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间在肩关节镜下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41例,其中男12例,女29例,年龄46~71岁,患者术前均有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所有病例行肩关节镜下清理和肩峰成形术,患者术前及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评价其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个月。观察术后肩关节功能,术前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44.61±5.05)分,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评分是(78.33±6.44)分(t=22.70,P0.01)。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肩关节清理和肩峰下成形术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可取得良好的早期手术效果,同时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附加大结节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5采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附加大结节成形术治疗存在肱骨大结节骨性改变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23例。结果23例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7个月。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81.7±4.7)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功能、运动范围、解剖4个方面的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附加大结节成形术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肩峰成形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AIS)的疗效。方法 将60例Ⅱ型S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肩关节镜下采用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30例)和常规组(肩关节镜下采用常规前肩峰成形术治疗,30例)。记录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UCLA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肩关节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两组UCLA评分、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 0. 01),且改良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 0. 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可有效改善Ⅱ型SAIS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缓解疼痛,有利于提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及其合并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28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及其合并症患者。末次随访时,采用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VAS评分对患侧肩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24个月。1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术后患肢残留疼痛及功能障碍,其他患者术后患肢疼痛症状缓解、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往往合并其他肩关节疾患,术前需要明确诊断,术中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同时治疗其合并症,才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数字技术辅助关节镜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3-12采用数字技术辅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的60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术前在肩关节三维影像上模拟肩关节镜手术中需要磨除的引起撞击的肩峰骨质部分,术中依据术前模拟的情况磨除相应骨质进行肩峰成形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一期愈合。术后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60例均获得24~48(36.2±7.4)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按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2.0±3.8)分,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70,P0.001)。术后12个月肩关节疼痛VAS评分为(1.2±0.9)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43,P0.001)。结论数字技术辅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可以真正做到肩峰成形的个性化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精确度高、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通过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征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征32例。结果32例获得随访16-20个月。术前Constant评分平均38.4分,UCLA评分平均13.4分;术后Constant评分平均89.9分,UCLA评分平均33.2分。术后与术前相比,在疼痛、活动范围、屈肘、肌力及功能恢复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通过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征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肩关节镜下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5例肩关节单方向不稳定致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锚钉进行肩关节镜下手术。结果本组获平均14个月的随访。肩关节功能术前和术后依据Neer评分系统分别为(76.2±3.6)、(90.0±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肩关节镜手术能有效治疗单方向不稳致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肱骨大结节成形术治疗非出口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将46例(46肩)非出口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A组(26例)采用单纯肩峰下减压成形手术,B组(20例)行肩峰成形的同时附加肱骨大结节成形术,术后采用UCLA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评分)评价2组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46例患者术后1 a复查,B组UCLA评分(36.24±2.53)分,显著优于A组(29.82±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出口部位撞击综合征患者,肩峰下减压成形附加肱骨大结节成形术,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丰钰 《护理学杂志》2012,27(22):46-48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 对18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积极配合手术.结果 手术顺利进行,手术时间1.0~2.0 h,平均1.5 h,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平均3.5 d出院.随访3~12个月,平均6.3个月,患者均对手术满意.结论 手术室护士正确掌握肩关节镜的操作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各项仪器设备的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肩峰撞击征合并肩袖损伤的关节镜下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及肩袖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初始,我院对11例肩峰撞击征并肩袖损伤行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部分行肩袖修复术,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21~57岁,平均40岁,8例无外伤史,3例有外伤史。患者均有肩关节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受限、上举困难、疼痛反射弧阳性、撞击注射试验阳性,Neer征阳性;5例有患侧卧位痛。X线提示肱骨大结节骨赘9例和肩峰骨刺2例,A—H间隙距离变小,小于1.0cm8例、小于0.5cm3例。MRI扫描均示肩袖结构T1为强信号,如关节积液T2相强信号。关节镜检查可见肩袖大撕裂(30~50mm)4例,中撕裂(10~30mm)5例,小撕裂(小于10mm)2例。行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成形术,其中8例行缝合锚钉肩袖修复术。分别在术前及最终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22.5个月(13~34个月)。患者手术前平均ASES评分为62.4分(47~76分),VAS评分平均为5.8分(3~8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66.7分(42~79分),平均外展35.5°(30°~50°),平均外旋为28.4°(0°~45°);终末随访时平均ASES评分为94.6分(79~100分),其中VAS评分为0.6分(0~2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3.6分(77~100分),肩关节外展160°(80°~180°),平均外旋30.2°(20°~55°)。8例患者冈上、下肌萎缩恢复,ASES评分优良率为81.8%,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为90.9%。术后各项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ASES:P〈0.001,t一12.324;VAS:P〈0.001,t=14.765;外展:P〈0.001,t=15.236;外旋:P〈0.01,t=7.967;Constant—Murley:P〈0.001,t=16.647)。结论a)肩峰撞击征、肩袖损伤是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b)对肩袖单纯修复是不够的,必须同时解决撞击因素;c)不宜将肩峰切除过多,以免发生骨折;d)尽管镜下手术技术难度较大,但镜下视野广、创伤小、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功能可以得到很好恢复,故镜下进行肩袖损伤、肩峰成形等手术应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1.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脱位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锁骨钩钢板分别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46例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222例。其中男348例,女120例;年龄21~80岁,平均45.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h-15d,平均30.8h。所有患者受伤前肩关节活动正常。根据Karlsson评定标准,将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者归为正常组、肩关节功能差者为异常组,对两组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和上举进行比较,总结钢板钩撞击肩峰、肩峰下骨质磨损、肩锁关节炎、锁骨应力骨折、肩锁关节向下半脱位、脱钩和断钩的情况。结果:468例均获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12.5个月。按照Karlsson评定标准,优308例,良76例,差84例。两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和上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患者中,41例(8.76%)钢板钩撞击肩峰或位置不佳,12例(2.56%)肩峰下骨质磨损或肩峰下滑囊炎,10例(2.14%)肩锁关节炎和锻炼太晚引起肩痛不适,7例(1.50%)锁骨应力性骨折或钢板内侧端翘起,6例(1.28%)肩锁关节向下半脱位,5例(1.07%)脱钩,3例(0.64%)断钩。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Tossym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较好方法,术中正确放置钢板钩的位置、适当将钢板钩预弯、修复肩锁关节周围纤维结构以及合理功能锻炼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Magnuson法与Bankart法手术治疗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Magnuson法和Bankart法手术治疗的43例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agnuson组21例、Bankart组22例。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的差异,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评价术前,术后6、12个月的肩关节功能。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5.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再次出现肩关节脱位。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Bankart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于Magnuson组(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Bankart法较Magnuson法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但两种术式对肩关节功能的远期改善程度似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肩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和NeerⅣ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从2005年9月~2010年10月,本组收治了33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患者,男14例,女19例;年龄62~80岁,平均73.7岁;左侧11例,右侧22例,NeerⅢ13例,NeerⅣ20例,行LINK半肩假体置换治疗。术后应用改良的半肩关节置换评分系统(scoring system-modification for hemiarthroplasty,SSMH)评分和美国肩肘医师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 Score,ASE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3例患者中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55个月,平均28个月。SSMH评分术后1周平均评分14.5分,末次随访(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6个月)平均评分25.6分,ASES评分术后1周平均评分45分,末次随访平均为84分。结论半肩关节置换是一种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肩袖重建方式、假体与关节盂吻合度、术后功能锻炼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治疗髁间窝撞击综合征致膝关节疼痛及伸直功能受限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09年7月行关节镜下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治疗45例骨关节炎并伴有髁间窝撞击综合征患者,男15例,女30例;年龄46~67岁,平均56.6岁。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膝关节伸直功能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下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治疗髁间窝撞击综合征所致膝关节疼痛及伸直功能受限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非打结型与打结型缝合锚钉对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Bankart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44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Bankart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下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非打结组(可吸收非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20例)和打结组(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24例)。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对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4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非打结组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外展90°时外旋角度分别为(163±9)°和(170±4)°、(58±14)°和(90±6)°,术后外展90°时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8±6)°;术前和终末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7.4±3.7)分和(94.3±2.6)分、(78.1±4.6)分和(93.9±3.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打结组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外展90°时外旋角度分别为(162±8)°和(170±6)°、(61±13)°和(91±6)°,术后外展90°时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5±3)°;术前和终末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5.8±2.9)分和(95.1±3.7)分、(76.2±5.9)分和(92.8±5.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再脱位,均重返伤前工作岗位。结论肩关节镜下Bankart重建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有效方法,非打结型和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Bankart损伤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360°关节囊松解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苏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患者2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5例,所有患者术前排除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症、肩部肿瘤等病变,排除肩部手术、创伤、外固定等继发性肩关节僵硬。手术方法为肩关节镜下360°关节囊松解,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估,并且评估患侧及健侧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计量资料术前术后各不同时间点结果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中获得随访20例,平均年龄(58±10)岁,随访率86.7%。随访时间为24~79个月,平均(46±18)个月。术前患者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52.1±5.5),术前VAS评分为9(8,9)。术后3个月患者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0.2±1.3),VAS评分为1(1,2),二者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统计值分别为(t=38,P<0.05)(t=-4.0,P<0.01)。术后12个月患者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2.2±1.1)分,VAS评分为0(0,1),二者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5.2,P < 0.05;t =-3.7,P < 0.01)。术后24个月患者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2.4±0.9)分,VAS评分为0(0,1),二者与术后12个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统计值分别为(t=0.8,P>0.05)(t=-1.4,P > 0.05)。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较术前亦明显改善。 结论关节镜下360°关节囊松解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具有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应用缝合桥双排固定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间应用关节镜下缝合桥双排固定技术治疗的44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的术后效果(男22例,女22例,术时平均52.3岁).关节镜下将撕裂按大小分组.分别测定患者术前术后休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医生评分(ASES).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9.7个月,随访率100%.本组病例小撕裂14例(31.8%),中撕裂21例(47.7%),大撕裂5例(11.4%)和巨大撕裂4例(9.1%).休息时VAS评分从术前(6.4±3.4)分降到随访时(0.7±1.5)分,活动时VAS评分从术前的(7.9±2.1)分降到随访时(1.8±1.8)分.手术前后的关节活动度有统计学差异(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的Z值分别为4.789,4.450和4.454,P〈0.01).UCLA评分由术前的(15.3±4.9)分增加到随访时(30.7±4.0)分;ASES评分由术前的(30.5±17.8)分增加到随访时(84.2±12.6)分,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759和5.760,P〈0.01).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是93%,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缝合桥双排固定是一种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临床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3~2006年对14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男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1岁。左肩5例,右肩9例,涉及优势侧9例。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8例行B超检查,8例行MRI检查。全部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4例行肩峰成形术,6例行肩袖修复术。分别在术前和最终随访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5年,平均32个月,手术前、后平均UCLA评分分别为(13.3±3.9)和(32.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86,P0.01)。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2.3±0.7)和(8.7±1.3)分(t=-17.198,P0.01),功能评分平均为(4.0±1.6)和(8.7±1.5)分(t=-6.600,P0.01),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为(3.1±1.8)和(4.9±0.3)分(t=-3.617,P0.01),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3.9±0.5)和(4.6±0.5)分(t=-5.078,P0.01),优7例,良7例。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有许多优点,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为16例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患者行关节镜下冈上肌肌腱钙化灶清除术,术前及术后第3、6、12、18个月随访,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s,ASES)、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s,CM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手术疗效,记录患者恢复功能锻炼的时间。结果:16例患者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20.4±1.7)个月。ASES评分由术前的(48.32±9.45)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89.15±4.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5,P0.01);CMS评分由术前的(54.69±7.2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5.34±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8,P0.05);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8.26±1.37)分减少至末次随访的(2.13±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9,P0.01)。16例患者平均于术后(16.9±2.4)d恢复正常肩关节活动,术后肩部症状改善明显,关节活动度较前明显增加。结论:关节镜治疗保守无效的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康复快、病灶清除彻底的优点,早期随访结果满意,是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肩关节部位常见疾病,该病与肩周炎等疾病病因不同、临床症状相近,治疗方式和愈后差异较大,临床上常易混淆。Neer于1972年通过尸体研究,并首次提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概念,将其从肩周炎疾病中独立出来。Neer将该病按病理学分为三期,Ⅰ期Ⅱ期大多采用保守治疗,如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封闭等大多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对于Ⅲ期或Ⅰ期Ⅱ期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多采用手术治疗,随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方式由之前neer提出的肩峰成形术渐渐被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术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