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单纯盂唇修复与肌腱切断及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单纯ⅡC型上盂唇前后(superior labrum from anterior to posterior,SLAP)损伤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确诊为单纯ⅡC型SLAP损伤的中年患者22例,且所有患者均为单侧损伤,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设盂唇单纯修复术组为对照组(n=11);肌腱切断及固定组为观察组(n=11)。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肩关节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ale,ASE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肩关节UCLA功能评分与A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年单纯ⅡC型SLAP损伤,肌腱固定组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单纯盂唇修复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切断髂腰肌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切断髂腰肌治疗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方法:(1)选取本院解剖学教研室成年尸体标本4具,共8条完整髂腰肌标本,观察其腹股沟韧带下方部分的大体形态,肌、腱比例及切断前后显露的范围.(2)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13例,其中7例保留髂腰肌的完整性(Ⅰ组),6例切断髂腰肌(Ⅱ组),分别于术后1月、2月及6月评估屈髋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髂腰肌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为肌、腱混杂结构,腱、肌比例平均1∶4.1,切断髂腰肌后显露范围明显扩大.(2)术后1个月Ⅱ组屈髋肌力较Ⅰ组差(P<0.01);术后2个月两组肌力均恢复至4级以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屈髋肌力基本恢复正常.除1例髂腰肌切断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其余患者无并发症.结论:切断髂腰肌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是短暂而有限的;使用髂腹股沟入路处理髋臼骨折时,切断髂腰肌有利于骨折的显露及复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开放手术与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因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3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开放手术组13例和肩关节镜组17例.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简明肩关节评分(SST)问卷调查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病人术后获得随访7~27个月.2组病人术后6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2组术后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前屈、外展功能和SST问卷肯定答案个数方面肩关节镜组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P<0.01).结论:肩关节镜下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可以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且具有微创、安全、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颈髓损伤后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后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颈髓损伤患者45例(完全性损伤33例,不完全性损伤12例),对照病例15例。动态检测血压、心率,血清钠、钾、钙,尿量及24h尿钠排出量。结果42例患者出现低钠及低钙血症,其中FrankleA级33例全部出现,发生率100%。42例颈髓损伤患者的血压99.96±7.74/63.58±5.74mmHg,心率64.33±5.63次/分;血钠浓度127.57±8.46mmol/l,血钙2.08±0.06mmol/l;24h尿量3671.78±702.01ml,24h尿钠排出量487.02±80.59mmol/l。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完全性颈髓损伤与不完全性损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后极为常见的并发症,机体内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而导致的稀释性低钠血症可能是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肩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肩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32例进行运动康复训练,随机分成小强度组(16例)和大强度组(16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常规康复训练流程进行运动康复,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3次、治疗第10次及出院后3个月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定肩关节的疼痛程度,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系统(简称CS评分)评定肩关节整体功能。分析小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肩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 小强度组患者CS评分量表中疼痛评分、日常生活及肌力评分高于大强度组患者,而小强度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大强度组患者(P?< 0.05)。小强度组患者与大强度患者组各项指标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与C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治疗前后肩关节前屈、外展评分与CS评分始终呈正相关(P?<0.05)。结论 小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在肩关节镜术后关节整体功能修复中效果更佳。小强度运动康复训练无创伤,无需特殊设备,患者容易掌握运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Sox9基因在终板软骨细胞退变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退变模型,并探讨Sox9基因在终板软骨细胞自然退变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取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酶消化及自然传代法分离培养大鼠终板软骨细胞,建立体外终板软骨细胞培养模型.采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HE、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该模型进行鉴定.RT-PCR检测各代细胞中Sox9、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终板软骨细胞表达特征性Ⅱ型胶原,其生长情况及细胞表型类似于关节软骨,细胞传至4、5代后表现出细胞形态呈梭形、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等退变的特征.与原代相比,Sex9基因mRNA在4、5代终板软骨细胞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受其调控的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也相应降低,两者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912,P<0.05).结论 终板软骨细胞自然退变模型成功建立,为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细胞学基础.Sox9基因与终板软骨细胞自然退变存在明显关联,Sox9基因的表达下降可抑制软骨终板细胞的增殖及基质合成,从而促进或诱发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VEGF和VEGFR在终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理。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VEGF和VEGFR在37例颈椎病及11例正常椎体软骨终板中的表达,并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VEGF在正常终板软骨细胞表达的阳性率为90.9%,与颈椎病终板软骨细胞表达的阳性率(40.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VEGF在正常的终板软骨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变的终板软骨。VEGFR在正常的终板软骨细胞表达的阳性细胞率为72.7%,与颈椎病终板软骨细胞表达阳性细胞率(37.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椎体软骨终板的退变过程中VEGF和VEGFR的表达发生明显的变化,终板软骨细胞VEGF分泌的减少导致终板血管芽的维持不足。VEGF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形成和发展,表明细胞因子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中可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调节细胞因子VEGF在终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可能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共施行盘状半月板手术22例,其中部分切除成形术14例,次全切除术6例,完全切除术2例。结果:平均随访10月,效果优良者18例(优良率81.8%),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行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能保留部分半月板的优点,是目前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振伟  黄德刚  周功  刘涛  陈辉 《安徽医学》2016,37(7):860-862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术在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的效果。方法 将2007年6月至2015年10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皮穿针内固定组(18例)和闭合复位外固定组(1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3~96个月。经皮穿针内固定术:18例疼痛均消失,平均肩关节伸屈从42°增至171°,平均旋转度从32°增至86°,均有明显改善(P < 0.05)。闭合复位外固定术:16例疼痛均消失,平均肩关节伸屈从40°增至167°,平均旋转度从35°增至84°,均有明显改善(P < 0.05)。两种治疗方法在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伸屈功能和旋转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提高肩关节外展方面,经皮穿针内固定术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的临床效果,尤其是远期效果,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  相似文献   
10.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的治疗优点及疗效.方法:对35例下位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复位,术中不能完全复位者行伤椎椎体次全切除后复位,同时行自体骨植骨和/或钛网、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完全复位,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12月~3 a,平均随访14个月,术后1~5月植骨融合(平均3.2月),随访时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结论: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充分减压、复位、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更重要的是可重建颈椎的即刻稳定性,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