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n gel test,MGT)交叉合血次侧不合原因及临床输血策略。方法回顾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4~7月输注红细胞成分的患者MGT交叉合血情况,分析MGT交叉合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并探讨临床输血策略。结果 1737例输注红细胞成分的患者中,MGT交叉合血次侧不合93例,且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均为阳性。结论对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患者,应分析DAT阳性可能的原因,结合病情、用药情况、抗体筛选结果、有无输血史、是否发生过输血不良反应、是否急诊输血、是否长期反复输血等方面,选择适合血液品种,保证临床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交叉配血次侧凝集进行分析。方法对680例交叉配血次测凝集血型鉴定无误,抗筛阴性的患者交叉配血次侧凝集,加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结果 680例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标本679例DAT阳性强度高于次侧凝集强度,用于临床无不良反应。结论 DAT阳性高于交叉配血次侧凝集强度的血制品用于患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决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非AIHA)患者微柱凝集技术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配血不合时的临床输血问题。方法建立流程,通过复查患者和供血者标本信息、ABO及Rh血型复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对比DAT和次侧凝集强度、抗体筛查试验等措施,分析次侧配血不合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处理。结果应用该流程处理3 014例非AIHA患者次侧配血不合问题,发现次侧配血不合主要原因为患者DAT阳性(占98.6%),该类患者输注次侧配血不合的悬浮红细胞,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1%)和输血有效性(87.4%),与同期主、次侧配血均相合悬浮红细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48%)和有效性(8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导致次侧配血不合的原因分别为标本或血型错误(占0.8%)、供血者不规则抗体(占0.6%),此类情况可换血重配,输注主、次侧均相合的悬浮红细胞。结论该流程可快速、安全地解决非AIHA患者次侧配血不合的临床输血问题,适用于采用微柱凝集技术交叉配血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交叉配血及安全输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532-2532
目的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方法采用DiaMed血型配血(微柱凝胶)系统,进行交叉配血,手工聚凝胺法作为交叉配血对照。对交叉配血不合者经抗体筛查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和青霉素药物试验,并结合病史分析。结果 4720例次交叉配血微柱凝胶(MGT)法检出112例交叉配血不合。假阳性42例(37.5%),钙拮抗剂(DAT)阳性56例(50.0%),青霉素试验阳性14例(12.5%);输血史58例,妊娠史36例,相关药物史30例。结论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包括标本、温度、疾病及输血史、妊娠史、大剂量抗菌药物史等;发现交叉配血不合,要分析原因,应重复试验并选适宜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临床输血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确诊的5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DAT阳性患者,行DAT、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及自身抗体吸收试验,观察DAT阳性凝集、DAT分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检测及处理结果。结果 DAT阳性患者中W+~2+凝集98. 15%; DAT分型中Ig G、C3d占50. 00%,单Ig G型占29. 63%,单C3d型占20. 37%;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占79. 63%,自身红细胞、血清凝集占61. 11%;经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后确定血型:A型Rh阳性13例,B型Rh阳性12例,O型Rh阳性9例,AB型Rh 9例; 54例DAT阳性患者中显示配血不合44例,其中主、次侧均显示阳性反应22例,主侧阳性反应、次侧阴性反应14例,主侧阴性反应、次侧阳性反应8例;配血不合原因:冷抗体因素17例,冷凝集素效价1:256以上8例,冷凝集素效价1:128 19例;行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后显示交叉配血相合36例,交叉配血不合8例。结论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或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应用有利于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提高交叉配血相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AIHA患者DAT阳性对临床输血效果影响。方法:收集多个科室96例DAT阳性的非AIHA输血者为阳性组,均分为甲组(48例输注洗涤红细胞)和乙组(48例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对照组为58例DAT阴性的常规输血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检测患者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结果:阳性组ICU患者62例(64.6%),血液系统疾病12例(12.5%),循环系统疾病9例(9.4%),肿瘤6例(6.3%),消化系统疾病3例(3.1%),内分泌系统疾病2例(2.1%),呼吸系统疾病2例(2.1%)。交叉配血结果显示,MGT阳性组主侧为阴性,次侧为阳性,凝聚胺法阳性组和对照组主侧次侧均为阴性;RBC计数、Hb浓度、MCH,输血后甲组、乙组、对照组均高于输血前(P<0.05);输血后三组互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结论:DAT阳性的非AIHA患者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是安全有效的,对临床制定输血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检测联合MGT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100例住院需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检测,观察组患者接受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检测联合MGT不规则抗体筛查。比较两组交叉配血结果、阳性、阴性检测结果、临床输血安全。结果 观察组患者主侧凝集率、次侧凝集率、主次侧均凝集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阴性率低于对照组(P 0. 05),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抗-E、抗-EC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抗-c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临床输血安全性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检测联合MGT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提高验血阳性率,提升临床输血安全,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和直接抗人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配血的处理方法,寻求安全、有效的输血对策。方法结合吸收放散方法采用不同厂家、批号的抗筛细胞和谱细胞对待检血清和红细胞放散液进行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特异性的鉴别;选取合适的献血者进行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分析自身抗体、同种抗体的特异性及其与ABO血型、疾病、贫血的关联和对输血及输血疗效的影响。结果 139例研究对象均为自身抗体阳性伴DAT阳性且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不合,其中20例只含有自身抗体,59例伴Rh系统或MNs系统或Kidd系统抗体,47例为自身抗体不能排除同种抗体,13例伴有药物抗体或其他系统抗体;共进行221次输血治疗,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自身抗体和DAT的凝集强度与贫血呈正相关(P0.05),与输血疗效呈负相关(P0.05);自身抗体的强度与自身红细胞被致敏的程度呈正相关(P0.05),且多为免疫性疾病,与ABO血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自身抗体伴DAT阳性的病例,其贫血的严重程度、输血次数、输血后疗效与自身抗体和DAT的凝集强度有关,交叉配血前必须采用合理的流程和方法判定是否伴有同种抗体,选取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或该地区出现较高频率的同种抗体对应的抗原系统同型的献血者配血,可提高安全输血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上微柱凝胶试验(MGT)配血不合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 利用长春博讯微柱凝胶法配血卡进行交叉配血,对MGT配血不合的标本作凝聚胺试验(MPT)、抗体筛查和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冷凝集素测定等血清学辅助检查,总结配血不合的常见情形.结果 2 316例配血中主侧不合41例,次侧不合16例;患者同种抗体13例,6例抗-E,5例抗-M,1例抗-Mur,1例抗-P1;非特异性的假阳性反应28例,分别为纤维蛋白引起15例,冷抗体8例,其他蛋白类引起5例;次侧不合16例,DAT均为阳性.结论 微柱凝胶配血方法较敏感,其操作标准化、重复性好,结果 稳定可靠准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但应排除假阳性结果,保证临床输血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不规则抗体阴性受血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特征分析及类型鉴别.方法 将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阴性的受血者(2066例)中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受血者72例纳入研究作进一步分析.对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受血者行DAT、分型试验、热放散试验及输血疗效评估,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 72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受血者均为DAT阳性;Hb>50~60 g/L的受血者所占比例最高(P<0.05),为40.28%;输血次数≥3次,所占比例最高(P<0.05),为37.50%;输注有效占79.17%,输注部分有效的占15.28%,输注无效的占5.56%;DAT阳性类型的分布:单纯IgG型占91.67%,IgG+C3d型占2.78%,分型未果占5.56%.将上述72例受血者的DAT阳性标本行热放散试验后再进行抗体筛查,结果为全阴性的占79.17%(57/72),全阳性的占15.28%(11/72),抗体筛查有反应格局的占5.56%.结论 DAT阳性可导致输血无效,应重视和加强此类受血者DAT阳性类型的鉴别,并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柱凝胶法直抗(DAT)阳性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DAT阳性的25例输血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挑选100例同类型疾病但配血主次侧均相合且DAT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以及输血前后的胆红素(TBIL、DBIL、IBIL)、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并评估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输血前后的Hb、Hct、RBC显著性升高(P0.05),TBIL、DBIL、IBIL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GLB显著性升高(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TBIL、DBIL、IBIL、ALB以及输血前后血象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无效输血率16%,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输注对于DAT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柱凝集抗球蛋白试验在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等疾病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传统试管法(CTT)和柱凝集法(CAT)对547例样本同时进行抗球蛋白试验。交叉配血试验前柱凝集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CAT-DAT)初筛阳性85例,同时做手工聚凝胺法(MPT)和CAT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CTT、CAT两种方法的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率分别为6.8%和25.2%。CTT阳性结果较为集中,主要见于新生儿溶血病、AIHA;而CAT阳性结果较为分散,除常见的新生儿溶血病、AIHA外,尚有再生障碍性贫血、Evan’s综合征、败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腺病毒感染、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等。51例经临床确诊的AIHA患者,测定CTT-DAT阳性24例,而CAT-DAT均为阳性,两种方法测定AIHA患者DAT的差异有显著性。CAT-DAT阳性样本用CAT法交叉配血次侧均为阳性,而MPT法只有20%为阳性;MPT法次侧阳性用CAT法检测相应结果均为强阳性,这两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与传统试管法相比,柱凝集抗球蛋白试验在诊断AIHA时有更高的敏感性;与手工聚凝胺法相比,柱凝集抗球蛋白试验交叉配血亦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取消微柱凝胶法(MGT)次侧配血的可行性。方法以在柳州市人民医院首次MGT交叉配血试验主侧相合次侧不合患者3 26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处理次侧不合因素后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对照组病例中再次输血患者次侧配血不合2 793例作为试验组,不做处理直接输注红细胞,比较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3%(12/2 793),与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5%(18/3 26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次侧不合未处理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输血风险并无增大。结论 MGT次侧配血不合对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安全性无影响,确定献血员和受血者血型正确无误时,可以取消MGT次侧配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出现次侧凝集的各种病因,为临床输血提供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所有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出现凝集,且患者红细胞直接Coombs试验抗体为阳性的患者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例次侧凝集的患者中大部分为肾脏疾病、肝胆疾病、血液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其中又以肾脏疾病最多,占16.2%.结论 本结论对不同疾病的交叉配血试验和安全输血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出现次侧凝集的各种病因,为临床输血提供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所有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出现凝集,且患者红细胞直接Coombs试验抗体为阳性的患者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例次侧凝集的患者中大部分为肾脏疾病、肝胆疾病、血液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其中又以肾脏疾病最多,占16.2%.结论 本结论对不同疾病的交叉配血试验和安全输血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出现次侧凝集的各种病因,为临床输血提供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所有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出现凝集,且患者红细胞直接Coombs试验抗体为阳性的患者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例次侧凝集的患者中大部分为肾脏疾病、肝胆疾病、血液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其中又以肾脏疾病最多,占16.2%.结论 本结论对不同疾病的交叉配血试验和安全输血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出现次侧凝集的各种病因,为临床输血提供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所有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出现凝集,且患者红细胞直接Coombs试验抗体为阳性的患者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例次侧凝集的患者中大部分为肾脏疾病、肝胆疾病、血液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其中又以肾脏疾病最多,占16.2%.结论 本结论对不同疾病的交叉配血试验和安全输血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出现次侧凝集的各种病因,为临床输血提供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所有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出现凝集,且患者红细胞直接Coombs试验抗体为阳性的患者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例次侧凝集的患者中大部分为肾脏疾病、肝胆疾病、血液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其中又以肾脏疾病最多,占16.2%.结论 本结论对不同疾病的交叉配血试验和安全输血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出现次侧凝集的各种病因,为临床输血提供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所有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出现凝集,且患者红细胞直接Coombs试验抗体为阳性的患者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例次侧凝集的患者中大部分为肾脏疾病、肝胆疾病、血液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其中又以肾脏疾病最多,占16.2%.结论 本结论对不同疾病的交叉配血试验和安全输血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出现次侧凝集的各种病因,为临床输血提供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所有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出现凝集,且患者红细胞直接Coombs试验抗体为阳性的患者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例次侧凝集的患者中大部分为肾脏疾病、肝胆疾病、血液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其中又以肾脏疾病最多,占16.2%.结论 本结论对不同疾病的交叉配血试验和安全输血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