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老年脑梗死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成瑜 《临床荟萃》2009,24(9):752-75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探讨老年脑梗死与下肢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57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与33例无脑梗死患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动脉内膜回声及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测量中-内膜厚度(IMT)、斑块的大小、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组较对照组膝以上的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高(78.9%vs47.0%,65.8%vs45.0%,均P〈0.01);股总动脉、股浅动脉Ⅰ级狭窄发生率增高(60.5%vs33.3%,P〈0.01;47.4%vs30.3%,P〈0.05);股总动脉、股浅动脉IMT增厚(1I51±0.53)mm vs(1.27±0.53)mm,P〈0.01;(1.37±0.50)mmvs(1.20±0.45)mm,P〈0.05,粥样硬化情况更为严重。结论老年无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膝以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增加,脑梗死与膝以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可间接反映脑动脉硬化的情况,预测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分布及严重程度。方法对164例高血压患者及1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动脉检查(包括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观察二维超声表现及CDFI表现。结果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组相比: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层钙化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胭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中层钙化及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则存在差异(p〈0.05);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胫后动脉中层钙化的发生率差别非常显著(p〈0.01);膝以上动脉狭窄、闭塞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膝以下(包括胭动脉、胫前、后动脉、足背动脉)动脉狭窄、闭塞率则差别非常显著(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下肢膝以下小动脉的损害较高血压组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彩超对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动脉血栓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动脉血栓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手术证实的89条动脉栓塞及123条动脉血栓的超声特点进行分析,对病程、血管的病变部位、管壁结构、病变近端和远段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比较。 结果 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动脉血栓在病程、有无侧支血管、管壁结构和病变远段阻力指数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病变近端内径两样本均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病变近端最高血流速度、加速度时间、阻力指数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变远段内径最高血流速度及加速度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有助于动脉栓塞和动脉血栓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高血压患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用CDFI对52例高血压患及40例正常对照进行下肢动脉检查(包括髂外、股、Guo及胫后动脉),观测多项血流参数。结果:高压组较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动脉内膜厚度(IMT)明显增加(P<0.01);而血管内径(D)、 收缩期 峰值流速(Vmax)则明显减小(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病变趋于严重。结论:CDFI能动态评价高血压患下肢动脉病变的发展过程及严重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用彩色超声对糖尿病患者128例,对照组40例,进行双下肢动脉检查,观察两侧股动脉、胭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并计测血管内径(D),内膜-中层厚度(IMI),收缩期最高流速(MAX)及观察有无斑块形成。结果 IMT增厚及管壁斑块形成,糖尿病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关。如定期观察,可以判断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进展情况、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受压静脉管径及横截面积的准确性。方法 24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对照组,2,3组为实验组,通过手术分别使实验组兔下腔静脉(IVC)管径压缩20%、40%,术后2周用高频超声测量受压处IVC的管径及横截面积,以及对照组兔肾静脉开口下0.5cm处IVC管径及横截面积,将超声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及管径压缩20%组,所测血管管径及横截面积的超声测值与实测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管径压缩40%组,管径的超声测值大于实测值,且有显著差异(P〈0.05),而横截面积测值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脉在未受压及轻度受压(管径压缩小于20%)时,超声可较准确测量受压静脉的管径及横截面积;当静脉管径压缩大于40%时,超声测量管径误差较大,但横截面积测量仍较准确。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研究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的121例患者进行HRV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造影正常组。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轻度及重度狭窄组。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病变组。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HRV指标显著低于造影正常组(P〈0.05);双支厦三支病变组分别与单支病变组相比,SDNN、rMSSD、PNN50、LF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三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相比只有LF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HRV指标均显著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右冠状动脉病变组HRV指标虽低于左冠状动脉病变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V下降,且与冠状动脉狭窄范围程度相关。提示冠状动脉缺血病变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糖耐量低减(IGT)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对IGT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评估。方法高频超声检查50例IGT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同时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EDD)及非内皮依赖性(EID)舒张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GT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T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1);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两组间无差异(P〉0.05)。IGT组颈动脉IMT与年龄,体重指数及2h血糖、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与EDD呈负相关(P〈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年龄和EDD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频超声检查IGT患者颈动脉IMT和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可提供干预治疗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彩超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 彩超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内径、中-内膜层(IMT)、粥样斑块及血流频谱,与同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1)患者组IMT、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2)患者组下肢动脉明显狭窄段、闭塞段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89%和3.10%、1.06%和0.27%,P<0.01),89.29%闭塞段位于膝关节以下动脉;(3)有下肢症状组动脉狭窄和闭塞检出率较无症状组高;(4)病程与明显狭窄和闭塞检出率无明显关系。结论 彩超可清楚地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IMT和斑块,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频谱检测可以判断狭窄程度或闭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组100例,对照组52例,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双侧下肢动脉的管壁、管腔及彩色血流的特点。结果:2型糖尿病所致的下肢动脉硬化为弥漫性或多节段性病变,其下肢动脉硬化的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糖尿病足临床症状之前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彩超对老年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216例T2DM老年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老年人员5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彩超检查诊断下肢血管病变,计算其检出率,并比较两组人员下肢主要血管血流量.结果:研究组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糖尿病组),其中检查颈部动脉56例,检查下肢动脉71例;另选同期年龄相近非糖尿病患者151例(对照组),其中检查颈部动脉68例,检查下肢动脉8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糖尿病组颈部及下肢动脉IMT明显增厚,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最多见;糖尿病组所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多呈弥漫性,以双侧及多节段性分布,管腔狭窄、闭塞以腘动脉以下远端的足背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受累最为明显.而对照组病变多为单发,局灶性.结论 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谢汝林  梁文琪 《临床医学》2010,30(4):9-11,F00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型糖尿病(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2型DM患者与5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观察其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部位、管腔闭塞部位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①下肢动脉动脉病变的发生率,2型DM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2型DM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DM组所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弥漫性或多节段性,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多为血管分叉处局灶性病变;③有下肢症状组动脉狭窄和闭塞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1);④病程较长组动脉狭窄及闭塞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程较短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型DM下肢动脉病变早期诊断、预防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5例怀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DF患者行3D FLASH CE-MRA检查,扫描范围自腹主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通过后处理技术获得满意的下肢三维血管树像;1周内同时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A级(正常/狭窄程度〈50%)、B级(狭窄程度≥50%)、C级(闭塞)3个级别。以DSA为“金标准”,综合评估CE-MRA的准确性。结果(1)15例3D CE-MRA检查,显示满意的血管率达100%。(2)CE-MRA与DSA对DF下肢动脉病变检出一致性较好(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44〉0.75, P〈0.05);两种检查技术对血管狭窄程度A与C级判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94、0.84,均〉0.75,P均〈0.05);两种检查技术对B级评估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608,〈0.75〉0.4,P〈0.05)。(3)3D CE-MRA对DF下肢动脉病变阳性诊断率96.0%,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3.3%、2.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0%、96.7%。(4)3D CE-MRA对血管狭窄程度A、B、C级敏感性分别为96.7%、80%、84.6%;特异性分别为98.0%、92.9%、97.1%。结论对DF下肢动脉病变检出、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尤其是A、C级判断,3D CE-MRA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虽无法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但CE-MRA敏感性、特异性很高且有无创伤性、无辐射、无肾毒性、快速、对比剂较少等优势,有望取代DSA和CTA,作为DF下肢动脉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96例2012年1月-6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同时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肌酐(SCr)等,比较3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组:下肢动脉正常组30例(动脉内中膜厚度〈1.0mm),有粥样斑块形成组38例,动脉狭窄或闭塞组28例。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血肌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1b值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动脉狭窄闭塞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最显著。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下肢血管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mA1b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5例糖尿病足患者列为DF组,将40例非糖尿病足患者列为非DF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情况,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截肢分为截肢组和非截肢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F组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DF组,且DF组并发重度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显著多于非DF组,随访1年后,DF组35例患者中截肢8例,截肢率22.9%,其中糖尿病合并感染和既往有截肢史是糖尿病足患者1年内发生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并评定为严重下肢动脉病变以及PAD评分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其1年内病发糖尿病足的几率较高,与合并感染以及既往有截肢史同为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及早对伴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彩色多普勒检查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倩  王燕  黄瑾 《上海医学影像》2008,17(4):326-32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查,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糖尿病组70例,非糖尿病组35例。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双侧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膪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内-中膜的厚度、收缩期最大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观察血管内有无硬化斑块、有无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动脉闭塞。结果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动脉内膜增厚(P〈0.01),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90%。各项血流参数提示,在股动脉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胭动脉和足背动脉糖尿病组的PSV和EDV低于非糖尿病组,血流阻力指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严重者发生下肢动脉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闭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糖尿病伴动脉硬化程度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坏疽患者血脂、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与踝肱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分别测定137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DF组)和58例非下肢病变的糖尿病患者(DM组)的ABI,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 DF组和DM组间年龄、性别、FP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F组Lp(a)、PLT、PT、APTT、FIB均高于DM组(P〈0.05、P〈0.01),TG、apo A1和ABI低于DM组(P〈0.05、P〈0.01)。ABI与年龄、HbA1c、PT及Lp(a)呈高度相关(r分别为-0.499、0.187、-0.212、-0.207,P〈0.01、P〈0.05)。年龄、Lp(a)为ABI异常的独立风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1.10、3.66,P〈0.01、P〈0.05];而ABI、Lp(a)和apo A1异常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OR分别为34.36、4.87、3.24,P〈0.01、P〈0.05)。ABI与Lp(a)联合诊断D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结论与DM患者相比,DF患者存在更为明显的下肢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趋势;年龄、HbA1c、PT、Lp(a)与ABI相关;联合检测ABI和Lp(a)可能有助于提高DF患者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通过下肢血管彩超和踝肱比(ABI)测量明确有下肢动脉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组(68例),阿司匹林组(30例),分别给与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1次/d,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症状、股动脉、胭动脉、足背动脉的内径、血流速度和ABI的变化。结果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总有效率81.38%,阿司匹林治疗组总有效率52.24%,2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2型糖尿病患者胭动脉、足背动脉的内径增大,血流速度增加;ABI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阿司匹林治疗组2型糖尿病患者胭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增大,血流速度有所增加,ABI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通过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血流,可用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