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瘫儿童语言障碍包括语言发育迟缓和构音障碍,是小儿脑瘫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80.4%,由于语言沟通困难,不仅影响患儿的语言及社会交往能力,也影响患儿的智力水平及社会心理发育[1].其中构音障碍足脑瘫儿童语言障碍最常见的类型,国外学者Suteliffe AG等研究发现脑瘫患儿的构音障碍是由于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言语肌肉的麻痹或运动不协调所致[2],WangYT等将构音障碍分为6种类型:痉挛型、迟缓型、失调型、运动过强型、运动过弱型和混合型[3].  相似文献   

2.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多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脑瘫是儿科难治之症,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2],婴儿期大脑发育的可塑性强,故本病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症状改善越明显[3],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如针灸、按摩、高压氧及功能锻炼等),以改善残存的运动功能,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促进患儿正常运动模式形成[1].我们在临床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发现按摩配合速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的缓解有明显的作用,大多数患儿经过10 d左右的治疗,痉挛肌肉群即有明显缓解,今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脑部在生长发育完成之前受到损伤或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脑瘫发病率世界各地报道不一,全球脑瘫发病率为1‰~5‰[2].我国脑瘫发生率约为4‰,全国病例400万~50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6万,脑瘫患者是一个数量众多、特别需要帮助的群体[3].脑瘫患儿是脑瘫患者中特殊人群,其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庭是其生活和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康复干预的最理想环境,获得足够的家庭支持对脑瘫患儿康复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家庭支持成为脑瘫患儿研究的重要方向.众多研究[2-3]表明,根据脑瘫患儿的家庭需求为其提供适合支持,可以有效发挥家庭支持系统功能,提升康复干预成效.本文就家庭支持在脑瘫患儿群体中的服务现状及成效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海容 《护理研究》2011,25(4):319-320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又称Bobath疗法)对双重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9月1日—2009年9月1日来我院康复科就诊的8例双重瘫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并依据下肢运动月龄检查法和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法由康复医师给予康复评定,鼓励进行早期积极康复,8例患儿的家属均配合患儿接受专业康复功能训练,3个月后由同一康复医师采用上述评定方法再次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下肢运动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两项指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疗法能有效地促进双重瘫型脑瘫患儿下肢的正常运动发育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又称Bobath疗法)对双重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9月1日—2009年9月1日来我院康复科就诊的8例双重瘫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并依据下肢运动月龄检查法和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法由康复医师给予康复评定,鼓励进行早期积极康复,8例患儿的家属均配合患儿接受专业康复功能训练,3个月后由同一康复医师采用上述评定方法再次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下肢运动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两项指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疗法能有效地促进双重瘫型脑瘫患儿下肢的正常运动发育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学龄期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在Scpchild脑瘫登记及系统管理数据库中选取来自东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上海市3所特殊教育学校登记在册的158例7—18岁脑瘫患儿的相关信息,包括运动功能分级(粗大运动和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问卷得分、伴随症状等,通过相关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研究学龄期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学龄期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运动功能水平越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随之降低,轻度和中度运动功能受损的脑瘫患儿的各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重度运动功能受损的患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分级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s=-0.43— -0.85),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脑瘫患儿手功能级别的高低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结论:学龄期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运动功能分级相关,加强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训练是提升他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主要手段;与粗大运动功能相比手功能对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程度更为全面,需要积极开展以任务为导向的脑瘫患儿手功能和上肢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7.
脑瘫是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运动障碍、核心稳定性差、智力缺陷、语言功能障碍等中枢神经综合征,治疗多以粗大和精细运动、平衡能力等训练为主[1]。团体式手-臂双侧强化干预是在运动学习原理、神经可塑性理论基础上,对患儿运动控制、双手协调性进行训练的方式,国外有报道将其用于偏瘫脑瘫患儿治疗,显著提高了患儿的精细运动发育量及日常生活功能[2]。但也有不同的研究认为强化干预并不能代替长期治疗,且过多的训练或可导致健侧肢体与患侧肢体发育不协调[3]。为明确团体式手-臂双侧强化干预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脑瘫患儿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及姿势异常[1].本文对40例脑瘫患儿分2组采取不同的方法取得了不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6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等速肌力训练、作业治疗、蜡疗、低频脉冲电、推拿按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对照组则在相同时间段辅以作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患儿上肢运动功能情况,采用组块测试(BBT)评定患儿手部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儿FMA-UE、MBI评分及BB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MA-UE评分[(57.32±19.35)分]、MBI评分[(90.98±26.91)分]亦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能进一步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脑瘫患儿不仅存在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落后等问题,还普遍存在营养不良[1]、体重低、体质差、免疫低下[2]、易感染等问题,影响及制约脑瘫患儿的康复。笔者所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神经康复病区近1年来在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加用俞募穴针刺法,观察其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发育、体格发育、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次数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按照2006年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修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