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63套退行性腰椎滑脱(DS)的Ⅹ线正侧位和两对照组.CI(50例同龄因腰腿痛拍片而非滑脱者)、C Ⅱ(50例无腰腿痛的大学生志愿者的Ⅹ线片)作了形态学的对比分析,发现DS组椎间小关节间隙更近矢状位,下关节突靠拢(P<0.0005),下关节突长度短(P<0.0005),小关节椎弓根角大(P<0.0005)。以上特征使得DS组椎小关节对抗椎骨的前滑分力作用小,可能是引起退变滑脱的局部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腰椎崩裂和滑脱症   总被引:112,自引:0,他引:112  
腰椎崩裂和滑脱症腰椎崩裂系指腰椎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有缺损失去连接,也称峡部不连。多见于L4或L5。双侧椎弓崩裂不都伴有滑脱,如发生患椎向前滑移,则称为腰椎滑脱或又称真性滑脱。若无峡部崩裂而是椎间盘退行性或关节突骨关节病使关节突间关系改变失稳所致...  相似文献   

3.
骨性结构参数在退行性腰椎滑脱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骨性结构的异常是否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病因,及退行性改变在退行性腰椎滑脱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40例(病例组),男10例,女30例;平均年龄(61.35±9.91)岁;非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56例(对照组),男13例,女43例;平均年龄(57.27±10.00)岁。两组患者均划分为三个年龄段:45~54岁,55~65,≥66岁。在X线侧位片和腰椎CT或横断面MRI片上测量骶骨相对矢状旋转角、L5椎体相对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腰骶角、椎弓根下关节突角、小关节突面冠状位角,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各年龄段和总体的L5椎体相对倾斜角、骶骨相对矢状旋转角、腰骶角、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系数、椎弓根下关节突角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左侧及右侧小关节突面冠状位角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骨性结构的异常不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4.
腰椎小关节“肥大”“内聚”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肥大”“内聚”的解剖学实质。方法:对85套腰椎小关节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从L1至L5,上关节面内侧缘间距离(IF)和椎弓根内侧缘间距离(IP)递增,两者百分比,可以衡量小关节突肥大的程度;上位腰椎小关节及其椎板上缘的增生较下位腰椎明显,上下关节突主轴均无明显地向内侧倾斜。结论:所谓的小关节“内聚”等,实质上主要是上关节面内侧缘和椎板上缘向中线侧及内上方增生所致。  相似文献   

5.
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在退性变腰椎滑脱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34例L4/5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CT扫描片,侧位X线片上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及腰椎滑脱程度进行分析。结果: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关节突关节方向与对照组比较更偏向吴矢状位(P<0.01),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程度也更为明显(P<0.05),小关节椎弓根角更倾向于水平位(P<0.01),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程度及小关节椎弓根角与腰椎滑脱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中可能有一定的病因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下腰椎疾患的腰椎小关节角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对116例下要椎小关节角进行研究,以确定该角度与下腰椎疾患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16例患者分成四组:对照组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组61例,腰椎管狭窄症组28例,退行性腰椎滑移组7例。分别以L3,4,L4,5,L5S1做CT扫描,并将扫描图像输入计算机,分别对小关节角进行测定。结果(1)根据小关节角的大小可将小关节分成三种类型:矢状型,中间型和冠状型;(2)退行性腰椎滑移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腰骶关节突缺损3例报告程迅生摘译文章报告了3例青年女性腰骶部关节夹缺陷性异常,一例为L1双侧下关节突缺损同时伴有L5右侧下关节突和S1右侧上关节突缺损。另一例为双侧L5下关节突缺损。第三例为L5左侧下关节突缺损同时伴有椎板畸形。对包括既往文献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变化在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L4,5 DLS患者中随机选取115例作为观察组,男28例,女87例;年龄41~76岁,平均57.3岁。自体检人群(无脊柱滑脱及腰腿痛表现)中随机选取与DLS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15例作为对照组,男31例,女84例;年龄45~77岁,平均56.4岁。两组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平扫及多层面重建检查。于侧位X线片测量DLS组患者腰椎滑脱程度(Taillard指数),CT图像分别测量滑脱组及对照组L3,4、L4,5节段两侧关节突关节角并评估两组小关节不对称程度,矢状面CT重建图像测量两组L3,4、L4,5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pedicle facet angle,P?F角),对两组相应节段所测角度进行比较分析;CT横断面骨窗下对两组L4,5关节突关节进行退变程度分级并比较,且对DLS组不同退变等级之间的滑脱程度进行分析。对DLS组L4,5的关节突关节角、P?F角与滑脱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LS组L4,5均为Ⅰ度滑脱。DLS组L3,4、L4,5节段关节突关节角与对照组相应节段相比明显偏向矢状位;P?F角均较对照组大,更倾向于水平位。小关节不对称程度,L4,5节段DL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3,4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4,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LS组患者L4,5关节突关节不同退变等级之间,滑脱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LS组L4,5滑脱程度与其关节突关节角、P?F角无相关性。结论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变化(更小的关节突关节角、水平化的P?F角、小关节不对称)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病因学意义,但其作用不应被夸大;关节突关节退变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继发性改变,而腰椎滑脱加剧了小关节的退变。  相似文献   

9.
脊柱后方结构在腰椎退变疾患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脊椎后方结构在腰椎退变疾患中的作用。方法 33例退行性腰椎滑脱(DS),36例腰椎峡部不连滑脱(IS),30例腰椎间盘突出(LDH),采用X线片测量椎间盘高度比,CT片测量小关节角和小关节横径,并作组间比较。结果 与IS和LDH组相比,DS组小关节角偏矢壮位,关节横径和椎间盘高度比减少。IS参数与LDH相似。结论 小关节形态在腰椎退行性滑脱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邻近节段腰椎小关节方向探讨关节突关节倾斜度与退行性腰椎滑脱(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将2013年至2015年南方医院住院的120例L4~5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纳入LDS组,再选取120例L4~5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纳入峡部裂腰椎滑脱(lumbar isthemic spondylolisthesisat,LIS)组,对照组(lumbar spondylolisthesis-free,LS-free组)由在南方医院进行体检的120例无脊柱疾病的人组成。基于CT图像分析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在L_(2~3)、L_(3~4)、L_(4~5)和L_5S_1的节段,测量水平面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并记录年龄、身高、性别、体重等基本信息。结果峡部裂性腰椎滑脱(LIS组)各节段关节突关节角与对照组(LS-fre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行性腰椎滑脱(LDS组)各节段关节突关节角与对照组(LS-fre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的非滑脱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_(3~4)与L_(4~5)关节突关节角度线性相关(R=0.575)。结论滑脱对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无影响,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呈线性相关。退行性腰椎滑脱关节突关节角度均小于正常人,且该小于正常人群的关节突关节角度在滑脱前已经存在,为滑脱危险因素。滑脱节段关节突关节存在滑脱后形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