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抗雄激素撤退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 对经持续性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疗法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进行性升高的前列腺癌患者48例采用抗雄激素撤退治疗,氟他胺停用4周,比卡鲁胺停用8周.以血清PSA的变化作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PSA的变化情况.结果 抗雄激素撤退治疗后,共12例(25%)患者出现PSA下降≥50%,疾病缓解的中位有效时间为(4.0±2.0)个月.抗雄激素撤退治疗是否有效与治疗前患者一般特征无关.结论 抗雄激素撤退治疗对部分CRPC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初始内分泌治疗失效的晚期前列腺癌更换抗雄激素药物的二线内分泌治疗疗效。方法 48例晚期前列腺癌,采用药物或手术去势联合比卡鲁胺(50mg,qd)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初始治疗失效后更换抗雄药物为氟他胺(250mg,tid)进行二线内分泌治疗,以血清PSA值是否下降作为疗效评估指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耐受氟他胺治疗。29例(60.4%)血清PSA值下降,其中17例(35.4%)下降50%,中位有效时间(10.2±3.5)个月;12例(25.0%)下降50%,中位有效时间(7.4±2.7)个月。19例(39.6%)治疗无效。统计分析显示一线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长者可获得良好的二线内分泌治疗反应(P0.05),而Gleason评分,一、二线内分泌治疗前PSA及治疗后PSA谷值均与二线内分泌治疗疗效无关。结论晚期前列腺癌初始内分泌治疗失效后,部分患者更换抗雄激素药物仍可取得一定疗效,可作为细胞毒化疗前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型前列腺癌的临床特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低血清PSA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因下尿路梗阻或骨痛或体检异常入院,入院时血清PSA值平均为1.968ng/ml。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MRI检查异常,行穿刺和(或)前列腺电切术,其中2例前列腺小细胞癌患者,1例行药物去势+抗雄激素治疗,另1例行前列腺电切术+药物去势+抗雄激素治疗;7例前列腺腺癌患者,2例行药物去势+抗雄激素治疗,1例行手术去势+抗雄激素治疗,2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2例行前列腺电切+药物去势+抗雄激素治疗;1例鳞癌患者行前列腺电切术+药物去势+抗雄激素治疗。结果: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7例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6例≥7分,1例=4分。10例患者中,T3期以上患者8例,其中3例有骨转移。1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4例死亡,3例病情进展,3例病情无进展。结论:低血清PSA型前列腺癌发病多隐匿,恶性度较高,诊断及随访不依赖血清PSA;内分泌治疗效果不理想,术后随访时需定期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疾病有无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32例前列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NHT)的作用。方法 32例前列腺癌患者中药物去势17例,手术去势15例,并联合抗雄激素治疗3个月,统计NHT前后前列腺癌体积、肿瘤大小、PSA、FSH、LH和睾酮水平变化。结果 2组NHT后前列腺体积明显变小、肿瘤变小、变软,甚至消失,PSA和睾酮明显下降,药物去势组睾酮水平在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RRP)术后2~3个月可恢复正常,而手术去势组RRP术后睾酮呈持续低水平。结论 NHT可明显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PSA,有利于手术操作。药物去势对内分泌影响是可逆的,而手术去势内分泌改变不可逆。  相似文献   

5.
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短期治疗效果和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IMRT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采用IMRT技术,1.8~2.0 Gy/次,5次/周,总放射量(DT)64 ~78 Gy,平均70.4 Gy.内分泌治疗采用去势同时加比卡鲁胺抗雄激素治疗的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28例放射治疗前接受手术去势,14例应用戈舍瑞林或亮丙瑞林药物去势.结果 42例均完成放射治疗,36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PSA降至1ng/mL以下,放疗结束后尿频、排尿困难、里急后重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2、3级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4例)、9.5%(4例)、4.8%(2例),1、2级急性泌尿生殖系统反应发生率为38.1%(16例)、9.5%(4例).结论 IMRT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疗效满意,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前列腺癌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延长前列腺癌患者进展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时间的内分泌治疗方法。方法:经直肠活检穿刺证实前列腺癌患者93例,分为3组:22例患者接受双侧睾丸切除加比卡鲁胺联合治疗,行持续性全雄激素阻断(CAD);71例患者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方法,其中29例患者行标准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AD),42例患者行改良型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两组治疗期用戈舍瑞林或亮丙瑞林联合比卡鲁胺的用药方案,行雄激素最大阻断(MAB),当患者血清PSA下降至<0.2μg/L,维持用药3个月。进入间歇期,IAD组停药,改良型IAD组停用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但维持使用比卡鲁胺,两组在间歇期内出现PSA持续升高,且大于4μg/L时,则再次启用MAB,直至患者进展为AIPC。比较CAD、IAD及改良型IAD 3组患者疾病随访时间、疾病进展时间及治疗周期。结果:3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基线资料及随访时间相似,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26.50±4.15)月、(30.00±7.83)月和(34.93±5.08)月,CAD与标准I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改良型IAD组与CAD及I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改良组中位进展时间明显长于标准IAD治疗组(P=0.01)。标准IAD与改良型IAD组平均治疗周期分别为(16.13±3.33)月和(19.58±4.30)月,两组第1治疗周期间歇期分别为(9.6±3.2)月和(14.2±3.7)月,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与CAD和标准IAD比较,改良型IAD可显著延长前列腺癌患者进展为AIPC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寻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的预测因子. 方法 1996年12月至2008年3月收治前列腺癌患者820例,其中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364例,均接受内分泌治疗并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36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间2008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24(3~135)个月.患者随访期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250例.对364例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进行分析.生存函数分析运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运用Cox回归,采用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结果 364例患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98%(357/36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0(1~113)个月,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9%、39%、27%.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基线PSA>20 nglml(HR 2.279,95%CI 1.239~4.190)、临床分期(HR 6.879,95%CI 2.480~19.083)、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1 ng/ml(HR 6.838,95%CI 4.263~10.967)和达到PSA最低值时间≤5个月(HR 0.366,95%CI 0.236~0.570)为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无进展生存时间的不良预后因素. 结论 基线PSA、临床分期、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和达到PSA最低值时间为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1996年12月至2008年3月250例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期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对其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08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3~135个月).末次随访时131例生存,105例死亡,14例失访.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1年牛存率79%,2年生存率59%,3年生存率41%.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达到PSA最低值时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时PSA速率、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为独立预后冈素.结论 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达到PSA最低值时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时的PSA速率和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为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转移性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更换抗雄药物二线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56例转移性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患者,一线内分泌治疗失败后换用比卡鲁胺50mg qd治疗43例,换用氟他胺250mg tid治疗13例,每4周随访PSA,治疗期间维持血睾酮去势水平。评价更换抗雄药物二线内分泌治疗的PSA有效率、疼痛缓解率及副反应。运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进行预后因素的分析。结果换用比卡鲁胺治疗组PSA有效率53.5%(23/43),中位有效时间9月(2~36月);换用氟他胺治疗组PSA有效率38.5%(5/13),中位有效时间7月(2—32月)。用药期间患者耐受性良好,部分患者疼痛缓解。卡方检验发现患者Gleason评分与二线内分泌治疗的效果相关(P〈0.05):而其他指标,包括年龄,抗雄药物撤退治疗,换用不同药物,一、二线内分泌治疗前的PSA值以及有效时间均与疗效无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二线内分泌治疗有无疗效是患者疾病特异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更换抗雄药物二线内分泌治疗对部分转移性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有一定疗效,特别是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二线内分泌治疗有效者,生存时间可能更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常血清PSA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前列腺癌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收治的1例正常血清PSA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讨论正常血清PSA进展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血清PSA水平一直处于正常水平,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临床分期为T4N0M0,行前列腺去势术+抗雄激素治疗,现已无进展生存15个月。结论:正常血清PSA进展期前列腺癌多系特殊病理类型的前列腺癌,预后相对较差。在进行PSA筛查时,需综合考虑f/tPSA比值;术后随诊时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有无疾病进展;治疗上除采取内分泌治疗外,必要时宜早期采用放疗及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分期为T3期前列腺癌27例,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为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治疗的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治疗时限选择为内照射前3个月加内照射后6个月,以后根据每月PSA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如果PSA持续升高,就再次启用内分泌治疗。内照射治疗是通过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经直肠超声引导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前列腺内。结果27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6~57个月,平均49个月。27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正常,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其中3例患者术后26个月PSA持续上升,经内分泌治疗3~5个月后2例下降至正常范围,1例恶化发生骨转移,PSA无进展生存率96.3%。结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与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联合应用是近年来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分期为T3期前列腺癌27例,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为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治疗的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治疗时限选择为内照射前3个月加内照射后6个月,以后根据每月PSA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如果PSA持续升高,就再次启用内分泌治疗.内照射治疗是通过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经直肠超声引导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前列腺内.结果 27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6~57个月,平均49个月.27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正常,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其中3例患者术后26个月PSA持续上升,经内分泌治疗3~5个月后2例下降至正常范围,1例恶化发生骨转移,PSA无进展生存率963%.结论 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与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联合应用是近年来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寻找预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347例,均接受最大程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其中失效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237例,接受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90例.对90例患者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2009年9月30日.将内分泌治疗前基线血清PSA、Gleason评分(GS)、临床分期、去势方案、抗雄激素药物方案、内分泌治疗过程中血清PSA最低值、达到PSA最低值时间、进展为AIPC时PSA速率(PSAV)、进展为AIPC时PSA倍增时间(PSADT)、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进展为AIPC时年龄、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前PSA作为预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是否有效的预测因素,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具有完整随访资料87例,其中有效17例(19.5%),无效70例(80.5%).至末次随访时,失效14例,仍有效3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中位有效时间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展为AIPC时PSAV(P=0.033)、进展为AIPC时PSADT(P=0.009)和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前PSA(P=0.002)为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有效性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展为AIPC时PSAV(P=0.042)和PSADT(P=0.036)为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有效性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进展为AIPC时PSAV和PSADT为预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有效性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电切结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2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结合去势后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2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TURP并去势后,根据其术后血清睾酮及PSA水平间歇性进行抗雄激素的内分泌治疗。结果:随访12~60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近期排尿通畅,3例分别于术后36、38、48个月因重新出现排尿困难而再次行TURP治疗。平均生存时间5.3年,带瘤生存3年以上者16例;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例因全身多处转移衰竭而死亡。结论:TURP结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有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延长前列腺癌细胞对雄激素的依赖时间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伽玛刀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伽玛刀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21例的临床资料.内分泌治疗采用去势加抗雄激素治疗的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所有患者放射治疗前均接受双侧睾丸切除.放疗方案,3.8~5.0 Gy/次,隔日一次,治疗次数为10 ~13次,总放疗计量38.0~ 55.0Gy.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放射治疗.17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PSA降至正常.出院后随访平均24个月(6~60个月),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2%( 16/21)和66.7%( 14/21).结论 伽玛刀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满意,副反应小,是中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断雄激素阻断法(IAD)治疗进展期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及用药周期特征。方法:178例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依据临床分期分为A(T3-4N0M0)、B(TXN1M0)和C(TXNXM1)3组。所有患者一经确诊即给予最大雄激素阻断治疗至少6个月,至PSA≤0.2μg/L后维持3个月后,暂停雄激素阻断治疗,进入间歇期(Off-Period);当PSA>4μg/L时,进入用药期(On-Period),直至PSA再次达到0.2μg/L以下停药。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年龄、初始PSA值、Gleason评分以及治疗期间每个周期的用药期及停药期时间、PSA水平及肿瘤进展时间。结果:A、B、C 3组患者初始PSA水平分别为(27.5±14.6)、(43.4±21.8)、(62.8±44.6)μg/L(P<0.01);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38.4±9.6)、(33.1±14.0)、(28.3±14.3)个月;开始治疗至出现肿瘤进展的平均时间为(37.4±6.6)、(27.4±10.2)、(16.6±4.4)个月。A组患者平均间歇期时间显著长于B组和C组,C组患者On/Off值显著大于A组,且完成的IAD周期数显著少于A组(P<0.01)。19例A组患者完成5个治疗周期。C组患者最多完成3个治疗周期即出现PSA及肿瘤进展。2例A组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B组患者6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前列腺癌转移;C组36例死亡,其中21例死于转移性前列腺癌。结论:与存在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相比,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患者采用间断雄激素阻断治疗可有效缓解肿瘤进展,减少IAD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血清睾酮并分析其对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作用,以探讨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良好治疗方法。方法: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断为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而行内分泌治疗患者52例,其中27例采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IAD组),25例给予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CAD组),连续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定期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临床症状,根据生活质量调查量表EORTC QLQ-PR25对患者生存质量数据进行记录,对两组患者分析比较其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前列腺癌进展时间、用药剂量及治疗费用、患者生活质量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IAD组与CAD组血清PSA、睾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两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药物费用IAD组与C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AD组,患者的尿路症状、治疗相关症状及性功能情况比CAD组有较好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肠道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潮症状、乳房胀痛频率以及治疗后的满意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中,血清睾酮水平检测可作为去势水平的定量指标并指导临床用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延长用药间歇期,结合血清PSA可评判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IAD治疗较之CAD治疗前列腺癌作用更好,是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有效的内分泌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比较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中比卡鲁胺与氟他胺的药物疗效及不良作用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行内分泌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136例,其中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联用比卡鲁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52例(A组);行LHRHa联用氟他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60例(B组);单纯行睾丸切除24例(C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血清PSA值、疾病进展风险、生存率、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B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0.8%(42/52)和81.7%(49/60),高于C组的70.8%(17/24);A、B组PSA平均值分别由治疗前的133.3(17.9~982.8)、142.6(20.2~1001.0)ng/ml下降到15.8(0.02~28.9)、16.1(0.07~53.8)ng/ml,较C组由治疗前的142.3(27.1~988.0)ng/ml下降到27.6(6.0~62.1)ng/ml下降得更多;A、B组生化复发率分别为34.6%(18/52)和36.7%(22/60),低于C组的58.3%(14/24);A、B组平均生化复发时间为22(5~52)和22(6~65)个月,长于C组的11(5~54)个月;A、B组病死率分别为26.9%(14/52)和31.7%(19/60),低于C组的66.7%(16/24).服用比卡鲁胺组持续用药的患者占88.5%(46/52),服用氟他胺组持续用药者占66.7%(40/60).比卡鲁胺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他胺组.结论 氟他胺和比卡鲁胺均可以有效治疗前列腺癌,降低治疗前列腺癌进展的风险;比卡鲁胺治疗前列腺癌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外科手术去势模拟内分泌治疗,研究Pim-1基因在LNCa P原位前列腺肿瘤裸鼠模型上的表达。方法:利用LNCa P细胞在BALBc裸鼠分别建立雄激素依赖、内分泌治疗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肿瘤原位动物模型,采用RT-PCR、qRT-PCR、ELISA和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Pim-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雄激素受体(AR)在3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RT-PCR结果:电泳结果显示雄激素依赖组与去势抵抗组的相对灰度比值分别为0.59±0.01和1.14±0.02,与内分泌治疗组0.62±0.0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雄激素依赖组与去势抵抗组的Pim-1△Ct值均分别为6.15±0.34和4.56±0.23,与内分泌治疗组5.11±0.2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2-△△Ct相对定量方法分析数据,内分泌治疗组和去势抵抗组Pim-1的扩增产物均较雄激素依赖组分别上调2.05倍和3.01倍;ELSIA结果:空白对照组裸鼠PSA浓度为0μg/L,雄激素依赖组和去势抵抗组均分别为(480±25)、(870±23)pg/ml,与内分泌治疗组(170±32)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雄激素依赖组Pim-1和AR的平均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017±0.002和0.032±0.009,去势抵抗组分别为0.024±0.002和0.040±0.011,内分泌治疗组均分别为0.018±0.001和0.019±0.006;雄激素依赖组和去势抵抗组的Pim-1及AR的平均光密度比值均与内分泌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m-1在祼鼠前列腺肿瘤内分泌治疗期呈现出高表达状态,对前列腺肿瘤的发展和转移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背景:大多数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的转移性激素敏感前列腺癌患者可出现去势抵抗性。若在疾病进展前予以雄激素替代治疗,或可延长其雄激素依赖性。方法:在新近确诊的转移性激素敏感前列腺癌患者中,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5ng/ml甚或更高水平者接受抗雄激素药物治疗7个月。随后对PSA水平降到4ng/ml以及更低水平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持续性或间歇性雄激素剥夺治疗;再根据患者先前是否接受过激素治疗、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