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超声检查在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超声检测技术在腓骨肌 (皮 )瓣修复下颌骨缺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9例腓骨肌 (皮 )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 ,术前彩超检查以确定腓动脉是否单独存在 ,带皮瓣修复者 ,将腓动脉皮支体表定位。单纯腓骨瓣转移者 ,术后超声多普勒听诊仪检测移植瓣动脉的血流情况。结果  9例腓动脉均单独存在 ,术后腓骨瓣及所带皮瓣全部存活。彩超检查确定腓动脉皮支的位置及数量 ,便于所带皮瓣的术前设计和术中操作 ;超声多普勒听诊检查结果准确地反映了移植瓣动脉的血流状态。结论 超声检查在腓骨肌 (皮 )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前观察腓血管的结构 ,术后监测组织瓣的存活性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颌面部移植组织瓣供受区血管质量中的价值 ,为指导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拟行移植组织瓣修复的 64例患者常规行组织瓣血管的检测 ,观察记录血管形态、血流频谱形态及彩色血流充盈情况 ,根据临床需要加测血管长度及其距体表深度等 ,并和术中所见对照。结果 :超声探测 64例 110条移植组织瓣血管 ,手术证实符合率 10 0 %。其中有 3条血管变异 ,1条血管先天缺如 ,术中测量 38条血管内径均与超声检测结果吻合或接近。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移植组织瓣血管是目前了解组织瓣以及供受区血管质量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行口腔颌面部缺损组织重建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2004年10月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重建的82例患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组织瓣的类型、修复部位、受区血管、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臂皮瓣、腓骨瓣和腹直肌瓣为我科目前应用的行口腔颌面部重建的游离组织瓣,其中前臂皮瓣52例,腓骨皮瓣22例,腹直肌瓣8例;舌部缺损49例,颊部缺损5例,下颌缺损22例,腭部缺损6例;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为97.6%(80/82),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为4.9%(4/82),抢救成功率为50%(2/4);受区并发症发生率为11%(9/82)。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且优于传统的带蒂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部重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放射治疗对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5月至2005年3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由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1007例患者的1066块头颈部游离瓣移植术,分别统计全部患者及术前放疗组和术前未放疗组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在游离瓣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1007例患者中,146例共计170块游离瓣有术前放射治疗史(放疗组),861例共计896块游离瓣无术前放疗史(未放疗组),放疗组游离瓣的成功率为97.6%,未放疗组游离瓣的成功率为98.4%,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4%,未放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未放疗组有2例严重的供区并发症外,两组其余的并发症均不严重,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术前放射治疗并非是影响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成活的重要因素,正确选择游离瓣供区和受区血管,可靠的血管吻合技术,认真做好术前和术后处理,有助于减少游离瓣移植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CT检测术后咽后壁瓣瓣宽的收缩率。方法:20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行改良咽后壁瓣转移修复术,术前测量瓣宽,术后6~12个月应用CT及其Aw4.1重建软件测量瓣宽,计算瓣宽的收缩率。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0例患者术后咽后壁瓣整体瓣宽的收缩率为36.7%~67.2%.平均52.3%;前段瓣宽的收缩率为29.2%~62.3%,平均44.4%;中段瓣宽的收缩率为47.5%~72.5%.平均62.7%;后段瓣宽的收缩率为29.2%-64.2%,平均45.9%。前后两段瓣宽的收缩率小于中段瓣宽的收缩率(P〈0.01)。结论:应用CT及其重建软件能精确测量咽后壁瓣的瓣宽,并计算瓣宽术后的收缩率,可以辅助术前咽后壁瓣的设计,提高手术疗效,弥补了其他检测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血管化腓骨肌皮瓣制备前及制备中发现的腓动脉变异情况,探讨大型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制备前选择性使用CT血管造影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单中心近10年经CTA或术中发现的各类腓动脉变异情况,分析不同腓动脉血管的分类及分布情况。结果 在683例计划腓骨瓣手术患者中,16例(19侧)发现小腿腓动脉异常,其中3例为双侧腓动脉变异。在2侧小腿中发现ⅢC型变异(腓大动脉变异型),而大多数变异(13侧小腿)为ⅢA型(胫后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失型);4侧小腿为新ⅢD型(胫、腓动脉低分叉型)。术前多普勒超声及体格检查仅发现2侧小腿血管异常。这些患者中,6例因制备腓骨瓣术中发现变异(术前仅做了超声及体格检查),其中3例继续切取腓骨瓣,并采用动脉血管桥接的方法以延长腓动脉,其中1例术后出现小腿局部组织缺血、比目鱼肌部分坏死和跛行。结论 为确保腓骨瓣制备后的下肢供区安全,倡导选择性地在制备长段复杂性腓骨瓣手术前进行CTA检查,而不是单纯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7.
该文旨在介绍以面动脉为蒂的颊肌黏膜瓣(FAMM)重建口底癌术后组织缺损的经验,评估手术的可靠性、相关并发症及功能结果。方法:对1997—2006年间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未出现组织瓣完全坏死病例,15例发生组织瓣部分坏死,其中2例又行修整术;8例出现并发症,4例行修整术。患者的进食(85%)及语言(93%)恢复良好,83%的患者牙缺损修复成功。  相似文献   

8.
舌癌cNO患者哨位淋巴结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舌癌哨位淋巴结(sentinel node,SN)检测的理想方法,比较术前核素扫描+术中亚甲蓝示踪法和术中γ探头检测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术前核素扫描+术中亚甲蓝示踪法(A组)和术中γ探头检测法(B组),对临床NO(clinically NO,cNO)舌癌患者各20例进行SN检测,以颈清扫标本常规病理检查及随访中淋巴结复发与否为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检测SN的有效性;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结果:A组SN检出率为100%(20/20),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5%(5/20),SN活检评价颈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为95%(19/20),假阴性1例,阴性预测值均为94%(15/16)。B组SN检出率为95%(19/20),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5%(3/20),SN活检评价颈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为84%(16/19),假阴性3例,假阴性率为16%(3/19)。2组SN检出率、阴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舌癌SN检测方法中,术中γ探头检测法并不优于术前核素扫描+术中亚甲蓝示踪法,后者简便易行,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骨肌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超声监测血供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技术对骨肌瓣(髂骨,腓骨)重建下颌骨术后的 血供进行观察,探讨该技术在术后观察血供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骨肌瓣(髂骨3例,腓骨12例)重建下颌骨的病例,术后均采用超声多普勒听诊器检测移植骨肌瓣动静脉的血供,其中4例腓骨肌皮瓣作为对照观察。结果:15例骨肌瓣全部存活,带皮瓣4例色泽良好,15例移植骨肌瓣动静脉超声多普勒听诊正常,部分病例术后2周彩超,同位素扫描结果移植骨生长良好。结论:超声检测技术在骨肌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血供的监测中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具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文文摘     
《口腔生物医学》2014,(3):162-166
1.线粒体基因7.4 kbp大片段缺失突变与侵袭性牙周炎的关系研究/郭园…//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30(1).-99-102 选取20例AgP患者(AgP组)和20例牙周健康者(对照组),收集外周血及牙周翻瓣术及牙冠延长术中切取的牙龈组织,同时收集10例慢性牙周炎者(CP组)牙周翻瓣术中切取的组织。采用长距离 PCR方法检测血样本和牙龈组织样本中 mtDNA 7.4 kbp 大片段缺失,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AgP组20例牙龈组织中1例存在 mtDNA 7.4 kbp 大片段缺失,AgP组2例组织和 CP 组1例组织中检测到目前尚未报告过的 mtDNA 5537 bp 大片段缺失突变。所有血样和对照者牙龈组织中均未检测到大片段缺失突变。结论:AgP患者牙龈组织中存在 mtDNA 7.4 kbp大片段缺失,发现一种新的 mtDNA 5537 bp大片段缺失突变。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胸大肌皮瓣修复颅颌面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胸大肌皮瓣修复不同部位和类型颅颌面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传统的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颊、面下部、舌、口底等部位缺损354例;带蒂双叶胸大肌皮瓣修复面颊部洞穿性缺损7例;带蒂肋骨胸大肌皮瓣修复舌、口底、下颌骨复合性缺损2例;带蒂胸大肌筋膜瓣修复舌、口底缺损15例;游离胸大肌皮瓣修复颅底、上颌骨、颧面部缺损4例,胸肩峰动静脉分别与颌外动脉、颈外静脉或面总静脉吻合。结果带蒂胸大肌皮瓣完全成活338例,3例完全坏死,4例部份坏死。带蒂双叶胸大肌皮瓣6例完全成活,1例完全坏死。带蒂肋骨胸大肌皮瓣及游离胸大肌皮瓣全部成活。带蒂胸大肌筋膜瓣完全成活,肌瓣表面在术后3~4个月出现黏膜化,但其中2例肌瓣表面在术后3个月时仍有大量肉芽组织增生,彻底清创后方黏膜化。结论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组织缺损应选用不同种类的胸大肌皮瓣修复,其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扩大了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FSF)修复颊癌术后颊黏膜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3例颊黏膜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后颊黏膜组织缺损,用FSF修复。本组病例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58.5岁;T2N0M0期7例,T3N0M0期6例。皮瓣大小为4.0 cm×8.0 cm~5.0 cm×10.0 cm。结果: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颊黏膜缺损手术成功率92.3%(12/13)。全部病例经12~24个月复查,受区功能正常,供区外形良好,有1例颈部肿瘤复发。结论:FSF适用于修复中型颊黏膜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术后颊部大范围洞穿性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2年2月施行的17例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切除后颊部黏膜和皮肤巨大洞穿性缺损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伴晚期口腔癌切除后的颊部软硬组织巨大洞穿性缺损,修复口腔衬里的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大小为10 cm×8 cm~14 cm×10 cm,修复外部缺损的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大小为15 cm×8 cm~25 cm×10 cm。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4个月,9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带瘤生存,6例死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应用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复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术后颊部大范围洞穿性缺损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方法,对于再次手术,以及放疗后病例,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游离皮瓣等其他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数字化导板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大连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肿瘤病区收治的下颌骨肿瘤需手术切除病灶并行腓骨肌皮瓣修复缺损的患者6例,其中成釉细胞瘤3例、多房角化囊肿1例、鳞状细胞癌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下颌骨及左侧腓骨的三维CT扫描,并建立下颌骨及腓骨三维模型,使用3D数字化打印技术制作下颌骨截骨导板、腓骨截骨及塑形导板,术前进行重建钛板的预成型。所有手术均由分工明确的相同2名医生操作,术中使用截骨导板截除下颌骨肿瘤和应用截骨、塑形导板塑造腓骨,指导手术完成。 结果 所有病例全部手术成功,病灶组织按计划准确切除,术中腓骨肌皮瓣制备准确,术后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面部外型恢复理想,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应用数字化截骨及塑形导板可简化手术过程、节省手术时间,使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明显降低,并能达到精确修复,提高血管化腓骨肌瓣修复颌骨缺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近颅段的外科根治中术前应用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的价值。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2月,对10例术前成功耐受暂时性球囊阻断(TBO)试验的头颈部肿瘤侵犯高位颈动脉患者,行颈内动脉永久球囊阻断(PBO),并于PBO术后2~14d内行颅颌联合根治术(3例)、颅外扩大根治术(7例);术后缺损区行远位或邻近组织瓣修复,其中游离背阔肌皮瓣4例、带蒂胸大肌皮瓣3例、颞肌筋膜组织瓣1例、邻近组织瓣2例。结果:10例患者术前均成功耐受TBO,其残端动脉压(SP)≥50mmHg,均值为61.4mmHg。10例患者行颈内动脉PBO术后,1例于阻断后24h内出现脑梗死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患者于阻断后24~48h内出现短暂脑缺血症状;其余7例患者阻断后均无脑供血不足表现。10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所有移植组织瓣移植均存活,伤口一期愈合。10例患者手术后非阻断侧上、下肢体肌力评价9例均为5级;另1例上肢为4级,下肢为5级。10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无颅神经症状。结论:对于头颈肿瘤累及高位颈动脉的患者,采用颈内动脉颅内段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出血,而且能简化手术,降低风险,并安全地实施肿瘤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6.
多种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2种组织瓣整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技术特点及适应症。方法:对68例口腔颌面部大、中型组织缺损的患者,立即用带蒂肌皮瓣和游离组织瓣进行舌、口底、面颊部、腮腺区等部位的修复重建,并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54块带蒂肌皮瓣成功率为96.3%(52/54),使用最多的是胸大肌皮瓣;17块游离组织瓣成功率为88.3%(15/17),使用最多的是前臂游离皮瓣。所用各类组织瓣修复效果良好。结论:用组织瓣立即整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可及时恢复口腔颌面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带蒂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1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几种带蒂肌 (皮 )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适应症。方法 :对1995 .1.-2 0 0 3 .9.间采用带蒂肌 (皮 )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 12 3例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 ,包括受区缺损情况、组织瓣的类型、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多方面。结果 :12 3例中 12 0例为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同期修复 ,3例为放射性颌骨坏死缺损的修复。 12 2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1例在术后第 2d死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导致的失血性休克。胸大肌皮瓣 ( 4 0例 )、胸锁乳突肌皮瓣 ( 3 7例 )和颈阔肌皮瓣 ( 3 5例 )为最多采用的组织瓣 ,占全部带蒂组织瓣的 91% ( 112 /12 3 )。移植成功率为 92 .6% ( 113 /12 2 ) ,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 1%。结论 :带蒂肌 (皮 )瓣可以较好地修复口腔颌面部的组织缺损 ,应根据缺损的组织量、部位、缺损范围和全身情况选用不同的带蒂组织瓣  相似文献   

18.
Reconstructiv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ons often find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soft tissue even when a myocutaneous flap has been previously placed.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technique, and results of 32 "walk-up" muscle flaps derived from existing myocutaneous flaps. The anastomotic vascular ingrowth at the original myocutaneous flap's distal end permits its proximal detachment and axial vessel ligation to rotate the proximal two thirds to a tissue-deficient site. In our exper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ami, these flaps have been predictable (97% viable transfer rate), have provided vascular soft tissue in deficient areas, and have been skin grafted at their surface to increase oral lining or skin cover, among several other us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横向颈阔肌肌皮瓣和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颊黏膜癌术后缺损的可靠性。方法:27例颊黏膜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后组织缺损,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15例,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12例。男19例,女8例;年龄38~74岁,平均56.4岁;T1NOM0期6例,T2N0M0期19例,T3N0M0期2例。皮瓣大小为4.0cm×8.0cm。5.0cm×11.0cm。结果:颈阔肌肌皮瓣存活13例,3例小部分坏死,成功率为86.7%(13/15),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成功率为91.7%(11/12)。全部病例经6—24个月复查,受区功能正常,供区外形良好。局部复发1例,颈部复发2例。结论:颈阔肌肌皮瓣和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均适于颊黏膜中、小型缺损修复。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可能比颈阔肌肌皮瓣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2年2月-2013年6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进行了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1 185例(1 212块皮瓣)。记录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缺损部位、皮瓣的面积及类型、受区血管的处理方法、供区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 1 212块皮瓣成活1 176块,坏死36块,成活率97.0%。皮瓣供区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股前外侧肌皮瓣重建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的缺损后,90%以上的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功能恢复及美观效果。吻合1根静脉与吻合2根静脉相比,可以显著地缩短显微操作时间(P=0.000 3)。2组的静脉危象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及静脉危象导致的皮瓣坏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股前外侧肌皮瓣组织供应量大,可满足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缺损的修复要求。股前外侧肌皮瓣比其他游离皮瓣,更适合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应作为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