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抚触按摩对促进早产儿排便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抚触按摩对促进早产儿排便的效果。方法 选择26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实验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对实验组实施抚触按摩排便法而对照组用传统的灌肠排便法。结果两组早产儿所用时间及排便成功率差异无显性,而在大便重量、心率及经皮氧饱和度变化、哭吵例数和粪隐血实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性。、结论抚触按摩法可有效促进早产儿排便,提高舒适性、减少哭吵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排便障碍主要表现是便秘和排便困难 ,女性多见。1 排便障碍的概念排便障碍主要表现是便秘和排便困难。①便秘的定义是 2~ 3日或数日排便 1次 ,粪便干硬。②排便困难的定义是排便费力 ,排便时间长 ,粪便难以排净 ,仍有残便感。便秘为主症的常并有排便困难 ;排便困难为主症的也常并有便秘。排便障碍的患者随着病史延长便秘和排便困难也逐渐加重。2 排便障碍病因学分类2 .1 按病理、生理分类 器质性 ;功能性 ;肠外症候性 ;药物性。2 .2 按大肠肛管和盆底部位分类 结肠性 ;直肠肛管性 ;盆底性。按大肠肛管盆底分类有利于大肠肛门学科重视…  相似文献   

3.
排便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直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排便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直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3例SCI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排便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直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首次排便时间、伤后1个月每次排便所需时间和Barthe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CI患者进行系统排便康复训练,可促进直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体位排便对正常人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8例正常人平卧位、半卧位及坐位排便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变化和排便易骓度作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体位排便的便前和便后动作均可使血压上升,心率增快,坐位时的改变尤为明显,坐位排便的摒气次数及排便动作时间明显少于平卧位和半卧位。排便时摒气可使血压明显上升,心率减慢,排便易难度依次为坐位、半卧位和平卧位。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不同排便方式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不同排便方式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取床旁坐椅排便和传统卧床排便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D-P)等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病人大便后脉搏、收缩压、舒张压、D-P、脉压差比静息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大便后收缩压、舒张压、D-P、脉压差比静息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便后脉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在心电及血压监护下应用床边坐椅排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前后排便的改变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择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观察术前、术后第1次排便、术后第2次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持续时间及自我主观感受评分并记录3个阶段排便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跳加快不良症状的发生例数。结果①患者术后两次排便间隔时间及排便持续时间均较术前延长(P〈0.05);患者术后第2次排便间隔时间与持续时间较第1次排便缩短(P〈0.05)。②患者术后两次排便时的自我主观感受得分及不良症状发生例数均较术前高(P〈0.05);患者术后第2次排便时的上述观察指标较第1次时分值、发生例数少(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排便困难,护理人员术前应筛选易感人群,术后应突出重点环节并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协助患者排便,增加排便时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不同排便方式的效果,为临床护士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排便措施,减少排便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用床旁坐便椅坐位方式排便,对照组为传统床上平卧位排便.排便过程中持续心电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时间、有无解出、排便费力程度、舒适度.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排便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有无解出、费力程度、舒适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上平卧位排便结果 不佳,且未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无严重并发症,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床旁使用坐便椅坐位排便是一种合理、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徐珍瑾  ) 《全科护理》2014,(22):2087-2089
[目的]探讨侧卧位排便对腰椎术后病人排便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腰椎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传统体位排便组50例和侧卧位体位排便组53例,术后分别评估病人的排便情况。[结果]侧卧位排便组病人的便秘发生率、排便时切口疼痛程度、切口污染率、排便时间均低于传统体位排便组,而排便舒适度高于传统体位排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侧卧位排便能有效促进腰椎术后病人在床上排便、减轻疼痛及减少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不同排便方式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不同排便方式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取床旁坐椅排便和传统卧床排便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D~P)等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病人大便后脉搏、收缩压、舒张压、D—P、脉压差比静息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大便后收缩压、舒张压、D—P、脉压差比静息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便后脉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在心电及血压监护下应用床边坐椅排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扩肛法与开塞露灌肠法联合应用对长期卧床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长期卧床便秘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扩肛法,实验组采用扩肛法与开塞露灌肠法,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成功率、排便量和排便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排便成功率优于对照组,排便量较对照组多,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扩肛法与开塞露灌肠法联合应用于长期卧床便秘患者,提高了患者排便成功率和排便量,缩短排便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孙闽闽  吴娟 《全科护理》2021,19(30):4232-4235
综述心肌梗死病人便秘危险因素及排便管理的研究进展,阐述心肌梗死病人排便个案管理模式、心肌梗死病人排便功能评估、心肌梗死病人排便体位管理、药物管理、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现状.指出对心肌梗死病人排便功能进行评估与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便秘频率,改善其排便现状.  相似文献   

12.
人类排便机制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复杂的生物调节过程。导致排便异常的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数个因素并存,起相互协同作用或连锁反应,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随着便秘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排便生理学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取得了长足进展。1正常排便活动的必备条件1.1结构正常的排便通道结肠、直肠、肛管的结构特征如下。1.1.1大肠纵肌在结肠形成结肠带和结肠袋,有利于内容物推进性和非推进性袋状运动。在直肠纵肌分散更有利于缩短肠管,利于粪便排出。1.1.2大肠环肌是肠管蠕动运动的基础。大肠末端的环肌层增厚并持续性张力收缩以…  相似文献   

13.
许逸琴  王怡芳 《现代护理》2005,11(22):1933-1933
临床上,有部分新生儿在正常母乳喂养的情况下,会连续2~3天不排便,儿科医生检查后往往会给予小儿开塞露促排便,由于新生儿不配合,排便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采用了如下简便的促排便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排便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病人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MVO2)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23例AMI早期病人25例次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的心率和血压,比较首次排便组与非首次排便组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及MV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及MVO2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非首次排便组血压在便中前期较首次排便者明显升高[结论]对于非首次排便的AMI病人,护理人员仍应提高警惕,加强排便知识宣教和排便中监护。  相似文献   

15.
排便体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排便体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肌耗氧量的影响,为临床护士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促排便措施,减少排便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23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25例次排便过程中的心率和血压,并比较两组患者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率、血压及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平卧位排便者与半卧位排便者在排便过程中各时段的心率、血压及心肌耗氧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卧位排便并不能有效减少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及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半卧位排便也可考虑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排便的一种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卧位排便对心功能及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平卧排便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对18例健康志愿者测定排便者测定排便前后及排便过程中屏气次数,屏气持续时间及全身耗氧量。结果:卧位排便与坐位排便相比,排便动作所需时间较长,屏气次数较多,氧耗量增加。结论:卧位排便较为困难,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比较大,应该进一步设法降低卧位排便的难度,减少屏气次数以减轻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中低位直肠癌前切术后早期病人的排便功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徐忠法等~([1])五项十分制评估表对75例符合要求的中低位直肠癌前切术后早期病人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资料、排便功能进行调查,运用SPSS 17.0软件描述中低位直肠癌前切术后早期病人的排便功能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术后早期病人排便功能:优22.7%,良20.0%,一般41.3%,差16.0%。影响排便功能的因素为"术前放化疗"(P0.05)。[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术后大部分病人排便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术前接受过同期放化疗的病人术后排便功能下降更明显,医护人员应关注此类病人的排便问题,积极帮助病人加强术后排便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132例急性心梗患者排便情况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健康宣教、保持大便通畅、病情观察、遵医嘱用药、心理护理、排便发生猝死的护理等排便前、中、后护理措施。结果132例急性心梗患者中有4例排便发生猝死,好转出院2例,死亡2例。认为通过合理有效的排便前、中、后护理,可以减少急性心梗患者排便猝死的发生率,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便的影响。方法将103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腹部按摩;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后首次排便时间及1周的排便症状积分。结果入院后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27.47±5.54)h、对照组(30.56±6.34)h,Z=2.6354,P<0.01;排便症状积分观察组(36.42±5.66)分、对照组(25.30±5.98)分,Z=2.6676,P<0.01。结论腹部按摩能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便。  相似文献   

20.
李育欣 《天津护理》2014,22(5):423-424
总结20例老年卧床患者出现排便失禁后肛周皮肤的护理,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配合治疗,针对排便失禁后适时地给予健康宣教,采取及时、有效、合理的肛周皮肤护理,选择赛肤润作为保护性用药,加强翻身与评估,帮助患者重建控制排便的能力,及时调整饮食结构,从而降低排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肤受损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