)分提高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54±4)分、3个月时的(62± 4)分及12个月时的(47±5)分。两组注射部位炎性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VAS评分、DASH评分及MEPS评分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VAS:F=15.98,P <0.01;DASH:F=15.00,P <0.01;MEPS:F=68.98,P<0.01),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1个月、12个月VAS评分、DASH评分及ME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VAS:t =5.0034,1个月DASH:t =5.4442,1个月MEPS:t =8.7142,P<0.05;12个月VAS:t =14,6313,12个月DASH:t =17.8157,12个月MEPS:t =29.9390,P<0.05),而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DASH评分及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S:t =1.3646,DASH:t =1.1619,MEPS:t =0.9682,P>0.05)。 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及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均能缓解疼痛,恢复肘关节功能;但糖皮质激素早期起效快,后期治疗效果缓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效果逐渐提高,同时不增加治疗后的并发症,从长远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受者诊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移植术后并发TRAS的16例受者(TRAS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16例未发生TRAS的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介入治疗前年龄、等待移植时间、血清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收缩压/舒张压、移植肾动脉峰值流速(PSV)和段间动脉阻力指数(RI),以及TRAS组治疗后与TRAS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肌酐、eGFR、收缩压/舒张压、移植肾动脉PSV、段间动脉RI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受者性别、供肾来源、透析方式、供肾侧别、供肾动脉吻合方式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受者移植前糖尿病、高血压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TRAS组受者中13例行球囊扩张,2例置入球扩支架。随访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除1例受者因慢性排斥反应行移植肾切除术外,余15例受者移植肾功能均稳定。两组受者年龄、性别、移植前糖尿病、移植前高血压、等待移植时间、供肾来源、透析方式、供肾侧别、供肾动脉吻合方式、移植前血清肌酐、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介入治疗前,TRAS组受者平均血清肌酐、收缩压及移植肾动脉PSV分别为(5.6±3.5)mg/dL、(144±9)mmHg(1 mmHg=0.133 kPa,下同)和(3.4±1.6)m/s,均高于对照组[(1.9±0.8)mg/dL、(130±19)mmHg和(1.3±0.5)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2.35和4.73,P均<0.05);TRAS组受者平均eGFR和段间动脉RI分别为(18±15)mL/min和0.5±0.1,均低于对照组[(49±20)mL/min和0.6±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4和-3.88,P均<0.05)。介入治疗后,TRAS组受者平均血清肌酐、收缩压、舒张压和移植肾动脉PSV分别为(3.2±1.5)mg/dL、(128±16)mmHg、(76±8)mmHg和(2.0±1.0)m/s,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3、4.40、3.72和3.03,P均<0.05),但平均血清肌酐高于仍高于对照组[(1.5±0.5)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P<0.05)。TRAS组受者平均eGFR和段间动脉RI分别为(26±13)mL/min和0.6±0.1,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5和-3.25,P均<0.05);但平均eGFR仍低于对照组[(58±17)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5)。 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怀疑发生TRAS的受者应先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然后再根据血管动脉造影进行确诊。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TRAS受者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试验联合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 SWE)技术评估供肝质量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脑死亡器官捐献的21例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肝获取前均于本院ICU完成ICG试验和2D SWE检查。根据受者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情况,将6例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受者列为观察组,将15例早期肝功能正常受者列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受者年龄和移植前末次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以及供肝冷缺血时间、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吲哚菁绿血浆清除率(ICG-PDR)和杨氏模量值。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移植前末次Child-Pugh评分和无肝期时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CG试验、2D SWE及2D SWE联合ICG试验对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预测效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8±13)岁和(54±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供者供肝ICG-R15分别为(5.5±3.0)%和(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6,P<0.05);ICG-PDR分别为(21±5)%/min和(24±4)%/min,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0±1.3)kPa和(3.9±2.6)k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5和-0.930,P均>0.05)。ICG-R15预测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95%CI:0.490~1.000,P>0.05),ICG-PDR为0.789(95%CI:0.513~1.000,P<0.05),2D SWE为0.756(95%CI:0.5392~0.9719,P>0.05),ICG-R15联合ICG-PDR为0.767(95%CI:0.490~1.000,P>0.05)。ICG-R15及ICG-PDR联合2D SWE预测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CI:0.608~1.000,P<0.05),最佳阈值为ICG-R15=4.15%,ICG-PDR=21.7 %/min,杨氏模量值=3.00 kPa,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6.7%。 结论ICG试验联合2D SWE技术对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预测优于2D SWE或ICG试验,且具有无创、简便和可定量评估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间应用加速康复理念(ERAS)的效果评价。 方法选取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TKA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ERAS组",对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失血量、术后输血人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满意度进行研究。纳入标准:膝关节骨关节炎;单侧、初次TKA患者。排除标准:炎性关节炎;膝关节不稳定需要特殊假体者。计量资料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不同时间相关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ERAS组术后1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F=67.67,P<0.05)、术后3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F=146.30,P<0.05)均比常规治疗组低,术后7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0,P>0.05)。ERAS组术后1月的HSS评分(F=485.83,P<0.05)、术后3月的HS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高(F=512.39,P<0.05),术后6月两组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P>0.05)。ERAS组在失血量(t=4.27,P<0.05)和输血人数(χ2=4.36,P<0.05)上较常规治疗组低。ERAS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低(χ2=4.32,P<0.05),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RAS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9±1.3)d,常规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6±1.5)d (t=7.40,P<0.01),ERAS组比常规治疗组住院费用减少(t=2.09,P<0.05)。ERAS组满意度较常规治疗组高(χ2=5.46,P<0.05)。 结论TKA术后不放引流管、术后4 h下地可降低输血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在TKA围手术期中应用ERAS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输血率、节省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Remuzzi评分供肾移植后受者/移植肾预后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接受单肾移植的81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肾Remuzzi评分将81例受者分为低分组(Remuzzi评分0~3分,n=38)及高分组(43例)(Remuzzi评分4~6分,n=43)。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采用Graphpad 8.0.2绘制受者/移植肾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低分组38例受者供肾Remuzzi评分为(2.23±0.87)分,高分组43例受者供肾Remuzzi评分为(4.56±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49,P<0.05)。低分组术后1、3个月血清肌酐分别为(143±92)和(136±75) μmol/L,高分组分别为(138±80)和(123±39) 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7和1.031,P均>0.05)。低分组术后6个月血清肌酐[107.5(60,821) μmol/L]低于高分组[113.0 (67,224)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371,P<0.05)。低分组术后1、3和6个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60±24)、(59±26)和(61±27)mL/min,高分组分别为(64±25)、(64±21)和(66±20)mL/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23、-0.903和-0.756,P均>0.05)。截至2022年2月14日,受者随访时间(29±6)个月(1~36个月)。低分组16例受者(42.1%)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高分组12例受者(27.9%)移植术后发生D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05)。两组受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8,P>0.05)。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8,P<0.05)。低分组发生DGF、低分组未发生DGF、高分组发生DGF和高分组未发生DGF受者术后生存率及移植肾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Remuzzi评分作为供肾病理学评估的重要部分,为肾移植受者术后治疗提供一定指导,评分较高供肾移植后受者也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