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检测技术对6 352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结果在6 352例患者中检出红细胞同种不规则抗体阳性者62例(男27例,女35例),阳性率0.97%。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者54例,其中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43例(含抗-E抗体34例),MNSS系统7例,Lewis系统2例,Kidd系统2例,P系统2例,Diego系统1例,无特异性5例。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均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结论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占多数,大多曾经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以Rh血型系统抗体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患者红细胞不规则同种抗体分析与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细胞不规则同种抗体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对输血住院患者血标本进行不规则同种抗体筛查和特异性鉴定。结果在38 530例受检标本中80例检出同种抗体,检出率为0.2%。抗体涉及Rh、MNSs、Lewis、Kidd 4个血型系统,所占比例依次为Rh(75%)、MNSs(17.5%)、Lewis(6.25%)、Kidd(1.25%)。同种抗体在女性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男性(χ2=8.436,P<0.05)。结论 Rh系统抗体是患者中的主要不规则抗体。为可能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安全输血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南昌地区疑难配血患者中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昌地区医院送检疑难交叉配血标本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120例,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120例筛选阳性标本中,检出自身抗体12例,特异性不规则抗体94例,分布于Rh、MNS、Kidd及Lewis血型系统,其中Rh血型系统最多见,达63.34%。结论南昌地区疑难配血中不规则阳性以Rh血型系统为主,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及配合输注,对于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和特异性鉴定对安全输血的重要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型检测仪对72 013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初步筛查,对初筛阳性的样本采用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确定,应用谱细胞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39例,MNS血型系统的检出比例(25.64%)最高,其次分别为Rh血型系统(15.38%)、Lewis血型系统(7.69%)和P血型系统(5.13%)。Ig M抗体主要分布于MNS、Lewis和P血型系统,共检出17例(43.59%);Ig G抗体主要分布于Rh和MNS血型系统,共检出5例(12.8%)。结论为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缩短临床抢救时间,对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在拟输血患者中的分布特证,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方法选择本院临床用血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1月拟输血的7 500名患者,采用卡式微柱凝集法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将其中阳性者送往陕西省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以盐水法和抗球蛋白法鉴定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对特异性抗体的种类、占比做统计分析,比较其在不同性别、不同病种的差异。结果本组拟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筛查率0.40%(30/7 500)。其中自身抗体占10%(3/30)、同种特异性抗体占90%(27/30)。按血型系统分,Rh抗体占63.33%(19/30)、Lewis抗体占6.67%(2/30)、MNS与Diego抗体各占3.33%(1/27),Rh混合Kidd抗体占6.67%(2/30)、Rh混合Kidd及MNS抗体占3.33%(1/30))、Rh混合自身抗体占3.33%(1/30)。就Rh系统而言,抗-E阳性率33.33%(10/30)最高,其他依次为抗-Ce[20%(6/30)]、抗-D[13.33%(4/30)];检出1例罕见抗-JK~3。男、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25%(9/3 626)vs 0.54%(21/3 874)(P<0.05)。从临床科室看,本组中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以妇产科[43.33%(13/30)]、肿瘤科[20.00%(6/30)]占绝大多数。30名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20名匹配到无相应抗原配血相合的血液,其中16名输注了相应血液,并达到了有效的治疗目的。结论住院拟输血患者中出现的不规则抗体阳性以Rh系统抗体占多数,女性高于男性。临床在做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同时增加Rh(CcEe)抗原项目的检测并确保同型输血,将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并降低患者不规则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12年1~7月本院输血前试验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配血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对输血住院患者标本进行输血前3项试验。结果在11 776例患者血标本中发现正反定型不符合的20例,检出率0.17%;在7 386例受检血标本中检出29例有不规则抗体,检出率0.39%;不规则抗体包括Rh、MNs、P、Duffy、Lewis、Kidd 6个血型系统,所占比例依次为Rh(72.42%)、MNs(6.9%)、其余均为3.45%;在21 860例交叉配血标本中,发现疑难配血58例,检出率0.27%。结论 Rh系统抗体是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输血前3项试验对临床用血安全有效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本院住院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的分析,探讨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33157名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将阳性结果复查后再采用谱细胞分析,确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结果:1)在33157名患者中共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01例,占0.30%,其中女性患者阳性率为0.420%,高于男性患者(0.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61例患者接受了抗体类型鉴定,其中检出特异性抗体42例(68.85%),包括Rh系统患者31例(50.82%),MNS系统患者8例(13.11%),Lewis系统患者2例(3.28%),抗-Ec合并抗-Mur患者1例(1.64%);非特异性抗体患者15例(24.59%),包括自身抗体7例(11.48%),冷抗体3例(4.92%),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5例(8.20%);性质不明抗体4例(6.56%)。3)按临床科室划分,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以风湿免疫科患者最多,占4.67%,其次为血液科患者,占1.71%,内科患者占0.49%,产科患者占0.33%。结论:输血前血型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与种类鉴定非常必要,及早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北疆地区不同民族临床手术前备血及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规律与其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卡式法对36180例患者(其中汉族13656人,维吾尔族10353人,哈萨克族8554人,回族3617人),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检出抗体阳性者鉴定其特异性。结果1)在4个民族被检标本中共发现119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阳性率为0.33%,其中男22例,占被调查男性的0.13%(22/16875),女97例,占被调查女性的0.50%(97/19305),女性高于男性(P<0.05)。其中有98例曾经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显著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21例。2)不同民族检出的阳性率:汉族0.26%(35/13656),维吾尔族0.45%(47/10353),哈萨克族0.35%(30/8554),回族0.19%(7/3617),维吾尔族高于汉族、回族(P<0.05),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3民族女性高于男性(P<0.05)。3)不同民族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的区别:4个民族检出的119例不规则抗体,分布为自身抗体14例;有抗体特异性未能确认者6例;确认抗体特异性99例:Rh系统抗体60例,Lewis系统25例,MNS系统6例,其他系统:抗-Jka伴抗-Leb1例,抗-Jkb1例、抗-Fya1例、抗-Fyb伴抗-Leb1例,抗-K1例、抗-P11例,抗-E+自身1例,抗-Ec+自身1例。抗体特异性以Rh血型系统最常见,但汉族抗-E检出较高(11/13),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抗-D较多见(18/26,13/18,2/3)。Lewis系统,4个民族均以女性检出率最高。Duffy系统、Kidd系统抗体只在维吾尔族人群中检出。结论本地区不同民族手术前备血及预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及特异性抗体的分布具有本民族特点,4民族均以Rh血型系统最常见,汉族抗-E检出较高,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3民族抗-D较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分析,探讨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策略。方法选择该院有输血史、妊娠史而需输血的1 89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所有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拟输血的1 896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2例,阳性率为1.16%(22/1 896)。特异性同种抗体阳性17例,占77.27%(17/22),阳性率为0.90%(17/1 896)。其中Rh血型系统抗体15例,以抗-E检出率最高;MNS血型系统抗体中抗-M共1例;Lewis血型系统抗体中抗-Lea1例。抗体筛查阳性患者均选择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进行输注,所有输血患者取得了较好的输血效果,临床上均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非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5例,占22.72%(5/22),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贫血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结论通过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的分析,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可同时对于能用药物改善贫血症状的患者,可以用药物部分替代输血治疗,能有效地避免或降低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寻求简便有效的输血治疗对策。方法对患者血样同时做血清抗体检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乙醚放散试验(对单抗-IgG阳性红细胞)。如果接抗球蛋白试验或放散试验中检出特异性抗体,则使用不含该特异性抗原的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以鉴别该抗体为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还是同种特异性抗体。同时对检出的抗体进行抗体效价测定和患者红细胞相应抗原的鉴定。结果在直抗阳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样中,66.5%的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其中大部分(69%)与谱红细胞反应未发现明显反应格局,其余检出各种抗体。包括同种抗体20例,类同种自身抗体22例,温盐水自身抗体5例,室温反应性冷自身抗体7例。另外有5例被确认为由某种药物引起直抗阳性。在存在类抗体的样本中,类抗体针对的红细胞特异性抗原可能存在于患者自身红细胞上。结论由于所有同种抗体和类同种抗体特异型大部分属于Rh系统,少数属于MNS和Kidd系统,因此通过提供Rh、MNS、Kidd血型系统抗原配合型红细胞的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自身吸收法为患者提供相对安全的血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临床送检的1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多次受血患者的抗筛阳性标本进行鉴定,探讨此类复杂不规则抗体的鉴定思路、方法及输血方案。方法 鉴定标本ABO,Rh,MNS 和Kidd 等血型,应用2 种谱细胞及筛选出的无偿献血者细胞配合吸收放散实验进行抗体筛查、复杂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间接抗球蛋白方法进行交叉配血。结果 患者血型血清学结果为O,CCDee,M-N+ 和Jk(a+b-),其血清中检出IgM-M,IgG-cE 和IgG-Jkb 抗体,筛选M,c,E 及Jkb 抗原均为阴性的供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配血相合后进行输注。结论 针对多次受血患者产生的复杂不规则抗体,应灵活运用灵敏度高的血清学方法,联合多种谱细胞,准确鉴定出抗体特异性,为临床提供相合的血液,有效保障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hCcEe配型输血预防同种抗体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7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5 436例孕产妇同种抗体的筛选及鉴定结果,分析孕产妇同种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分布、ABO血型以外新生儿溶血病的抗体特征,对比分析孕产妇RhCcEe配型输血与随机输血同种抗体阳性率、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结果孕产妇血型同种抗体阳性率0.66%(102例),其中Rh血型占72.5%(74/102),MNSs血型占11.8%(12/102),Kidd血型占4.9%(5/102),Duffy血型占1.96%(2/102),Lewis血型占1.96%(2/102),Diego血型占0.98%(1/102),其他占5.88%(6/102)。在抗体阳性孕产妇中:2胎及以上孕产妇占75.5%,高于初胎孕产妇(25.4%);有输血史者占57.8%,高于无输血史者(42.2%);有妊娠史者占68.6%,高于无妊娠史者(31.4%)。ABO血型以外的新生儿溶血病25例,Rh血型占72%(18/25),MNSs 12%(3/25),Kidd 8%(2/25),其他8%(2/25);RhCcEe配型输血组同种抗体及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均低于随机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血型同种抗体发生率与生育史(或妊娠史)、输血史密切相关,Rh抗体阳性率占比最高;Rh血型抗原C、c、E、e同型输注可有效降低HDN发生,对预防孕产妇同种免疫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由ABO以外不规则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换血治疗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其临床诊疗意义。方法 收集2010~2015年在西安高新医院进行新生儿溶血病实验样本2 311例,用微柱凝胶卡抗球蛋白法筛查不规则抗体,Liss-IAT试管法鉴定不规则抗体; 分析不规则抗体的种类和相关临床资料; 换血后的疗效观察。结果 在2 311例新生儿溶血病样本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36例,检出率占1.56%。其中Rh血型系统、Lewis血型系统、Kidd血型系统、Diego血型系统分别检出28例、3例、4例和1例,阳性率分别为:77.78%,8.33%,11.11%和2.78%; 在Rh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28例中,抗-D、抗-E、抗-cE、抗-C和抗-Ce分别检出2例,8例,11例,2例和5例,各抗体所占的百分率分别为:7.14%,28.57%,39.29%,7.14%和17.86%; 换血前后血红蛋白、游离胆红素用t检验,换血前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游离胆红素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26例进行了换血治疗。结论不规则抗体易致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在检测中应采用敏感的方法,对临床进行换血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常州地区Rh、MNS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抗体分布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常州地区2013-2019年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溶血筛查试验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致病抗体来自Rh和MNS两个血型系统,其中由抗-E引起的溶血病13例,由抗-D引起的溶血病8例,由抗-M引起的溶血病2例。有7例患儿进行了换血治疗,换血治疗后患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常州地区抗-E是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中最常见的抗体,且患儿母亲均有多次妊娠史。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对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孕妇,要加强产前不规则抗体血清学检测,并合理制订个体诊疗及换血方案,这对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院患者人群与本地献血者人群Rh血型系统抗原表型及单体型和不规则抗体等的分布特征,以确保临床安全、有效输血及提高临床用血合理性与科学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20年3月住院患者和在此期间青岛市中心血站发往本院的献血者血液共113 326人(份)的Rh抗原分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数据,回顾性分析并计算其Rh表型、单体型及不规则抗体的分布频率。不同人群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Rh抗原分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均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上完成。结果本组受试人群的RhD阴性率为0.36%(408/113 326);常见的Rh表型为DCCee[40.69%(46 112/113 326)]、DCcEe[36.82%(41 727/113 326)];不规则抗体最多的是抗-E[0.26%(295/113 326)];最常见的单体型是DCe[62.51%(70 840/113 326)]。而在德国白人、北印度人和北非人中最常见的Rh表型分别为DCcee、DCCee、Dccee,最常见的单体型分别为DCe、DCe、Dce。结论本院就诊患者及本市献血者Rh表型、单体型和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征符合中国北方地区人群的分布规律;可据此制定备(贮)血及采(献)供血计划,有针对性的建立Rh血型资料库,切实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合理、科学,提升精准输血医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和鉴定ABO疑难血型,为安全输血提供质量保障。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盐水介质正、反定型;对盐水介质正、反定型不合者使用聚凝胺法检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采用吸收试验和放散试验进行ABO血型的检测,以准确鉴定ABO疑难血型。结果 83例标本ABO血型检测结果为,AB亚型9例、B亚型1例、弱A抗原7例、弱B抗原6例、低抗-A效价2例、低抗-B效价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7例、无抗体O型4例、低抗-B效价O型2例、无抗-B抗体A型5例;37例标本经盐水介质和Polybrine法检测,正、反定型结果符合。结论用聚凝胺法、吸收试验和放散试验进行ABO疑难血型检测,能准确、及时鉴定ABO疑难血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后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时,不规则抗体鉴定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选择,处理措施及输血策略。 方法一例AHSCT后的3岁男性患儿因重度贫血为改善贫血症状需输注红细胞入住四川省人民医院。通过盐水试管法确定了患儿ABO、Rh血型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发现患儿与多个同型供者血液不相合,考虑到患儿贫血严重,于是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来判断红细胞是否被致敏;通过盐水介质试管法、微柱抗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进行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以确定血浆中有无不规则抗体;根据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结果选择聚凝胺法来确定抗体的特异性;通过盐水介质试管法、经典抗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结合抗体鉴定的结果,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供者红细胞输注。 结果本例患儿ABO血型为AB型,Rh分型为CCDee,ABO血型已转变为供者血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红细胞被抗体致敏。血浆中检出了不规则抗体,红细胞上放散下来的致敏抗体与血清中检出的不规则抗体均为类抗-Ce自身抗体。选择了避开类抗-Ce抗体的Ce抗原阴性的AB型红细胞输注后血色素升高,3 d后复查血常规Hb为79 g/L,输血有效。 结论任何类型的AHSCT后都有可能发展成AIHA,也就是血浆中可能存在某种自身抗体(类抗体)而破坏自身红细胞,若能够明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类抗体,即可避开这种抗体而筛选红细胞无相应抗原的供者,也就避免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方法对2000例预输血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和检出率。结果共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8例,阳性检出率为0.4%。其中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患者6例,占75.0%,高于其他疾病患者所占比例(2例,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 Rh系统抗体占62.5%,MNS系统抗体(抗-M抗体)占37.5%。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选择适合患者的血液,有效减少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袁青  冯宝莹  赵才翰  邹勇 《新医学》2021,52(10):787-790
目的 分析不规则抗体分布特征及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对临床输血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拟接受输血治疗的11 150例住院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绘制不规则抗体分布图,并分析与不规则抗体产生相关因素。结果 通过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证实,11 150例临床拟输血患者共检出2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21%。在所检出的同种抗体中,RH血型系统的抗体最常见,占比为62.5%(其中抗-E 29.2%,抗-Ce 12.5%,抗-cE 12.5%,抗-C 4.2%),其次为MNS血型系统,占比为20.8%(抗-M 12.5%,抗-N 4.2%,抗-Mia 4.2%); Lewis 系统抗体(抗-Lea 2例)占比为8.3%;另发现抗-H抗体1例,抗-E合并抗-Jkb抗体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有输血史、妊娠史者比例高于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患者(P均< 0.05)。在疾病类型分布上,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阳性患者中多见于妇产、血液和肾脏病患者。结论 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主要以RH血型系统和MNS血型系统为主,及时、有效地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对长期输血患者或孕产妇的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子配血技术应用对减少受血者Rh血型同种抗体产生的意义。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3月31日期间住院且仅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的Rh(D)阳性的患者22 528人,将电子配血符合优先级Ⅰ级、Ⅱ级的患者21 334人设为对照组,将符合优先Ⅲ级的患者共1 194人设为试验组,对用血者和献血者进行ABO和Rh血型系统5种抗原(D、C、c、E、e)的血清学检测,并运用输血管理系统,建立Rh表型数据库。并对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输注红细胞过程中引入新的抗原相对应不规则抗体的产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C抗原和e抗原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c和E抗原。同时表现型为DCCee和DCcEe的比率最高,表现型为Dccee和DCCEE的极为罕见。在本院输血患者达到优先Ⅰ级(85.2%)和Ⅱ级(9.5%)输血标准的比例达到94.7%,达优先Ⅲ级的输血比例仅为5.3%。对照组(n=21 334)中患者输血后产生Rh系统同种抗体共6人,比率小于0.001%;试验组(n=1 194)中患者输血后共24人出现与引入外来抗原相符的Rh系统同种抗体,比率为2.01%。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存在临床意义(P<0.01)。结论依据Rh抗原检测的电子配血技术可明显降低输血后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从而有效的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