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前后CT征象的改变。材料与方法:搜集38例菌阴活动性肺结核,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的CT征象改变,并随机抽取38例菌阳活动性肺结核对比观察。结果:菌阴活动性肺结核CT活动性征象中小HT中心结节、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肺实变、支气管壁增厚、毛玻璃影、厚壁空洞治疗前的检出率分别为86.84%、52.63%、34.21%、34.21%、68.42%、78.95%和28.95%,治疗12个月后检出率为15.79%、0.0、2.63%、42.11%、0。5.26低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00.00人菌阳活动性肺结核的树芽征及厚壁空洞征象检出率均高于菌阴肺结核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菌阴活动性肺结核与菌阳活动性肺结核相比CT静态表现与动态演变均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菌阴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为菌阴肺结核的控制工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26例菌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相关检查及肺CT表现。结果:126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126例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PPD)试验(++)68例,(+++)30例,(-)26例,(+)2例;结核抗体试验(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ICT)阳性39例;腺苷脱氨酶升高45例,血沉升高47例,C-反应蛋白升高20例;肺CT检查显示,病灶累及1个或2个肺叶,部位以尖后段或背段为主,形态表现主要为斑片、斑点、结节影,空洞为厚壁。抗结核药物治疗1个月、2个月、6个月后病灶吸收显效率分别为11.4%、41.3%、65.9%;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0%、12.0%、44.0%。结论:菌阴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无症状,无特异性相关检查结果,诊断困难;病灶位于活动性结核好发部位,提示肺结核可能;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动态观察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对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RD1区抗原的全血γ干扰素释放实验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健康对照组、菌阴肺结核组、菌阳肺结核组、肺部其他疾病对照组共计182例,抽取肝素抗凝血分别给以抗原ESAT-6、PPD、ESAT-6/CFP10融合抗原刺激,通过ELISA的方法检测抗原刺激后血浆中IFN-γ的数值.结果 根据菌阳结核组和健康人群中IFN-γ分泌量绘制ROC曲线,选定ESAT-6为抗原刺激时cut-off值为31 pg/ml;PPD为抗原刺激时所分泌的IFN-γ的cut-off值为2068 pg/ml;ESAT-6/CFP-10融合抗原为抗原刺激时cut-off值为1458 pg/ml.如果选择ESAT-6或ESAT-6/CFP-10融合抗原任一阳性即判定为全血γ干扰素释放实验阳性,则其在菌阴肺结核中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76.8%.结论 基于RD1区的全血γ干扰素释放实验在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用于菌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黄锦清 《临床医学》2002,22(3):42-42
目的:观察氧氟沙星在复治菌阳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57例在标化抗痨的 联用氧氟沙星,对照组单用抗痨治疗,均为复治菌阳病人,疗程均为半年。结果:治疗组51例痰菌阴转,阴转率91.2%,阴转时间大多在2个月以内,最短者30天,最长者150天,胸片病灶吸收52例,吸收率89.5%。对照组68例经标化抗痨后痰菌阴转率67.6%,胸片病灶吸收42例,吸收率61.8%。两组疗效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氧氟沙星在治疗复治菌阳的肺结核病人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33-2434
对应用正规抗结核方案联合乌体林斯治疗菌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选择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菌阳肺结核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正规抗结核方案联合乌体林斯治疗。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菌阳肺结核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核菌检测结果转阴时间、结核治疗总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应用正规抗结核方案联合乌体林斯对菌阳肺结核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侯彤生  王毅  方书敬 《临床医学》2012,32(10):115-116
目的探讨在正规化疗复活菌阳肺结核患者中同时加服中药制剂结核丸对阴转和机体体征的影响。方法复活菌阳患者48例,随机分为加服药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按2HREZ/6HR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2、4、6、8个月,加服中药组痰菌阴转率,症状改善情况,病灶吸收,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好于试验组(P均<0.01)。结论加服中药对治疗复活菌阳的肺结核患者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减少了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莫西沙星与吡嗪酰胺超短程化疗方案在菌阳肺结核初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150例菌阳肺结核初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痰菌转阴率、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痰菌转阴率及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与吡嗪酰胺超短程化疗方案可提高菌阳肺结核初治患者痰菌转阴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及转阴与未转阴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4、IL-6、IL-8、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明确细胞因子在肺结核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菌阳肺结核患者及20例正常人群。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后65例转阴,15例未转阴,比较治疗前后肺结核患者血清IL-4、IL-6、IL-8、TNF-α水平变化。结果菌阳肺结核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6、IL-8、TNF-α水平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转阴肺结核组与未转阴肺结核组TNF-α、IL-4、IL-6、IL-8水平变化统计意义明显( P<0.05),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痰菌阴转,胸片病灶吸收好转,空洞缩小。结论细胞因子IL-4、IL-6、IL-8、TNF-α在菌阳肺结核发病、治疗后肺结核转阴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糖尿病菌阴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16例糖尿病菌阴肺结核病例的MSCT资料。结果:结核病灶21%出现在不典型部位如下肺基底段、右肺中叶等,37%出现较大斑块影,空洞多发,形状多不规则。结论:病灶重,易出现大的斑块影,不典型部位出现的病灶多于普通肺结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作为诊断菌阴肺结核的特异性辅助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经临床证实菌阴肺结核患者106例、非结核病患者113例,均行T-SPOT.TB检查,评价T-SPOT.TB诊断菌阴肺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T-SPOT.TB诊断菌阴肺结核的灵敏度为91.5%、特异度为92.0%。结论T-SPOT.TB可作为诊断菌阴肺结核的特异性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我院痰涂片阳性的住院患者的性别比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贵阳市肺科医院2008年1~12月确诊为肺结核1882例住院患者的痰液涂片检查结果,痰液涂片采取萋尔-尼尔逊氏染色法。结果:1882例中共有痰涂阳性553例,痰涂阳性病人男女性别比例为2.41:1。男性痰菌阳性患者明显高于和女性痰菌阳性患者(P<0.01),20~29年龄组,女性病人的痰片阳性率(22.8%),明显高于男性病人的阳性率(12.5%)两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我院痰涂阳性住院患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20~29年龄组痰菌阳性率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短程化疗并用组合药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对患者痰菌阴转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 35例 :对初治菌阳肺结核病例 ,在短程化疗基础上并用组合药液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 32例 :单纯短程化疗观察痰菌阴转情况。结果 :排菌天数实验组 15 .75± 9.2 5d ,对照组为  相似文献   

13.
黄永红  黄高恒  陆月靓 《疾病监测》2005,20(10):523-526
目的分析实施DOTS策略和DOT治疗前后肺结核病人的痰涂片情况。方法对2004年田东县肺结核登记病例和1999~2003年结核病疫情报告的痰涂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DOTS策略前的痰检人数、痰检率和涂阳率均比实施DOTS策略后低;实施DOT治疗前初诊病人的涂阳率比转诊病人高;涂阳率农民高于干部工人、男性高于女性;实施DOT治疗后满2个月及满6~8个月初诊肺结核病人的痰涂阴转率较转诊肺结核高。结论加大力度实行肺结核病归口管理,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卫生宣教,使肺结核病人能在第一时间内接受统一检查和督导化疗与管理,是发现、治愈涂阳肺结核病人和进一步控制肺结核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在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应用纤支镜检查确诊的92例菌阴且临床表现不典型肺结核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9例纤支镜下见支气管黏膜有异常改变,其中29例(74.4%)刷检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活检有结核病理改变23例(59.0%);另外53例病灶位于外周部位,纤支镜下未见明显异常,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抗酸杆菌阳性42例(79.2%),刷检涂片抗酸杆菌阳性24例(45.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检查抗酸杆菌阳性15例(28.3%).结论:对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肺结核,尤其是临床表现不典型者,纤支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检查痰内结核分枝杆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单、阳性检出率高的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技术,检测53例肺结核患者痰内结核 分枝杆菌,与漂浮集菌涂片、直接涂片法进行比较。结果 53例肺结核患者痰内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改良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为62.3%,漂浮集菌涂片法为39.6%,直接涂片法为45.3%。结论 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痰内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漂浮集菌涂片法和直接涂片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常用分枝杆菌细菌学检测方法对住院结核病人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47例住院结核病患者采用涂片镜检、罗氏培养、MB/BacT液体培养和PCR扩增等四种方法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和阳性检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四种方法对不同临床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2%、23.7%、22.3%和15.9%,阳性检测时间分别为1天、23.1天、18.8天和2.8天。涂片镜检与其他三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分别使菌阳检出率提高28.6%、29.2%和27.3%。结论常规方法在阳性检出率和阳性检测时间方面各具优势,合理配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结核病细菌学诊断的敏感性和便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抗体蛋白芯片法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3例肺结核及77例肺部非特异性感染老年患者,均行痰涂片抗酸染色试验,均采用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蛋白芯片)检测抗结核分枝杆菌脂阿拉伯甘露醇(LAM)、基因工程重组的16 kD和38 kD的IgG抗体,计算两种方法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分别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通过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蛋白芯片法和痰涂片抗酸染色试验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68.82%和33.33%,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7.40%;AUC分别为0.84和0.65,提示蛋白芯片法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蛋白芯片法检测抗结核分枝杆菌LAM、16 kD和38 kD抗体快捷简便,对诊断老年肺结核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痰菌定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5月经痰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确定为耐药性肺结核的住院患者92例实施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应用莫西沙星治疗)及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各46例,治疗12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整体疗效,在治疗不同时期(1,3,6及12个月)收集患者痰标本进行涂片抗酸染色获得痰菌定植转阴率,观察治疗后的病灶及空洞变化,以及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满12个月观察组痰涂片阴性44例,阳性2例,阴转率95.65% ,对照组痰涂片阴性38例,阳性8例,阴转率82.61%;观察组治疗1个月~12个月的痰菌定植转阴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49,4.423,6.571,4.039;均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是58.70%,总有效率是97.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96%及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7.180;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病灶及空洞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7,0.211,0.746,0.123;均P>0.05)。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9%,与对照组的32.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2;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能有效改善痰菌定植的状况,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结核误诊为支原体肺炎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误诊为支原体肺炎的肺结核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曾误诊为支原体肺炎,误诊时间9 d~2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4例(咳黄白色黏痰2例,伴畏寒、咳嗽、痰中带血1例,干咳、咽痛1例),干咳、气短1例,咳嗽、咳痰伴头痛、头晕、胸闷1例。胸部CT检查示病变位于右肺下叶3例,左肺下叶1例,双肺弥漫病变1例,右肺多发病变1例;表现为小斑片渗出和小叶中心结节影3例(合并实变1例),实变合并磨玻璃影2例(合并小叶中心结节及支气管气相各1例),实变、呈“树芽征”和小叶间隔增厚1例。经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抗酸染色及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确诊各3例,确诊后予抗结核治疗,电话随访6个月,4例已完全治愈,2例治疗中,胸部CT检查提示病灶已明显吸收。结论肺结核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样,迷惑性极强,当遇到胸部CT多种表现同时存在及抗支原体治疗效果不佳的支原体肺炎患者时,应考虑到肺结核可能,若患者无痰或痰涂片抗酸染色多次阴性可行气管镜检查,以减少误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