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庐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诊断为腹股沟疝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手术探查,分析斜疝、直疝及股疝的不同超声影像表现,对比分析超声检出率与准确率。 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直疝所占比例为15.94%;其中斜疝所占比率最多为78.26%,股疝所占比率为5.80%。所有患者经手术验证:腹股沟直疝的准确率为100%;腹股沟斜疝中,易复性疝准确率为97.78%,难复性疝为100%,嵌顿性疝为100%,绞窄性疝为100%,股疝为100.00%。所有病例超声检测准确率为98.57%。 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中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有效对腹外疝的分型做出准确判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对腹股沟疝患者的影像鉴别与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黄山路院区)收治的86例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排螺旋CT图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进行价值分析。观察腹股沟疝的发生侧别及类型;分析多排螺旋CT对腹股沟疝的诊断价值,观察腹股沟疝的影像学征象。 结果86例患者共有104个疝囊。多排螺旋CT诊断斜疝的灵敏度为95.35%、特异度为94.12%;直疝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95.35%。斜疝82个(95.34%)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且腹股沟管内环扩大;所有疝囊均无股三角填塞,且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无侧新月征。直疝疝囊均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且腹股沟管内环正常,无股三角填塞,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14个(82.35%)有侧新月征。股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后下方,腹股沟管内环正常,股三角填塞,位于腹股沟韧带后方,无侧新月征。 结论多排螺旋CT可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细节,可提高斜疝、直疝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在体格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基础上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对斜疝和直疝的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不同类型腹股沟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经本院收治的腹股沟肿物患者,手术证实为腹股沟疝、术前采用高频超声进行术前检查的患者资料,按照解剖类型不同对于常见的四种疝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4例患者超声检查发现89处腹股沟异常,其术中诊断为腹股沟直疝16例、腹股沟斜疝45例、直疝合并斜疝5例、股疝8例。高频超声漏诊和误诊各1例。病变位于右侧52例,左侧37例,两侧均有15例;可复性病灶75例,不可复性14例。腹股沟直疝诊断敏感度95.46%、特异度100%、准确率100%;对于腹股沟斜疝诊断敏感度100%、特异度100%、准确率100%;对于股疝诊断敏感度100%、特异度100%、准确率100%;直疝合并斜疝诊断敏感度100%、特异度100%、准确率100%。结论 高频超声对于不同类型腹股沟疝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中难复性疝的诊断需要较为丰富的经验,在积累一定的病例诊断基础上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腹壁下动脉超声探查在腹股沟疝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超声探查在腹股沟疝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查10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双侧腹壁下动脉,并根据疝囊颈和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还是外侧确定患者为直疝抑或斜疝。结果 (1)102例患者的腹壁下动脉超声探查能清楚显示,另3例显示不清;(2)根据超声探查结果诊断16例患者为直疝,86例为斜疝,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 腹壁下动脉超声探查是鉴别诊断腹股沟直疝、斜疝一种简便、准确、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腹股沟疝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收治的100例同时行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扫描及疝修补术的病例,观察疝的影像学征象,类型及发生侧,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腹股沟疝的准确率、灵敏与特异度以及阴阳性预测值。 结果100例患者共有116个疝囊,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扫描诊断腹股沟斜疝的灵敏及特异度分别为93.33%、94.44%,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73%和94.91%;腹股沟直疝的上述指标分别为91.67%、95.65%、96.70%、89.19%;股疝上述指标均为100%。多排螺旋CT检查示股疝疝囊则位于腹股沟韧带后下方,存在股三角填塞,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疝囊均位于腹股沟韧带前上方,且不存在股三角填塞,但腹股沟斜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伴侧新月征。 结论斜疝、直疝和股疝具有特征性影像学征像,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可以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细节,对斜疝、直疝和股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超高频探头双体位扫查在腹股沟疝诊断中的作用,并对该类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庐江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的资料。依据彩超诊断方法分组,42例低频探头联合双体位扫查者为对照组,48例高频探头联合双体位扫查者为观察组。描述2组患者的手术结果分布情况。以患者的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2组患者的腹股沟疝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准确率。描述腹股沟疝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结果显示,共有直疝20例,斜疝52例,斜疝合并直疝14例,股疝4例,2组的腹股沟疝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股沟疝整体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类腹股沟疝中,观察组斜疝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直疝、斜疝合并直疝、股疝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股沟疝合并症的整体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单纯性腹股沟疝、合并精索脂肪瘤、合并鞘膜积液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股沟疝应用高频彩超和低频彩超配合不同体位扫描,均可取得良好的检测效果,而高频彩超对腹股沟疝及其各类合并症的诊断准确性更好,临床可依据现实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股沟斜疝和股疝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宁国市人民医院接受术前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受试者手术检查结果、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两者联合检查结果,对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能进行比较。 结果经手术探查,103例受试者中,腹股沟斜疝85例、股疝18例;单独检测时,高频超声对斜疝和股疝的准确度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准确度高于单独检测;在单独检测时,高频超声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最高。联合检测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均高于单独检测。 结论高频超声成像在区分股疝和腹股沟疝方面具有良好准确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通过显示血流信号等优势为手术方案提供选择依据,两者联合可提供更直观准确的术前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不同类型腹股沟疝患者中的鉴别价值及与精索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疑似腹股沟疝患者116例为对象,均采用高频超声检查,以手术为腹股沟疝确诊及分类分型的"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中的检出率、鉴别效能及不同类型腹股沟疝超声特点,比较不同类型腹股沟疝疝环直径及与精索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结果116例疑似腹股沟疝患者经手术检查确诊67例,确诊率为57.76%。腹股沟疝患者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易复性疝或难复性疝与直疝;高频超声检查确诊62例,检查准确度为82.63%(P>0.05);诊断灵敏度为82.09%、特异度为85.71%;高频超声在直疝、易复性疝或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及绞窄性疝中的检出率与手术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高频超声下直疝、易复性疝、绞窄性疝疝环直径略高于手术检查,而难复性疝及嵌顿性疝疝环直径略低于手术检查,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 结论高频超声用于腹股沟疝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实现不同类型腹股沟疝鉴别,且与精索腹壁下动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修补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再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高频超声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及两种检查的差异和准确性。 结果经过手术证实,在120例患者中,一共有132处病灶。腹股沟疝有125个,非腹股沟疝有7个。高频超声显示一共有144处病灶,病灶为疝的共有136个,分别为直疝20个,斜疝116个;两种结果中,易复疝、难复性疝和嵌顿性疝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出现误诊病灶为12个(8.33%),漏诊病灶为1个(0.69%),高频超声病灶检出和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强。 结论高频超声在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前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高,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腹股沟疝的分型鉴别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于宁国市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斜疝、直疝、股疝的类型,多层螺旋CT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能,多层螺旋CT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的诊断符合率,多层螺旋CT检查腹股沟疝的影像学征象。 结果102例患者中单纯性斜疝70例,单纯性直疝20例,单纯性股疝5例,左侧复发性腹股沟直疝2例,右侧嵌顿性腹股沟股疝5例。CT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的斜疝占64.71%(66/102),直疝占16.67%(17/102),股疝占6.86%(7/102)。多层螺旋CT诊断斜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1.67%、91.67%;直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5.00%、85.00%、85.00%;股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0.00%、70.00%、70.00%。多层螺旋CT冠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9.02%,稍高于矢状位的98.04%(P>0.05);冠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9.02%,明显高于横断位的75.49%(P<0.05);矢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8.04%,明显高于横断位的75.49%(P<0.05)。102例患者共有疝囊105个,斜疝患者有72个疝囊,直疝患者有23个疝囊,股疝患者有10个疝囊。93.06%(67/72)的斜疝疝囊的腹股沟管内环扩大,直疝及股疝疝囊的腹股沟管内环均正常;斜疝及直疝疝囊均无股三角填塞,股疝疝囊均股三角填塞;斜疝及股疝疝囊均无侧新月征,82.61%(19/23)的直疝疝囊具有侧新月征;斜疝及直疝疝囊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前方,股疝疝囊均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后方;90.28%(65/72)的斜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直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股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后下方。 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有助于腹股沟疝的诊断,与临床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了解相结合,对腹股沟直疝、斜疝及股疝的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外疝鉴别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初步分析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接诊的77例拟诊断为腹外疝患者的信息。全部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手术探查,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外疝的诊断价值。结果77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1.66±13.81)岁,平均病程(3.02±0.86)个月。经过手术探查,共有74例确诊为腹外疝,其中斜疝67例,直疝5例,股疝1例,半月线疝1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共诊断出病灶107个,2例腹股沟斜疝出现误诊,误诊为脂肪瘤和淋巴结肿大,发生1例漏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外疝的诊断敏感度为96.10%,诊断特异度为100%,诊断准确度为97.29%,阳性预测值为95.94%,阴性预测值为100%,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手术两种诊断方法的Kappa值为0.73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外疝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实际工作中需结合影像学结果、临床表现等综合考虑,为术前诊断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9例高频彩超检查诊断腹股沟斜疝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股沟斜疝表现为腹股沟区腹壁层内见疝囊,其近端通过疝囊颈(内环口)与腹腔相通,远端为边界清晰的盲端。高频彩超显示疝内容物为肠管时可见肠管管壁特点、气体回声、肠腔内容物,肠壁有多条彩色血流;内容物为大网膜时为簇状杂乱回声团或筛网状回声团,伴斑点状彩色血流。嵌顿疝及绞窄疝内的彩色血流有不同程度改变。腹壁下动脉在疝囊的后方、疝囊颈的内侧。精索紧贴疝囊的后壁。结论高频超声和CDFI能显示腹股沟斜疝内容物性质,指导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CDFI对鉴别诊断、判断内容物损害程度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inguinal hernias is one of the surgeon's most commonplace duties yet one of the least valued asp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patholog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laparoscopic technique for inguinal hernia repair may stimulate an interest in this problem.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analys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inguinal and femoral hernias. 278 patients with a possible inguinal and femoral hernia received from the same surgeon a thorough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the type of hernia (indirect or direct inguinal, and femoral). The data obtained were compared to the intra-operative findings. The influence of age, sex and site was studied with regard to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linical diagnosis. Direct inguinal hernias accounted for 35% of the total.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s were diagnosed more accurately (85%) than direct (64%) and femoral (39%) hernias. Clinical diagnosis was not influenced by age, sex or site of the femoral herni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revealed only for inguinal hernias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aged over 50 years and with a unilateral site (p<0.05). Thorough physical exploration should never be underrated in the diagnosis of inguinal hernias as it may help classify hernias with great accur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