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伴长RR间歇(RR问期≥2.0s)的临床意义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61例心房颤动患者的l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其24h动态心电图是否伴有长RR间歇分为长RR间歇组(长歇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结果(1)长歇组长RR间歇时间大多分布于22:00—06:00。(2)长歇组最慢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均较对照组低,而左房内径增大(P<0.05或<0.01)。(3)长歇组有6例伴有头晕、晕厥等症状的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节律符合自主神经系统昼夜节律性变化。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患者的平均心室率及最慢心室率较低,并且心房增大。对于有头晕、晕厥等症状的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患者应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对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LQTS)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12例获得性LQTS伴TdP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临床治疗情况,对常规治疗不能控制TdP发作的患者紧急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结果1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成功完成床旁经股静脉心脏临时起搏,平均操作时间(10.5±2.4)min。与起搏前比较,起搏后QT间期和QTc间期均缩短[(0.42±0.03)S比(0.52±0.06)S,(0.43±0.04)s比(0.53.4±0.0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前TdP发作(4.6.±1.2)次,d,起搏后TdP发作消失,平均起搏时间(3.8±1.4)d,停止起搏后QT间期和QTc间期分别为(0.41±0.02)S和(0.42±0.05)s,与起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年无TdP发作,QT间期和QTc间期分别为(0.41±0.06)8和(0.42±0.05)s。结论获得性LQTS患者伴TdP是一种危急的情况,常规治疗不能控制发作时,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异氟醚对兔心室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异氟醚对心室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以探讨其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健康家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氟醚组,每组10只,麻醉后开胸暴露心脏,采用自制心室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s)电极,记录左心室外膜层、中层、内膜层心肌MAPs,并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记录心电图RR间期、QT间期及左心室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复极90%的时限(MAPD90)、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a)及早期后除极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氟醚组心电图RR间期和QT间期延长,左心室3层心肌MAPD90均延长,以中层心肌MAPD90延长最明显,TDR增加(P〈0.05)。异氟醚组有2只家兔中层心肌动作电位发生复极交替,1只家兔中层心肌出现早期后除极。结论异氟醚可不同程度地延长兔心室3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时程,增大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电图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ACS患者70例,入院行PCI术治疗。术前给予抗凝药物,术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狭窄≥70%放置手术支架,术后常规治疗。术前及术后1、24 h给予心电图检查,测量其各参数,包括术前及术后24 h QRS间期、QT间期、QTc离散度、JT间期、JTc离散度、1h ST段回落程度及24 h T波波幅。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其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Em/Am、LVDD、LVED。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其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 h,QRS间期、QT间期、QTc离散度、JT间期、JTc离散度低于术前,其中QRS间期、QTc离散度、JTc离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 ST段回落≥50%患者32例,ST段回落<50%患者38例,24 h T波倒置患者39例,T波未倒置患者31例;术后3个月1 h ST段回落≥50%组、24 h T波倒置组LVEF、Em/Am、...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冠心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Cohn分类法,Ⅱ型60例设为A组,Ⅲ型60例设为B组.两组均采用美国博列渥动态系统,选择CM5,CM1,CMAVF导联,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记录.结果 A组患者无症状,有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和DCG 24小时平均心率均小于B组(均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主要发作时间为上午6~11点,0~6点发作最少.A组在相应时段内发作率略小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均P&gt;0.05).两组均在有症状和无症状心肌缺血上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较为理想的手段,是一种无创的辅助手段,对冠心病患者的回访和疗效的评价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作时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窦性心率震荡各指标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累及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冠脉造影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93例,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阳性组(69例)、阴性组(24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23例)、双支血管病变组(21例)和三支血管病变组(15例),均于入院时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计算震荡初始值和震荡斜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阳性组HRT值[TO:(0.0463±0.0310)、TS:(3.9257±3.8741)ms/RR],阴性组值[TO:(-0.0393±8.9786)(12.9972±8.9786)ms/RR],(P <0.01);单支病,T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组HRT值[TO:(0.0069±0.0058)、TS:(6.6098±3.9966)ms/RR]、双支病变组HRT值[TO:(0.0369±0.0213)、TS:(3.6867±2.4173)ms/RR]、三支病变组HRT值[TO:(0.0985±0.0769)、TS:(0.7897±0.7327)ms/RR],HRT值除TO在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窦性心率震荡是一种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简便的无创检测方法;窦性心率震荡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累及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冠脉病变累及程度越重,窦性心率震荡现象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2002年9月~2006年3月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91个椎间盘应用Nd:YAG激光行PLDD治疗,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9~72岁,平均45.4岁;45岁以上者25例,小于45岁者23例。于术前和术后1、3、6、12、24及36个月应用JOA29分法评分,术后评分改善率在50%以上为优良。结果:48例患者随访24个月.22例患者随访36个月。术后1、3、6、12、24个月48例患者和术后36个月22例患者的JOA评分改善优良率分别为56.25%、81.25%、81.25%、79.17%、87.50%和86.36%,其中〉45岁组分别为56.00%、80.00%、76.00%、80.00%、84.00%和77.78%%,〈45岁组分别为56.52%、82.61%、86.96%、78.26%、91.30%和92.31%,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组术后3个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P〈0.05),而术后3、6、12、24及36个月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DD治疗不同年龄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术后前3个月改善较为明显,此后逐渐稳定并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与传统缝合钩比较,探讨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中采用半月板缝合过线枪缝合下方关节囊盂唇复合体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10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1例肩关节Bankart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7例关节镜下采用半月板缝合过线枪缝合下方关节囊盂唇复合体(缝合枪组),14例采用缝合钩(缝合钩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别、肩关节脱位次数、首次脱位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Rowe肩关节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能成功过线缝合并实现提拉紧缩为完成修复标准,记录并比较两组在关节盂5∶00~6∶00(<6∶00)、6∶00~7∶00位置完成修复的例数;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和手术前后Rowe肩关节评分差值、肩关节再脱位、恐惧试验及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情况。结果 两组在5∶00~6∶00(<6∶00)位置均完成修复,6∶00~7∶00位置缝合枪组完成修复构成比多于缝合钩组(P<0.05)。缝合枪组手术时间较缝合钩组缩短(P<0.05)。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1...  相似文献   

10.
QT间期是指QRS波开始到T波结束,代表心室的除极和复极两个过程。QT间期延长可引起突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室颤而导致猝死,在麻醉和手术期间危险性极大。本研究目的是观察临床常用静脉全麻药对QT间期的影响,以提高麻醉安全性。 资料和方法 选ASAⅠ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14~45岁,体重35~70kg。五官科手术39例,胸部手术6例,随机分为硫喷妥钠组、异丙酚组和依托咪酯组。全部病例术前均无心血管及肝肾疾患,生化检查:钠、钾、氯、钙、磷、镁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检查QT间期和QTc正常。术前肌注安定10mg,入手术室后测血压、脉搏、用日本产5403型三笔式心电图机描记心电图做术前对照。三组患者分别用硫喷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高血压鼻出血患者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05年1~12月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与护理;2006年1~6月2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的方法,包括组建临床路径发展小组、设计并制订表格、实施临床路径、资料收集等。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显著缩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减少(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由97.50%上升至100.00%。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高血压鼻出血患者护理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且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9年9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60例SSS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选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24h的总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和平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律失常主要以显著窦性心动过慢、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停搏等为主。动态心电图的诞生提高了心电图的临床检测价值,在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能力上比普通心电图提高10倍以上,故将它作为诊断SS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心率变异性(HRV)参数用于预测机器人胃癌术后中重度疼痛(NRS评分>3分)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2年08月行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25例,男80例,女45例,年龄≥18岁,BMI≥18 kg/m2,ASA Ⅰ—Ⅲ级。应用穿戴式动态心电记录仪观察术前24 h HRV参数: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每5分钟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DX)、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并收集一般资料、术中指标和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根据术后72 h内数字评分量表(NRS)的疼痛评分的最大值将患者为两组:NRS评分≤3分组和NRS评分>3分组。筛选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的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RV参数预测机器人胃癌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效能。
结果 有48例(38.4%)患者术后72 h内至少出现一次中重度疼痛。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F升高(OR=0.991,95%CI 0.985~0.996)是术后发生中重度疼痛的独立预测因素。其预测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的AUC为0.928(95%CI 0.885~0.971),最佳截断值为455.55 ms2,敏感性79.2%,特异性93.7%。
结论 术前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与机器人胃癌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密切相关,HRV参数中的HF对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血压节律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血压节律可能存在的异常并讨论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于透析间期(透析前1 d)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非高血压组、高血压控制组及高血压未控制组。监测或评估3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Kt/V、血清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IDWG)、Morisky依从性评分等。对相应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影响血压节律的因素。 结果 (1)动态血压相关参数包括夜间血压下降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杓形血压比例在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未控制组的24 h平均脉压比其他两组高[(80.06±13.41)比(53.00±7.73)、(57.85±21.97) mm Hg,均P < 0.01]。(2)3组患者血压曲线均呈现“两峰一谷”的表现,高血压未控制组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3)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血iPTH呈负相关(r = -0.349, P = 0.024)。(4)44例患者中的全部10例杓型血压节律者的AASI与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呈负相关(r = -0.748,P = 0.013)。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与甲状旁腺素及血管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发伤伴骨盆骨折急诊介入手术治疗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多发伤伴骨盆骨折患者102例临床相关资料,均给予急诊介入动脉栓塞手术治疗,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多发伤伴骨盆骨折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均采用急诊常规外科处理,设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心率、收缩压、尿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急诊介入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指标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新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IS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心率、住院时间及输血量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收缩压及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观察组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死亡组的年龄、到院时间合并伤3个以上、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NISS、APACHE评分均高于生存组,GCS评分低于生存组,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3~5 cm肝细胞癌(HC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46例超声引导下行RFA治疗的3~5 cm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例患者在消融术后即刻行超声造影,评估是否需要补充消融,设为研究组;另外25例患者在消融术后,采用常规超声检查来评估是否需要补充消融,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率、消融比率、术后复发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消融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0%。研究组消融次数更多,消融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消融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O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1)。结论 超声引导下RFA治疗3~5 cm的HCC安全、可靠,消融术后即刻行超声造影,可及时评估消融的彻底性,降低肝癌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OS。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胃窦部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评估并探讨快速康复策略下的当日第一台择期手术患者适宜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案。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当日行择期第1台手术患者120例,男53例,女67例,年龄18~65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缩短禁饮时间组(S组)和常规禁饮时间组(C组),每组60例。S组手术前晚20∶00后禁固体食物,20∶00—22∶00饮用碳水化合物饮品800ml,并于术日晨5∶30—6∶00摄入同类饮品400ml,C组于手术前晚20∶00后禁固体食物,22∶00后常规禁饮。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行术前睡眠时间和质量评估,口渴、饥饿评分,8∶00行胃窦部超声检查,进行Perlas A半定量评级,测量胃窦截面积,平卧位为CSA1,右侧卧位为CSA2,并进一步计算两组患者胃容量(gastric volume,GV),单位体重右侧卧位截面积(CSA2/weight,CSA2/W),以及单位体重胃容量(GV/weight,GV/W)。结果与C组比较,S组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5),口渴、饥饿评分明显降低(P0.05),Perlas A半定量分级为2级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CSA1、CSA2、GV、CSA2/W和GV/W明显增大(P0.05)。两组共7例半定量评级为2级的患者,均人为干预,无一例显性反流误吸发生。结论患者手术前晚入睡前和术前2h饮少量低浓度含糖液或水,同时加强胃容量监测,可以减少对患者生理需求的干扰,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跌倒的时间规律,为有效防范跌倒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心内科2001年9月至2008年10月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情况。结果31例患者发生跌倒,占0.28%。其中22例(71.0%)发生在11月至次年2月,24例发生在0:00~9;00。结论冬季及0:00~9:00是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易发生跌倒的季节和时段,此季节和时段也是心血管痰病高发期.护士应针对高危季节和时段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在开胸胸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择期全麻下右侧开胸胸椎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手术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1~65岁,BMI 18~27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E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E组单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支气管封堵器;D组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术中纯氧吸入,氧流量3 L/min,容量限定-压力控制通气,双肺通气期间V_T 8~10 ml/kg,RR 10~14次/分,I∶E 1∶1.5;单肺通气(OLV)期间:V_T 7 ml/kg,RR 12~16次/分,I∶E 1∶1.5。分别于OLV前5 min (T_0)、OLV 30 min(T_1)、关胸双肺通气5 min (T_2)记录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分别于T_0、 T_1、 T_2和术后18 h(T_3)时抽取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记录pH、PaCO_2,并计算Qs/Qt、氧合指数(OI);在T_0、T_3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的浓度,术后访视患者有无咽喉疼痛或声音嘶哑;观察术后7 d呼吸循环并发症。结果 T_1时E组Ppeak、Pplat明显低于D组,Cdyn明显高于D组(P0.05)。T_2、T_3时E组pH明显高于D组(P0.05);T_1、T_3时E组PaCO_2明显低于D组(P0.05),OI明显高于D组(P0.05);T_3时E组TNF-a和IL-6明显低于D组(P0.05)。术后E组咽部疼痛、声音嘶哑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在开胸胸椎手术中,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可以降低OLV气道压力、改善Cdyn,促进CO_2排出和改善OI,降低肺损伤,降低术后咽部疼痛和声音嘶哑,有利于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整形外科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整形外科围手术期如何更合理地应用抗生索的方法。方法 选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1月入院的186例患者,将Ⅱ类切口的患者按应用抗生素的天数分为A组与B组,A组使用天数为≤3d,B组使用天数为〉3d。并对两组的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前24h初次给药设为C组,术前0.5~1h初次给药设为D组,术后初次给药设为E组。结果 A组与B组的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D组的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为0);C组与D组合并为术前组与E组的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整形外科手术前0.5~1h与术前24h应用抗生素均能降低Ⅱ类切口感染率,而对Ⅰ类切口不能降低感染率;术前0.5~1h与术前24h应用对Ⅰ、Ⅱ类切口感染率无差别。抗生素应用平均时间多于3d与3d以内相比不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