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1月~2000年2月我院应用股四头肌成形术和膝关节康复器治疗膝关节僵硬病人49例,术后早期持续被动运动和行主动的肌肉舒缩运动等康复措施,使松解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49例中,男43例,女6例;年龄18~68岁;股骨髁间骨折术后16例,髌骨骨折术后9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6例,股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18例。僵直时间5~3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屈膝0~30°14例,30~60°29例,60~90°10例,平均屈膝48°;伸膝0~5°29例,5~10°13例,10~20°7例。方法:(1)早期康复:麻醉恢复后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2012年5月共收治的骨折患者22例(骨折23例次)。AO/ASIF分型包括C1型9例、C2型12例和C3型2例。桡骨克氏针固定10例,螺钉固定1例;临近尺骨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1例。结果术后随访4~40个月。术前尺偏角为-5°~10°,掌倾角为-20°~20°;术后尺偏角为10°~25°,掌倾角为8°~17°。腕关节疗效按Dienst功能标准评定:优15例,良6例,优良率为91.3%(21/23)。结论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中有限开放复位、克氏针或螺钉固定获得良好复位和增加外固定架的稳定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肘部高能量创伤术后应用带铰链外固定架在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0-10/2004-06华西医院骨科收治肘部高能量创伤、同时接受内、外固定的患者78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男43例,女35例,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13例,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21例,Monteggia’s骨折26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9例,尺骨冠突骨折5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4例;合并环状韧带损伤17例,尺侧副韧带损伤25例,桡侧副韧带损伤8例;开放性骨折17例,闭合骨折61例。分为外固定架组35例,石膏、支具组43例,两组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外固定架组患者术后3d开始在外固定架保护下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石膏、支具组术后4~6周拆除石膏、支具后开始活动。随访时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Gassebaum评分分级结果。采用Gassebaum分级指标评价治疗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肘关节无症状,伸肘15°,屈肘130°;良:肘关节有主观不适症状,伸肘30°,屈肘120°;可:肘关节有轻微不适症状,伸肘40°,屈肘90°~120°;差:关节功能受限,伸肘40°,屈肘<90°。肘关节活动度=屈曲角度-伸直角度。结果:78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6个月X射线片证实骨折愈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外固定架组无钉道感染和螺钉松动、断裂发生。②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Gassebaum评分分级结果:术后3和6个月,外固定架组在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上好于石膏、支具组[(96±18)°比(55±14)°,(105±16)°比(74±21)°,t=10.835~7.386,P<0.05],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88.6%,石膏、支具组为58.1%。结论:①肘部高能量创伤以后,介入功能康复训练时间越早,越有利于肘关节活动度的恢复。②应用铰链外固定架在肘部高能量创伤术后对患者早期肘关节功能恢复比石膏、支具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松解治疗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松解术结合短期屈曲位固定与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效果。方法: 对21例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患者实施关节松解术,术后将膝关节屈曲位固定72h,同时积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术前膝关节屈曲度10°—55°,平均36°。术后随访5—21个月(平均11.8个月),膝关节屈曲度100°—140°,平均123°,与手术前相比增加87°(P<0.01)。结论:关节松解术结合短期屈曲位固定以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僵硬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明显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膝关节内骨折患者64例作为治疗组,其中股骨髁间骨折20例、胫骨平台骨折44例,于伤后7—10天实施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治疗;随机选择门诊患者56例为对照组(术后自行锻炼者)。结果:治疗组: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3—10个月),康复疗程平均7.2±4.6周,膝关节平均屈曲115.9°±10.4°、伸直5°±6.1°,GEPI:3.1%±1.6%,HHS评分:87±17.6,全部恢复伤前工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无一例因术后早期康复而致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的发生。结论:膝关节内骨折患者伤后实行围手术期、个性化、系统性康复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愈合、使伤肢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6.
同侧髋、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后康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同侧髋膝关节同时置换术的康复方法。方法:对1992年—1999年间收治的30例43侧严重风湿病下肢同侧髋膝关节同时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治疗,针对这些严重的风湿病患者制订一系列康复措施,并针对同侧髋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后的病例特点进行康复。结果:术前术后对比,髋关节术后总活动度平均提高93.7°,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45分。膝关节活动度平均较术前提高44°,HSS平均较术前提高46.5分。全部患者经过平均5.2年的随访。随访期内,1例1膝患者复发屈膝挛缩,1例1膝出院后家庭康复时不慎摔倒致左股骨干骨折,经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其余患者均对患肢功能主观评价满意,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出院时所有患者的不扶拐行走距离均超过100m。结论:同侧髋膝关节同时置换术患者的康复应在术前详细制订康复计划,针对病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严格遵守循序渐进、因人而异、随时调整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2002年2月~2004年5月,我科对31例膝关节粘连的患者行粘连松解治疗,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12例,17~51岁,平均30.5岁。股骨干骨折2例,股骨髁部骨折8例,髌骨骨折3例,胫骨平台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1例,同侧下肢多发性骨折5例。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最大65°,最小8°,平均38.5°。根据Judet的疗效评定标准:屈膝>100°为优;80~100°为良;50~80°为可;<50°为差。本组患者均行随访,6个月时,优24例,良6例,可1例,差0例。2方法本组患者均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治疗。膝关节活动度>55°者均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8.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8月—2004年8月我院对临床诊断为骨性关节炎Ⅳ期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35例。其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56—80岁,平均67.8±5.2岁;病程3—20年,平均5.8±3.7年;单膝关节置换28例,双膝关节置换7例;术前关节平均活动度79.7°±13.8°(55°—100°);内翻畸形平均18°±8.1°(0—30°);HSS评分10—56分,平均31.7±7.9分;手术按常规方法进行[1],使用进口材料,采用骨水泥固定。术后按康复计划训练。1.2治疗方法1.2.1术前期: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的一般程序,尽可能增强股四头肌及腘绳…  相似文献   

9.
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目的:前瞻性地进行双侧一次性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2年8月住院治疗TKR患者21例,所有入选病例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双侧一次性TKR的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实施系统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治疗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术前)、第二阶段(术后0—20天)、第三阶段(出院后),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及步态训练,术后康复治疗从术后第1天开始。结果:病例随访6—12个月,总共42个膝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出院时(术后10—20天):膝关节屈曲:100°—120°,平均101°±11.3°;伸直:10°—30°,平均10.4°±8.6°;膝关节周围肌力达到4级以上;术后半年复查,按照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优良率100%,患者能够脱离拐杖行走及上下楼梯,生活完全自理。结论:双侧TKR患者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于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对人工关节的磨损、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必需的,对双侧TKR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5年~ 1999年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79例下肢骨折,介入康复护理,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79例,男 58例,女 21例;年龄 15~ 66岁,胫腓骨骨折 49例,股骨干骨折 30例,均采用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康复护理: (1)术前康复教育:针对患者骨折后心理压力,介绍多功能外固定架非跨关节固定稳定性,不限制上下关节活动,便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调动患者参与康复治疗的能动性。 (2)保持术后功能位,观察肢体血运:术后即抬高患肢 10°~ 15°,以利静脉回流,减轻局部肿胀。检查调整支架旋钮,保证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采用内固定方法治疗膝关节新鲜和陈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的31例膝关节内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7例,女4例;新鲜骨折29例,陈旧性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24例。开放性骨折中有5例经常规清创后采用内固定术或内固定术+推进皮瓣术,2例待伤口愈合后按闭合性骨折处理。全部病例分别采用张力带、张力带+克氏针内固定、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四五个月。新鲜骨折康复后的平均总活动度为伸屈0°~135°,为完全恢复正常;陈旧性骨折平均总活动度为伸屈0°~110°,恢复也接近正常,没有影响功能。结论膝关节内骨折后,患者早期手术同时做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并行早期功能锻炼,患者的关节稳定,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加强创伤性膝关节粘连松解围手术科学的康复护理,增加肌力及加大关节活动度锻炼, 防止术中松解后关节活动度再度丢失,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手术松解膝关节周围粘连组织,围手术期运用心理护理、CPM锻炼、主被动功能锻炼、止痛等手段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康复。结果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10~60°,平均38±8.2°,术后随访时活动度为89~135°,平均112±5.4°,手术前后增加74°。所有患者术后无伤口坏死、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科学而系统的康复护理,在创伤性膝关节僵硬患者粘连松解围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在护理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肱骨小头骨折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肱骨小头骨折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1992年 8月~ 2 0 0 0年 7月收治肱骨小头骨折 2 5例 ,MehdianⅠ型 16例 ,Ⅱ型 4例 ,Ⅲ型 2例 ,Ⅳ型 3例。其中 ,Ⅱ型 4例、Ⅲ型 1例行骨折碎片切除 ,其余 2 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AO中空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 9例 ,BIOFIX可吸收螺钉固定 11例 ) ,术后 2 4~ 48小时即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对所有病例均行X线及肘关节功能随访 ,随访 8~ 96个月 (平均 2 2个月 )。结果 :骨折碎片切除组 5例 ,4例Ⅱ型骨折肘关节功能均良好 ,屈 130~ 15 0°,伸 0~ 2 0°;1例Ⅲ型骨折功能稍差 ,肘关节屈 12 0°,伸30° ,劳累后偶有酸胀痛。内固定组骨愈合时间为 6~ 9周 (平均 7周 )。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屈 12 0~ 15 0° ,伸 0~ 40°,前臂旋转功能基本正常 ,无疼痛及骨片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1例Ⅲ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肘关节继发骨化性肌炎 ,僵直于功能位。另 1例Ⅳ型骨折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差 ,屈 10 0° ,伸 6 0°。结论 :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患肘早期活动是肱骨小头骨折功能恢复良好的前提。对于Ⅱ型骨折的软骨片及Ⅲ型粉碎骨折的小碎片难以内固定者 ,宜行手术切除 ,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后遗屈曲型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肘关节松解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综合疗法.结果治疗11例,随访6~24个月,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范围增加40°~100°,平均80.5°,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增加30°~60°,平均45.6°,旋前旋后基本正常.结论采用肘关节松解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综合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肱骨髁间骨折后遗屈曲型肘关节僵硬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改良环椎管减压术与胸腰椎损伤后神经功能改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改良环椎管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入路改良环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术前后凸成角平均24°(12°~38°),术后平均10°(5°~15°);椎体前高由术前35%(0%~15%)恢复到术后95%(90%~100%);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55%(40%~90%),术后平均10%(0%~15%)。33例获得Frankel分级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改良环椎管减压术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手术松解和术后膝关节伸屈主被动训练治疗膝关节粘连的随访效果。方法:对象为2002-12/2004-08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中心收治的24例膝关节粘连患者,均为经正规保守治疗,膝关节活动度小于90°。所有患者接受膝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前手法推拿松解,了解活动度增加的情况;术中屈曲膝关节对关节内、外间隙及髁间窝粘连进行松解;退出关节镜后轻柔手法松解。手法松解与镜下松解清理交替反复进行,直至膝关节屈曲达110°以上,伸直为0°。再次行关节镜下全面清理及软骨修整。术后行膝关节的主被动屈伸康复训练:①伸膝训练:术后第1~2天,首先行伸膝功能训练,膝关节达到或接近伸直位后,转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股四头肌内侧头的收缩每次维持10s,20次为1组,每天练习3~5组。②屈膝训练:术后第1天开始持续被动活动机功能训练,每天两三次,1.0~1.5h/次,其起始角度设置为术前活动度增加5°~10°,每天增加5°~10°,直至达到或接近术中最大活动度,10d左右。出院后继续每天进行膝关节伸屈主被动训练,连续半年以上。所有病例术后每月随诊1次,记录膝关节的伸屈度数(膝关节活动范围110°~125°为优,90°~109°为良,60°~89°为可,60°以下为差)、行走的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按实际完成处理,2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膝关节功能恢复评价:3个月平均活动度从54°(20°~90°)增加至103°(70°~125°),平均增加49°;优8例,良12例,可4例。半年增加至115°(75°~130°),平均增加61°(40°~100°);优10例,良11例,可3例。无一例患者发生再粘连,步态改善,跛行消失,关节无肿痛,能交替上下楼,有22例患者自觉关节不灵活,增加活动后可缓解。②术后并发症:10例患者出现关节腔积血,行关节穿刺治疗;有1例发生关节内感染,在关节镜下冲洗,控制感染后,3周后再次手法松解,膝关节屈曲达95°;无骨折、韧带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松解的方法治疗关节粘连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结合早期膝关节的伸屈主被动训练能有效的维持和巩固手术效果,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再次粘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止痛泵辅助下术后即刻行持续性膝关节被动训练对改良的股四头肌成形术患者膝关节僵硬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08/2003-08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就诊拟行改良的股四头肌成形术的患者20例,采用改良的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术后在止痛泵辅助下即刻行持续膝关节被动活动。根据Judet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屈膝功能评定。屈膝>100°为优,80°~100°为良,50°~80°为可。结果20例患者均接受了14个月的随访。14个月时屈膝功能由术前平均26°增至95.8°,参照Judet的疗效评定标准优70%(14/20),良25%(5/20),可5%(1/20),优良率95%(19/20)。结论改良的股四头肌成形术术后即刻在止痛泵辅助下行持续关节被动活动,有利于膝关节屈曲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2000年8月~2005年1月,我院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僵硬患者55例,术后配合系统科学的功能锻炼,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18例,22~72岁,平均32·5岁,病程2个月~3年;股骨干骨折12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膝关节切开前交叉韧带重建9例,髌骨骨折6例,股骨髁骨折5例,血友病性关节炎5例,内侧副韧带修补4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石膏固定术后4例,多发性骨折术后1例。关节活动度:屈30°~90°,伸0°~30°。1.2方法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常规关节镜检查,当关节腔内粘连严重时,关节镜进入困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连续被动活动(CPM)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评估连续被动活动在全膝置换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行首次全膝置换的44例患者以单纯随机抽签方法分成两组,23例术后除行物理康复治疗外辅助应用CPM康复治疗,21例患者仅行物理康复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术后第7,10,14天,6周,6个月及1年时的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与未应用CPM组相比,应用CPM组患者平均膝关节活动度在术后7,10,14d,6周,3,6个月及1年时分别多19°,15°,10°,8°,8°,2°和5°(t=4.763,3.621,3.529,2.614,2.507,2.178,2.117,P<0.05)。结论CPM有助于全膝置换患者术后较早恢复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16例85岁以上老年人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介入康复护理措施 ,取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患者16例,女10例,男6例,年龄85~92岁,平均90.5岁。其中新鲜股骨颈骨 折4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0例。住院天数平均31d。均行人工髋假 体关节置换手术治疗。1.2 康复护理(1)制动功能位:术后平卧住,保持患侧髋外展20°~30°,轻度内旋和屈曲 ,搬动及抬起臀部时应将髋关节整个托起来,不可牵拉、抬动患肢,并观察肢体血运及活动 功能。(2)维持营养:功能运动指导术后第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