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用混合正常血浆作PT、TT、APTT质控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混合正常血浆是否能作为日常工作的室内质控物。方法:用健康人血浆40份混合后分装在加盖小塑料试管中,置于-18~-20℃(冰箱冷冻室)中保存。每天从冰箱冷冻室取出1管置于37℃水浴中溶化后,随同进口质控物检测40 d。结果:分别得出PT、TT、APTT值,与进口质控物作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20 d内TT、PT、APTT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混合正常血浆与进口质控物无明显差异,保存-18~-20℃(冰箱冷冻室)内20 d最佳,不超过30 d。  相似文献   

2.
正常凝血质控血浆质量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自制冻干正常凝血质控血浆的性能。方法测定连续3批自制血浆各凝血因子活性等指标,以考察制备工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pH为测定指标,评价正常凝血质控血浆的批内均一性和稳定性;同时以新鲜混合血浆为对照,将自制产品与进口试剂进行比较。结果连续3批自制血浆的APTT、PT、T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pH值稳定,各凝血因子的活性均>0.80IU/ml。变异系数APTT为0.6%(n=20),PT为0.8%(n=20),TT为2.2%(n=20)。血浆复溶后,4℃冰箱和室温下放置,8 h内血浆的APTT、PT、TT及pH均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其中变化最大的APTT极差为2.26s。冻干血浆4℃及-20℃存放条件下,30个月内血浆的APTT、PT、TT及pH亦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其中变化最大的APTT极差为3.29s。以新鲜混合血浆为对照,自制的正常凝血质控血浆与新鲜混合血浆其APTT均值相差0.52s,TT均值相差1.0s,PT无明显差别;德国DADE BEHRING正常凝血质控血浆与新鲜混合血浆其APTT均值相差6.82s,TT均值相差3.2 s,PT无明显差别。结论自制的正常凝血质控血浆具有正常凝血特性,产品的稳定性和批内均一性良好,可满足作为凝血试验质控血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华丽姿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99-1301
目的探讨自制凝血质控物稳定性及不同复融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11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混合血浆充分混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连续20次,求其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作为混合血浆定值。其余血浆快速分装,于-80℃冰箱冰冻保存备用。取完全冰冻混合血浆40支,20支为一组,一组用流水冲洗复融,另一组37℃水浴复融,分别测定PT、APTT、TT;以后每天实验前37℃水浴复融一支自制凝血质控物,尽快测定PT、APTT、TT,连续10个月,观察自制凝血质控物稳定性及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结果流水冲洗复融与37℃水浴复融测定PT、APTT、TT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月测定值与定值相比,PT、TT在9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每个月CV<3.5%。APTT在8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月CV<5%。结论自制正常凝血质控物保存-80℃冰箱,可以稳定8个月。无论用37℃水浴还是流水冲洗复融,只要遵循快速融化原则,及时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混合血浆制备异常凝血质控物及其稳定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集检测后的混合血浆制备异常质控血浆的稳定性和精密度,能否作为日常凝血室内质控物.方法 采集40人份以上血浆混合封盖,置于37 ℃水浴箱中,连续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当PT、APTT值分别比正常对照相差约2~3倍的值时,立即将混合血浆分装于塑料小离心管,每支约0.3 ml,置-80 ℃超低温冰箱速冻备用.每天从冷冻冰箱取出1支置于37 ℃水浴中速溶后,随同当日凝血标本检测,连续观察5个月.结果 分别计算出 5个月的PT、APTT、FIB均值、标准差,以第一个月的均值、标准差为靶值作t检验比较得出:5个月PT、APT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V值<5%.结论 自制异常质控血浆保存在-80 ℃时,PT、APTT、FIB可稳定5个月以上,可用于日常凝血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5.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成为临床上常规凝血项目,室内质量控制是保证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异常质控和正常质控同样为重要指标[1,2],而目前异常质控物均需进口,价格较昂贵。我们通过自制异常混合血浆,保存在一般冰箱的冷冻室(-20℃),对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自制室内质控品作为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参比血浆,评价自制室内质控品是否符合临床要求,降低检验成本。方法收集日常工作中PT、APTT均正常且常见传染病检测均为阴性的临床样本,混合后分装,置-20℃冷冻备用。结果自制室内质控品(冷冻混合血浆)在60d内与新鲜混合血浆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室内质控品符合室内质控要求,此分装方法可用于自制室内质控品,可降低检验成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ⅠB)等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50例,血浆用于立即测定凝血4项指标和在室温放置2 h、4 h、6 h和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并分别于室温、-4 ℃和-20 ℃下保存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抗凝血室温放置2 h,离心分离血浆后即刻进行凝血指标检测.采用血液凝固仪测定研究指标,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与留取即刻检测相比,血浆放置2 h APTT、PT、TT和FⅠB等各种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血浆标本放置4 h开始,APTT、PT和TT等指标出现明显延长,且变化程度随放置时间延长加重,FⅠB水平无明显改变;抗凝血标本放置2 h留取的血浆标本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APTT、P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出现明显改变,-20 ℃下24 h APTT出现明显延长.结论 对于凝血功能4项指标的测定,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和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PT、APT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制凝血质控血浆的质控效果。方法收集健康者的新鲜混合血浆保存于-70℃冰箱,每周用原装质控血浆(N 浆、P 浆)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进行定标校准1次,对自制质控血浆进行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观察。结果自制质控品 APTT、PT、TT、FIB 每月的变异系数百分比(CV%)变化均较小,均小于 CLIA′88规定的各项目的1/4总允许误差,室间质评成绩均为优秀。结论自制凝血质控血浆精密度、准确度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稳定期可达到12个月,是合格的室内质控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妊娠晚期孕妇血凝状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28~40 w)孕妇PT、APTT、F IB和TT等血凝指标的变化。方法用SY SM 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D ade B ehring血凝试剂对照检测100例妊娠晚期女性与100例正常育龄未孕女性凝血PT、APTT、F IB和TT。结果两组人群血凝指标中APTT(P<0.05)有显著性差异,PT(P<0.001)、F IB(P<0.001)、TT(P<0.002)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晚期与正常育龄未孕女性血凝指标中除APTT有显著性差异外,PT、F IB、TT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应密切观察孕妇PT、APTT、F IB及TT等的变化,以便及时了解孕妇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样本4℃冰箱放置不同时间,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差异,以确定最佳检测完毕时间。方法采集住院患者29例标本,1h内分离血浆,室温即刻及随后加盖直接于4℃冰箱分别放置2、4、6h后测定PT、APTT、TT、Fib。与即刻测定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 4℃冰箱放置2、4、6h与即刻测定PT、APTT、TT、Fib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室可将在室温下2h内检测不完的样本离心后加盖直接放入4℃冰箱中,于7.5h内检测完毕,可减少分装样本带来的误差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血浆存储温度和时间对PT、APTT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浆存储温度和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影响。方法 将血浆分离后存储在4℃、室温(22℃)、37℃、-20℃,前三者分别于1h、2h、4h、6h;后者于7d、14d、28d、60d测定PT、APTT。并与即刻测定结果做配对T检验。结果 PT测定结果在37℃2h后、22℃6h;APTT测定结果在37℃2h后、22℃6h变化显著,与即刻测定结果相比P〈0.05。结论 分离血浆后PT、APTT应在两小时内完成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保存的自制混合血浆与正常混合血浆对血浆纠正试验的影响,探讨自制混合血浆在血浆纠正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凝血酶原时间(PT)≥18.0s和(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2.0s的血浆标本35份,分别与正常混合血浆(A组)、-80℃(B组)和-20℃(C组)保存的自制混合血浆按体积1∶1混合后做血浆纠正试验,即混合后立即测定PT和(或)APTT,37℃孵育1h后再次检测。计算35份标本可被正常混合血浆纠正的比例及3组的纠正率。结果 88.57%(31/35)可被正常混合血浆立即纠正,4例未被纠正,其中1例孵育后比孵育前测定时间更加延长,占2.86%;3例孵育前后测定结果不变,占8.57%。在PT延长的血浆纠正试验中,各组之间纠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PTT延长的纠正试验中,孵育前A组、B组和C组的纠正率分别为(32.93±16.17)%、(27.56±23.48)%和(13.70±12.87)%,A组和B组之间纠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保存的自制混合血浆可代替商品化的正常混合血浆进行血浆纠正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或时间对常规凝血4项检验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选择3种商品化的凝血真空采血管每人随机采集三管标本,及时低温离心分离血浆和检测。BD组凝血真空采血管检测结果分别与另两组检测结果作配对比较;将BD组血浆分装于冰箱和室温下保存,在2h、4h、8h后上机检测,所得结果与即时检测结果作配对比较。结果①国产A组的PT、APTT、FIB、TT结果与BD组结果无差异P〉0.05,国产B组的PT、APTT、FIB结果与BD组无差异P〉0.05,国产B组的TT结果低于BD组结果P〈0.05。②冰箱保存血浆8h后APTT和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室温保存血浆4h后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8h后PT、AP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冰箱和室温保存后的FIB检测结果与即时检测结果差异(P〉0.05)。结论①由于凝血真空采血管厂家不同,质量有差异,对检测结果会产生影响,建议根据医院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凝血真空采血管;②凝血标本采集后应控制在2h内完成检测,建议不超过4h,应制定实验室凝血检测影响临床决策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抗凝血全血以及离心后标本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分别检测抗凝血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及离心后在室温及冰箱(4℃)保存条件下0 h、2 h、4 h、6 h、8 h、12 h、24 h时PT、APTT的结果,并将所得到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全血室温放置时,正常值标本PT在4 h内,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与0 h测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高值)标本PT在2 h内,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与0 h测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室温下,正常值标本PT在6 h内,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与0 h测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在4 h,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与0 h测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冰箱保存条件下,正常值及异常值标本PT,APTT在6 h内的测定结果与0 h测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标本采集后,如果不能即刻测定,宜离心后置于冰箱保存,并保证在6 h内完成测定;不离心室温放置的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  相似文献   

15.
PT和APTT检测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抗凝血标本全血放置以及离心后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取 PT和APTT正常值标本180例(PT在10.5~14.0 s之间,APTT在22.0~36.0 s之间),异常值(高值)标本120例(PT>14.0s,APTT>36.0s),用Sysmex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仅及其配套试剂,分别检测抗凝血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及离心后在室温及冰箱(4℃)保存条件下0,2,4,6,8,12,24 h时PT,APlvr的结果 ,并将所得到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 进行处理.结果 全血室温放置时,正常值标本PT在4 h内,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室温下,正常值标本PT在6 h内,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冰葙保存条件下,正常值及异常值标本PT,APTT在6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标本采集后,如果不能即刻测定,最好离心后置于冰箱保存,并保证在6h内完成测定;如果不离心室温放置,应在2 h内完成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随机留取正常凝血血浆标本及其混合血浆标本,加入常规剂量及各浓度梯度GSH,采用凝固法检测加药物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统计分析加药前后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其检测结果与GSH的浓度作线性回归分析;随机抽取常规剂量给药21例患者,采集给药前后血液标本,统计分析给药前后血浆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体外试验中,加入常规剂量(500mg/L)GSH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结果与加药前检测结果之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当加入的GSH浓度分别达2.5、2.5、10、1280mg/L时,FIB、APTT、PT及TT、的测定结果与加药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4项测定结果与血浆中加入的GSH浓度存在线性关系;21例试验患者用药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值与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共19例FIB、20例FT、20例TF和21例APTT检测结果高于用药前。结论:在体内外实验中,GSH可以影响凝血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不同保存时间血浆胆碱酯酶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保存时间与血浆胆碱酯酶(ChE)水平变化,探讨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抢救中的合理选择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健康志愿者20名采集血浆标本,每人分做13份,一份作为普通血浆于采集当天测定ChE值作为对照,后放置4℃冰箱保存并每天测定1次,连续测定7d;其余12份于采集血浆后立即放入一80℃冰箱速冻,-20℃冰箱保存,即制作成新鲜冰冻血浆。并每月检测ChE 1次,连检12个月。结果①普通血浆除保存1d时Ch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示保存天数与ChE值呈负相关(r=-0.792,P<0、01);②新鲜冰冻血浆随保存时间延长,ChE水平有所波动,但10个月内无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ChE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在抢救重症AOPP患者时,应选用保存10个月以内的新鲜冰冻血浆为宜。  相似文献   

18.
标本采样部位、放置时间和温度对PT、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过中心静脉或动脉留置管采血检测PT、APTT的可行性,并分析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PT、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同时对60名ICU病人的肘静脉、中心静脉留置管和动脉留置管抽取抗凝血标本测定PT、APTT;把24名术前检查的病人抗凝血标本分成两份,分别放置室温和4℃,测即时、1、2、3、4h时PT、APTT值,比较不同部位、时间和温度对结果的差异。结果经中心静脉留置管、动脉留置管所取血标本与肘静脉血标本APTT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1、-3.17,P均〈0.05),而PT测定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9、0.36,P均〉0.05)。室温或4℃放置4h内各时间点PT和APTT测定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室温保存1~4hPT测定值与即刻PT测定值比较,t分别=-1.83、-2.04、2.02、1.45,P均〉0.05;4℃保存1~4hPT测定值与即刻PT测定值比较,t分别=-1.58、-1.39、-1.75、-1.68,P均〉0.05;室温保存1~4hAPPT测定值与即刻APPT测定值比较,t分别=195、1.33、-0.74、-1.71,P均〉0.05;4℃保存1~4hAPPT测定值与即刻APPT测定值比较,t分别=1.26、0.64、-1.25、-2.03,P均〉0.05)。结论本次研究不支持从留置管抽血检测APTT;室温4h内PT和APTT结果基本稳定,PT和APTT的测定应在抽血后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标本保存温度、时间对止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DD)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7月于该院进行止凝血指标检测的患者60例,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次日早晨空腹抽取2份凝血标本,每份3mL,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后,3 000r/min离心15min,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其中一份血液止凝血指标及DD水平,另一份放入4℃冰箱中,分别于保存2、4、7.5h后上机检测止凝血指标及DD,分析不同标本保存温度、时间对止凝血指标和DD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冰箱保存标本与常温保存标本均能测得止凝血指标和DD,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冰箱保存2、4h的标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D检测结果与室温即刻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冰箱保存7.5h的标本PT、APTT、TT、DD检测结果高于保存2、4h的标本和即刻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2、4、7.5h的标本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与即刻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科在室温下2h内未能检测的标本应放入冰箱中保存,并在7.5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抗凝血及纤溶功能。方法收集血防站诊治的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各5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和分析血浆凝血功能(PT、APTT、TT、Fg)、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及纤溶功能[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⑴慢血组凝血功能(PT、APTT、TT、Fg)差异无显著性,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差异有显著性,纤溶产物D-D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而PLG无统计学差异;⑵晚血组PT、TT、Fg差异有显著性而APTT差异无显著性,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和纤溶功能(PLG、D-D)差异有显著性;⑶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凝血功能、抗凝血和纤溶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2、慢血组与晚血组比较:PT、TT差异有显著性而APTT、Fg差异无显著性,AT-Ⅲ、PC差异有显著性而PS差异无显著性,D-D、PLG差异有显著性;3、慢血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凝血功能和抗凝血功能差异非常显著,纤溶功能PLG差异非常显著而D-D差异无显著性;4、晚血组和肝硬化组比较:凝血功能除TT差异无显著性外PT、APTT、Fg差异有显著性,抗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差异有显著性;5、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比较:TT、Fg差异无显著性而PT、APTT差异有显著性,抗凝血功能和D-D差异有显著性,PLG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紊乱,且凝血、抗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检测有助于监测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出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