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洗敷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脑卒中后偏侧肢体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中药洗敷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者患侧感觉及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FMA量表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结论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中药洗敷,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偏侧肢体的感觉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加高压氧及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患者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综合评定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MBI及NF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运动想象疗法不仅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脑卒中病人中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定法、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病人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FMA评分、M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FMA评分、MBI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可提高病人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联合视频播放器示范肢体功能锻炼对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8年6—12月收治的46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5月收治的46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康复功能锻练,观察组予以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联合视频播放器示范肢体功能锻炼。2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比较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 0. 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 05);治疗后,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联合视频播放器示范肢体功能锻炼可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肢体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掌握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音乐疗法。两组患者主动运动训练时长保持一致。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音乐疗法能有效提高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本院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测,40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康复疗法)13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予运动想象疗法)13例,实验组(常规康复治疗同时予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14例。3组治疗前后分别予偏侧忽略行为学量表评定(C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1观察组和实验组治疗后CBS较治疗前下降(P0.01),FMA、M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2 3组治疗前后CBS、FMA、MBI评分差值的平均效应不全相同,经过两两比较,实验组CBS、FMA、MBI评分差值均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项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能够改善忽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患者均给与常规药物治疗及偏瘫的常规运动治疗,同时针对感觉障碍进行感觉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DCS治疗,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定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经4周治疗后,2组患者偏瘫侧肢体感觉功能评分、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DCS结合感觉功能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肢体的本体感觉功能,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音乐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针刺+音乐康复训练,对照组予针刺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D、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FMA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音乐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在脑出血患者肢体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脑出血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敷贴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级测定法评估患者肌力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肌力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肢FMA评分和MBI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肢体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肢体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和观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FMA、STEF、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STEF、MBI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STEF、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较常规康复疗法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针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用FMA功能量表下肢部分、M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均较前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针刺能够提高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上肢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悬吊下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Brunnstro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及Brunnstor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及上肢Brunnstorm分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Brunnstorm分期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个体音乐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个体音乐治疗。两组患者主动运动训练时长保持一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肘、膝关节肌张力(MAS)评分和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肘、膝关节MAS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肘、膝关节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上、下肢FMA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肘、膝关节MAS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个体音乐治疗能更有效降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肘、膝关节痉挛程度,提高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李周  施加加  徐雄伟  郭靖 《中国康复》2016,31(3):174-176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应用矫形按摩(OM)联合肌肉能量技术(ME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42例脑卒中伴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应用OM联合MET技术,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项、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肩峰与肱骨头间距值(AH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以及AHI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应用矫形按摩联合肌肉能量技术能有效地缓解脑卒中患者肩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Bobath技术介入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用新Bobath技术介入,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运动治疗基础上,新Bobath技术介入治疗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借鉴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金毅  王圣虓 《中国康复》2016,31(2):151-152
目的:探讨Kinect体感互动游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Kinect体感互动游戏进行干预。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0周后,2组FMA、MBI及FTHUEHK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inect体感互动游戏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辅以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小组模式训练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8周治疗后,2组患者FMA-UE、UEFT评分、M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UE、UEFT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MBI指数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能提高训练疗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英  廖维靖  郝赤子 《中国康复》2019,34(3):142-145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作业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作业治疗的同时给予1Hz的rTMS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FMA)、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的FMA、FTHUE-HK评分和MBI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TMS联合作业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帅记焱  刘雅丽 《中国康复》2013,28(6):437-438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给予运动再学习疗法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S)、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价法、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CN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运动再学习疗法较传统康复治疗方法更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艾地苯醌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95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分2组: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2组均采用常规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艾地苯醌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3、6周后肢体运动功能(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6周后的FMA(上、下肢)、MBI得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3周后的MBI得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6周后FMA(上、下肢)、MBI得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3周后的FMA(上、下肢)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艾地苯醌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更佳,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