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1):1048-1051
[目的]胫骨近端截骨术联合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并探讨其在儿麻后遗症严重膝内翻畸形矫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5年8月对7例儿麻后遗症严重膝内翻畸形患者,一期均行胫骨近端截骨术,二期取内固定时,同时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结果]一期胫骨近端截骨术后均随访20~48个月,平均25.40个月。在非负重状态下,所有胫骨内翻畸形均矫正;在负重状态下,术前膝内翻角度30°~45°,平均37.10°,术后膝内翻角度8°~14°,平均11.70°,矫正角度20°~31°,平均25.4°,所有膝内翻畸形较术前有改善。截骨端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0个月。二期膝关节后外侧重建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12个月,完全伸膝位无内翻不稳;屈膝30°,Ⅰ度内翻不稳1例;屈膝30°,患侧小腿外旋较健侧增加1例。术后24个月,患膝后外侧结构的稳定性无明显改变,下肢力线恢复满意。[结论]胫骨近端截骨术可以纠正胫骨内翻畸形,改善膝内翻畸形;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稳定性;两者联合应用在儿麻后遗症严重膝内翻畸形矫正中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软组织平衡在膝内翻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效果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分析骨性关节炎膝内翻角度的组成及软组织平衡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矫正作用。方法对100例145个骨性关节炎膝内翻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准确截骨并结合软组织平衡术矫正内翻。然后测量手术前后负重位X线平片,对比截骨与软组织平衡的矫正效果。结果全部膝内翻患者术前平均内翻角度为9.2°±3.1°(5°~30°),其中软组织失衡性内翻占53.2%,胫骨骨性内翻占22.8%,胫骨平台关节面磨损及破坏占24.0%。术后测量表明,胫骨平台截骨角度平均为4.3°,占膝内翻矫正度数的27.9%;软组织平衡术矫正的平均度数为10.7°,占膝内翻矫正度数的72.1%。全部病例术前膝关节HSS评分为38分(5~57分),术后出院时评分为87分(75~90分)。结论骨性关节炎膝内翻角度的组成有两方面:(1)胫骨结构性内翻:包括胫骨近端骨性内翻和膝关节内侧关节面的磨损及胫骨平台的破坏所导致的内翻;(2)膝关节侧副韧带及软组织失衡导致的内翻。测量结果表明骨性关节炎膝内翻中软组织失衡性内翻占膝内翻角度的主要部分,对于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的关节置换,除准确的截骨外,正确的韧带松解及软组织平衡是手术矫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胫骨近端内翻畸形实施单边外固定支架矫正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胫骨近端内翻畸形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患者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矫正术,给予研究组患者单边外固定支架矫正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带架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患侧肢体缩短长度、胫骨缩短长度、患侧机械轴偏向内/外移长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胫骨近端内侧角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6/30)显著低于对照组36.7%(11/30)(P0.05)。结论胫骨近端内翻畸形实施单边外固定支架矫正的效果较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矫正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变骨段切除后骨搬移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采用骨搬移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治疗17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资料,男12例,女5例;年龄16~63岁,平均(35.2±3.1)岁;股骨骨髓炎3例,胫骨骨髓炎14例。术中均行骨髓炎病变骨段切除,环形外固定架或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载抗生素硫酸钙植入骨缺损处,骨搬移修复骨缺损。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5个月,平均(12.7±1.6)个月。17例患者中,股骨病变骨段切除3例,胫骨病变骨段切除14例;7例安装环形外固定架,10例安装单边外固定架。其中股骨安装单边外固定架;胫骨可选择环形外固定架或单边外固定架,但如病变骨段切除后骨缺损较大,考虑单边外固定架稳定性不够或无法安装时则选择环形外固定架。患者术中均植入载抗生素硫酸钙。一期截骨骨搬移8例,二期截骨骨搬移9例。骨段搬移时间2~5个月,平均(3.5±1.4)个月。搬移骨段会合后矿化时间6~14个月,平均(8.3±1.8)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9~15个月,平均(12.3±2.7)个月。外固定指数1.2~2.6个月/cm,平均(1.5±0.3)个月/cm。硫酸钙吸收时间1~2个月,平均(1.6±0.2)个月。术后出现钉道感染3例,马蹄足畸形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治疗有效率为100%。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按Paley标准评价,优良率为94.12%。膝关节活动度手术前后无差异,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高。结论骨搬移结合硫酸钙抗生素载体治疗慢性骨髓炎,既能对骨髓炎病灶进行根治性手术,又能提升临床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合并膝内翻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者行膝关节置换时膝内翻的矫正方法。方法172例(190膝)合并内翻畸形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测量膝内翻角、关节面夹角、胫骨角、胫骨内翻角及胫骨平台后倾角,其内翻角为8°~21°,参考关节面夹角、胫骨角及胫骨内翻角确定膝内翻的类型,术中根据膝内翻的类型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应的胫骨截骨及适度的软组织松解。结果出现切口感染2例(2膝),1例为急性感染,1例为迟发性感染,2例均经清创、假体取出并膝关节融合术后痊愈。术后内翻矫正157膝,仍有膝内翻33膝,内翻角3°~9°(4.8°±0.9°)。165例(182膝)获得随访,时间8~90(40±3.5)个月。末次随访时除2例感染外,余膝关节活动度为:伸直0°168膝,伸直受限<10°11膝,伸直受限11°~15°3膝;屈曲90°~130°。临床及X线检查未见明显松动迹象。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12~57(30±5.5)分提高到76~89(79.2±4.3)分。结论术前明确膝内翻的类型及构成因素,术中采取针对性操作进行适度的软组织松解及正确的截骨,是全膝关节置换膝内翻获得矫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混合外固定架与环形外固定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的轴向偏移。方法回顾观察2013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骨搬移治疗的48例胫骨骨缺损患者资料,25例采用混合外固定架治疗(混合组),23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环形组)。混合组男18例,女7例;年龄28~73岁,平均(48.64±10.55)岁;平均病程(19.44±16.41)个月;清创后平均骨缺损长度(7.48±2.39)cm。环形组男18例,女5例;年龄25~66岁,平均(47.22±9.24)岁;平均病程(18.52±10.04)个月;清创后平均骨缺损长度(7.78±2.31)cm。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残端临会合时(两骨残端间距0.5cm左右时)的轴向成角和轴向偏移发生率,以及外固定指数、骨愈合时间、针道松动发生率、骨性结果和功能结果等。结果 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32个月,平均随访(23.21±4.43)个月。术后混合组和环形组均无轴向偏移,轴向成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会合时混合组轴向偏移和轴向成角均低于环形组(P0.05)。环形组针道松动发生率高于混合组,两组外固定指数、骨愈合时间、骨性结果、功能结果和针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环形外固定架而言,混合外固定架能更好地预防胫骨骨搬移过程中轴向偏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总结择期Ilizarov外固定架辅助下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择期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辅助下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20~59岁,平均36岁。受伤原因:9例交通事故,5例高处跌落,3例砸伤,均系开放性骨折,其中GustiloⅡ型1例,GustiloⅢA型5例,GustiloⅢB型7例,GustiloⅢC型4例;左侧5例,右侧12例;骨缺损部位在胫骨上段7例,中段6例,下段4例。骨延长-骨搬移前骨缺损长度6~10cm。感染创面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约3cm×4cm~7cm×9cm。一期手术清理创面:去除感染骨段、植入骨水泥链珠或以VSD及皮瓣覆盖创面控制感染;择期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骨搬移技术通过骨段输送或加压使骨缺损修复、重建。分析各项指标如骨缺损长度、携带外固定架时间等,并对患肢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3.5个月。其中12例应用皮瓣患者术后均成活,余5例经游离植皮或换药愈合。胫骨骨段搬移或延长6~10cm,平均7cm;外固定架携带时间7~16个月,胫骨缺损均获得重建,平均11个月。根据Paley标准评价骨延长-骨搬移结果及功能,优1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择期Ilizarov外固定架辅助下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具有治疗周期短、并发症少等特点,同时重建肢体及矫正畸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3-06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27例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结果 27例术后均获得平均28(16~50)个月随访。骨搬移长度平均7.9(5~12)cm,搬移时间平均78(55~160)d,骨搬移停止至拆除外固定架时间平均180(95~220)d。出现针道感染2例,停止搬移,静点抗生素、对症处理后感染控制;出现牵张成骨区成骨不全1例,植骨后愈合;拆除外架后发生牵张成骨区骨折1例,经内固定后骨愈合;骨搬移停止后,对15例断端进行去除嵌压组织、新鲜化处理后断端骨性愈合,9例无需进一步手术,通过断端加压后骨愈合,3例加压固定3个月后无明显愈合表现,按照骨不连处理方案,应用手风琴技术处理后顺利愈合。结论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骨缺损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骨搬移过程中的环形固定器有利于畸形矫正,但患者对单边固定器有更好的耐受性。严谨的术前设计、精细的术中操作、耐心细致的术后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胫骨上端截骨外固定架治疗骨关节炎性膝内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胫骨上端截骨术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膝骨关节炎并膝内翻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对10例(12膝)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采用胫骨上端截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观察内翻矫正角度、症状及X线的变化。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5年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优良率为83.3%。结论胫骨上端截骨术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膝骨关节炎并膝内翻,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疗效确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单边轨道式延长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短缩合并近端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单边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治疗的10例肱骨短缩合并近端畸形患者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15~27岁,平均19.6岁。肱骨短缩伴近端内翻8例,伴肱骨近端内翻并后凸畸形2例;肱骨短缩6~11 cm,平均8.5 cm。上臂外侧置入半钉,安装单边外固定支架,于近端截骨后即时矫正肱骨近端畸形,中段截骨后予以缓慢延长。根据Cattaneo等制定的标准评价肢体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5~41个月(平均20个月)。延长长度5~12 cm(平均7.5 cm);肩关节外展幅度平均为160°(130°~180°),比术前(平均90°)改善。9例患者延长区成骨良好,1例因延长区成骨不良,进行了自体髂骨移植后愈合。未出现钉道深部感染、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肢体功能根据Cattaneo等的标准:8例9侧肢体为优,2例为良。结论单边轨道式延长外固定支架是治疗肱骨短缩合并近端畸形的可靠选择,掌握外固定支架安装技术,防治并发症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rthofix外固定架骨搬移术在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采用Orthofix外固定架骨搬移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术后大段骨缺损患者,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经1~3年随访,本组20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患肢功能良好,双下肢基本等长,均未出现骨折区感染及骨髓炎,无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采用Orthofix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术后大段骨缺损患者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胫骨高位截骨(HTO)联合关节镜治疗胫骨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膝内翻畸形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患者,男性7例,女性13例。纳入标准: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症状局限于膝内侧;膝关节内翻畸形,且胫骨近端内翻畸形。排除标准: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炎;外侧半月板损伤或有手术史;膝关节屈曲挛缩>10°;严重肥胖。手术方式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测量术前、目标及术后的机械胫股角(mT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关节线会聚角(JLCA),测量术前及术后的Lysholm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本组20例患者,平均年龄(55±7)岁,平均随访(11±3)个月。术后mTFA、MPTA、JLCA及力线位置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Lysholm评分与HSS评分均高于术前[67(60,75) vs. 51(46,61)(Z=-4.22,P<0.001),67(59,71)vs. 55(49,59)(Z=-3.64,P<0.001)];术后mTFA、力线位置、矫正角度及撑开高度与术前规划目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探查发现6例患者伴有内侧半月板撕裂(其中2例患者为内侧半月板后脚根部撕裂),5例存在内侧肥厚或纤维化的滑膜皱襞,4例股骨内侧髁明显骨赘增生,均予以相应处理。 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胫骨高位截骨能获得与术前力线矫正计划一致的精确性;关节镜探查时处理关节内半月板、滑膜及骨赘增生等病理性改变,改善内侧间室的局部环境,是提高胫骨高位截骨术疗效必要的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髁限制性膝关节假体在膝骨关节炎严重内翻畸形合并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12例骨性关节炎严重膝内翻畸形合并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行髁限制性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术前负重位膝内翻畸形平均34°,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为非包容性,依据AORI分型为Ⅱ、Ⅲ型,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包括膝评分和膝功能评分。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KSS膝评分和膝功能评分从术前(19.5±4.2)分、(16.2±5.4)分提高到术后(87.7±5.6)分、(85.4±8.3)分,分析术前及术后KSS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髁限制性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骨关节炎严重内翻畸形合并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术中采取适度的软组织松解及正确的截骨,针对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选用组合式金属垫块及假体延长柄,适度增加关节的限制性,可以转移力学负荷,增加假体的稳定性,最终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双平面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治疗成人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8年7月存在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行性改变伴内翻畸形且进行双平面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膝内翻畸形5.0°~19.0°,平均11.5°;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大于90°;不伴有其他关节间室病变;1例伴有外侧副韧带及前交叉韧带断裂,行韧带重建手术后二期进行开放截骨矫形术.术前膝关节症状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手术前后测量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大小,并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术后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2.5个月.截骨处至术后12~16周均获得骨性愈合.矫正角度5.5°~18.0°,平均9.5°.在随访期间内X线检查下肢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内外侧间室及髌股间室均未发现明显退变进展.手术总体效果优良率为83.3%,Lysholm评分、内翻角度变化在手术前后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平面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对中青年膝关节内翻畸形伴单间室退行性改变有良好的早、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对35例50膝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前后拍摄患侧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内翻角、FTA角、内外侧关节间隙距离及关节活动度,同时对患者进行HSS评分对比。结果对34例患者平均随访23.7个月。术后X线片示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增宽,膝关节内翻畸形基本纠正,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优良率为91.2%。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畸形患者有明显的疗效,早、中期效果较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总结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联合皮瓣、VSD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及骨外露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本科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联合皮瓣、VSD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及骨外露患者16例;小腿软组织缺损范围(4.0~6.0)cm×(3.0~4.5)cm,胫骨骨缺损长度4.5~8.0 cm,平均6 cm。先清创取出死骨块、VSD技术覆盖创面控制感染,再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使骨缺损修复,骨折愈合。参照Paley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并分析其骨折愈合时间、带外固定架时间、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0.5个月。其中11例应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修复,3例通过游离皮片移植创面愈合,2例经换药愈合,软组织修复良好。使用VSD 3~6期,平均4.8期;带外固定架时间6~18个月,平均10.3个月;骨段搬移延长4.5~8.0 cm,平均6 cm;骨折愈合时间6~15个月,平均9.8个月。根据Paley骨折愈合与功能分级评价骨搬移结果及功能,优9例,良5例,可2例。[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联合皮瓣、VSD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及骨外露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可随时调整纠正畸形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联合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技术与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4月对20例膝内翻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联合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治疗。采用Miniaci法进行冠状平面矫正的术前设计,行胫骨近端内侧弧形切口,打入3枚导针,透视确定骨圆针位置满意后,采用摆锯和截骨骨凿,至距离胫骨外侧皮质1cm处,逐步撑开内侧胫骨截骨处,至力线杆应通过胫骨髁间棘外侧1/3的位置。按截骨间隙张开程度截取同种异体股骨头骨块,植入胫骨内侧截骨间隙,采用胫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4.62±5.84)个月。VAS评分从术前的(2.48±1.8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0.63±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截骨处均达到骨性愈合。胫股角由术前(192.58±3.77)°显著矫正至末次随访时(173.62±2.43)°(P0.05),平均矫正度(10.02±4.29)°。[结论]应用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结合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治疗膝内翻合并单间室骨关节炎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内侧撑开和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种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 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68例,其中37例采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closed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CWO),31例采用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O).术后摄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髌骨高度、胫骨股骨角、内侧胫股关节间隙宽度,并行HSS和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 患者均随访24个月以上.术前、术后两组HSS和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CWO组术前胫骨平台后倾角8.57°±1.63°、术后5.03°±1.24°,OWO组术前8.71°±1.66°、术后10.10°±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CWO组术前Insall-Salvati指数0.880±0.053、术后0.820±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WO组术前0.892±0.043、术后0.897±0.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WO组术前Blackburne-Peel指数0.804±0.040、术后0.801±0.3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WO组术前0.815±0.039、术后0.766±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CWO组外翻8.06°±2.75°,OWO组外翻8.65°±1.46°.结论 膝内翻骨关节炎的内侧撑开和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有相似的手术效果,内侧撑开截骨术截骨角度更加准确.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可出现胫骨后倾减小和髌韧带短缩,内侧撑开截骨术后易出现胫骨后倾增加和髌骨至关节线距离减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单边外固定支架矫正胫骨近端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4年7月至2010年8月应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5例胫骨近端内翻畸形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18~42岁,平均32岁.胫骨平台骨折与胫骨近端骨折畸形愈合各2例,胫骨近端截骨延长后出现牵开骨痂的畸形愈合1例.术中对腓骨进行截骨,在胫骨安装外固定支架,并在胫骨近端进行截骨.术后7~10 d通过外固定支架逐渐牵开并纠正成角畸形.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5~11个月(平均8.4个月)随访.1例患者牵开处不愈合,经植骨治疗后愈合;其余4例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8个月,带架时间为4~8个月,平均6.8个月.所有腓骨截骨端均愈合,针道除并发轻微反应外无严重并发症,手术与矫正过程中未出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机械轴偏向矫正后较健侧平均外移8 mm(1~13mm).胫骨近端内侧角矫正后平均为90°(87°~92°).矫正后患侧肢体和健侧差异为-6~1 mm,胫骨和健侧长度差异为-2~3 mm.结论 单边外固定支架能够成功矫正胫骨近端内翻畸形愈合,与传统的外翻截骨内同定相比,它具有创伤小、无需植骨及截骨方法简单的优点,逐渐矫正能获得更准确的力线,同时可矫正肢体短缩、避免再次手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gradual correction of proximal tibial varus malunion with a 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 for osteogenetic distraction. Methods From July 2004 to August 2010, we treated 5 cases of proximal tibial varus malunion with a 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 They were 2 men and 3 women,with an average age of 32 years (from 18 to 42 years). Two cases were malunion afte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2 after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 and one after osteogenetic distraction. After fibular osteotomy, a tibial 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 was installed before proximal tibial osteotomy. Varus was corrected for 7 to 10 days after surgery by gradual distraction till the same alignment was obtained as the contralateral side. The external fixator was not removed until consolidation and full weight bearing. Results The follow-ups ranged from 5 to 11 months (average, 8. 4 months). Four cases got united after 3 to 6 months (average, 4. 8 months).Time for external fixator ranged from 4 to 8 months (average, 6. 8 months) . One case obtained bone union after bone grafting. All fibulas healed after osteotomy. No other complications were present except mild pin-tract problem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alateral side, the corrected malalignment deviation was laterally displaced by 8 mm on average (from 1 to 13 mm), the corrected 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was 90° on average (from 87° to 92°), the limb length discrepancy was -6 to 1 mm, and the tibial length discrepancy was - 2 to 3 mm. Conclusions Proximal tibial varus malunion can be corrected gradually and effectively by a 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 Its advantages over valgus osteotomy and internal fixation are less invasion due to simple transverse osteotomy, accurate correction not only of angulation but also of length discrepancy, and no need of bone grafting or implant remova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膝前内侧切口行关节清理术加胫骨近端高位截骨,术中取楔形髂骨块植入截骨端以矫正内翻畸形。结果:3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年,优良率83.9%。结论: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疼痛缓解及步行能力的增加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