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上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除关节病变外,多伴随全身多系统的损害,是系统性、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心脏是最常见累及的重要脏器之一。RA患者中约40%死于心血管疾病,且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较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5倍。有调查指出RA和糖尿病一样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A患者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ORA)系指60岁以后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对疼痛和药物副反应的耐受性较差、心肺伴发病较多。作者探讨了雷公藤多甙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出发,探讨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防治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6-10相关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检索词“rheumatoid arthritis,arthritis、proteome、synovium”,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数据库1995-01/2006-10相关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检索词“类风湿关节炎,蛋白质组,滑膜”,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类风湿关节炎或实验性关节炎不同病变部位的蛋白质组研究水平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类风湿关节炎的蛋白质组研究。②实验性关节炎的蛋白质组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重复研究类文章。结果:共检索到20篇关于蛋白质组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最终纳入1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胜利完成,使得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热点逐渐发生了由结构基因组学向功能基因组学的转变。蛋白质组学的产生,使人们能够在分子水平上从动态的、整体的角度探讨生命现象本质和生命活动规律及药物作用机制。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多分子、多基因、多蛋白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本文叙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组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揭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有利的线索。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各种血管新生调节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途径,为类风湿关节炎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5-01/2005-05有关血管新生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Rheumatoid,Osteoarthritis,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asculargrowthmediatedfacto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血管新生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筛除非随机对照实验、重复实验和综述,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了123篇有关血管新生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1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13篇。对10篇文献中提及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整联蛋白αvβ3、肿瘤坏死因子α、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等血管新生抑制和促进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其途径进行综合分析。资料综合:将所选资料按照以下顺序归纳总结:①类风湿关节炎的组织学改变。②类风湿关节炎与血管新生的关系。③血管新生抑制和促进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途径。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发展与局部血管新生有密切关系,多种因子参与并调控了这一过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整联蛋白αvβ3、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均被证明可促进血管新生,而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是双重的。另外,血管新生抑制因子也参与调节血管新生。因此,上述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血管新生调节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莉  王彤  王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6):124-126
目的:分析比较各种血管新生调节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途径,为类风湿关节炎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5-01/2005-05有关血管新生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Rheumatoid,Osteoarthritis,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ascular growth mediated facto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血管新生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筛除非随机对照实验、重复实验和综述,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了123篇有关血管新生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1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13篇。对10篇文献中提及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整联蛋白α,β3、肿瘤坏死因子α、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等血管新生抑制和促进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其途径进行综合分析。 资料综合:将所选资料按照以下顺序归纳总结:①类风湿关节炎的组织学改变。②类风湿关节炎与血管新生的关系。③血管新生抑制和促进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途径。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发展与局部血管新生有密切关系.多种因子参与并调控了这一过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整联蛋白α,β3、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均被证明可促进血管新生,而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是双重的。另外.血管新生抑制因子也参与调节血管新生。因此,上述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类具有严重致残性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仍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难题。近些年来,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I4)被发现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阐述其发病机制,并有望在此方面发现特异性指标用于疾病诊断、预测疗效,甚至为基因治疗提供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8.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参与细胞内多种调控的非编码RNA分子。近年研究发现,lncRNA可能是先天免疫系统炎症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总结lncRNA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lncRNA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分析lncRNA在调控免疫细胞及信号通路中如何发挥功能,为将来开发出基于lncRNA精准靶向治疗药物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为防治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现代中医治疗RA的方法之一,临床疗效较为显著。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具有相关性。故文章基于对中医"脾"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认识,试从肠道菌群影响免疫的角度进行探讨,论述中医从脾论治调节肠道菌群,进而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病程,可能是从脾论治RA重要生物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