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患儿脑脊液(CSF)及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病毒性脑炎(病脑)32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13例及20例同期住院的小儿普外科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他们CSF和血清中的NSE浓度。结果:病脑、结脑和化脑患儿CSF和血清中的NS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其中以结脑的升高最明显,其次是病脑。结脑和病脑患儿CSF和血清中的NSE水平均高于化脑的(P<0.01或P<0.05)。急性期CNSI患儿CSF中的NSE浓度与血清中的NSE浓度呈正相关(r=0.83,P<0.01)。结论:CSF和血清中的NSE水平除可作为CSNI患儿脑实质损伤的指标之外,还可望作结脑和化脑或病脑和化脑间的鉴别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脑压板(retractor)可以在术中更好的暴露病灶,因而脑牵拉是不可避免的.对脑过度或不适当的牵拉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水肿、脑挫伤、脑梗死、脑出血等脑损害.传统的脑牵拉伤诊断手段为电极记录(EEG)、体表感觉诱发电位(SSEP)、脑血流量(rCGF)等.这些方法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8例急性脑膜炎患儿血清PCT,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儿童.根据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结果 把脑膜炎患儿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脑组) 和病毒性脑膜炎组(毒脑组).结果 化脑组血清PCT为(10.71±16.89)μg/L,毒脑组血清PCT为(0.63±0.35)μg/L,对照组PCT为(0.33±0.11)μg/L.与毒脑组和对照组比较,化脑组PC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毒脑组PC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T可作为鉴别诊断儿童化脑与毒脑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黑质经颅超声(TCS)在特发性震颤(ET)与帕金森病(PD)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60例ET及PD患者(ET组21例,PD组39例)。研究对象均接受脑黑质TCS检查,对比各组的脑黑质回声强度分布、脑黑质高回声率、脑黑质高回声面积及双侧脑黑质高回声总面积/脑黑质总面积(S/M)比值,分析脑黑质高回声面积及S/M值对PD的诊断效能。结果 PD组脑黑质高回声率显著高于ET组,左侧、右侧、较大侧、双侧脑黑质高回声面积及S/M值均显著高于ET组(P<0.05)。脑黑质高回声面积(左侧、右侧、较大侧及双侧)、S/M值诊断PD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98、0.785、0.862、0.865和0.857,较大侧脑黑质高回声面积对PD的诊断效能优于左侧和右侧(P<0.05)。结论 脑黑质TCS检查可发现脑黑质异常强回声,帮助临床从震颤人群中有效鉴别出ET和PD,提高震颤患者病因诊断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总结主动脉弓替换手术的脑保护方法,以期提供最佳的脑保护模式.方法 中低温全心肺转流,根据脑保护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深低温停循环组11例(A组),双侧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组10例(B组),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单侧顺行性脑灌注组27例(C组).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8.4±39.3)min,平均心肌血运阻断时间(103.6±27.4)min.A组平均停循环时间(30.1±24.3)min,B组平均脑灌注时间(41.5±22.4)min,C组平均脑灌注时间(33.5±26.7)min.病死率12.5%(6/48),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部并发症.结论 主动脉弓替换术的脑保护可根据基底动脉环是否完整,选择单侧或双侧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评估创伤性脑损伤(TBI)中的脑微循环变化。方法使用3.0T磁共振对45例TBI患者行常规、动脉自旋标记(ASL)、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对比分析TBI患者脑挫伤区与对侧镜区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价脑微循环变化情况。结果 8例患者,脑挫伤区rCBF值(354.43±67.58)ml·(100g)-1·min-1,高于对侧镜区(268.43±45.57)ml·(100g)-1·min-1(P=0.035),脑挫伤区ADC值(834.78±43.48)mm2/s,高于对侧镜区ADC值(729.00±54.19)mm2/s(P=0.042);22例患者,脑挫伤区rCBF值(144.29±49.33)ml·(100g)-1·min-1,低于对侧镜区脑组织rCBF值(280.14±69.54)ml·(100g)-1·min-1(P=0.018),脑挫伤区ADC值(546.35±57.38)mm2/s,低于对侧镜区脑组织ADC值(733.67±63.45)mm2/s(P=0.038)。15例患者,脑挫伤区rCBF值(44.21±18.24)ml·(100g)-1·min-1,低于对侧镜区rCBF值(273.59±57.68)ml·(100g)-1·min-1(P=0.013),脑挫伤区ADC值(1500.43±40.57)mm2/s,高于对侧镜区ADC值(738.67±53.45)mm2/s(P=0.016)。结论 ASL灌注成像结合DWI及ADC图,可用于评估TBI脑微循环改变情况,为临床制定相应的早期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改善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变化及其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13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38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组)、7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及46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对照组)CSF中HSP70水平.常规生化检测CSF的细胞总数、白细胞数、乳酸脱氢酶(LDH)、蛋白定量、腺苷脱氨酶、葡萄糖、压力及氯(Cl-) 水平.结果 化脑组(76.61±27.69)、病脑组(33.65±16.93)及结脑组(65.85±33.16)的HSP7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3.28±19.77),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化脑组及结脑组HSP70水平均高于病脑组(P均<0.01);化脑组与结脑组之间HSP7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SP70水平增高程度与CSF的细胞总数(r=0.298,P=0.002)、白细胞数(r=0.274,P=0.005)、LDH(r=0.322,P=0.001)、蛋白定量(r=0.629,P<0.001)、腺苷脱氨酶水平(r=0.363,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CSF中葡萄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43,P<0.001),与CSF压力(r=0.001,P=0.993)及Cl-水平(r=0.148,P=0.133)无相关性.结论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CSF中HSP70增高;检测CSF中HSP70水平有助于化脑、结脑与病脑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轴位弥散和垂直弥散量化分析脑胶质瘤瘤周水肿区白质纤维的侵袭性。方法 30例患者进行轴位弥散和垂直弥散磁共振成像,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30例中16例为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14例为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测量、计算和比较患者肿瘤瘤周水肿区和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的轴位弥散(λ‖)和垂直弥散(λ⊥)。结果低级别脑胶质瘤瘤周水肿的λ‖值(1.31±0.02)、λ⊥值(0.73±0.04)分别与脑胶质瘤对侧正常白质λ‖值(1.29±0.03)、λ⊥值(0.71±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87、1.73,P均>0.05);高级别脑胶质瘤周水肿的λ‖值(2.21±0.08)、λ⊥值(1.72±0.05)分别与脑胶质瘤对侧正常白质λ‖值(1.29±0.03)、λ⊥值(0.72±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6.17、75.12,P均<0.05)。结论低级别脑胶质瘤周边保留大量正常的脑白质,而高级别脑胶质瘤周边大部分脑白质被破坏。脑胶质瘤瘤周水肿区λ‖和λ⊥可作为脑胶质瘤侵袭性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硫脂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内分泌科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就诊患者.分为MS组(54例)与非MS组(87例).测定2组身高、体重、腰围(WC)及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真胰岛素(TI)及脑硫脂.结果 MS组体重指数(BMI)、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T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高于非MS组(t值分别为4.735,5.247,6.960,6.894,6.609,4.536,4.895,P均<0.01),脑硫脂水平低于非MS组[分别为(0.093±0.014)、(0.125±0.028)mg/L,t=4.973,P<0.01],MS组分越多脑硫脂的水平越低;HOMA-IR与BMI、WC、SBP、DBP、FPG、TG和CHO、TI存在单变量相关(r值分别为0.391,0.235,0.369,0.429,0.226,0.370,0.213,0.970,P均<0.01),与年龄、脑硫脂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0,-0.158,P均<0.05);脑硫脂与WC、BMI、DBP存在单变量相关(r值分别为-0.251,-0.185,-0.229,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腰围和脑硫脂为ln(HOMA-I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S患者较非MS患者血清脑硫脂降低,MS组分数越多脑硫脂水平越低,血清脑硫脂与MS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静脉闭塞DWI、PWI 与CTPI 对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CT灌注成像(CTPI)评价急性脑静脉闭塞模型的价值。方法家猫18只,随机分为6小组,术后1、3、6、12、24、48h各3只。采用开颅上矢状窦穿刺注射液体栓塞剂——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制备急性脑静脉闭塞动物模型,对各组模型行DWI、PWI和CTPI检查,对比MR、CT对病灶检出率、脑实质损害容积及程度判断的一致性。结果DWI发现10只猫脑实质出现19个异常信号,PWI发现13只猫脑实质内23个异常灌注区,CTPI发现12只猫脑实质内20个异常血流灌注区。PWI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图与CTPI局部脑血流量(rCBF)参数图对病灶容积的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P>0.05)。PWI和CTPI局部脑血容量(rCBV)图对脑实质损害程度判断一致性好(Kappa=0.69,P<0.01)。结论DWI、PWI与CTPI对急性脑静脉闭塞脑实质损害的判断均能提供重要信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即时针刺缺血性血管性痴呆(IVD)患者原络配穴(太溪-飞扬)脑功能活动状态的变化,探讨针刺治疗IVD患者的脑效应机制。  方法  采用Achieva 3.0T磁共振扫描仪对12例IVD患者行任务态功能成像扫描,先采集4 min的3D结构像,随后采集6 min的针刺原络穴配伍(太溪-飞扬穴)的针刺态数据,间隔2周对该组患者再采集一次6 min的针刺络穴飞扬穴的针刺态数据,获得的图像数据经过后处理后予以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统计值体素水平P=0.001(未校正),簇水平P<0.05(FWE校正)。获得针刺任务态IVD患者脑内神经元活动变化的脑激活区域。  结果  配伍针刺IVD患者太溪-飞扬穴正激活脑区有:右侧海马旁回,右侧角回,左侧丘脑,右侧丘脑,右侧脑岛,左侧前扣带和中央旁小叶;负激活脑区有:左侧小脑脚1区,左侧下半月小叶,小脑蚓部8区,左侧小脑后叶,左侧梭状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下回,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枕下回,左侧颞上回,左侧枕下回,左侧舌回,左侧顶下小叶,左侧顶上小叶。针刺IVD患者飞扬穴正激活脑区:右侧小脑前叶,右侧小脑后叶,小脑蚓部3区,右侧岛叶,右侧额下回,右侧缘上回,右侧颞上回,右侧丘脑,右侧豆状核;负激活脑区: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左侧后扣带回,左侧楔前叶。针刺IVD患者太溪-飞扬组穴与飞扬穴比较,激活增高的脑区:左内侧额上回,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左侧岛盖部额下回;激活减低的脑区:右侧缘上回,左侧缘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脑岛,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左、右侧小脑6区,右侧豆状壳核,右侧丘脑,左侧额中回,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梭状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颞中回,右侧中央后回。  结论  针刺IVD患者主客原络配穴(太溪-飞扬穴)的即刻效应可直接影响并调节与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的神经元活动,推测这是针刺太溪-飞扬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潜在中枢机制;针刺IVD患者主客原络配穴相比单穴脑激活区更广泛,更具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11C-匹兹堡化合物(11C-pPIB)脑灌注网络改变。方法 对14例AD(AD组)、12例MCI(MCI组)和14名认知功能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行18F-FDG及11C-PIB双示踪剂PET显像,采用平行独立成分分析法(pICA)计算11C-pPIB和18F-FDG数据中高度相关的脑网络,以双样本t检验比较AD组与对照组间和MCI组与对照组间18F-FDG低代谢与11C-pPIB低灌注的差异,获得组间有差异的脑区。结果 11C-pPIB获得的脑灌注网络与18F-FDG代谢网络高度相关(r=0.92),并与默认网络(DMN)存在空间重叠。与对照组比较,AD组18F-FDG低代谢区与11C-pPIB低灌注区存在空间重叠,包括颞上回、边缘叶/海马旁回、顶上小叶、后扣带回和前扣带回;MCI组18F-FDG的低代谢脑区位于右侧直回/眶额回、左侧后扣带回、右侧颞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颞上回,11C-pPIB低灌注脑区为右侧顶下小叶。结论 AD患者11C-pPIB低灌注脑区与18F-FDG低代谢高度相关,并与DMN存在空间重叠。11C-pPIB显像可为诊断AD提供与18F-FDG显像互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技术探究原发性痛经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及其与临床量表评分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和41例健康对照者在月经来潮的第1~3天内进行高分辨率T1结构像扫描,并且填写痛经程度量表、COX痛经症状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采用SPM8软件在全脑水平比较灰质体积,观察两组灰质体积显著变化的脑区。  结果  原发性痛经患者较健康对照脑灰质体积缩小,差异脑区主要包括:左侧眶部额中回、左侧前扣带回、右侧前扣带回(P < 0.001),未发现灰质体积明显增加的脑区。痛经组和健康组在痛经程度量表、COX痛经症状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左侧前扣带回与痛经程度量表、COX痛经症状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  结论  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技术可以准确评估原发性痛经患者脑灰质微结构改变,这些灰质体积缩小的脑区主要涉及疼痛传递、处理及情绪调节相关的脑区,其灰质体积的变化在原发性痛经疼痛的发生及持续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脑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大脑静息状态下对葡萄糖摄取的变化。 方法 57例无脑部疾患的原发性体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常规全身18F-FDG PET检查,采用统计参数地形图分析软件(SPM)回顾性分析其脑部18F-FDG PET影像资料,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7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获得肿瘤患者大脑静息状态下葡萄糖代谢改变。 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两侧额叶(包括两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颞叶(包括两侧颞叶颞中回、颞下回)、部分边缘系统结构(扣带回,眶回)及小脑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广泛的葡萄糖代谢减低区,额叶代谢减低以左侧为著。代谢升高区主要见于两侧海马、海马旁回、扣带回、基底节、岛叶,两侧小脑亦可见部分葡萄糖代谢升高区。 结论 无脑部转移的体部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广泛的葡萄糖代谢异常区,这些脑代谢改变可能与肿瘤患者的复杂精神心理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慢性应激与抑郁症患者脑影像学改变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12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评估患者慢性应激状态,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慢性应激组(n=78)和非慢性应激组(n=42),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头颅MRI扫描,采集得到的3DT1数据采用FreeSurfer自动化处理,计算并比较全脑脑区皮层厚度,并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抑郁症状,分别比较慢性应激组、非慢性应激组、对照组全脑皮层厚度及HAMD-17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ES评分与全脑皮层厚度、HAMD-17评分的相关性;抑郁症患者出院后随访6~12月,比较慢性应激组、非慢性应激组抑郁症发作时间及6月内临床治愈率。  结果  对照组、非慢性应激组、慢性应激组左侧额叶三角部、双侧额上回、左侧额缘、双侧楔前叶、双侧颞中回、左侧顶下缘上回、左侧扣带回、右侧额叶岛盖部、右侧额下回及皮层平均厚度均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皮层厚度增加脑区;对照组、非慢性应激组、慢性应激组HAMD-17评分呈升高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ES评分与大脑皮层平均厚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慢性应激组6月临床治愈低于非慢性应激组(P<0.05),抑郁发作时间长于非慢性应激组(P<0.05)。  结论  慢性应激可加剧抑郁症患者大脑皮层萎缩,且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联合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技术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究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静息状态下脑灰质体积、脑神经元活动强度及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强度改变,综合分析KOA相关异常脑网络。  方法  前瞻性收集30例KOA患者(KOA组)及30例健康人(HC组)的3D高分辨率T1WI像和rs-fMRI图像,采用VBM、低频振幅、功能连接3种方法分析两组间脑灰质结构和功能数据差异。  结果  与HC组相比,KOA组双侧梭状回、右侧颞中回低频振幅值增高,右侧楔前叶、右侧内侧前额叶皮质、左侧额中回低频振幅值减低(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P<0.05);右侧楔前叶、右侧顶下小叶、右侧初级视觉皮层、左侧颞中回、左侧中央后回灰质体积减小(体素水平P<0.002,团块水平P<0.05);以右侧楔前叶为种子点,与右侧颞中回的功能连接增强,与左侧前扣带回、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功能连接降低(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P<0.05)。  结论  KOA患者感知皮层系统及联合皮层系统阵营均存在血氧水平依赖信号及灰质微结构的改变且有重叠,主要涉及视觉网络、感觉运动网络、默认状态网络、执行控制网络内及默认状态网络、执行控制网络、突显网络的部分脑区间,这可能提示KOA患者不仅处于慢性疼痛的病理状态,还伴有信息整合、注意力控制、情绪反应、情感解读等功能活动的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tau蛋白沉积和FDG PET特征。方法自ADNI数据库下载半年内接受Aβ-PET、tau-PET和FDG-PET成像的40例MCI患者及30名健康人(NC组),基于视觉判断其有/无皮层Aβ滞留,并据此将MCI患者分为Aβ+MCI组和Aβ-MCI组。分别对Aβ+MCI组和Aβ-MCI组与NC组进行逐像素统计分析,提取Aβ+MCI组AD特征脑区的平均图像强度值,分析FDG与Aβ斑块和tau蛋白沉积的相关性。结果相比NC组,Aβ+MCI组Aβ斑块呈全脑弥漫升高,边缘系统和新皮层tau蛋白对称性沉积增加,双侧扣带回、顶叶及楔前叶FDG代谢降低;FDG摄取与Aβ斑块无明显相关(P均>0.05),在杏仁核(r=-0.56,P<0.01)、扣带回后部(r=-0.61,P<0.01)、海马(r=-0.45,P=0.04)、海马旁回(r=-0.51,P=0.02)、楔前叶(r=-0.49,P=0.02)和颞中回(r=-0.53,P=0.01)与tau蛋白沉积呈负相关,在顶叶亦无明显相关(r=0.01,P=0.97)。Aβ-MCI组Aβ斑块和tau蛋白沉积低于NC组。结论Aβ+MCI具有阿尔茨海默病(AD)的PET特征,可视为AD前驱阶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灌注和脑灰质体积的变化特点。方法:临床招募轻度AD患者和健康对照老年人进行包含3D-T1WI和3D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序列的磁共振扫描,运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8软件对两组受试者全脑CBF图进行基于体素的全脑灌注差异的分析;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比较两组受试者全脑灰质体积的差异;对灌注有差异的脑区的CBF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轻度AD患者26例(年龄(73.0±6.8)岁,男1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53例(年龄(73.7±8.2)岁,男23例)。与对照组相比,轻度AD组患者CBF灌注减低区主要位于双侧顶叶(以楔前叶、角回为主)、枕叶以及左侧颞叶和额叶;CBF灌注增高区主要位于右海马和海马旁回、右扣带回、基底节核团以及双侧额叶(以眶面和内侧面为主)(P<0.01,FDR校正,团块阈值>100像素)。轻度AD患者的脑灰质萎缩主要位于双侧颞叶内侧结构(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也累及双侧岛叶和基底节核团(P<0.01,FDR校正,团块阈值>100像素)。轻度AD组患者左颞顶叶脑回、双侧额上回的CBF值与MMSE评分呈现正相关;双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前扣带回的CBF值与MMSE评分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轻度AD患者存在以顶叶为主的低灌注和以海马、基底节区、额叶为主的高灌注改变,而其灰质萎缩主要集中在双侧颞叶内侧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与探讨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几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与差异。  方法  回顾分析32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及头部增强MRI影像资料,分析18F-FDG PET/CT联合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联合头部增强MRI对肺癌分期的影响;比较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头部增强MRI 3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价值;比较18F-FDG PET/CT与头部增强MRI,肺癌脑转移瘤漏诊组与未漏诊组囊变、水肿表现的差异。  结果  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这两种组合检查方法在检出肺癌脑转移瘤方面,对肺癌分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58,P < 0.01);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头部增强MRI三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率分别为7.34%、12.23%、19.88%;3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7,P < 0.01);肺癌脑转移瘤18F-FDG PET/CT与MRI比较漏诊组与未漏诊组发生囊变、水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7,P > 0.05;χ2=0.023,P > 0.05);漏诊组、未漏诊组出现囊变率为31.70%(13/41)、41.67%(10/24);漏诊组、未漏诊组出现水肿率为56.09%(23/41)、54.17%(13/24)。  结论  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检查均能够提高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对精确判断肺癌分期,掌握脑转移瘤详细情况,降低脑转移瘤的漏诊率有重要作用,检出价值最高的是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联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PET/CT各代谢参数联合检测对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中老年NSCLC患者50例,患者均进行PET/CT检测及随访,记录患者总生存时间(OS)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并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以及Cox回归分析法分析PET/CT代谢参数与其预后关系。  结果  50例患者的整体中位OS为28.25月,中位PFS为15.25月,1年、2年、3年的OS分别为80.00%、56.00%、36.00%,1年、2年、3年的PFS分别为60.00%、34.00%、18.00%。PET/CT对T、N、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00%、94.00%、98.00%;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病灶最大直径、手术、最大标准摄取值、代谢肿瘤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是PFS以及O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TV、TLG是PFS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MTV、TLG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MTV、TLG是影响NSCLC患者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PET/CT代谢参数对于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