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比分析超微血管显像(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和50例同期乳腺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导管扩张(经病理诊断为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SMI技术检查以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的影像学表现,并采用ROC曲线分析二者诊断价值差异。结果SMI技术检查微血管筑型:无血管52例,线型30例,树枝型13例,残根型5例;共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8例,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2例;诊断灵敏度为84.00%,特异度为88.00%,准确率为86.00%。超声造影病灶回声无增强51例,均匀增强28例,区域增强16例,不均匀增强5例,共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9例,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1例;诊断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90.00%,准确率为89.00%。SMI检出率(84.00%)低于超声造影(86.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779)。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提示Kappa=0.78,说明SMI技术和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一致性。SMI技术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0.860,95%CI:0.781~0.939;超声造影技术诊断AUC=0.890,95%CI:0.819~0.961;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价值相当(P>0.05)。结论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价值相当,但SMI技术诊断更便捷,且为无创检查,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扩张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点,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扩张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85例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均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记录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声像图特征,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有肿瘤病灶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2组病灶的造影参数始增时间(rise time, 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 PI)、上升支斜率(wash in slop, WIS)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 85例患者扩张的导管内无肿瘤病灶者25例,其中导管扩张伴沉积物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6例;有肿瘤病灶者60例,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3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局部不典型增生13例,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恶性组病灶回声不均匀、增强范围扩大、增强后病灶边缘不光滑比率(46.2%、42.3%、34.6%)高于良性组(20.6%、14.7%、11.8%),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增强强度、均匀增强比率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RT[0.18(0.14,0.20)s]、PI[30.43(28.96,33.51)dB]、WIS[0.75(0.63,0.85)dB/s]高于良性组[0.15(0.13,0.16)s、29.05(27.26,30.54)dB、0.68(0.54,0.79)dB/s](P<0.05),TTP和AUC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和增强范围是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影响因素(OR=1.176,95%CI:1.001~1.382,P=0.049;OR=4.259,95%CI:1.183~15.338,P=0.027)。根据PI和增强范围建立的诊断模型为logistic(p)=—5.533+0.162(PI)+1.499(扩大增强范围)。RT、PI、WIS和诊断模型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16 s、31.25 dB、0.56 dB/s、0.62时,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AUC分别为0.662(95%CI:0.528~0.779,P=0.029)、0.657(95%CI:0.523~0.775,P=0.031)、0.650(95%CI:0.516~0.769,P=0.033)、0.704(95%CI:0.572~0.815,P=0.003),诊断模型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AUC高于RT、PI和WIS(P<0.05)。结论常规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诊断价值有限,超声造影声像图及其定量分析对鉴别乳腺导管内病灶良、恶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包括乳腺乳头状癌19例(其中16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癌,3例为包裹性乳头状癌)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原位癌14例,并与26例乳腺交界性乳头状病变(导管内乳头瘤伴不典型增生)进行对照。参照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MRI多表现为位于非乳晕区的单灶肿块,平扫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呈环状肿块样强化,可伴导管扩张,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Ⅲ型曲线。乳腺交界性与恶性乳头状病变间病灶数、平扫信号强度、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及是否伴有导管扩张征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有助于鉴别大部分乳腺交界性与恶性乳头状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28例乳腺肿块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28例患者中,良性肿块87例,其中乳腺囊肿4例,积乳囊肿3例,乳腺增生结节6例,乳腺囊型增生病变9例,乳腺纤维腺病7例,乳腺乳头状瘤3例,乳腺纤维腺瘤48例,脂肪瘤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恶性肿块41例,其中硬癌15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导管内癌16例,髓样癌2例,原位癌2例,恶性叶状肉瘤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20 MHz与7.5 MHz高频超声在乳腺病变中的对比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对比运用20 MHz与7.5 MHz高频超声对乳腺病变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应用20 MHz与7.5 MHz的探头检查30例患者乳腺病变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状况.结果 20 MHz超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癌伴乳腺导管扩张、乳腺肿块内沙粒状钙化灶、肿块边界蟹足状改变及包膜样回声以及乳腺皮肤弥漫性或结节性病灶检出率高于7.5 MHz高频超声.结论 20 MHz超高频超声对乳腺内小病变的检查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癌伴乳腺导管扩张、乳腺肿块内沙粒状钙化灶的检查中具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声学造影在乳腺导管内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我院收治的乳腺导管内肿瘤(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原位癌及导管内乳头状癌)的常规超声、病理及声学造影的特点,比较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重点关注造影前后病灶径线的改变。结果病灶的大小、生长方向、主体回声、边缘、形状、周围导管扩张、病灶内钙化以及彩色多普勒显示的血流情况,在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内癌(包括原位癌和乳头状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造影后两组病灶径线均较造影前增大,导管内癌的径线增大明显,两组之间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声学造影有助于鉴别导管内肿瘤的良恶性,导管内恶性肿瘤造影后径线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乳头状瘤的无创性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X线钼靶平片及MRI表现。结果乳腺钼靶平片:9例有异常表现,23例无异常发现。阳性率为28.1%。MRI检查:32例均显示有异常强化病灶,其中诊断为乳头状瘤14例,诊断为其它病变18例。阳性率为100%,正确诊断率为43.8%。结论乳腺钼靶平片结合磁共振检查作为两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但应该注意与导管内癌、纤维瘤、单纯导管扩张等其它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的图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SPC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结果:病灶呈单发、多发导管内病变或实性病变。17个肿块呈低回声或中等回声,1个呈囊实性。10个肿块内见细小钙化。7个肿块后方回声增强,3个后方回声衰减,8个后方回声不变。12个肿块血流丰富,2个血流中等,4个无血流或少量血流。7例原位癌或微小浸润性癌弹性评分为1~2分,3例浸润性癌弹性评分为4分。4例单发导管内原位癌超声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4例多发导管内病灶及单发实性肿块中,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结论:SPC有多种超声表现,超声有助于乳腺多发导管内病灶及实性病灶的术前良恶性诊断,灰阶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应用有助于提示SPC的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四型。Ⅰ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乳头状等回声;Ⅱ型:囊实混合性结节;Ⅲ型:实性肿块;Ⅲ型:单纯导管扩张。结论超声能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直接或间接声像特征,通过总结分析,诊断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超声表现,并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the breast,BIDP)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年1月—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65例乳腺SPC及77例BIDP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并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乳腺SPC与BIDP在年龄、病变类型、病变距乳头距离、肿块大小、回声均匀度、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IDP相比,乳腺SPC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多表现为单发实性肿块,患者的触诊率高,肿块距离乳头距离较远,肿块偏大,多内部回声不均匀,易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BI-RADS分类升至4类概率提高。而在内部回声、边缘、形态、方位、有无钙化、后方回声、Adler分级、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是否伴有导管扩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SPC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的发病年龄、病史及临床表现,有助于通过超声检查鉴别诊断乳腺SPC与BID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社区居家腹膜透析护理服务目录,为社区开展居家腹膜透析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邀请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腹膜透析相关专家参与咨询,对研究组基于文献回顾和需方调研梳理的29项服务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咨询采用两轮Dephi法进行。数据分析是在SPSS24.0和EXCEL 2016环境下进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16位专家参与了咨询,专家权威程度为:第一轮,0.80,第二轮0.83,均大于0.7,表明专家权威性较佳。两轮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位0.378、0.202,专家意见未趋同。经两轮咨询,剔除“建立腹膜透析患者的微信群或QQ群”和“定期组织腹膜透析相关的专题讲座”两个项目,最终保留27项服务,包含自我护理培训、建档与随访、心理社会支持和个性化指导四大类内容。结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延续性护理需兼顾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求,生理问题的护理,旨在解决患者透析行为不规范、透析并发症识别等问题,心理、社会等问题的护理,不仅是要在患者自身面临心理或社会压力时进行疏导,更需要就产生压力的原因进行深入了解,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资源引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对高龄不孕症患者辅助生殖技术中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高龄不孕症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并统计分析干预前和干预12周周期自我管理能力中遵医嘱治疗、定期检查、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及依从性5项评分、自我效能评定量表评分、医学应对问卷面对、回避、屈服评分及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评分。结果 干预12周后,2组周期自我管理能力遵医嘱治疗、定期检查、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及依从性5项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 且观察组5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自我对照效能评定量表评分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医学应对问卷各项维度评分中面对项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回避、放弃项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后可提高对高龄不孕症患者对生殖技术的基本正确,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效能,从而改善负性情绪,利于高龄不孕症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NRDS对脑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及其随治疗的改变情况,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NRDS继发的脑损伤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选取 2019年1月至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23例,其中, NRDS患儿42例(病例组)、健康足月儿49例(对照组)、健康早产儿32例(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行颅脑超声检查,测量额叶厚度及脑横径,观察脑实质有无出血等改变,并测定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频谱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MF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在入选的42例NRDS患儿中,有25例接受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患儿用药后1天复查颅脑超声并测量上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健康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比较,MCA血流速度减慢,EDV、MFV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RI、PI均升高(P<0.01,P<0.01);NRDS患儿和健康足月儿比较,PSV、EDV、MFV均明显减慢(P<0.001),而RI和PI无明显变化;NRDS患儿和健康早产儿比较,脑血流速度及RI、PI均无明显变化(P>0.05)。NRDS患儿在使用外源性PS治疗后,PSV、R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EDV、MFV及PI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NRDS患儿的低氧血症状态及使用外源性PS治疗后均会对脑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新生儿脑实质,并有效检测脑血流速度变化,为NRDS患儿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STI)定量评价青年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早期左室整体应变。方法 选取成功行肾移植的青年尿毒症患者31例(肾移植组)及年龄性别相仿的健康志愿者 31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与肾移植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3D-STI指标测量;比较各组左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左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左室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和左室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AS)的差异。结果 术前肾移植组GLS、GCS、GRS、GAS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一月,GLS较术前无显著差异,GCS、GRS、GAS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三月,GLS、GCS、GRS、GAS较术前比较均升高(P<0.05)。术后三月GCS、GRS较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GLS、GAS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1、GLS、GAS是尿毒症患者心肌受损的敏感指标,GRS、GCS是维持尿毒症患者心功能的主要因素;2、青年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早期心脏结构和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在诊断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价值。方法 将5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实验组40只,实验组分别喂养蛋氨酸和胆碱缺乏饲料1w、2w、3w和4w(各10只)构建不同程度的NAFLD模型,造模完成后麻醉及处死状态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测量肝脏硬度(LSMa、LSMb),计算测量结果标准差(SD),解剖肝脏SWE检测离体肝脏硬度(LSMc),切除部分肝脏行病理学检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不同状态下SWE诊断NAFLD的效能。结果 病理检测大鼠正常组17只,脂肪变性组35只。正常组与脂肪变性组麻醉状态肝脏硬度检测结果标准差(SD)为[(1.70±0.56)kPa、(1.86±1.21)kPa],显著高于处死SD[(0.92±0.65) kPa、(1.08±0.73)kPa,P<0.05],均显著高于离体SD[(0.26±0.16) kPa、(0.33±0.16)kPa,P<0.05];脂肪变性组LSMb为(3.95±1.78)kPa,显著高于正常组[(2.91±1.53)kPa,P<0.05],脂肪变性组LSMc为(1.53±0.32)kPa,显著高于正常组[(1.23±0.16)kPa,P<0.05],脂肪变性组LSMa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LSMb、LSMc诊断肝脂肪变性AUC分别为0.69、0.86,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0.0%、60.0%和82.4%、100%。结论 NAFLD大鼠LSM显著高于正常组,优化仪器性能及测量方法后,SWE在诊断大鼠NAFLD将具有良好的效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二维超声引导下骨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5例拟行骨肿瘤穿刺活检的患者,根据引导方式不同分为二维超声组52例和超声造影组53例,分别行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比较两组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以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绘制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骨肿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灶直径、肿瘤位置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穿刺时间及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13、0.854)。超声造影组的诊断特异性与准确率(95.45%、98.11%)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组(76.92%、8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造影组的诊断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100%、96.88%、100%)均高于二维超声组(96.15%、80.65%、95.2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二维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骨肿瘤伴周围软组织肿块的穿刺活检较二维超声引导下有更高的特异性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 HAS)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1 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与结论 HAS易被误诊,拥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普通型胃癌相比,预后更差。早期进行pTNM分期、手术治疗和辅助化疗可能对改善疾病预后更有利。对于淋巴结转移或/和术前远端转移的患者强烈推荐新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特发性性早熟女童鉴别诊断及真性性早熟女童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特发性性早熟女童纳入研究,根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实验结果将所有患儿分成真性组(中枢性性早熟)52例及与假性组(外周性性早熟)34例,另取同期30例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子宫以及卵巢超声检查结果。此外,真性组女童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8个月后子宫以及卵巢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真性组卵巢长径、卵巢横径、卵巢前后径以及最大卵泡直径均大于假性组与对照组(均P<0.05);而假性组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真性组子宫长径、子宫横径、子宫前后径均大于假性组与对照组,且假性组上述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真性组治疗后卵巢长径、卵巢横径、卵巢前后径以及最大卵泡直径小于治疗前(均P<0.05)。真性组治疗后子宫长径、子宫横径、子宫前后径均小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超声检查下特发性性早熟女童的子宫和卵巢均存在明显增大,且在真性性早熟女童中此特征更加明显,其可辅助评估真性性早熟女童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极速脉搏波技术定量评价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情况。方法 选取30例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12个月的患者(MHD组)和3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超声极速脉搏波(ultrafast pulse wave velocity,ufPWV)技术测量颈动脉收缩起始时脉搏波速度(PWV-BS)及收缩结束时脉搏波速度(PWV-ES),得到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数据。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HD组 PWV-BS值和PWV-ES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参数PWV-ES较PWV-BS升高更为显著。 结论 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增加,参数PWV-ES较PWV-BS能更敏感的反映出血管壁僵硬度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广州市番禺区近4年来发生的食物中毒相关数据,了解番禺区食物中毒中的流行特征,以此提高番禺区食物中毒的识别、防控能力。方法 S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数据,运用EXCEL表格统计中毒事件具体发生特征,总结发生的时间、症状表现,统计中毒致病菌。结果 17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沙门氏菌引起的有4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有9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有4起。共224例患者,其中119例患者出现呕吐症状、180例患者出现腹痛症状,185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68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17起食物中毒事件在4季均会发生,但有季节性分布特征,以第二、三季节为主,发生季节以4~9月份为高发季节;其中9起副溶血性弧菌近半数均发生在9月份。17起食物中毒分布地点依次为食堂9起(52.94%)、餐饮服务单位7起(41.18%)、家庭餐桌1起(5.88%)。结论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近4年来发生的食物中毒具体特征,掌握主要致病菌,可为食物中毒的识别、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