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关节镜跟腱360°清理并跟骨成形术治疗跟腱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24例跟腱Haglund综合征患者采用关节镜跟腱360°清理并跟骨成形术治疗。男17例,女7例;年龄18~59岁,平均42.5岁。术前摄全足负重侧位X线片及跟腱MRI,根据跟腱Haglund综合征MRI分级,Ⅰ级5例,Ⅱ级10例,Ⅲ级4例,Ⅳ级5例。术前、术后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 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9.3个月。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平均50分,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88.2分,与术前相比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关节镜跟腱360°清理并跟骨成形术治疗跟腱Haglund综合征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aglund病的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6例Haglun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例,女12例;年龄22~55岁,平均33.5岁。手术方法采用俯卧位,跟腱内外侧入路,关节镜下行跟骨后炎性滑囊的彻底清理及跟骨后上方结节的切除(跟骨成形术)。术后患肢无需固定制动,早期康复锻炼,允许患者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负重,定期随访。结果 16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随访3~31个月,平均15.1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score,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3.5±7.6)分,术后平均(90.4±8.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平均(7.2±1.7)分,术后平均(2.3±1.0)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优11例,良4例,一般1例。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及跟骨成形术是治疗Haglund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跟骨结节及跟腱钙化灶并用铆钉固定跟腱止点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7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Haglund综合征患者采用手术切除跟骨结节及跟腱钙化灶并用铆钉固定跟腱止点治疗。术后复查相关影像学资料,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足踝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为7~21个月,平均15.8个月,末次随访见患足踝关节主被动活动均正常,无足踝部皮肤感觉减弱等相关后遗症发生。随访AOFAS功能评分为81~98分,平均87.6分。优15足,良4足,可2足,优良率为90.48%。影像学资料提示跟腱愈合良好,周围无炎性反应、水肿及骨质增生。结论:对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或效果不佳的Haglund综合征患者采用手术切除跟骨结节及跟腱钙化灶并用铆钉固定跟腱止点,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背景: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的Haglund综合征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缝合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肩袖损伤的修复。目的:评价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应用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的22例(30足)Haglund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3例(18足),女9例(12足),年龄22~48岁,平均(37.6±8.3)岁。术前主要临床表现为足跟后方疼痛及肿胀,跟腱止点及周边压痛,撞击试验阳性;负重位X线片见跟骨后上结节突起,超出平行间距线;MRI示跟腱末端病变及跟骨后滑囊炎。术中行跟腱止点病灶清除后使用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重建跟腱止点,术后定期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踝功能评分、维多利亚运动学会跟腱(VISA-A)评分评估治疗结果。同时测量负重侧位X线片上跟骨倾斜角(CPA)、跟骨后角(FPA)、平行间距线(PPL)。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8.9±9.2)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无后跟肿胀、疼痛复发,无锚钉松动及移位、移植物取出、跟腱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平均VAS评分、跟骨倾斜角、跟骨后角、平行间距线阳性率分别由术前的(5.1±1.2)分、18.6°±1.8°、72.9°±2.4°、100%减少为末次随访的(1.8±0.7)分、15.1°±2.1°、45.3°±5.0°、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VISA-A跟腱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84.9±4.9)分vs(42.5±4.0)分,(88.7±6.0)分vs(47.6±4.2)分,P<0.01]。结论: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Haglund综合征临床疗效良好,术中对病灶彻底清创、增加肌腱跟骨足迹及腱骨接触面积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辅助Haglund畸形矫正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Haglund畸形矫正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关节镜辅助治疗Haglund畸形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7~39岁,平均28.8岁。左踝10例,右踝6例。术前均表现为踝关节后侧疼痛,主动及被动跖屈时疼痛加重。经保守治疗无效采用关节镜辅助手术。采取俯卧位跟腱旁入路,在关节镜监视下对Haglund畸形进行矫正。术中通过“C”型臂X线透视观察跟骨成形情况,从后内侧入路到后外侧入路交替使用刨刀和等离子刀清理跟腱前方发炎的滑囊,制作允许关节镜操作的“安全区域”。操作时手术器械始终背面朝向跟腱,最大限度地保护跟腱不被损伤。术后以石膏或支具制动2周。随访时依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踝关节评分判断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足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踝关节评分(91.5±2.8)分,与术前(71.0±3.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8,P=0.014);疼痛VAS评分(1.3±0.6)分,与术前(5.10±0.4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0,P=0.022)。结论 关节镜辅助Haglund畸形矫正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但其学习曲线陡峭,需要具备相对较多关节镜手术经验的医生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关节镜下解剖性跟腱延长微创治疗儿童马蹄足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儿童马蹄足患儿12例16足,采用跟腱中段小切口关节镜入路,镜下经皮依次切断跟腱比目鱼肌肌腱跟骨止点部分和腓肠肌肌腱近端,背伸患足,使之达背伸20°~30°。自关节镜中段切口处以可吸收缝合器缝合已松解的跟腱,背伸位石膏固定6周。6周后负重功能锻炼。术后随访测量患足背伸角度,并行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2.6个月,足背伸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术前背伸(5.9±4.7)°,术后背伸(24.8±3.1)°,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与非关节镜组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足背伸活动度及AOFAS评分对比,关节镜下组较传统长切口组有优势;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与经皮跟腱延长术未见明显差异。关节镜下跟腱延长未见严重并发症,行走功能明显改善,跟腱固定处无不适,患足背伸肌力良好。[结论]关节镜下跟腱延长术,可镜下观察跟腱解剖分型,根据不同分型,实施确切跟腱延长松解,充分松解跖肌腱,切口小,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创伤性踝前软组织撞击征的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2例踝关节创伤性软组织撞击征的关节镜下诊治经验进行总结.术前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75分,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77分.关节镜下见到关节腔内大量滑膜增生,内外踝可见条索状滑膜增生组织,均在关节镜下予以切除并清理关节.结果 本组获得2~15个月随访.术后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3分,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94分.结论 踝关节镜检查成为诊断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还具有手术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患者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1.25岁。受累部位为跟骨5例,距骨3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4~22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伤口感染、肿瘤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375分改善至术后平均0.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平均40.375分改善至术后平均92.5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可减少软组织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辅助下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辅助下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78位患者,86例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2~30个月),通过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和踝足功能的AOFAS评分对治疗效果作分析评价.[结果]86例关节内跟骨骨折术后X线示复位满意.与术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OFAS评分优良率91.86%.[结论]对于关节内跟骨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钢板内固定更加接近解剖复位,足部功能恢复满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在Haglund病的治疗中,手术治疗指征及方法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应用带线锚钉重建跟腱止点治疗Haglund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Haglund病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7~58岁,平均42.5岁。采用锚钉重建跟腱止点。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足踝部功能评估。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和切口周围麻木。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5.8个月,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71~93分(平均83.6分)。其中优10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为86.7%。X线检查未见跟腱周围新生骨增生,MR提示跟腱愈合良好。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锚钉重建跟腱止点治疗Haglund病,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但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关节镜筋膜深层入路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经至少1个月正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单足跖筋膜炎患者在关节镜下筋膜深层入路行清理跟骨骨赘、切断跖筋膜内侧1/3~1/2术。术后1年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估足踝功能。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9个月。术后患足完全负重时间7~14 d。AOFAS踝-后足评分术前57.0分±7.4分,术后1年91.7分±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例术后残留足跟部疼痛,经非手术治疗疼痛缓解。结论关节镜筋膜深层入路治疗跖筋膜炎创伤小、视野清楚、术后恢复快、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Zadek截骨术(Zadek osteotomy, ZO)治疗Haglund综合征(Haglund syndrome, 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因HS行ZO治疗并最终获得随访的17例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3~58岁,平均(39.7±10.2)岁;左足14例,右足3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足部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测量患足术前、术后的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和患足负重侧位X线片的Chauveaux-Liet(CL)角。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或骨髓炎发生。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3±1.2)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由术前(51.2±5.1)分提升至(88.4±4.5)分;VAS由术前(6.4±2.3)分改善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跟骨Haglund综合征诊治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回顾总结。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Haglund综合征的文献,对Haglund综合征的病因、解剖、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Haglund综合征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局部摩擦、腓肠肌张力较高有关,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性。跟骨后方局部解剖较为复杂,邻近组织结构较多。Haglund畸形可引起跟骨后方滑囊和跟腱止点的撞击,导致跟骨后滑囊及跟腱止点的磨损,从而出现疼痛症状。X线片上FPA(Fowler-Philipp angle)、CPA(calcaneal pith angle)、PPL(parallel pitch lines)、CLA(Chauveaux-Liet angle)和X/Y比值(跟骨总长度与跟骨大结节长度的比值)可用于Haglund畸形的诊断。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开放Haglund骨突切除术、跟骨截骨术和关节镜下Haglund骨突切除术)。结论开放或关节镜下Haglund骨突切除术以及跟骨截骨术治疗Haglund综合征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微创治疗是目前发展趋势。手术中需注意跟腱止点钙化的处理以及跟腱止点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1月因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接受关节镜手术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9~58岁,平均37.6岁。右踝19例,左踝11例。27例有明确踝关节外伤史,其中急性损伤7例,慢性损伤20例。采用后内、外侧入路行关节镜下骨赘去除,软骨成形,关节清理等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后足-踝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7个月,平均22个月。无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从术前的(35.0±10.1)分提高至(89.8±3.8)分(t=-26.456,P=0.000);VAS评分从术前的(6.6±1.9)分下降为(2.5±1.3)分(t=12.427,P=0.000),踝关节跖屈角度从术前的29.4°±2.3°提高至43.4°±1.4°(t=-32.625,P=0.000)。优21例,良9例,优良率100%。结论关节镜下行踝关节清理及并发症的处理是治疗踝关节后方撞击征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微创、安全、针对性强、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骨赘磨削清理跟腱减压术结合红外偏振光治疗老年慢性跟腱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河北省青县人民医院自2008年2月至2012年6月对30例老年慢性跟腱病患者进行微创骨赘磨削清理跟腱减压术,术后第3d开始红外偏振光治疗,1~3个疗程.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6~17个月,平均13.2个月.无切口并发症.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一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术前、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进行测评,踝关节功能及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微创骨赘磨削清理跟腱减压术结合红外偏振光治疗老年慢性跟腱病是安全、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效果满意的治疗方法,可使老年患者尽早回归日常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失败患者13例15足,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术后1年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及评价踝一后足功能。结果术后1年随访发现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AOFAS的踝一后足评分系统,总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失败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行距下关节融合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提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大骨节病患者行关节镜清理术与保守治疗的短期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诊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踝关节大骨节病患者62例,根据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分组,其中39例纳入关节镜治疗组行关节镜清理术,23例纳入保守治疗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及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的联合治疗。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9个月进行评分。结果 关节镜治疗组治疗后3、6、9个月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踝关节背伸活动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保守治疗组治疗后3、6、9个月时疼痛VAS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和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在治疗后3、6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9个月时已无差异(P均0.05)。关节镜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治疗后3、6、9个月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踝关节背伸活动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治疗后关节镜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关节镜治疗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且持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骨刺切除结合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共18例顽固性跟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关节镜下骨刺切除结合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后足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患足的疼痛和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2个月。VAS平均评分从术前的(7.17±0.38)分降至术后的(2.01±0.16)分,AOFAS后足功能评分从术前的(57.69±10.94)分升至术后的(86.89±8.19)分,术前术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骨刺切除结合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跟痛症的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vans跟骨外侧延长术治疗距跟联合合并后足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0月,采取Evans跟骨外侧延长术治疗10例(13足)距跟联合合并后足外翻畸形患者。男6例(8足),女4例(5足);年龄13~18岁,平均15.8岁。病程10~14个月,平均11.5个月。患侧跟骨外翻、前足外展、足弓低平。疼痛部位:跗骨窦4足、距跟联合5足、踝关节4足。Silverskiold试验腓肠肌腱膜紧张3例(4足),跟腱挛缩7例(9足)。术前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46.54±9.08)分,行走1 km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54±0.88)分。术后采用AOFAS踝与后足评分、VAS评分,以及X线片测量距骨-第1跖列角(talar-first metatarsal angle,T1MT)、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TCA)、距骨倾斜角(talar-horizontal angle,TH)、跟骨倾斜角(calcaneal pitch angle,CP)、跟骨外翻角(heel valgus angle,HV),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90.70±6.75)分,VAS评分为(1.85±0.90)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23.380,P=0.000;t=35.218,P=0.000)。X线片复查示截骨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3个月。末次随访时,T1MT、TCA、TH、HV均较术前明显降低,CP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例(1足)疼痛缓解不明显,1例(1足)出现腓肠神经皮支损伤症状。结论对于距跟联合合并后足外翻畸形患者,Evans跟骨外侧延长术可以有效纠正畸形、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胫骨交锁髓内钉融合术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选择30例(30踝)类风湿踝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行普通胫骨交锁髓内钉踝关节融合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6~36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手术前后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4.3分(40~6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79.6分(61~89分)。术后无疼痛27例,轻度疼痛3例。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和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踝后足对线良好,30踝均获骨性融合,融合率100%。结论关节镜下胫骨交锁髓内钉融合术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患侧下肢活动、负重未见不良影响,是一种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