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估门静脉支架置放结合外照射对肝功能及门静脉的影响程度.方法:将10头家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头,为门静脉支架结合外照射组(实验组);B组5头,为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A组先行放置门静脉金属内支架,1周后开始对门静脉行外照射.B组直接行外照射.两组外照射方法均为每周1次,每次5 Gy,连续3次.第3次外照射4周后处死,取出门静脉标本和照射区域、非照射区域的肝组织标本.对门静脉行大体和光镜、电镜下病理检查.对肝组织标本行大体和光镜下病理检查.A组在置放支架前和处死动物前、B组在外照射前及处死动物前分别抽静脉血检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丙氧酸氨基转氨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门静脉和照射区域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动物的肝功能数值无显著差异.结论:门静脉支架结合外照射对肝脏及门静脉的损伤并不大于单纯外照射.  相似文献   

2.
【病例】 男 ,44岁。因腹胀、乏力 3月余 ,门诊拟诊“肝硬化”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胃病史。查体 :体温 3 6℃ ,脉搏 80 /min ,呼吸 18/min ,血压 116 /74mmHg。发育正常 ,营养好 ,意识清楚 ,自动体位 ,查体合作。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未见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心肺未见异常 ;肝右肋下 4~ 5cm ,表面光滑 ,质中 ;脾大 ,左锁骨中线左肋缘交点至脾下距离约2 0cm ,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约 2 4cm ,脾右缘与前正中线距离约 6cm ,边缘清楚 ,质韧 ,无压痛 ;腹水征阳性 ,右侧腹壁静脉显露 ,…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例1】男,53岁。因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年余,发热、鼻出血4天入院。既往无胃肠道疾病史。3年前出现腹胀、巨脾,查血常规、血涂片及骨髓形态学检查后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口服羟基脲治疗,腹胀消失,脾回缩至正常,继续服羟基脲治疗。4天前出现高热、鼻出血,经抗感染治疗无效。查体:贫血貌,鼻腔内有血痂,皮肤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中下段有压痛。肝大,肋下约2横指,质韧,有压痛;脾大,肋下约3横指,质韧,有压痛。查血白细胞15·0×109/L,血小板62×109/L,血红蛋白100 g/L;骨髓检查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予…  相似文献   

4.
高平  刘晋波  耿西亮  许勤 《临床误诊误治》2008,21(3):73-73,F0003
1病例资料 男,33岁.因持续上腹痛14天,加重伴肛门排气减少、无大便6天就诊.门诊查血白细胞6.5×109/L,中性粒细胞0.77;血淀粉酶50 U/L,尿淀粉酶1 800 U/L,以"急性胰腺炎"收入院.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饱满,上腹深压痛伴肌紧张,无反跳痛.腹部超声示:门静脉增宽,主干、左右支内未见血流信号;脾大,脾静脉扩张并血栓形成,主干无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医务人员,2006年12月13日以“不规则腹痛1.5个月,加重3 d”,门诊B超检查提示“门静脉栓子”收入院。于2006年10月受凉后起病,自觉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不适,伴腹胀、纳少,自服吗丁啉及腹热敷症状可缓解,1个月余类似发作3~4次,持续1~2 d。曾查腹部B超正常,故未引起重视,入院前3 d上腹痛持续加重,偶有阵发性绞痛,不伴有恶寒、发热,无腹泻、黑便。查:一般可,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剑突下深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腹水征(-)。辅助检查,上腹部M R增强扫描示: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及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有栓子形…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反复乏力腹胀纳差4个月,外院诊断为肝硬化,给予保肝利尿药物治疗,病情反复,加重1周来我院诊治。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可触及,质硬,脾可触及,莫菲氏征阴性,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肾区无叩痛,腹水征阳性,肠鸣音正常,约4~5次/min,双下肢轻度浮肿。  相似文献   

7.
肝-门静脉积气(Hepatic portal venous gas,HPVG)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气体在门静脉及其分支异常积聚形成的影像学征象.本院通过超声诊断1例HPVG患者,现报道如下. 病例女,55岁,因“突发脐周胀痛,伴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3h”入院,2006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病史.入院查体:腹稍隆,下腹正中一长约12 cm陈旧性手术疤痕,中下腹偏左侧压痛明显,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音.门诊行腹部X线检查示腹内数个液气平.入院后行肝胆胰脾超声检查示:肝脏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内血管纹理走行正常,门脉主干12 mm,见全肝内分布粗细不等、边缘模糊的粗大强回声光斑,似密集强光点堆积而成,沿管道系统弥漫分布,门静脉管腔内有小的点状强回声顺血液流动方向往肝实质内快速移动,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胆囊、胰腺、脾脏无异常;CDFI:肝内静脉血流未见异常,门脉流速]6 cm/s,门脉血流呈闪烁伪像.  相似文献   

8.
超声诊断脾转移瘤感染积气并门静脉积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8岁.2000年7月患者因膀胱乳头状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规则化疗;2001年5月因右肾细胞癌、结肠脾曲腺癌行右肾切除术及结肠脾曲切除术,术后定期化疗.本次患者因发热、乏力、纳差25天入院.患者入院前曾以上感行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一周.入院查体,体温39.4℃,咽部无红肿.听诊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左上腹脾区叩痛阳性.余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既往已行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再出血者再次断流后行限制性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6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限制性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4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2例脾切除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肾人工血管架桥术,1例行改良脾-肺固定术.16例患者均获随访,除1例手术再次复发出血外,余15例患者术后情况均稳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首选的诊断方法,脾切除+断流联合分漉术是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 1.1 病 史 患者女性,67 岁,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登楼后心悸、气短,无明显胸闷、胸痛,无咳嗽、咯痰,无头晕、黑矇等不适.患者于2019 年4 月15 日来院就诊,心超示:左房增大,余腔室形态、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肺动脉收缩压31 mmHg(1 mm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系统血栓(PVT)是指手术、创伤、炎症等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PVT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因其发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被漏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1]。本文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PVT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提升人们的认识水平和防治能力。1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6岁,于1981年10月12日因畏寒发热,伴喷嚏、全身酸痛一天入院。曾患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常有咳嗽咳痰。1958年患“黄疽型肝炎”。1970年外院检查,诊断“肝硬化”。于1983年开始发现少量腹水,两下肢浮肿及食道静脉曲张,经利尿治疗,腹水、下肢浮肿好转。体检:T39.8℃,P108,R26,Bp130/70,发育营养好,巩膜、皮肤无黄染,无紫绀。两手杵状指,有肝掌,背部有蜘蛛痣三个。心脏(一),两肺背部有少许湿罗音。腹软,肝上界第五肋间、剑突下4横指、质中、无压痛,脾肋下2横指、质硬、无触痛,腹部有可疑移动性浊音,无腹壁静脉曲张,两下肢轻度可凹性浮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8.6g,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74岁,因腹痛、血便伴低热两天来院就诊。既往有血吸虫肝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差,腹软,脐周压痛( ),无反跳痛。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0岁,因“左侧腹痛伴乏力、盗汗1周,加重2日”入院。查体:面色苍白,两下叩诊呈浊音两下肺呼吸音减低,腹软,上腹部轻度压痛,脾区轻度压痛及叩击痛,脾脏于剑突下4横指、左侧肋缘下2横指可触及,移动性浊音( )。两侧颈部各触及一大小约10cm×0.5cm肿大淋巴结。入院2日后患者无明显诱因突感左上腹胀痛明显,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急行腹部CT扫描见脾脏巨大,下极达左侧髂嵴水平,平扫实质密度不均匀,见实质内片状不规则高低混杂密度影,部分层面脾脏边缘见弧形略高密度影,增强脾脏强化不均匀,见大片状以脾脏边缘为宽基底的低密度区(…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9岁,10年前体检超声发现肝硬化、脾大.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乏力,当地医院诊为“肝性脑病,肝硬化,脾大,胃溃疡”,予以降血氨、保肝、护胃等治疗后好转出院.本次胃部症状反复发作,人院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 C级,胃癌,拟择日行肝移植手术.胸片示左侧心膈角处团块状密度增高影,约40 mm× 24 mm,纵隔左旁呈波浪状(图1).胸部CT平扫;纵隔大血管、心脏左缘及左心膈角区增粗、纡曲的管状影,上与左头臂静脉相连、下与左肝门静脉相连.结合病史,考虑肝硬化侧支循环开放,血液经纵隔向上汇入上腔静脉.  相似文献   

16.
B超诊断肾上腺恶性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超诊断肾上腺恶性淋巴瘤1例刘骏①龚新环患者女,45岁。因双侧腰部胀痛,伴乏力、纳差、消瘦二月余就诊。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肋缘下3横指,左肋缘下2横指,可触及实性包块,质地较硬,边缘尚光整,表面光滑,活动度差,无压痛;双肾叩击痛阴性。使用A...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5岁.因大便习惯改变9月余,体检发现盆腔肿物4个月入院.查体:腹平坦,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肿物,肝脾肋下未触及.肛诊(胸膝位):进指5 cm扪及直肠前壁腔外巨大肿物,近端触诊不清,无压痛,退指未见指套血染.超声检查:于子宫左后方测及-8.6 cm×7.9 cm略强回声团块,与子宫界限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无回声区.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5岁。饱食后间断性左上腹部疼痛,伴腹胀、黑便,外院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效果不佳于2005年12月30日转入我院。查体:腹平软、左上腹及下腹部压痛,反跳痛( ),未触及包块及条索状物,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血红蛋白152g/L,白细胞13.3×109/L,红细胞4.46×1012/L,血小板173×109/L。当日超声检查(图1、2)见门静脉主干内径1.4~1.5cm,门静脉右支内径0.6cm,左支内径0.5cm,其内可见密集暗淡光点充填,彩色多普勒显示内未见明确血流信号,周边可见短条状向肝血流信号;胰体后脾静脉内径0.9~1.0cm,内可见稍低实性回声物充填,彩色多普勒显示…  相似文献   

19.
1例肝硬化、脾亢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院应用介入法治疗肝硬化脾亢1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有丙肝病史,肝硬化3年,B超示肝硬化、脾大,化验检查全血红细胞减少,考虑脾亢收入院.入院时查体T37℃、P72次/min、血小板42×109/L;肝性面容,无黄疸,颈部及腹部可见散在蜘蛛痣,心肺功能正常,腹平坦,无压痛,肝肋下2横指剑突下3横指可触及边缘锐利,表面光滑,无触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水肿,确诊为肝硬化、脾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进餐对左右门静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对43例健康自愿者进行研究。受试者无肝脏疾病的危险因素,经血生化、腹部超声检查正常,受试者检查前禁食8小时。1.测量指标为平均血流速度(Vm);2.门静脉面积(A);3.血流量(F);4.门静脉血流量与肝容积之比(PFI),上述指标在进餐前和进餐后15分钟各测一次。结果:进餐后左右门静脉的Vm,F和PFI均明显高于进餐前(P<0.01),但门静脉左支的增加率明显高于右支(P<0.01)。结论:进餐后门静脉左右支的血流量不符合Sashiwagi等的流线理论,即不按比例的血流分布,并且门静脉左支的顺应性更好,在用上述指标评价肝功能时应注意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